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一中高一年级第二学期阶段检测试题
历史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四大文明古国及希腊和玛雅人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中国古代有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但与上述神话差异很大。这说明,世界古代早期文明具有
A.继承性和连续性 B.相似性和多元性
C.共融性和互补性 D.广泛性和区域性
2.希罗多德在《历史》中记述,埃及法老塞索斯特里斯“将土地均分给每个埃及人,评估每年税收,以此作为财政来源。所有因河流泛滥而导致田地损毁的人,都可以说明原因。国王会派人调查,并计算被毁土地的面积,以便按照现存土地的面积占原先土地的比例,相应地收税”。这反映了古埃及
A.法老权力至高无上 B.环境恶劣灾害频发
C.国家治理讲究务实 D.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3.下图为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由图可知,古希腊
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
A.在地中海沿岸推广了民主制 B.奴隶制工商业发展十分迅速
C.建立了横跨亚欧非的大帝国 D.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4.只要臣服于波斯,不进行反叛活动,大流士一世基本上支持“外人”的宗教信仰,并且还会从国库中拨付款项资助其宗教活动。他给犹太人建设圣殿提供了资金,支持埃兰人的祭祀活动,支持埃及人举行与王权有关的宗教仪式,并为阿蒙神建造了一座庙。这些举措
A.促进了西亚与北非的文明交流 B.维护了帝国内部权力的平衡
C.利于维护和稳定波斯帝国统治 D.折射帝国宗教多元难以管理
5.中古时期,封君和封臣关系的形成要履行固定的仪式。在封臣行臣服礼和宣誓效忠后要进行封土的封授仪式,一般是封君以小树枝、权杖、一块草皮等作为封土的象征赐予封臣。这主要说明了
A.封君与封臣关系的平等互利 B.效忠关系与经济关系的紧密结合
C.封君与封臣层级的相对独立 D.欧洲中古时期社会秩序相对安定
6.观察下列图示,据此可知
A.俄罗斯继承了拜占庭文化 B.罗马法源于拜占庭帝国
C.拜占庭是东西方文明中心 D.东欧地区盛行集权统治
三
7.中古时期的非洲,通过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同欧洲、西亚、南亚建立了交通、贸易和文化联系;掌握印度洋季风规律的非洲航海家们开辟了纵横交错的印度洋航路;位于北非的埃及自汉代起就与中国有了间接的贸易关系。材料表明中古时期的非洲
A.最早开始航海活动 B.以发展商业为主
C.建立了强大的帝国 D.文明具有开放性
8.下表反映出
区域 国家 时间 状况
南亚 笈多帝国 4-6世纪 保留藩王,印度教成为主要宗教
东亚 日本 7-10世纪 中央集权国家,儒家经典广泛传播
东欧 拜占庭帝国 4-15世纪 继承罗马遗产,颁布《查士丁尼法典》
A.区域文化的统一性 B.国家制度的相似性
C.宗教信仰的复杂性 D.中古文明的多元性
9.哥伦布在《航海日记》写道: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源于传播基督教的需要 B.受到印第安人的欢迎
C.为了在美洲建立殖民地 D.多种动因推动的结果
10.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欧。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这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
A.促进了中国人口爆炸式增长
B.促进了世界物种的交流
C.加强了人类文明的汇合交融
D.改变了世界区域的格局
11.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阐述“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被罗马教廷宣布为禁书;通过天文观测,证实哥白尼学说的伽利略则被判处终身监禁。但是,他们的科学精神与实践得到天文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的肯定。材料旨在说明近代科学革命
A.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
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体系
C.加速了君主专制的瓦解
D.壮大了资产阶级队伍的力量
12.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思想界的一场革命。康德认为,启蒙的核心在于鼓励人们勇敢地思考,并不盲从于外部的指导或规定,这种思考的勇气可以使人们摆脱迷信和偏见。在此,康德
A.否认盲从引导社会发展
B.反对一切形式的思辨
C.主张群体行为合作协同
D.推崇人的独立与思考
13.《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独立,被称为第一部“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和保护财产私有等。两者共同之处是
A.奠定法美三权分立的法律基础 B.成为人们争取解放的精神武器
C.猛烈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指导法美两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14.1785年,得到议会多数支持的英国首相小皮特提出议会改革法案,由于遭到乔治三世反对,只好把议案搁置起来;1801年,他提出了解除天主教禁令的法案,又遭到国王反对,小皮特被迫辞职。上述史实说明当时英国
A.内阁制下首相形同虚设 B.国王仍影响着国家事务
C.议会权力受到国王限制 D.君主立宪制度尚未形成
15.阅读下表中两个文件的内容摘编,可以看出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得到土地,但必须交纳赎金
1862年,美国林肯总统领导的联邦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宜言》 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
A.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了完全自由 B.两国彻底废除旧制度实现民主政治
C.美国全境禁止奴隶制促进南北统一 D.两个文件都推动了本国近代化进程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5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4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古代文明的扩展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地图册·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的文化及东西方交流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地图册·文化交流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参考示例的答题思路,对“古代文明的扩展”这一历史现象进行解释。(6分)
示例:
秦的统一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帝国为什么能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6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庄园经济是欧洲中世纪时期农业的基层单位,也是当时的政治和社会基层单位。作为封建主义生产方式,不同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具有的国际统一性,而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封建庄园是在封建大地产的基础上,以占有一定数量的依附劳动者为前提而产生的,是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形成的,从当时的历史情况来看,它的产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合理性。
-摘编自齐丹丹《浅谈中古西欧庄园制度》
材料二
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领主迫切需要大量的货币购买城市输入的精美手工业品,于是改为征收货币地租。货币地租于13世纪末逐渐流行起来,黑死病后发展尤为迅速。劳役地租折算成货币后,农奴实际上成为领主土地的承租人,与自由佃农已没有什么区别。13世纪以后,庄园制度加速瓦解。挣脱农奴制枷锁的农民,同新兴市民阶级一起,创造着新的社会交往关系,从而为现代工业的发展铺垫了道路。
-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1)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庄园的特点。(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庄园货币地租盛行的原因及影响。(10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西班牙人开展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始于1565年,正值明朝政府开始推行开海贸易政策。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美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这引起把白银视为至宝的中国商人的兴趣,努力扩展对菲出口贸易。中国船队所载货物到达马尼拉,即被转装到待航墨西哥的大帆船上。大帆船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生产的生丝与丝绸大量运销于需求特别强大的美洲市场,西班牙人获得的贸易利润惊人。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渐成世界海上霸主,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绵延250年的太平洋“大帆船贸易”遂告终结。
-摘编自张顺洪等著《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1)根据材料一,指出15-16世纪世界的主要航海路线。(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大帆船贸易”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8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进步对社会的变迁起着独特的作用,尤其是社会大变革、大转轨和社会形态更替的时期,代表新生产力的阶级在发动革命推翻旧的生产方式,以为自己争取生存空间以前,往往先用与新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作为思想武器,发动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对社会向前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为政治上的暴力革命在思想上、舆论上作好了准备,荡涤着一切旧制度下的污浊空气,而且直接为革命准备了思想武器。
-摘编自姚秀梅《浅论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变革中的先导作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所学知识,围绕“思想革命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东明县第一中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答案及分值
1.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5题:B、C、D、C、B
6-10题:A、D、D、D、B
11-15题:B、D、B、B、D
2.非选择题(共55分)
16题(12分)
(1)(6分)原因(2分):农耕文明的优势,如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等。途径(2分):通过战争、殖民、贸易等途径,古代文明不断扩展。举例(2分):埃及新王国时期,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古巴比伦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等(或答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影响(1分):古代文明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也与大帝国的兴起相互推动。
(2)(6分)从疆域上看(2分):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便于东西方之间的联系;从贸易上看(2分):阿拉伯人通过海上和陆上商路进行贸易,范围广泛,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从自身文化特点上看(2分):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17题(15分)
(1)(5分)是中古西欧农业经济、政治社会基层单位(1分);有鲜明的地域性(1分);以封建大地产为基础(1分);占有大量的劳动力(1分);是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产物(1分)。
(2)(10分)原因(4分):商品经济发展(2分);城市兴起(2分);领主消费的需求(2分);领主消费方式(观念)的变化(2分);瘟疫灾害的影响(2分)(答两点得满分)。影响(6分):加速庄园制度瓦解(2分);促进商品经济(城市)发展(2分);引起社会关系变动(2分);为现代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2分);推动西欧社会转型(2分)(答三点得满分)。
18题(14分)
(1)(6分)欧洲经非洲好望角到达亚洲(2分);欧洲通过大西洋到达美洲(2分);环球航行(2分)。
(2)(8分)特点(4分):西班牙垄断贸易(2分);白银交换商品(2分)。影响(4分):为欧洲提供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西欧经济转型(2分);白银流入,促进亚洲特别是中国经济繁荣(2分);美洲财富被大肆掠夺(2分);黑奴贸易加剧非洲的贫困与落后(2分)(答出两点即可)。
19题(14分)
示例:论题(2分):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
阐述(10分):14-17世纪,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精神内核,冲击封建秩序,解放人性,促进资本主义发展(3分);16世纪宗教改革,建立新教,打击神权统治,加强世俗王权,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有利于资本主义成长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3分);17-18世纪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抨击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宣扬自由、平等、法治、天赋人权,推动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为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奠定理论基础(4分)。
结论(2分):近代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冲破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束缚,促进经济、政治的不断变革,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