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3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达标检测(答案) -2024-2025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达标检测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15世纪,西欧出现了适宜在大海航行的多桅快速帆船,而中国的指南针也已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得到广泛应用,欧洲人利用它来辨明地理方位,确定航向。这有利于西欧(  )
A.庄园经济的发展  B.进行远洋航行
C.民族国家的形成  D.建立统一市场
2.15世纪前后,一股“黄金热”迅速席卷整个西欧,国王、贵族、僧侣、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都热衷于追求金银和财富。这股热潮的出现(  )
A.是商业革命发展的结果  B.得益于采矿技术的进步
C.受到了近代科学的推动  D.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3.在15世纪下半叶的西欧,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第一批探寻新航路的航海家踏上征程,他们或出身贵族,或渴望通过航海活动得到贵族头衔、土地分封等赏赐。据此可知,新航路的开辟(  )
A.得益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B.根源于庄园经济的发展
C.巩固了欧洲的封建统治   D.反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4.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一位葡萄牙航海家的航海发现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这位航海家是(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麦哲伦  D.达·伽马
5.1502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第二次航行印度时,与阿拉伯商人之间爆发了一场恶战,后者得到埃及人、土耳其人,甚至远方的威尼斯人的各种支持。这表明(  )
A.传统商业中心沿线国家结成了军事同盟
B.达·伽马的远航冲击了旧的商业渠道
C.新航路的开辟一定会引发民族间的冲突
D.早期殖民活动激发殖民地的民族意识
6.哥伦布曾居住在葡萄牙,葡萄牙国王虽对他的雄心颇为赏识,但不愿从物质上给予支持。于是哥伦布转而求助于西班牙,西班牙女王对哥伦布很是器重,每年给他提供充足的经费,并于1492年开始实施哥伦布的西航计划。据材料可知(  )
A.葡萄牙海外探险落后于西班牙  B.西班牙海外探险更具人才优势
C.西班牙最早成为海上殖民霸主  D.注重人才助力西班牙航海成功
7.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纽芬兰岛;16世纪,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1642—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这些航线的开辟(  )
A.实现了西欧人的寻金梦  B.破坏了美洲的生态环境
C.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   D.导致欧洲贸易中心转移
8.《自然辩证法通讯》指出,哥伦布、麦哲伦的探险活动使一些人不再盲从任何金科玉律式的教条与理论,重新绘制了世界地图,确立了地理学理论体系的行星地理概念,触发了对地理现象的探源追踪。可见新航路开辟(  )
A.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B.展现了人类个性解放和冒险精神
C.验证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D.否定了天主教会的宗教神学理论
9.到16世纪末,欧洲人已用玉米面、小麦粉,还有其他谷类的粉混合烤制面包。据此可知,玉米的传入(  )
A.解决了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B.实现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C.改变了人们传统生活习惯  D.丰富了人们的粮食种类
10.新航路开辟后,西、葡两国的殖民统治覆盖了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地区,来自两国的白人移民被称为“(伊比利亚)半岛人”,处于社会的最上层,形成了一个美洲的欧式社会。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打破了世界原有的文明格局   B.推动欧洲商业革命的出现
C.改变了美洲居民的生活习俗   D.源于西欧人口过剩的压力
11.《世界通史》中写道:“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新兴的资本主义由海道向全球扩散,突破了亚欧大陆农耕世界自然经济的闭塞性。从此开始了大航海和人口迁移、民族交融的移民大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的确立  B.农耕经济在全球不复存在
C.世界各民族特征、界线消失殆尽  D.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启
12.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等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在美洲不断地扩张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13.据学者测算,中国海商输往菲律宾群岛的丝货价值,1600年前后每年在103万两白银左右,1630年达到135万两白银。这些丝织品,除小部分在当地消费外,大部分被西班牙人运往拉丁美洲销售。在墨西哥一地,17世纪30年代就有14 000人专门利用中国生丝进行加工制造。这可以佐证当时(  )
A.商业革命促进了早期的殖民扩张 
B.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增强
C.“三角贸易”加强了各地的经济联系
D.中国是全球贸易的中心
14.17—18世纪,中国陶瓷大量输入欧洲。中国风十足的陶瓷在欧洲的盛行同巴洛克艺术风格的盛行有部分重叠,致使巴洛克时期的欧洲陶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巴洛克中国风”。“巴洛克中国风”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
A.封建王权的强化  B.中华文化的优秀
C.教会地位的巩固  D.全球贸易的扩大
15.16—18世纪,欧洲国家成立了各种特许公司。这些公司一方面是商业公司,其从业人员是商人;另一方面又代表自己的国家,可以在海外建立政府、进行征税,拥有自己的军队、法庭和监狱。这体现出特许公司(  )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有效地垄断了对外贸易
C.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D.适应了殖民扩张的需要
16.某学者指出: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条件,欧洲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欧洲以亚洲的悲伤为代价不断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该学者意在强调(  )
A.欧洲资本主义具有强烈的扩张性   B.亚洲的生产方式领先于欧洲
C.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多元化   D.亚洲和欧洲实现了区域分工
17.16世纪中叶,西班牙王室官员在西属美洲发展起了巨大的白银采矿业,为了满足矿业发展和城市的需求,农业和畜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但殖民当局却严格限制当地发展制造业的尝试。这体现出当时的西属美洲(  )
A.移植了宗主国发展模式  B.殖民地经济缺乏自主性
C.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  D.民族独立运动遭遇挫折
18.1521—1600年,从美洲运到西班牙的白银有1.8万吨,黄金200吨,西班牙国王借此偿还了巨额外债,并从意大利、法国、荷兰、英国的市场上采购商品。1500—1650年,由美洲流入的金银使欧洲黄金总存量增加了5%左右,白银总存量几乎增加了50%。这一现象(  )
A.确立了西班牙的霸主地位  B.巩固了欧洲的封建统治
C.提高了欧洲人民生活水平  D.引发了空前的通货膨胀
19.新航路开辟后,随着国际市场的开拓,在大西洋沿岸地区,“手工工场不论在哪一生产部门出现,几个月内就使成千上万个封建手工业行会或独立的小手工业破产”。材料表明(  )
A.欧洲迅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B.新航路开辟造成西欧国家实力衰退
C.价格革命已经深入手工业部门  D.商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20.“物价上涨而劳动者的工资并没有同步增长。法国的物价在一个世纪里上涨了120%,而劳动者的名义工资只提高24%,因此实际工资大大下降,劳动者越来越贫困,这样又为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廉价劳动力。”据此可知,价格革命(  )
A.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一种经济手段  B.推动了各国经济发展
C.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诱发了早期殖民扩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被屠杀和被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可能造成他们死亡人数的增加,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 000万到2 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大量的印第安人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摘编自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除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则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个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摘编自[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5分)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3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1529年,广州重开市舶贸易,澳门成为中国朝廷允许外国商船停泊的八大海港之一。16 世纪中期以来形成了以澳门为中心的三条国际贸易航线(如下表)。
航线 航线上的主要商业活动 备注
葡萄牙里斯本—印度果阿—中国澳门 葡萄牙人将经过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回欧洲,如丝、绢、细工木器、漆器和陶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玻璃制品等 以白银为最大宗,1585—1591年,经果阿运到澳门的白银约90万两
中国澳门—日本长崎 每年初夏,葡萄牙商人东渡日本,将生丝、绸缎等中国货物运往长崎,然后待秋季返航澳门,运回日本的白银、土特产等 明政府鉴于“倭寇祸烈”,严禁中日通商
中国澳门—菲律宾马尼拉—墨西哥 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及华商,将生丝、绸缎等运到马尼拉,再由西班牙商人将这些货物和少量菲律宾货物运到拉美,将拉美的白银运回欧洲,再运回澳门购买中国的丝货和其他货物 是中国与美洲贸易的最早航线,构成了以中国丝货和世界各地的白银为大宗交易的国际海上丝绸大循环——“丝银之路”
材料二 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曾是西学东渐和中学西渐的重要桥梁和通道。传教士在澳门开创的远东第一所西方式的大学——圣保罗学院,成为培养远东汉学家和西学人才的摇篮。利玛窦等传教士经澳门进入中国内地进行传教活动,把西方国家的科学文化传入中国,又将中国的儒家经典和历史、文学、医学、工艺和工艺美术传到欧洲。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彬《话说澳门》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银之路”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丝银之路”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8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5世纪,西欧造船技术进步,中国的指南针也已传入欧洲,这为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条件,故选B项。
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15世纪,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这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动因,故D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排除A项;15世纪西欧“黄金热”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B项;材料与近代科学无关,排除C项。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第一批探寻新航路的航海家踏上征程”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得到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国家力量层面的支持,故A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新航路的开辟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排除C项;新航路的开辟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无关,排除D项。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葡萄牙航海家”“壮美的岬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带领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好望角,故选A项。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达·伽马开辟了一条从欧洲到印度的海上贸易航线,冲击了旧的商业渠道,损害了传统商业中心沿线国家的利益,从而引发了双方的战争,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传统商业中心沿线国家结成了军事同盟,排除A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殖民活动,排除D项。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重视人才,资助哥伦布成功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线,故选D项。
7.【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17世纪,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探险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故选C项。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使一些人不再盲从任何金科玉律式的教条与理论……确立了地理学理论体系的行星地理概念,触发了对地理现象的探源追踪”,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故选A项。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欧洲人已用玉米面、小麦粉,还有其他谷类的粉混合烤制面包”可知,玉米传入欧洲后,丰富了欧洲人的粮食种类,故选D项。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进行殖民活动,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大量移民美洲,他们“处于社会的最上层,形成了一个美洲的欧式社会”,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原有的文明格局,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业革命,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美洲社会结构的变化,但没有提及美洲居民的生活习俗,排除C项;新航路的开辟源于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
1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开始了大航海和人口迁移、民族交融的移民大潮时代”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联系,即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启,故选D项。
1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对美洲实行殖民统治,大量欧洲人移民美洲,同时大肆屠杀美洲当地的印第安人,并通过“三角贸易”将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因此造成材料所述美洲人口结构变化,可见其根本原因正是欧洲人在美洲不断地扩张和征服,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属于根本原因,均排除。
1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班牙开辟了太平洋贸易,增强了中国丝织品的世界流动性,故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商业革命,排除A项;“三角贸易”是欧洲、非洲和美洲之间的贸易,排除C项;材料反映中国在太平洋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但不能得出中国是全球贸易的中心的结论,排除D项。
1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联系增强,全球贸易的扩大,使来自中国的陶瓷大量输入欧洲,对当时欧洲盛行的巴洛克艺术风格产生影响,从而形成了“巴洛克中国风”,故选D项。
1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当时的欧洲各国政府还没有能力和资金去完全独自开展海外殖民活动,于是便允许一些海外冒险家设立公司,鼓励其在海外进行殖民活动和寻找财富,利用特权商贸公司打通海外繁华之地,并在重要地点设立贸易中转站,方便本国开展殖民活动和进行贸易,获得财富,从而适应了殖民扩张的需要,故D项正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A项;材料与垄断对外贸易无关,排除B项;此时工业资产阶级尚未出现,排除C项。
1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欧洲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欧洲以亚洲的悲伤为代价不断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主要通过殖民扩张手段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反映出资本主义本身具有强烈的扩张性,故选A项。
1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6世纪,西班牙在西属美洲实行殖民统治,西属美洲只能按照西班牙的意愿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制造业的发展被严格限制,这体现出当时的西属美洲殖民地经济缺乏自主性,故选B项。
1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大量贵金属源源不断地从美洲运到欧洲,导致欧洲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故选D项。
1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洲手工工场的发展,而手工工场生产阶段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故D项正确;旧式手工业的破产不等于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排除A项;旧式手工业破产有利于推动新型生产方式的发展,会增强西欧国家的实力,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商业革命,而非价格革命,排除C项。
2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价格革命导致法国物价上涨,工人实际工资却不断下降,最终工人为了谋生成为廉价劳动力,资产阶级获得了劳动力的同时也牟取了大量利润,这从侧面说明价格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一种经济手段,故A项正确;材料只提及法国,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C项;早期殖民扩张诱发了价格革命,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1)后果: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疾病肆虐;非洲黑人被贩卖;种植园经济出现。(8分)
经济动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对黄金等财富的渴求。(4分)
(2)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结果具有双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5分)
(3)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交流,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3分)
22.【答案】(1)特点:流通商品以各地特色产品为主;中国在当时世界贸易中居于出超地位;以中国澳门为中心;连接欧、亚、美三大洲;葡萄牙商人主导商路。(任答三点即可,6分)
形成原因:新航路开辟,全球性海上运输业发展,东西方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中国开放市舶贸易;中国传统手工业繁荣,西欧对中国传统商品的需求增加。(6分)
(2)对中国的影响:促进了传统封建经济的繁荣,客观上推动了早期中西方文化交流;但它没有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革命性影响,没有带来像西欧那样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4分)
对世界的影响:为新航路开辟后的全球贸易提供了丰富的商品,成为16、17世纪全球贸易的重要依托;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4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3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达标检测(答案) -2024-2025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