山西省临汾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春秋时期,诸侯一般将新征服的领土分给有功的家臣或本族之人做领地。战国时期,诸侯则把新征服的土地变成其直辖地,并派官员去治理。这一变化( )
A.促进了官僚制度的兴起 B.得益于郡县制度的推行
C.源于诸侯直辖领地减少 D.反映了宗法制度的崩溃
2.秦汉时期铁器种类增多,有锄、锸、镬、铲、犁等起土农具;还有蛭、爪镰、搯刀、捻刀等收割农具,而斧、锛等用于垦荒时砍伐树木的手工工具也屡见不鲜。这体现出秦汉时期( )
A.铁犁牛耕技术已全面推广
B.小农经济地位日益巩固
C.生产工具出现根本性变革
D.精耕细作农业有所发展
3.《后汉书》记载:“……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此举旨在( )
A.提高行政效率 B.酝酿中朝制度
C.完善集权体制 D.防止宦官专权
4.《全唐文》中关于两税法有这样一段记载:“自建中元年初定两税,至今四十年矣。当时绢一匹为钱四千,米一斗为钱二百,税户之输十千者,为绢二匹半而足矣。今税额如故,而绢一匹价不过八百,米一斗不过五十。”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两税法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稳定 B.赋税货币化加重了人民负担
C.税制改革违背了赋税公平的原则 D.两税法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5.下表是北宋和南宋时期政府纸币发行量情况(单位:万贯),据此可以推断南宋时期( )
北宋 1023年 1072年 1094年 1098年 1102年
交子发行量 125 251 281 377 777
南宋 1128年 1168年 1190-1194年 1234年 1255-1258年
钱引发行量 377 4000 7000 17000 26000
会子发行量 2000 8000 250000 640000
A.财政收入有明显的提高 B.白银流入导致货币贬值
C.商品经济发生质的飞跃 D.纸币信誉存在崩溃危险
6.元朝所设行省中,岭北、辽阳、甘肃等都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元还在唐宋设置羁縻府州的民族地区,设置了路、府、州、县等行政统治机构,并进行赋税征收。这反映了元朝( )
A.扩展了国家的疆域范围
B.边疆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
C.沿袭了唐宋的民族政策
D.国家治理手段呈现多元化
7.明太祖规定:“凡各处乡村人民,每里一百户内,立坛一所,祀五土五谷之神,专为祈祷五谷丰登。每岁一户轮当会首,至日约众祭祀……读抑强扶弱之誓……读誓词毕,长幼以次就坐,尽欢而退。”此规定旨在( )
A.增强区域文化认同 B.振兴乡村社会经济
C.实现基层社会自治 D.强化道德伦理建设
8.如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一张纪念邮票。该邮票反映了中国( )
A.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B.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C.巩固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
D.支持亚非民族解放运动
9.公元11世纪英国诺曼王朝建立后,设立了王室法院,实行巡回审判制度。通过长期的巡回审判实践,在原有习惯法的基础上,以判例的形式将各地分散的习惯法逐步统一起来,形成通行全英国的普通法。据此可知,中世纪英国的司法实践( )
A.受罗马习惯法影响 B.体现了王权至上的基本原则
C.法官作用非常突出 D.国王敕令是法律的主要渊源
10.新航路开辟后,马被从欧洲带到了美洲,桉树被带到了欧洲,阿拉伯咖啡和印度胡椒被移植到印度尼西亚,南美洲的马铃薯则移植到了北美洲,玉米、辣椒、烟草、可可等从此成为全球性的作物。可知,新航路的开辟( )
A.阻碍了美洲地区的社会发展 B.推动了物种跨区域交流
C.促使各大洲的饮食趋于同化 D.促进了人口大规模迁移
11.1701年,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迫近时,英王威廉曾打算解散托利党辅政“小集团”,重新召回拥护战争政策的辉格党“小集团”,但因托利党仍保持着议会多数地位,威廉为了避免与议会摩擦,因而不得不放弃了改组计划。这表明英国( )
A.责任内阁制日益成熟 B.王权受到议会限制
C.政党政治遭到了破坏 D.国王丧失了行政权
12.16世纪,英国手工工场制兴起。18世纪的手工工场资本与劳动分离,工场主不参与工作,负责提供场地和雇佣工人,劳工出卖劳动力获取工资。18世纪的这一历史现象( )
A.促成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促进了工厂制度的形成
C.造成了经济结构的根本改变
D.提升了工人生产积极性
13.1816年,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B.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C.国际间的货币结算日益频繁 D.欧洲从美洲获取大量黄金
14.下表是1867年和1910年德意志(德国)城市人口居住分布情况。居住情况的变化折射出当时德国
时间 中心城市 (%) 市郊区 (%) 远郊 (%)
1867年 59 24 17
1910年 11 19 70
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 B.国内统一市场逐渐形成
C.城乡间经济差距的缩小 D.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15.列宁曾说:“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更换部长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列宁旨在揭露西方文官制度( )
A.实现议会政治与行政管理的统一 B.容易滋生官僚风气和化现象
C.严重影响中央政府的工作效率 D.导致了封建等级观念的加强
16.在1986年美国国情咨文中,里根政府针对“私营部门和政府如何能够共同努力解决那些在灾难性疾病发作时其终身储蓄可能受到威胁的人的负担得起的保险问题”提出建议,并在这一过程中,淡化政府在社会福利政策领域的作用,强化私人与市场的秩序。里根政府的这一举措说明( )
A.政府行政能力逐渐削弱 B.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障力度不断强化
C.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复苏 D.国家基于经济形势调整社会福利政策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最终亡于藩镇割据,而且还祸延五代十国。这一历史教训,无疑给宋代的统治者上了深刻的一课,使他们更加觉得三级制是绝对采用不得的。但是汉唐两代的经验又已表明,在一个幅员广袤的国家中,要施行纯粹的两级制是有很大困难的。尤其是在县一级政区(汉的郡、唐的州)数目很大的情况下,不在二级制之上设置监察区是不可能的事。但是设置监察区的后果,又必然是走向三级制政区,从而引起中央集权制的削弱,最终造成混乱分裂的局面。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宋代的统治者很花了一番心血。第一步是对节度使“收其支郡,夺其兵权,制其钱粮”,使其变成一个虚衔。而后,政府另派中央官员——而且是文官——作为知州,直接管理各州政务,同时设置通判作其副手,以作牵制。又派转运使监收税务,以保证除支度给用,其余钱谷悉送中央。州之上的路,除转运使外,还有负责监察司法的提刑按察使,负责治安边防的安抚使,负责粮食储备平抑物价的提举常平使,并且他们的行政区划是交叉的,并不一致。
——摘编自周振鹤《中央地方关系史的一个侧面——两千年地方政府层级变迁的分析》
(1)根据材料,从现实和历史的角度说明宋初面临的难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地方治理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王婷《城市化与城市适度人口》
从①②③中任选一个时期,并对该时期的城市化发展情况进行说明。(要求:明确概括所选阶段的发展情况,说明角度全面)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中世纪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最后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三个方面的发展逐渐更改了忠诚的这一尺度。一个发展是各种方言的兴起和这些方言在文学表达方面的运用。另一发展是若干国家教会脱离了天主教会。最后一个发展是西欧的一些王朝建立并巩固了几个性质相同的、独立的大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麦。这些发展为民族主义的兴起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民族国家举国一致发展工商业,促进对外贸易,使商业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关系着国家的兴衰。17世纪法国、英国和西班牙的强盛与意大利的分裂和落后就是对比鲜明的例子。 地理大发现作为当时的冒险、探险事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在当时,只有民族国家才能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持这项冒险、探险活动。“早期探险者虽然绝大多数是意大利航海冒险家,但他们的资助者都是新兴的民族君主国,而不是他们的家乡、微不足道的城邦,这一点绝非偶然。”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编著《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早期民族国家兴起和发展的影响。
2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6世纪中叶开始,太平洋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贸易逐渐汇聚成区域性的海上贸易活动,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中国商品和以美洲白银为代表的交换货币迅速融入太平洋贸易体系,推动了太平洋地区航路探险、人员交流和农产品交换等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了太平洋贸易网和印度洋贸易网深度融合,扩大了海上丝绸之路“西向航线”(深入印度洋)和“东向航线”(横跨太平洋)的范围,形成太平洋丝绸之路。在明朝开始实行“海禁”政策之后,传统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受到较大影响,而整体成形较晚的太平洋丝绸之路正好续接此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材料二 16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中国与拉美主要借助马尼拉帆船贸易,开辟了“太平洋丝绸之路”,一度畅通了中国经过菲律宾与美洲的自由贸易。但是好景不长,这一贸易冲击了宗主国西班牙原先在美洲的贸易,且导致美洲白银流向亚洲国家。因此,从1593年开始,西班牙便颁布了一系列法令,除了对与中国的贸易做出了种种规定之外,还对大帆船贸易进行了限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贸易垄断体制。由于贸易垄断本身的弊病,再加上其他西方国家的挑战,最后导致大帆船贸易的终结。
——摘编自韩琦《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垄断体制的建立及评价》等
(1)分析太平洋丝绸之路兴起的背景。
(2)评析西班牙与中国在太平洋丝绸之路中的角色。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B D B D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B A D B D
17.(1)难题:既要防止地方势力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又要避免地方治理层级过多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2)特点:削弱节度使权力,派文官担任知州并设通判牵制;地方路级官员设置多个且职能交叉,行政区划不一致;地方官员权力分散,相互制约。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有效防止地方割据;一定程度上造成地方行政效率低下;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保障了中央财政收入;地方治理体系复杂,增加了管理成本。
示例一
①,城市化进程起步发展阶段,但城市化发展有限(或城市化率平稳提升,城市数量有所增加:城市化率整体不高)。
原因方面:发展原因:新中国的成立;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五计划的推动等。城市化率整体不高原因:城市化基础薄弱(或国情限制);严格的户籍制度影响等。
影响:奠定新中国城市化的基础:推动工业化进程:影响农业集体化及计划经济体制等。
示例二
②:城市化进程失常发展阶段(或前期发展过急,后期城市化率降低)。
原因及影响方面:
前期:1958-1960年在“大跃进”背景下,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在短期内出现迅速增加。这导致城市住房及公共基础设施紧张;不仅打乱城市发展布局;而且使得城市环境恶化。
后期:国家实施国民经济调整政策,相应地对城市人员进行大幅裁减,城市发展也随之停滞。这虽有利于渡过经济困难,但影响了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示例三
③:城市化进程稳定(或迅猛)发展阶段(或城市数量和城市化率快速上升)。
原因方面:改革开放进程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这些都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等的建立,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户籍制度改革等,促进了城市化道路的稳步推进。
影响方面: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适应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城乡差距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迅速出现紧张状态(或城市承载能力面临巨大压力或城市资源与环境遭到破坏)等。
开放性试题,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9.(1)因素:中央集权加强;专制王权国家兴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推动;战争唤醒民族意识;民族语言的兴起;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影响:促进了国内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奠定了近现代国际关系基础。
20.(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明朝经济的发展;传统海上丝绸之路的衰落。
(2)中国:角色:商品提供者。评析:中国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为太平洋丝绸之路提供了丰富的商品,如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丰富了亚、非、欧、美洲人民的生活;沟通了亚洲、美洲等洲际贸易,推动全球贸易网络拓展;美洲的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西班牙:角色:殖民者(掠夺者)。评析:西班牙经营的太平洋丝绸之路贸易,从美洲掠夺大量白银,中断了美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使亚洲和美洲建立广泛的直接联系,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西班牙从太平洋丝绸之路中获得的财富没能转化为资本,大帆船贸易终结,西班牙逐渐衰落。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西省临汾市2024-2025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