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3月学情检测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1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考试号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古巴比伦因借贷而发生的商业活动十分常见。借贷契约一般写在泥板上,借贷契据的订立一般需要有五到八个证人加盖印章。借贷契约必须载明抵押物。在欠款还清后,按惯例必须把泥板砸碎。据此可知古巴比伦
A.制订规则保护商业活动 B.法律保护人们私有财产
C.民间借贷加剧社会矛盾 D.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据《摩奴法典》记载:“婆罗门穷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杀一个刹帝利,应该立誓守戒六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一头公牛;杀一个首陀罗,只需立誓守戒一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一头公牛。”这些规定反映出古代印度
A.宗教依靠法律维护种姓秩序 B种姓地位左右社会财富分配
C.法律条文凸显鲜明种姓色彩 D 法律制定基于平等社会理念
3.如表为世界古代文明的部分情况,据此可知
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 希腊人去埃及当雇佣兵,帮助国王阿玛西斯取得了政权
公元前6世纪 推典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后来又成了一个观光城市
公元前2世纪 大部分的罗马精英人士都会说希腊语,甚至不同的希腊方
A.区域间存在文明交流与扩展 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碰撞
C.自然环境不同决定文明差异 .大西洋文明的统一趋势
4.公元前518年,古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来到埃及,要求波斯官吏向埃及的神致祭,并承诺保障埃及祭司的权益,允许埃及神庙拥有优待份地,享有牛肉、粮食和酒等食品收入。大流士此举旨在
A.完善波斯官僚体制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增强两国文化交流 D 笼络埃及地方势力
5.西欧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到15世纪末,西欧先后形成了英格兰王国、法兰西王国、西班牙王国和葡萄牙王国,王权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强。这一变化
A.推动了封君封臣制度逐渐成熟 B.助推了资产阶级议会制度产生
C.为西欧民族国家发展奠定基础 D.缓解了西欧王权与教会的矛盾
是拜占庭皇帝的继承人,自称是“全俄罗斯的国王”。这说明
A.俄罗斯发展成世界最大帝国 B.伊凡三世开启沙皇俄国统治C.伊凡三世大力强化中央集权 D.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
度人基本上呈现出正面、美好形象,而波斯人则常被描述为负面形象。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B.时代背景和价值取向影响文学的创作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实
D.文学作品因主观创作而缺乏研究价值
. 措施内容
废除皇室和贵族的私有土地和部民,收归国家,是为公地公民
建立京师和地方行政机构(国、郡、里),设置关塞、防人(戍边军)及驿站,各置职官
造户籍、记账(赋税簿帐),施行班田收授法
改革税收制度,施行租庸调新税法
A.推动了国家治理进步 B.确立了幕府政治统治
C.加重了农民经济负担 D.打破了闭关锁国局面
9.学者杜波伊斯评价非洲某帝国文明仅次于埃及文明,该帝国在16世纪达于极盛,奴隶制十分发达,善于接受先进文化,后来成为西非文化的中心。该帝国
A.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 B.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
C.继承并扩大了玛雅的贸易规模 D 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
10.印加人自称为“太阳的子孙”。印加王自称为“太阳神”的化身,具有半神半人的神圣权威。下图是印加帝国创始人、印加王曼科·卡帕克的画像。这可用于研究,印加
A.多神崇拜的宗教信仰 B.农业立国的经济格局
C.独立发展的文明特征 D.国家的政权统治方式
11.哥伦布初次踏上西印度群岛就用暴力捕捉了几个印第安人,以获得岛上情报;第二次航美期间,海地印第安人苦于殖民主义者无穷的需索和侵杀、揭竿而起准备反抗时,哥伦布立即实行野蛮镇压,还把战争中俘获的印第安人变为奴隶,并将其中500名运往欧洲。这反映了哥伦布当时
A.探险活动伴随着殖民侵略 B.垄断了欧洲与美洲的商贸通道
C.以掠夺黑人奴隶为其目的 D.意在建立全球性商品贸易市场
12.请对下图出现的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A.东西方的传统航路已被隔绝 B 西葡贸易垄断地位面临挑战
C.英荷欲开辟最短的欧亚航线 D.欧洲海外殖民扩张拉开序幕
13.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全球的食物物种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大交流。这一现象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餐桌,更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地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导致了全球食物价格大幅波动 B.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进程
C.促进了各地农业生产的多样化 D 确立了欧洲的全球贸易霸权地位
14.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在东亚海城展开了激烈的商业竞争,形成新的亚洲贸易中心。葡萄牙殖民者经营从印度经澳门至日本的三角贸易。西班牙殖民者开辟了从菲律宾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果阿、澳门、长崎、乌尼拉等地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上述现象表明这 时期
A.传统大西洋贸易地位日益衰落 B 商业革命深化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e.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 拉美国家生产方式的进一步革新
15.1460年,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柯西莫建立“柏拉图学院”,鼓励讨论古希腊和古罗马哲学家的思想,并力图使当时被教会判定为异教徒哲学的柏拉图哲学与基督教结合。此外,他还斥巨资在佛罗伦萨投资建设大量古典风格的建筑。柯西莫的做法
A.打破了教会的神权统治 B.彰显不理性的时代精神
C.扩大了人文主义的影响 D.提升了城市治理的能力
16.伽利略认为“就人的理智所确实理解的那些少数定理而言,我相信人在这上面的知识,其客观确定性是不亚于神的理智的,因为在数学上面,人的理智达到理解必然性的程度,而确定性更没有能超出必然性的了。”伽利略旨在
A.强调理性思维的重要性 B.用数学解读宗教教义
C.鼓励人抛弃神学世界观 D.使自然科学独立发展
17.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法案使得代表权的基础从世袭特权向人口和财富因素转移,并使下议院逐渐将自己视为人民的代表,进一步削弱了上议院权力和王权。同时也让英国选民人数得到增加,特别是新的阶层参政热情高涨。据此可知,英国的这次改革
A.终结了传统贵族政治 B.推动了宪政体制的建立
C.基本实现了全民普选 D.加快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18.2024年12月3日22时25分韩国总统尹锡悦突然进行电视直播,宣布实施“紧急戒严”,理由是国会受到在野党的裹挟。12月10日韩国国会通过要求迅速逮捕总统尹锡悦的决议案。就此事件,人们对“美式总统制”展开相关分析,评价准确的是
A.反映了行政权和立法权的二元对立 B.党派差异性有利于扩大政治包容度
C.总统拥有行政大权推动执政连续性 D.三权分立对话协商有助于缓解矛盾
二、非选择题:共3题,第19题16分,第20题17分,第21题13分,共4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由文明引起的文化变化是根本的和持久的。新石器时代村社的文化是自主的和单一的,所有的成员都具有同样的知识、同样的风俗和同样的见解,且其生活方式也不由外界决定。但是随着文明的到来,一个远为复杂的新社会出现了。除了村社农民的传统文化外,现在又有了种种新文化,即通晓神秘书写艺术的书吏的文化,知晓上天秘密的祭司的文化,擅长绘画和雕刻的艺术家的文化和懂得如何与沙漠和大海以外地区交换商品的商人的文化。因此社会也不再只有单一的文化,而是形成了所谓的雅文化和俗文化。雅文化传播于城市的学校、寺庙和宫殿之中;俗文化则存在于乡村之中。雅文化通过哲学家、神学家和文人学士以书面形式流传;俗文化则在目不识丁的农民中口口相传。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分别概括新石器时代和文明到来后村社文化的特点。(4分)
(2)据材料,指出文明到来后村社文化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成因。(7分)
(3)据材料,比较雅俗文化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以古代印度为例列举雅文化的代表。(5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材料一
武帝时“为伐胡,天子盛养马”,中央设太仆,为全国车马管理最高长官,其下设“两丞,属官有大厩、未央、家马三令,边郡六牧师苑令”,以官养为核心。中房土马不习争战,“汉厚赂乌孙,遗公主为夫人”“乌孙以千匹马聘汉女”。李广利伐大宛“汉得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牝牡三千余匹”。苜蓿与马匹牧养的好坏关系甚密,“马嗜苜蓿,汉使其取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持续的马政建设使“长城以南,滨塞之郡,马牛放纵,畜积布野”,边郡“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
-摘编自徐泉《试论汉武帝经营河西的关键措施:马政建设》
材料二
欧洲人来到新大陆之前,美洲是不存在马的。1493年,第一批马随着哥伦布而登陆美洲。若没有马递消息、传命令、运军士,征服者根本不可能控制住愤恨的广大印第安人。同时,马是非常重要的负载与拖曳工具,为征服者开发美洲提供了所需的力气。耕种开垦,矿山开发,都离不开马的参与。幸存的印第安人很快发现,驾驭着骏马追逐射杀美洲野牛等大型猎物的游牧生活,远比艰辛的农耕生活来的容易。因为有马,殖民年代大发展的美洲牧牛业方成为可能。1777年,西班牙教士莫尔菲写道:“它们足迹所过,使得毫无人居的乡间野地,也看似世上人口最密之处。”
-摘编自艾弗瑞·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朝重视马政建设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成效。(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在近代美洲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7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物种交流与文明发展的关系。(2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进步对社会的变迁起着独特的作用,尤其是社会大变革、大转轨和社会形态更替的时期,代表新生产力的阶级在发动革命推翻旧的生产方式,以为自己争取生存空间以前,往往先用与新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意识形杰作为思想武器,发动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对社会向前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为政治上的暴力革命在思想上、舆论上作好了准备,荡涤着一切旧制度下的污浊空气,而且直接为革命准备了思想武器。
-摘编自姚秀梅《浅论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变革中的先导作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所学知识,围绕“思想革命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3月学情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A D C D B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A B C B C A D A
二、非选择题:共3题,第19题16分,第20题17分,第21题13分。
19.【答案】(16分)
(1)新石器时代特点:自主、单一。
文明到来后特点:复杂、多样。(4分)
(2)内容:农民传统文化;书吏文化;祭司文化;艺术家文化;商人文化。(5分)成因:文明的产生。(2分)
(3)不同点:传播地点不同(城市和乡村);传播方式不同(书面传播和口口相传)。(2分)相同点:都得到广泛传播。(2分)
举例:《吠陀》、佛经、史诗、《摩柯婆罗多》、《罗摩衍那》。(任意1点1分)
20.【答案】(17分)
(1)举措:建立专门机构(专职官员管理);引进良马(引进优良品种马匹);种植首蓿。(3分)
成效:
军事:提高了军队战斗力;(1分)
政治:巩固了边防,保障了边疆地区的安定;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任意2点,得2分)
经济:促进了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保护了农耕经济;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任意2点,得2分)
(2)作用:促进了美洲的开发(2分);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2分);推动了美洲农业的发展(1分);促进了交通运输发展(1分);客观上成为欧洲殖民者征服美洲的工具。(1分)
(3)关系:文明碰撞推动物种交流;物种交流促进文明交融与发展。(2分)(如果答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给1分)
23.【答案】(13分)
论题: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2分)
阐述:14-17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精神内核,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神学思想压抑的人性,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16世纪的宗教改革,建立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加强了世俗王权,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3分)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的旗帜,猛烈抨击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宣扬自由、平等、法治、天赋人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美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3分)
综上所述,近代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冲破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束缚,促进经济、政治的不断变革,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