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三)
(45分钟完卷,满分100分)
班别: 姓名: 座号: 评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明朝思想家李贽说:“我太祖高皇帝盖千万古之一帝也。”“太祖高皇帝”的功绩有( )
A.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B.发动兵变,强化中央集权
C.建立明朝,全面改革官制 D.统一全国,开创科举取士
2.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内容是( )
A.开创科举制度 B.设御史台 C.设立“三司” D.设置通判
3.据统计,洪武十七年9月14日到21日,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的事务达424件,平均每天要处理的公文达207份。造成朱元璋政务繁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明朝统治腐败 B.农民起义爆发 C.锦衣卫的设立 D.丞相制度废除
4.明朝学者宋濂曾形容八股选出的某些人才,“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这反映了明朝科举制度( )
A.八股取上,培养人才 B.加强创新,独立思考
C.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D.利于读书,繁荣文化
5.郑和,这位航海史上的先驱,以智慧为舵、意志作桨,扬起和平的风帆,创造了世界航海业发展的里程碑。材料说明郑和下西洋( )
A.打击了倭寇侵略行为 B.推动了人类航海业发展
C.开拓了明朝领土范围 D.宣扬了大明王朝的国威
6.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诗中的“危”指的是( )
A.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西北地区遭受侵略 D.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7.“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当年的一首《七子之歌·澳门》唱出澳门人民渴望回归祖国的强烈心愿。历史上,我国澳门的居住权曾被哪国殖民者攫取( )
A.英国 B.美国 C.葡萄牙 D.荷兰
8.他在天文、历算、数学、军事等方面都颇有造诣,尤其在农业科技方面用力最勤,先后撰写了《甘薯疏》 《芜菁疏》 《吉贝疏》 《种棉花法》等十余种农书,还创作了一部集大成的农学著作。据此可知,这位科学家是( )
A.贾思勰 B.王祯 C.徐光启 D.沈括
9.“以势若游龙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岭,奔腾万里,浩然大气,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的史诗”,与这段描述有关的中国古代建筑是( )
A.都江堰 B.大运河 C.北京故宫 D.明长城
10.明代的小说,创作语言更加通俗易懂,朝着俚语通俗化方向发展,有很强的表现力,白话口语、谚语、歇后语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古典小说出现黄金时期 B.市民阶层的文化取向
C.中央对地方控制力下降 D.文言文被白话文取代
11.明朝中后期,皇帝疏于朝政,大臣结党营私,官吏贪赃枉法,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 )
A.社会经济明显发展 B.政治清明
C.百姓富裕 D.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12.明末,陕北连年大旱。崇祯元年,延安府“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百姓食尽蓬草;十
月,再剥树皮:年终,剥光树皮,不得已吃山中石,而地方官员仍然催租索赋,农民遂纷纷起义。由此可见,李自成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繁影响生产 B.政治腐朽社会矛盾激化
C.农民反抗意识逐渐觉醒 D.外族入侵民族危机加重
13.清代大诗人吴伟业在《圆圆曲》中写道:“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该诗与清军入关的哪一决定性战役有关( )
A.山海关之战 B.郾城大捷 C.淝水之战 D.台州九捷
1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684年,清政府为了对台湾实施有效管辖设置的机构是( )
A.宣政院 B.台湾府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15.1653年,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1713年,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材料表明( )
A.大一统局面的开始形成 B.清朝强化边疆地区管辖
C.清朝实现了对全国统治 D.清朝反抗外来殖民侵略
16.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清朝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设置西域都护 B.设置安西都护府
C.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D.设置伊犁将军
17.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这一发展起到的作用有( )
①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②为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对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④阻碍了大商帮的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明末清初,广东的佛山镇以冶铁业发迹,江西的景德镇以陶瓷业扬名,河南的朱仙镇以集商贾繁兴。这表明当时( )
A.水陆交通发达 B.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C.商帮资本雄厚 D.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
19.明朝末年,人口锐减;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清朝人口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C.改进种植技术和改良新品种 D.形成大的商帮经营存款业务
20.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清代政制,沿明代不设宰相,以大学士理国政,以便君主独裁。……雍正时别设军机处,自是内阁权渐轻……用人大权,则全出帝王意旨。”此言表明清代( )
A.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军机处拥有最高决定权
C.雍正弱化了君主权力 D.大学士增强了内阁实权
21.大臣胡中藻写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帝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结果,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材料反映的这一事态( )
A.促进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B.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 D.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
22.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封建统治 B.遏制洋教传播 C.断绝经济往来 D.抵制进步思想
23.曹雪芹把诗赋、书法、戏文、对联、礼节、饮食、服装等元素以及各种风俗习惯,几乎全部安插在《红楼梦》里。这强调了《红楼梦》( )
A.语言精练生动 B.内容通俗易懂 C.线索清晰完整 D.汇聚传统文化
24.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该艺术到达顶峰是在( )
A.元代 B.明代 C.清朝前期 D.清朝中晚期
25.中国古代戏曲在明清时期取得了重大成果,其中被后世誉为中国“国粹”之一的京剧形成于何时( )
A.乾隆年间 B.嘉庆年间 C.道光年间 D.康熙年间
二、非选择题(共2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共25分)
26.中国不断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万里长城和北京故宫都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让我们一起探究下列问题吧!(12分)
【史料实证 世界遗产名录·万里长城】
材料一 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何时青冢月,却照汉家营。
相关史事 明长城有些城墙,平均高度为7-8米,城基宽6-7米,顶宽平均为4-5米。城墙的外侧设有高约2米的垛口,垛口上有望口和射洞。在长城沿线重要位置上还修建关城,是重要的防御据点和关卡,著名的有山海关、居庸关、平型关、雁门关、嘉峪关等。 历史地位 长城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巩固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纽带作用。
据材料一写出,当时为什么要修建长城?结合所学知识,长城对于今天来说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4分)
据材料一写出,当时为什么要修建长城?结合所学知识,长城对于今天来说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4分)
【历史解释世界遗产名录·北京故宫】
材料二
相关史事 紫禁城(今称故宫)的总体布局就是这样,用若干条纵深的轴线来安排这么多的建筑,这些建筑都是用院落的形式来展开的。每个院落当中都有成组的建筑。每栋建筑相互之间都是有主有从,有正有配。……1973年,根据专家现场测量,紫禁城有宫殿八千七百多间。 历史地位 北京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宫殿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造型、建筑技术及装饰艺术,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古老文化的丰厚积淀。
(2)根据材料二,概括紫禁城的建筑风格或特点。(4分)
【家国情怀,世界遗产名录·提出建议】
万里长城和北京故宫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请结合以上材料,提出一条保护和利用这些世界遗产的合理化建议。(4分)
27.清朝时期,我国疆域辽阔,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清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与举动。
【史料实证 史料中的历史】
材料一 本朝顺治年间,郑成功逐荷兰夷据之,伪置承天府,名曰东都;设二县,日天兴、万年。其子郑锦(郑经)改东都日东宁省,升二县为州。康熙年间讨平之,改置台湾府,属福建省,领县三。
———摘编自《大清一统志·台湾府》
结合材料一说出郑成功的历史功绩。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他?材料中“台湾府”的设置有何意义?(10分)
【时空观念 表格中的历史】
材料二
1653年 正式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
1713年 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1727年 设置驻藏大臣
1793年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2)根据上面的表格概括清朝是如何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的。(3分)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下册参考答案 (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75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C D C B A C C D B D B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B D A B A A C A D C C
二、非选择题(共 2 题,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3 分,共 25 分)
26.(1)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南扰。(2 分)
意义:已成为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2 分)
(2)布局严谨有序,主次分明,对称分布,等级森严,皇权威严,等。(4 分)
(3)制作对世界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网页,宣传保护和利用世界遗产的意义,等。(4
分。言之有理即可)
27.(1)功绩:收复台湾。(2 分)
评价: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他是我
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4 分)
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
湾的社会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4 分)
(2)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 条。(3 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2025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测验卷(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