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质量监测
历史卷
(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新华社1949年10月1日报道:“下午三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宜布典礼开始……毛主席亲自开动有电线通往广场中央国旗旗杆的电钮,使第一面新国旗在新中国首都徐徐上升。”报道描述了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开国大典
C.中共七大 D.香港回归
2.下列文字是第一位外籍中共党员李敦白回忆录的部分内容,这反映出
“1945年,看到的是人命如草芥的大量事实……1949年是中国老百姓政治生命的分野,那就是让中国人真正获得了做人的权力。”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C.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3.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称谓都是以“人民”来定义的。如政府叫“人民政府”货币叫“人民币”,警察叫“人民警察”。归根到底,就是主张“人民(民主)专政”。这类称谓意在彰显新中国
A.确立了根本政治制度 B.保障了工人阶级权利
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
4.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筹备新中国成立各项事宜。无论是国旗、国徽图案选择,还是代国歌的确立都经过充分讨论,认真评选得以确定,都凝聚了广大人民的心血,这主要体现了
A.新中国即将成立 B.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C.人民真正地当家作主 D.巩固了人民政权
5.1949年9月30日,周恩来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上致词:“……会议为号召人民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特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建立一个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材料中的“会议”是指
A.瓦窑堡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重庆谈判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6.下列图片所示内容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决定的是
A. B. C. D.
7.以下哪一省份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A.新疆 B.青海 C.云南 D.西藏
8.齐鹏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到,它(新中国)与一切爱好自由和平的民众,包括苏联以及所有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一起对抗帝国主义者的侵略……以盟友的形式为世界和平斗争。据此可知,新中国的成立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极大提高了民族自信心
C.壮大了世界和平的力量 D.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9.2021年2月,习主席在讲话中表示:28个人口较少的民族全部整族脱贫,……实现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反映出
A.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做主 B.各民族的差异被消除
C.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保护 D.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10.1954年毛泽东指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的最大成果是
A.确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B.分析了当时国内主要矛盾
C.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D.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11.1969年同中国建交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只有法国等六个国家。1973年时,中国与除美国以外的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基本建交,同欧盟也建立了正式关系。这种情况的变化反映了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中美关系的缓和
C.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D.改革开放的需要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重大运动,旨在
A.巩固新生政权 B.实施“一五”计划
C.调整生产关系 D.推进民主政治
13.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50年 10月上旬多次召开会议,毛泽东指出:“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上述积极政策”是指
A.在新解放区进行土改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C.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D.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4.下图中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大跃进”高潮的掀起
15.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捷报频传。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国的直接原因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
C.三大改造的进行 D.中国加入华约组织
16.根据形势变化,1950年11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上,中央对我国财经工作方针作了及时调整:战争的支出第一,维持市场的支出第二,带投资性的支出第三。这里的“形势变化”主要是指
A.西藏和平解放 B.经济恢复工作完成
C.朝鲜内战爆发 D.土地改革取得成效
17.有评论认为20世纪50年代某场战争“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是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该战争对中国人民而言
A.是近代史的开端 B.实现了民族独立
C.推进了祖国统一 D.巩固了新生政权
18.如图漫画名为《快马加鞭》,漫画中已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957年”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接力棒交到“1958年”手上。“1958年”骑着骏马,一手接棒,一手快马加鞭向着“十五年赶上英国”的目标迈进。该漫画反映了
A.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热情 B.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场景 D.人们改变落后现状的迫切要求
19.1956年4月,全国机械工业先进生产者会议在北京召开,时任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张霖之指出:“中国机械制造业广大职工的任务,是逐步把中国机械工业建设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现代的、强大的机械工业。”这反映了当时国家
A.对工业化建设事业的重视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思想
C.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决心 D.强调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性
20.歌曲是时代的记忆。大庆油田建成后,急需文艺作品反映油田会战的情况,一大批文艺工作者来到大庆油田,深入体验生活,这样一首旋律豪迈的《我为祖国献石油》诞生了。这首歌曲“记忆”的时代主题是
A.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艰辛前进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建立
C.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初见成效 D.新中国国防基础建设大发展
21.下表所示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的多位模范人物。他们共同的优秀品质是
模范人物 相关言论
王进喜 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焦裕禄 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兰考
雷锋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中去
A.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 B.同仇敌忾的家国情怀
C.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 D.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
22.“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该教训针对的史实是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
C.计划经济体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3.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农村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4.以下是小林收集到的一些五十年代的年画,可以反映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是
A.《土改完成农民生活好》 B.《养小鸡捐飞机》
C.《拖拉机来咱社代耕了》 D.《庆祝新宪法诞生》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26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材料一
(1)年代尺能形象直观地呈现历史发展进程。材料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年代尺(局部),写出其中①②③④所反映的重大史事。(4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摘编自何必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工业化起步时的特点及原因。(2分)
26.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自强、国家兴旺发达的重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分)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20世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旧中国国家四分五裂、民族蒙受屈辱、人民灾难深重的局面,中华民族的发展开始了新历史纪元。10月1日,这是一个十分值得庆祝的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事件。这个伟大事件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材料二
图1、图2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关农业方面的情境。
图1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图2 农民分到了劳动工具
材料三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分)
(2)根据材料二,说出农民实现了什么样的梦想?这得益于哪一法令的实施?(2分)
(3)材料三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概述“激战”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2分)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说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1分)
27.请仔细阅读图文,结合史实,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动人的序曲】
材料二
【图片见证】
图一 中国人民志愿军 图二 志愿军战士在前线 图三 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 图四 朝鲜人民欢送志愿军
材料三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
地主和富农 占农村人口不到10% 占有土地70%—80%
贫农雇农和中农 占乡村人口90% 占土地20%—30%
(1)材料一图片所示文件在当时起了怎样的作用?(2分)
(2)材料二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进”有哪些代表人物?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2分)
(3)根据材料三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分)
材料一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受。这次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材料二
农民分到土地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材料三
读下图。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改革?请写出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法律依据。(2分)
(2)材料二中“合作化的道路”指的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引导农民走这样一条道路的目的。(2分)
(3)材料三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大事件产生的后果。(2分)
(4)综上,谈谈你对制定农村政策的认识。(1分)
参考答案
1-10 BACCD ADCDD
11-20 BADBB CDDAA
21-24 AADD
25.(1)①土地改革;②抗美援朝;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④三大改造。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同时又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和孤立。
26.(1)历史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深刻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实现的梦想:农民分得田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法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事件:抗美援朝战争。
积极影响:抵御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4)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7.(1)临时宪法作用。
(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黄继光或邱少云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3)1950年6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或者土地改革。
28.(1)改革:土地改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合作化的道路”指的是:农业合作化。
目的:改善农民的生活;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意思相近即可)
(3)历史事件:图一:“大跃进”,图二:人民公社化运动。
后果: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意思相近即可)
(4)认识:制定政策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尊重农民的利益和历史发展的趋势;政策制定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任答一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