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年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周家硷中学中考一模(模拟试卷(三))历史试题(答案)

2025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三)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论语·为政》篇中写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孟子·尽心下》篇中写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二者均体现了以下哪种思想( )
A. 无为而治 B. 兼爱非攻 C. 以民为本 D. 以礼治国
2.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盛唐气象”为主题进行项目化学习,形成如下成果展示表格,其中符合描述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状况的诗句是( )
领域 状况
经济发展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民族关系 ?
社会风气 辇前人才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A. 两渡西域通丝路,天下此君一人 B.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C.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 经济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传承,更是在不断突破中前行。在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以下哪幅图片展现了清朝前期城市商业发展繁荣的景象( )
A. 《雨中耕作图》 B. 《清明上河图》
C. 《避暑山庄图》 D. 《盛世滋生图》
4. 下图在甲阶段,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主张有( )
①地主阶级希望“自强”“求富” ②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变法维新”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振兴中华” ④民族资产阶级期望“实业救国”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5. 在历史活动课上举办了近代革命歌曲演唱比赛。下面是同学们所唱歌曲的一部分,这首歌曲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北伐战争 B. 八七会议 C. 秋收起义 D. 红军长征
6. 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建立的根据地分布示意图。从图A到图B的变化反映出( )
①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根据地分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
③党的工作中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④革命的对象由国民党变为日本侵略者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7. 下表对中国近现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事件:南昌起义 时间:1928年 影响: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 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时间:1949年 影响: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 事件:三大改造 时间:1953-1956年 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 事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时间:1978年 影响: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A B. B C. C D. D
8. 下图是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情况,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 B.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
C. 上海浦东新区的建立 D.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9.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结论
A 西欧封君封臣制 大小封建主都是国王的直接附庸
B 《罗马民法大全》 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C 日本大化改新 改革后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D 阿拉伯文化 改造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阿拉伯数字”
A. A B. B C. C D. D
10. 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下列关于其代表作品和作者组合正确的是( )
A. 《神曲》——彼特拉克 B.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C. 《蒙娜丽莎》——莎士比亚 D. 《物种起源》——达尔文
11. 有学者指出,重视并利用市场机制的经济策略的推行,是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尝试,它促使苏俄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这里评价的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D. 农业集体化
12. 作为冷战中对抗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进行了全方位的对抗和争霸,其程度之激烈,影响之深远,前所未有。下图漫画反映了这一时期( )
主标题“是的,就是这样”副标题“庄严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A. 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已经形成 B.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导致世界动荡
C. 美国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D.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加强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6分)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统一以后,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
——郭沫若《中国史稿》
“大一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演变的产物,而西汉时期是这一历程中尤为重要的阶段。
——彭丰文《西汉“大一统”政治与多民族交融认同》
(1)秦朝实行的______________(制度),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元朝把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___________(机构)。明朝朱元璋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____________”,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___________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权。
(2)依据材料二,概括秦朝“消除分裂因素,加强各地区联系”影响。中国古代的“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到西汉时期在思想文化上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3)综合以上材料谈一谈,“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对当今国家治理具有怎样的借鉴意义?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发展需要自由的环境……经济应该留给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自动调节…… 良好的经营,只有靠自由和普遍的竞争才能得到确立。 ——亚当·斯密《国富论》
19世纪中叶,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垄断地位。英国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很大的比重。在机器制造业方面,它的机器出口额居世界第一位。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加之在交通运输方面,英国依靠迅速发展起来的铁路和汽船,使它的商品流通比任何国家都要快。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的变化 美国在一些城市成立了社会发展部,大力推行城市社区建设,主要包括社会福利、医疗卫生、治疗和预防犯罪等。在基层社区中构造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现代治理格局,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也是所有国家城市发展的共同目标。 ——摘编自邱梦华《城市社区治理(第二版)》
材料三
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 虚拟现实、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不断发展,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变化和影响。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到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国家治理体系、国际秩序构建,互联网无处不在。人类在互联网上共享平等、开放、自由、协同的最新成果时,也不得不面临网络空间中的一系列霸权、对抗、竞争和冲突。 ——李舒《互联网极端风险防范与大国博弈》
(1)材料一中左图所示机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其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依据右图内容,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依据材料概括“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垄断地位”的表现。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左图中人口变化产生的现象。举例说明人口变化给城市发展带来的问题。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主要措施。
②依据左图概括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3)综上所述,你认为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历程具有怎样的特征?你如何看待西方的工业化道路?
15. 近现代中国的报刊,见证了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历史变迁。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报刊见证中国社会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挣脱思想枷锁】
材料一 法何以必变?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言治旧国必用新法也。其事甚顺,其义至明,有可为之机,有可取之法,有不得不行之势,有不容少缓之故……
——摘自《时务报》1896年 第1期
报刊 创办时间 主要宣传内容
《民报》 1905年11月 三民主义等民主革命思想
《青年杂志》 1915年9月 前期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传播解放声音】
材料二
北伐军已经来到我们宝庆了……五卅之后,帝国主义者知中国民气不可侮,而假手于卖国军阀吴佩孚、张作霖联合向民众进攻……为救国家、救种族、救自己计,而终不得不出于一战,此所以粤、桂、湘国民革命军服从民意而有此北伐之举也。 ——摘自《民国日报》1926年7月29日 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工人刊物
八一的午后四时,抗大举行四千人以上的欢送四期毕业同学上前线的大会。活泼的青年战士们在这毕业礼场上,合唱出他们的毕业歌:
是时候了,同志们!——该我们走上前线,我们要去打击侵略者,怕什么艰难万险!
我们的血沸腾了!不除日寇不回来相见。快跟上来吧,我们手牵手,去和我们的敌人血战,别了,别了,同学们!我们再见在前线!
——摘自《新华日报》1938年9月1日
【重返国际舞台】
材料三
《人民日报》(1954年6月29日) 《人民日报》(1971年10月27日)
【 ① 】
材料四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全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动员令。
——摘自《人民日报》2022年10月30日
(1)材料一中的“治旧国必用新法”思想推动了哪一改革?指出其历史地位。依据材料一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报》和《青年杂志》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左图刊物宣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北伐军的奋斗目标。依据材料二,简述抗大毕业歌反映的精神。
(3)材料三左图中的声明以哪一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指出材料三右图报道中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取得该成就的原因。
(4)请为材料四①处拟定一个小标题。(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综合上述探究,请谈谈你对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与历史变迁的认识。
2025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三)
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6分)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
【13题答案】
【答案】(1) ①. 郡县制 ②. 中书省 ③. 三司 ④. 元首制
(2)影响: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
发展和完善: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将儒家思想确立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3)借鉴意义:“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制度框架基础,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壮大、生生不息提供了精神滋养;“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促进民族交融。
【14题答案】
【答案】(1)影响: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出现了大工厂制度;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表现:英国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很大的比重;商品流通比任何国家都要快;在机器制造业方面,它的机器出口额位于世界第一。
(2)①现象:农村人口占比逐渐减少,城市人口占比逐渐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问题:城市人口快速膨胀导致住房紧张;医疗保障难以满足需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无法满足需求;城市犯罪问题影响安全等。
措施:成立了社会发展部,大力推行城市社区建设,主要包括社会福利、医疗卫生、治疗和预防犯罪等;在基层社区中构造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现代治理格局。
②趋势:由木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石能源为主向核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转变。
原因:信息化、全球化的新经济发达;科技发达;教育发达,资源丰富,人口素质较高等。
影响:积极方面,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推动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消极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环境污染;资源危机;贫富差距拉大;网络安全问题等。
(3)特征:从轻工业到重工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等。
看待:西方的工业化发展是科技进步、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过程;同时,西方的工业化过程也伴随着对外的侵略扩张和掠夺。
【15题答案】
【答案】(1)改革:维新变法
地位: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
影响: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推动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思想条件等。
(2)主要思想:马克思主义。
目标:打败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
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3)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就: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对联合国控制作用减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大为加强;新中国历来重视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第三世界国家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支持中国。
(4)标题:语言结构合理即可,如:实现民族复兴等。
认识:中国近现代发展过程就是中国人民不断遭受列强侵略与坚强的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勇于救国的牺牲精神;历史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年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周家硷中学中考一模(模拟试卷(三))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