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4-2025九年级下学期3月第一次阶段练习历史试题(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练习
九年级历史练习卷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文 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后期又译成拉丁语 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这说明
A.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B.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的传播者
C.阿拉伯为保存西方文化作出贡献D.西方文化与阿拉伯文化同根同源
2.每个参与这项事业的人都有不同的动机:发现未知世界的愿望;找到新家园的压力;对 利润的追求:征服的野心;对优越地位的角逐。在很多情况下,许多动机相互交织。 这段话中的“事业”指的是
A.探寻新航路 B.争夺殖民地C.传播新思想 D.贩卖劳动力
3.下图是本杰明 富兰克林绘制于1754年的一幅政治漫画,图中长蛇喻指当时北美殖民地的情况,它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第一幅政治漫画,从此开创了美国政治讽喻漫 画的潮流。富兰克林绘制此漫画的主要意图是
A.讽刺联邦政府软弱无力 B.暗示地方州政府权力太大
C.主张各殖民地联盟自保 D.支持建立强大的联邦政府
4.1858年11月,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发布同谕称“朕对发生的祸害和苦难深为哀婉,这 些祸害和苦难是由一些心怀叵测者的行动引起的,他们用虚伪的传闻欺骗他们自己 本国人,因而导致公开的叛变。朕的武力在镇压这次叛变的战场上已经显示出来”。 与此诏谕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第一国际的建立C.拉美独立运动 D.印度民族大起义
5. “工业革命的冲击、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欧美主要国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及社会生活的迅速提高和文化艺术的丰富多彩等,都是推动俄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进行改革的强大外部力量。”这说明俄、日的改革
A.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B.顺应了历史进步的潮流
C.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 D.实行了全盘西化的措施
6. 1908年,美国人亨利 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 间由12个小时降低为一个半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由此福特汽车的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产量的一半。这说明
A.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B.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
C.新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 D.美国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等国征集几百万非洲人来与德国人作战。战争使一些 非洲人学会使用武器,接触非洲之外的新鲜事物,长期以来用宗教和政治手段编造 的“白人主子”不可战胜的神话走向破灭。由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
A.提升了非洲民众的思想觉悟 B.促进了非洲社会的快速发展
C.给非洲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 D.导致列强殖民统治土崩瓦解
8.俄国十月革命时期有两幅海报,第一幅图中标有文字“临时革命政府万岁”,第二 幅图中的横幅文字为“土地自由”“民主与共和国”等。此海报反映出
A.沙皇专制统治极其腐败 B.俄国革命的目标不明确
C.俄国革命发展的阶段性 D.俄国革命基础逐渐壮大
9.如下图可以用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巴黎和会召开的真实目的,那就是
A.复苏德国经济 B.分赃与反苏C.建立国际联盟 D.挑起美苏冷战
10. 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第四款规定,各缔约国“不得因中国状况, 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该条款实质上
A.削弱德国在中国的权益 B.实现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
C.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D.调整列强在中国的权益划分
11.结构图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历史的基本脉络,以下结构图正确的是
12.凯恩斯认为,萧条的根本原因不是供过于求,而是需求不足。因此,他建议政府进 行公共设施建设以提供就业岗位,并通过税收政策重新分配收入。这些干预能降低 失业率,提高消费者的需求,最终带来经济的复苏。下列实践与凯恩斯主张基本一 致的是
A.新经济政策 B.日本明治维新C.罗斯福新政 D.美国南北战争
1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出现了很多新式武器,包括喷气式飞机和雷达等,有空中火力支持的航空母舰使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水面横行的“巨舰大炮”彻底过时。这表明
A.战场形势变幻莫测 B.科技改变战争形态
C.海洋战争成为关键 D.战术战法灵活多变
14.某同学收集了有关“甘地”“墨西哥宪法”“华夫脱运动”等资料,拟制作一个复习专栏。下列可作为共尺恰当主题的是
A.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B.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C.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 D.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
15.二战前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附属国人口为14.5亿,总面积为7800万平方公里。到1959年,殖民地人口减少为1.6亿,面积仅剩2550万平方公里,以民主民族革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烽火燃遍了整个亚非拉地区。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B.反法西斯同盟的确立
C.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 D.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
二、辨析改错(每小题2分,共8分)
16.二战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深刻的影响着世界的格局形成和发展。辨别下列史 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X”,并加以改 正。
【】(1)1938年9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标着着英法对德国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改正:
【】(2) 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
改正:
【】(3) 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改正:
【】(4)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的召开,决定战后成立国际联盟。
改正:
三、材料解析(第17题10分,第18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俄国外交大臣激动地说:“这就是我们的战争!”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几乎同样激动地说出了相似的话.德国主张“我们必须彻底征服法国,使他永远不再能够挡住我们的路。”
(1)依据材料一,分析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对战争的态度是什么? 产生这一态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材料二:这场革命的爆发是二月革命后一系列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为了本阶级的利益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人们相信布尔什维克,认为只有推翻无能 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自己的政权,国家才能有出路。
(2)材料二中的“这场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 这场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
材料三:一战后,苏联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 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 英、法、意、 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 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战后建立了什么世界新秩序?以古鉴今,一战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什么启示?(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对于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 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
——摘自《最后的伟大沙皇》
材料二: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妥协,是俄国通往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暂时的退却,为的 是给国家一个喘息和恢复的机会。
——摘自《俄罗斯史》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亚历山大二世“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4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经济政策如何使俄国经济得到了恢复?(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图一、图二的场景反映了日、美两国各自是如何摆脱危机的?(4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图1 16-18世纪世界人口迁移图(部分)
材料二
图2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图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形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图中①、②人口迁移的主要历史原因。(4 分)
(2)对比材料二中两幅地图的变化,从疆界领土的角度,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释。(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练习
九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2
13
答案
二、辨析改错(8分)
16.(1)“×”,“《联合国家宣言》”改为“《慕尼黑协定》”。
(2)“√”。
(3)“×”,“斯大林格勒战役”改为“莫斯科保卫战”。
(4)“×”,“国际联盟”改为“联合国”。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1)态度:欣喜若狂,兴奋等。(1分)
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企图重新瓜分世界。(2分)
(2)革命:俄国十月革命。(1分)
影响:①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解放斗争,给中国人民指明了新的革命道路。②开启了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的传播。(2分)
(3)新秩序: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2分)
启示: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
式解决国际争端。(2分,言之有理即可)
18.(1)亚历山大二世通过改革,一方面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俄国历史上的
一个重要转折点;(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另一方面,改革不彻底,仍然存
在着农奴制的残余,影响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或沙皇专制制度)。(4分)
(2)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
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等。(2分)
(3)图一:开展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日本实行明治维新,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实
行了一系列改革,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实现富国强兵。(2分)
图二:为应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了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经济开
始缓慢复苏,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2分)
九年级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1)新航路开辟: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殖民主义扩张:三角贸易等(4分,写出两点即可)。
(2)观点:一战后欧洲疆界领土的巨变。(2分)
阐释: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矛盾重重,最终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
大对立军事集团,1914年最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经过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最终协约国集团取得了
战争的胜利,但一战却使欧洲疆界领土的出现了巨大变化。一战引发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并先后
推翻沙皇专制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22年,按照自愿的原则,俄罗斯、白俄罗斯等组成苏维埃社
会主义共和同联盟,简称苏联,俄罗斯国名由俄国变为了苏联。“一战”后,《凡尔赛和约》重划德国疆
界,德国丧失大片领土,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使德国疆域变小,且领土
被一分为二。“一战”导致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战败,削弱和分裂,由此产生了许多新
兴的民族国家。(4分,言之有理即可)
总之,一战后欧洲疆界领土发生巨变,大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分)
九年级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4-2025九年级下学期3月第一次阶段练习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