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学校2024-2025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实验中学高中部2024级高一(下)三月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 2025年3月
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图1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
图1
A.小麦、玉米 B.玉米、水稻 C.小麦、甘蔗 D.水稻、甘蔗
2.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
A.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C.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 D.农业文明的发展是文化引导的结果
3.在中亚地区的尼萨古城曾出土了60余只公元前2世纪的象牙角杯,檐口通常雕满了各种希腊神话与生活主题的图案,杯口边缘饰有希腊式的波浪形葡萄纹和波斯式的直线连珠纹。这些角杯印证了
A.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西移 B.波斯帝国推行文化包容的政策
C.罗马帝国内文化交流加强 D.希腊化时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4.有学者认为,在世界上古时期,游牧世界向农耕世界发动了两次大的冲击,其结果是游牧世界入袭一次,其范围便缩小一些,农耕世界随之扩大,最终使得亚欧大陆上的游牧世界大大缩小。这反映出
A.战争造成不同文化的碰撞交锋 B.游牧民族促进了区域文化转型
C.农耕文明具有更强大的向心力 D.人口迁徙冲击了多元文明格局
5.中世纪早期的西欧,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而国王只是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西欧庄园
A.带有基层自治色彩 B.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
C.具有完全独立主权 D.有利于形成强大王权
6.公元前6世纪,建立起一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继承了西亚传统的君土专制制度,地方实行行省制首次将西亚文明与北非文明统一起来。该帝国是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7.公元前46年,凯撒改革罗马元老院,将席位增至900个,并降低议员身份限制,很多追随凯撒的军团长进入元老院,并让自己成为原本只有平民才能担任的终身保民官,同时将中央陪审法庭的权力限定只有骑士和元老院阶层才能担任。凯撒的做法
A.增强了元老院在共和国的地位 B.建立了罗马元首制并形成君主政治
C.调整了罗马中央机构权力分配 D.推动了城邦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8.表1为部分年份英国鲍恩梯斯庄园的货币收入占比情况(%)。据此可知
表1
地租及法庭收入 出售饲草、牧草、麦秆、木材 出售谷物 出卖、出租牲畜 额外收入、归还欠款
1341—1342年 8.7 21.4 40.5 28.2 1.3
1342—1343年 7.8 10.1 53.9 27.2 0.4
A.庄园主与农奴的矛盾缓和 B.庄园经济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C.资本主义大农场普遍建立 D.价格革命导致地租收入减少
9.下表为巴黎大学早期发展的重大事件。
1179年 人文学科教师(持教会许可证)控制巴黎大学,取得了录用教学人员的特权
1194年 教皇西斯廷三世确认巴黎大学教师一项特权,即有关学生的法律案件,由教师组成法庭来审理,不受市民干涉
1200年 法王菲利普二世又颁令,正式承认巴黎大学作为师生合作团体的地位,规定它应在教会法的管理下运行,师生在与俗人的争端中,享有教士的特权
巴黎大学的早期发展表明当时西欧
A.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发展 B.基督教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C.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相互利用 D.近代大学的职能发生转变
10.中世纪,罗马教廷的官方用语拉丁语是全社会的唯一通用语言,各国自己的语言被视为粗俗的方言。1362年,英国王室颁布法令,规定英语为法庭用语;1539年,法国国王规定所有的法令和公告都必须使用法语。这一转变反映出
A.世俗权力的加强 B.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特征
C.资本主义的扩展 D.资产阶级法律制度的形成
11.8世纪前期,欧洲受封的骑士须服兵役40天。12世纪中叶,英国国王亨利二世允许免除部分骑士的军役,规定他们缴纳役金,以召募常年服役的军队,骑士渐渐成为专营农牧业的小地主。这种变化
A.利于封君封臣制的强化 B.拓展了庄园经济的规模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限制了王权进一步强化
12.印度摔跤受不同种姓、教派的男女追捧,许多城市都会在城门侧修建摔跤和拳击场,并且在比赛中已经有了裁判。佛教学校大多会有供人练习摔跤的健身房,吠舍们经常去旷野或丛林唱歌、跳舞,进行拳击和其他娱乐项目。这些社会现象
A.促进了早期国家的形成 B.适应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需求
C.对种姓制度形成了冲击 D.利于佛教逐渐获得主导地位
13.“地头”由当地有势力的名主担任,他们负责管理庄园。12世纪末,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后,在所有庄园、公领地设置“地头”,并派自己的家臣去担任。这一举措
A.加速了“大化改新”进程 B.强化武士集团地位
C.赋予天皇治理国家实权 D.开创中央集权体制
14.公元9世纪,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达纸店和书店林立。哈里发麦蒙与拜占庭的关系缓和后,曾派遣大翻译家侯奈因访问君士坦丁堡,请求拜占庭皇帝代为搜集希腊古籍。麦蒙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使得巴格达成为汇集古典文化的汪洋大海。由此可知
A.巴格达成为希腊化世界的中心 B.阿拉伯帝国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
C.拜占庭文明影响到奥斯曼帝国 D.日耳曼人注重吸收欧洲传统文化
15.15世纪,帕查库蒂开疆拓土,奠定帝国大业,重建南美洲古城库斯科。在库斯科的中央广场上,宏伟的太阳神庙耸立在金字塔形的台基上,国王每年在此举行盛大的太阳祭。沿中央广场四个方向修筑的数
千米驿道,把库斯科与全国连接起来。重建的库斯科
A.成为印加统治中心 B.是玛雅城市建筑的典范
C.见证阿兹特克文明 D.借鉴了古埃及建筑风格
16.公元1世纪的希腊著作《厄立特里亚海航记》中首次提到阿克苏姆王国。阿杜利斯是阿克苏姆王国最重要的贸易中心。来自意大利、埃及和印度的铁器、棉布和酒源源不断运到此地,同时运出大量的黄金、象牙和香料。据此推断,阿克苏姆王国繁荣得益于
A.古希腊的殖民活动 B.优越的地理位置
C.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D.西非农业的发展
17.钱乘旦认为:1415年起历次重大探险活动,绝大部分是在国王或在政府有关部门委派、支持下进行的。15世纪开始的探险队领导人大多数是贵族,到达印度的达伽马,发现太平洋的巴尔沃亚,首次环球航行的麦哲伦都是贵族,形成了商人出钱,国王牵线组织,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据此,新航路开辟
A.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B.是新旧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
C.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 D.促进了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
18.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其主要原因是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7 515 685
(注: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
A.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早期殖民掠夺引发“价格革命”
C.科技革命使英国工业品大量外销 D.资本主义制度已在英国正式确立
19.1581年,葡萄牙人开始将中国丝绸和印度棉纺织品,以及一些奴隶从澳门运送到马尼拉,再转装到西班牙大帆船上,运往美洲和西班牙。葡萄牙船只则在马尼拉装载西班牙大帆船从美洲运来的白银,返回澳门或果阿。此时的葡萄牙
A.垄断太平洋贸易 B.参与全球贸易网络的构建
C.热衷于商品输出 D.得益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0.下表是1600年欧亚部分商品交易统计表,这反映了
商路 商品 重量(万镑)
亚洲—好望角—欧洲 胡椒 100—200
丁香、靛蓝、药品、肉豆蔻等 共约35—65
亚洲—地中海—欧洲 胡椒 300—400
丁香等 70—100
生丝 50
A.海上贸易后来居上 B.贸易商品种类单一
C.传统商路依旧活跃 D.香料贸易利润巨大
21.1525年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之后,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1550年丹麦语《圣经》出版。法国、英国等国家在16世纪都出现了自己民族语言的《圣经》译本。材料最能说明
A.西欧掀起宗教改革浪潮 B.天主教会遭到沉重打击
C.各国普遍希望加强王权 D.民族国家认同逐渐增强
22.有一场重要的思想文化运动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的思想家对于他们所栖身的世界展开了广泛深刻的批判:现存的宗教组织、政治体制、社会结构、经济制度、司法体系、教育模式等均受到了质疑,这场运动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科学革命 D.启蒙运动
23.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的盛典源于意大利,文艺先驱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创造出许多精美的作品;一百多年后,创造美的泉眼被哥伦布堵上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走向衰落。由此,可以推断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兴衰取决于
A.社会政局的变动 B.经济实力的变化
C.古典文化的蜕变 D.教会力量的强弱
24.这些哲人“并不把自己看作法国人或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作人类的成员……(他们)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他们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能够突出体现这些哲人思想主张的是
A.维护现存的社会秩序 B.宣扬重商主义理论
C.崇尚理性和相信进步 D.否定自然神论思想
25.1835年,美国废奴协会向南方社会精英寄出《奴隶之友》等刊物,南方蓄奴州要求立法禁止这些刊物进入南方,但该提案未能在国会通过,同时引发了全国性的政治辩论。在这一过程中,废奴团体从200个增加到527个。据此可推知,美国
A.南北矛盾更加尖锐 B.政党政治得到发展
C.废奴时机已经成熟 D.黑人民权运动兴起
26.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
度。下列有关这一阶段史事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事 结论
A 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 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最终形成
B 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 确立了美国邦联制的国家形式
C 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民法典》 启蒙思想家的主张首次得以实现
D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7.有学者这样评价西方近代历史上的某一事件:这场革命的爆发是因为清教和王国的法律、自由受到威胁,它是实用主义和理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建立起的“平衡”维持了若干年之久。这场革命
A.推动国家权力中心转移 B.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C.促使民主共和政体建立 D.强化了民族国家的意识
28.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议会通过了多项法令,禁止从波斯、中国、印度进口丝绸和印花棉布和穿这类服装,引导人们消费国产羊绒服装。18世纪上半叶,毛纺织商人和工人反外国棉布运动再次达到了高潮。但这些都没能阻挡英国人对棉布的热衷。英国人对棉布的热衷
A.提高了羊绒纺织业的核心竞争力 B.客观上吹响了技术升级的号角
C.加剧了英国与殖民地的经济矛盾 D.有利于保护产业工人合法利益
29.1840年仅半年内,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棉纺厂就发生了1114起机器引起的工伤事故,造成22人死亡,109人截肢。死伤的工人几乎得不到赔偿,因为社会普遍认为工人选择干这一行完全是出于自愿,愿意承担风险,雇主也常常指责受伤的工人粗心大意。此种情况
A.导致英国的发展滞后于后起的国家 B.表明科学技术尚未与生产紧密结合
C.反映欧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D.推动西欧通过立法解决社会问题
30.如表为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情况。其中②应是
年份 国家
① ② 德国 ③ ④
1870 22% 8% 13% 10% ——
1913 15% 11% 13% 8% 4%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主观题(本题包含3大题,共3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一 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奢侈消费品,只有上流社会和富裕阶层才能消费得起。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到达美洲后,甘蔗开始在加勒比海地区种植。1523年,西班牙人开始在墨西哥大规模种植甘蔗。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葡属巴西和英法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甘蔗种植园经济兴起。据估算,从1500年到1840年,大约有1170万非洲人被绑架贩卖至美洲各地。19世纪时,甘蔗种植区域和蔗糖生产地进一步向全球扩散。大约1850年以后,蔗糖已经深深融入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迈向了消费大众化的时代。
——摘编自季羡林《糖史》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后白银流向示意图
图5
——摘编自林满红《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蔗糖由奢侈消费品变为大众化商品的原因。(5分)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4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15世纪,在意大利特别是在佛罗伦萨,我们不仅看到中世纪种种事物已经衰败,而且也看到一种崭新而又有建设性的世界观念出现了。“文艺复兴”是一个法语词,意为“再生”,首先采用这个名称的是那些把中世纪视为黑暗时代的人,他们主张摆脱这种时代,唤醒人类的精神。所谓“再生”,就是相信在经过一个漫长的中断时期以后,人们眼下该是继续和恢复那种类似希腊、罗马文明的时候了。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至1870年》
材料二 在法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年代里,那些勇敢的启蒙思想家们以深刻的见解和犀利的笔锋猛烈抨击封建统治,宣传和颂扬必将取代旧制度的“理性”新时代,他们确实是“非常革命的”“伟大人物”。他们的宣传启发了人们反封建的意识,在已经腐朽了的黑暗专制制度中给人们带来了光明。
——刘宗绪《改变世界历史的二十五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唤醒人类精神”的主要表现,并指明这些“精神”的实质。(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思想家们表达的共同思想主张,并分析这些思想主张产生的影响。(5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 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及机器设备的引入,英国大多数手工工场逐渐完成了向近代工厂过渡。在工厂资本构成中,用于机器设备的固定资本占据很大比例,远远超过前工业化时期所占比重。与此同时,分散在乡村的劳动力开始向城镇工厂聚集。在工厂制时代,时间成为生产的一部分,工人要按照固定时间上下班和用餐,在严密的监督下按照有规律的工时和标准化的程序来工作。例如,在英国韦奇伍德的制陶厂,273名工人均依据其从事工种的不同而分配在不同车间里,每个车间的工人只负责一道生产工序,工厂的生产效率也大为提高。但工业化时代的劳作方式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病,如工厂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属物,在直接的劳动过程中丧失了主导地位,劳动负荷超标,每天的工作时间从14小时到18小时不等。进入19世纪30年代后,英国工厂改革运动兴起,逐步消除了早期工厂制的一些弊端,由此推动着工厂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近代工厂制度的基本特征。(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工厂劳作方式对英国近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6分)实验中学高中部2024级高一(下)三月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 2025年3月
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图1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
图1
A.小麦、玉米 B.玉米、水稻 C.小麦、甘蔗 D.水稻、甘蔗
2.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
A.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C.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 D.农业文明的发展是文化引导的结果
3.在中亚地区的尼萨古城曾出土了60余只公元前2世纪的象牙角杯,檐口通常雕满了各种希腊神话与生活主题的图案,杯口边缘饰有希腊式的波浪形葡萄纹和波斯式的直线连珠纹。这些角杯印证了
A.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西移 B.波斯帝国推行文化包容的政策
C.罗马帝国内文化交流加强 D.希腊化时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4.有学者认为,在世界上古时期,游牧世界向农耕世界发动了两次大的冲击,其结果是游牧世界入袭一次,其范围便缩小一些,农耕世界随之扩大,最终使得亚欧大陆上的游牧世界大大缩小。这反映出
A.战争造成不同文化的碰撞交锋 B.游牧民族促进了区域文化转型
C.农耕文明具有更强大的向心力 D.人口迁徙冲击了多元文明格局
5.中世纪早期的西欧,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而国王只是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西欧庄园
A.带有基层自治色彩 B.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
C.具有完全独立主权 D.有利于形成强大王权
6.公元前6世纪,建立起一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继承了西亚传统的君土专制制度,地方实行行省制首次将西亚文明与北非文明统一起来。该帝国是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7.公元前46年,凯撒改革罗马元老院,将席位增至900个,并降低议员身份限制,很多追随凯撒的军团长进入元老院,并让自己成为原本只有平民才能担任的终身保民官,同时将中央陪审法庭的权力限定只有骑士和元老院阶层才能担任。凯撒的做法
A.增强了元老院在共和国的地位 B.建立了罗马元首制并形成君主政治
C.调整了罗马中央机构权力分配 D.推动了城邦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8.表1为部分年份英国鲍恩梯斯庄园的货币收入占比情况(%)。据此可知
表1
地租及法庭收入 出售饲草、牧草、麦秆、木材 出售谷物 出卖、出租牲畜 额外收入、归还欠款
1341—1342年 8.7 21.4 40.5 28.2 1.3
1342—1343年 7.8 10.1 53.9 27.2 0.4
A.庄园主与农奴的矛盾缓和 B.庄园经济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C.资本主义大农场普遍建立 D.价格革命导致地租收入减少
9.下表为巴黎大学早期发展的重大事件。
1179年 人文学科教师(持教会许可证)控制巴黎大学,取得了录用教学人员的特权
1194年 教皇西斯廷三世确认巴黎大学教师一项特权,即有关学生的法律案件,由教师组成法庭来审理,不受市民干涉
1200年 法王菲利普二世又颁令,正式承认巴黎大学作为师生合作团体的地位,规定它应在教会法的管理下运行,师生在与俗人的争端中,享有教士的特权
巴黎大学的早期发展表明当时西欧
A.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发展 B.基督教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C.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相互利用 D.近代大学的职能发生转变
10.中世纪,罗马教廷的官方用语拉丁语是全社会的唯一通用语言,各国自己的语言被视为粗俗的方言。1362年,英国王室颁布法令,规定英语为法庭用语;1539年,法国国王规定所有的法令和公告都必须使用法语。这一转变反映出
A.世俗权力的加强 B.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特征
C.资本主义的扩展 D.资产阶级法律制度的形成
11.8世纪前期,欧洲受封的骑士须服兵役40天。12世纪中叶,英国国王亨利二世允许免除部分骑士的军役,规定他们缴纳役金,以召募常年服役的军队,骑士渐渐成为专营农牧业的小地主。这种变化
A.利于封君封臣制的强化 B.拓展了庄园经济的规模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限制了王权进一步强化
12.印度摔跤受不同种姓、教派的男女追捧,许多城市都会在城门侧修建摔跤和拳击场,并且在比赛中已经有了裁判。佛教学校大多会有供人练习摔跤的健身房,吠舍们经常去旷野或丛林唱歌、跳舞,进行拳击和其他娱乐项目。这些社会现象
A.促进了早期国家的形成 B.适应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需求
C.对种姓制度形成了冲击 D.利于佛教逐渐获得主导地位
13.“地头”由当地有势力的名主担任,他们负责管理庄园。12世纪末,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后,在所有庄园、公领地设置“地头”,并派自己的家臣去担任。这一举措
A.加速了“大化改新”进程 B.强化武士集团地位
C.赋予天皇治理国家实权 D.开创中央集权体制
14.公元9世纪,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达纸店和书店林立。哈里发麦蒙与拜占庭的关系缓和后,曾派遣大翻译家侯奈因访问君士坦丁堡,请求拜占庭皇帝代为搜集希腊古籍。麦蒙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使得巴格达成为汇集古典文化的汪洋大海。由此可知
A.巴格达成为希腊化世界的中心 B.阿拉伯帝国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
C.拜占庭文明影响到奥斯曼帝国 D.日耳曼人注重吸收欧洲传统文化
15.15世纪,帕查库蒂开疆拓土,奠定帝国大业,重建南美洲古城库斯科。在库斯科的中央广场上,宏伟的太阳神庙耸立在金字塔形的台基上,国王每年在此举行盛大的太阳祭。沿中央广场四个方向修筑的数
千米驿道,把库斯科与全国连接起来。重建的库斯科
A.成为印加统治中心 B.是玛雅城市建筑的典范
C.见证阿兹特克文明 D.借鉴了古埃及建筑风格
16.公元1世纪的希腊著作《厄立特里亚海航记》中首次提到阿克苏姆王国。阿杜利斯是阿克苏姆王国最重要的贸易中心。来自意大利、埃及和印度的铁器、棉布和酒源源不断运到此地,同时运出大量的黄金、象牙和香料。据此推断,阿克苏姆王国繁荣得益于
A.古希腊的殖民活动 B.优越的地理位置
C.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D.西非农业的发展
17.钱乘旦认为:1415年起历次重大探险活动,绝大部分是在国王或在政府有关部门委派、支持下进行的。15世纪开始的探险队领导人大多数是贵族,到达印度的达伽马,发现太平洋的巴尔沃亚,首次环球航行的麦哲伦都是贵族,形成了商人出钱,国王牵线组织,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据此,新航路开辟
A.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B.是新旧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
C.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 D.促进了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
18.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其主要原因是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7 515 685
(注: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
A.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早期殖民掠夺引发“价格革命”
C.科技革命使英国工业品大量外销 D.资本主义制度已在英国正式确立
19.1581年,葡萄牙人开始将中国丝绸和印度棉纺织品,以及一些奴隶从澳门运送到马尼拉,再转装到西班牙大帆船上,运往美洲和西班牙。葡萄牙船只则在马尼拉装载西班牙大帆船从美洲运来的白银,返回澳门或果阿。此时的葡萄牙
A.垄断太平洋贸易 B.参与全球贸易网络的构建
C.热衷于商品输出 D.得益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0.下表是1600年欧亚部分商品交易统计表,这反映了
商路 商品 重量(万镑)
亚洲—好望角—欧洲 胡椒 100—200
丁香、靛蓝、药品、肉豆蔻等 共约35—65
亚洲—地中海—欧洲 胡椒 300—400
丁香等 70—100
生丝 50
A.海上贸易后来居上 B.贸易商品种类单一
C.传统商路依旧活跃 D.香料贸易利润巨大
21.1525年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之后,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1550年丹麦语《圣经》出版。法国、英国等国家在16世纪都出现了自己民族语言的《圣经》译本。材料最能说明
A.西欧掀起宗教改革浪潮 B.天主教会遭到沉重打击
C.各国普遍希望加强王权 D.民族国家认同逐渐增强
22.有一场重要的思想文化运动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的思想家对于他们所栖身的世界展开了广泛深刻的批判:现存的宗教组织、政治体制、社会结构、经济制度、司法体系、教育模式等均受到了质疑,这场运动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科学革命 D.启蒙运动
23.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的盛典源于意大利,文艺先驱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创造出许多精美的作品;一百多年后,创造美的泉眼被哥伦布堵上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走向衰落。由此,可以推断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兴衰取决于
A.社会政局的变动 B.经济实力的变化
C.古典文化的蜕变 D.教会力量的强弱
24.这些哲人“并不把自己看作法国人或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作人类的成员……(他们)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他们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能够突出体现这些哲人思想主张的是
A.维护现存的社会秩序 B.宣扬重商主义理论
C.崇尚理性和相信进步 D.否定自然神论思想
25.1835年,美国废奴协会向南方社会精英寄出《奴隶之友》等刊物,南方蓄奴州要求立法禁止这些刊物进入南方,但该提案未能在国会通过,同时引发了全国性的政治辩论。在这一过程中,废奴团体从200个增加到527个。据此可推知,美国
A.南北矛盾更加尖锐 B.政党政治得到发展
C.废奴时机已经成熟 D.黑人民权运动兴起
26.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
度。下列有关这一阶段史事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事 结论
A 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 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最终形成
B 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 确立了美国邦联制的国家形式
C 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民法典》 启蒙思想家的主张首次得以实现
D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7.有学者这样评价西方近代历史上的某一事件:这场革命的爆发是因为清教和王国的法律、自由受到威胁,它是实用主义和理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建立起的“平衡”维持了若干年之久。这场革命
A.推动国家权力中心转移 B.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C.促使民主共和政体建立 D.强化了民族国家的意识
28.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议会通过了多项法令,禁止从波斯、中国、印度进口丝绸和印花棉布和穿这类服装,引导人们消费国产羊绒服装。18世纪上半叶,毛纺织商人和工人反外国棉布运动再次达到了高潮。但这些都没能阻挡英国人对棉布的热衷。英国人对棉布的热衷
A.提高了羊绒纺织业的核心竞争力 B.客观上吹响了技术升级的号角
C.加剧了英国与殖民地的经济矛盾 D.有利于保护产业工人合法利益
29.1840年仅半年内,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棉纺厂就发生了1114起机器引起的工伤事故,造成22人死亡,109人截肢。死伤的工人几乎得不到赔偿,因为社会普遍认为工人选择干这一行完全是出于自愿,愿意承担风险,雇主也常常指责受伤的工人粗心大意。此种情况
A.导致英国的发展滞后于后起的国家 B.表明科学技术尚未与生产紧密结合
C.反映欧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D.推动西欧通过立法解决社会问题
30.如表为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情况。其中②应是
年份 国家
① ② 德国 ③ ④
1870 22% 8% 13% 10% ——
1913 15% 11% 13% 8% 4%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主观题(本题包含3大题,共3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一 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奢侈消费品,只有上流社会和富裕阶层才能消费得起。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到达美洲后,甘蔗开始在加勒比海地区种植。1523年,西班牙人开始在墨西哥大规模种植甘蔗。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葡属巴西和英法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甘蔗种植园经济兴起。据估算,从1500年到1840年,大约有1170万非洲人被绑架贩卖至美洲各地。19世纪时,甘蔗种植区域和蔗糖生产地进一步向全球扩散。大约1850年以后,蔗糖已经深深融入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迈向了消费大众化的时代。
——摘编自季羡林《糖史》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后白银流向示意图
图5
——摘编自林满红《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蔗糖由奢侈消费品变为大众化商品的原因。(5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商业革命;奴隶贸易发展;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工业革命的推动。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4分)
流入影响:白银货币化;促进中国东南经济发展;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商业资本积聚;新兴工商市镇发
展。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15世纪,在意大利特别是在佛罗伦萨,我们不仅看到中世纪种种事物已经衰败,而且也看到一种崭新而又有建设性的世界观念出现了。“文艺复兴”是一个法语词,意为“再生”,首先采用这个名称的是那些把中世纪视为黑暗时代的人,他们主张摆脱这种时代,唤醒人类的精神。所谓“再生”,就是相信在经过一个漫长的中断时期以后,人们眼下该是继续和恢复那种类似希腊、罗马文明的时候了。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至1870年》
材料二 在法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年代里,那些勇敢的启蒙思想家们以深刻的见解和犀利的笔锋猛烈抨击封建统治,宣传和颂扬必将取代旧制度的“理性”新时代,他们确实是“非常革命的”“伟大人物”。他们的宣传启发了人们反封建的意识,在已经腐朽了的黑暗专制制度中给人们带来了光明。
——刘宗绪《改变世界历史的二十五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唤醒人类精神”的主要表现,并指明这些“精神”的实质。(5分)
表现: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实质: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思想家们表达的共同思想主张,并分析这些思想主张产生的影响。(5分)
主张:反对封建专制王权和教会束缚;倡导理性、科学;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权力制衡等。
作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做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 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及机器设备的引入,英国大多数手工工场逐渐完成了向近代工厂过渡。在工厂资本构成中,用于机器设备的固定资本占据很大比例,远远超过前工业化时期所占比重。与此同时,分散在乡村的劳动力开始向城镇工厂聚集。在工厂制时代,时间成为生产的一部分,工人要按照固定时间上下班和用餐,在严密的监督下按照有规律的工时和标准化的程序来工作。例如,在英国韦奇伍德的制陶厂,273名工人均依据其从事工种的不同而分配在不同车间里,每个车间的工人只负责一道生产工序,工厂的生产效率也大为提高。但工业化时代的劳作方式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病,如工厂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属物,在直接的劳动过程中丧失了主导地位,劳动负荷超标,每天的工作时间从14小时到18小时不等。进入19世纪30年代后,英国工厂改革运动兴起,逐步消除了早期工厂制的一些弊端,由此推动着工厂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近代工厂制度的基本特征。(5分)
基本特征:以大机器生产为核心;资本大量投入;劳动力高度集中;劳动分工加强;生产管理严格规范。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工厂劳作方式对英国近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6分)
影响: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增长和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化;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守
时成为人们的新习惯);工人劳动自主性丧失;工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大)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学校2024-2025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