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县2024一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
考生注意:
1.满分100分。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
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国:《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二。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管子》中强调:“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故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之在君。”
也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据此可以说明《管子》一书
A.体现了德治与法治之争
B.融汇集权与民本思想
C.主张道德礼义教化民众
D.兼有法家与道家观念
2.西汉晚期《氾胜之书》记载:“杏始华荣,辄耕轻土、弱土。望杏花落,复耕。耕辄蔺之。草生,
有雨泽,耕重蔺之。土甚轻者,以牛羊践之。如此则土强。”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铁犁牛耕全面推广
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D.农业采用精耕细作
3.隋平陈第二年(590年),陈地大小豪强,有的自称“天子”,有的自称“大都督”,叛乱虽然平定,
但是朝廷对江南的控制力亟待加强。同时,面对突厥对北部边境的威胁,朝廷需要调运中原
和江准地区的粮饷供应大量的北方驻军。该材料可用于研究隋朝
A.设立乡间义仓的重大意义
B.开通大运河的重要作用
C.完成南北统一的时代背景
D.进行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4.唐朝社会繁荣,其都城长安总人口超过百万以上,人口结构如下表所示。这可以反映出唐朝
长安
类别
宫廷人口
官员
禁卫军
市民
流动人口
外国人
人口(万)
3.5
6.5
20-30
80
5
2-3
【高二年级·历史卷第1页(共6页)】
5283B
A.是国家重要的政治中心
B.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C.人口结构复杂开放包容
D.城市功能具有多样化特征
5宋承唐制实行科举制,但关于应试举人的资格与条件,宋廷做了如下表所示的一些补充性规
定。据此可知,这些规定
针对对象
概况
工商杂类者
92年宋延有诏:“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
亦许解送”
“优,泛指为父母或亲破守丧,服”为五服。1023年,宋延对
隐忧匿服者
守丧者应举条件放宽,规定:蜜兄弟、童姐妹.已嫁之姨母,姐
妹等亲属逝世,虽有服制,仍可参加科举考试
A.扩大了取士范围
B.打击了世家大族
C.强化了门阀观念
D.削弱了宗法制度
6康熙年间,四川有商人雇人采矿;苏州、南京的丝织业中出现拥有大量资金、织机、原料的账
房一把原料,织机分给小织户,成为大包买商:台湾出现几家制糖业主合股开办的“公司”。
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始现
B.生产方式变革助推手工业发展
C.高产作物推动农副业商品化
D.区域间差异推动市镇贸易兴盛
7.据统计,清朝全国海关税收,1861年为496万两,1864年为787万两,1871年为1122万两,
1894年为2252万两,清政府各种赋税收入中海关税收占第二位。这一情况表明晚清
A.海关大权被外国把持
B.民族工商业有巨大发展
C.中国关税有大幅提高
D.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8.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中国共产党某一文件的部分内容。
①
此时统治中国的是封建的军阀,不是资产阶级。
②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
一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
③
前中国革命之需要。
据此判断,中国共产党
A.成功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
B.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积极倡导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D.与国民党合作推进国民革命
【高二年级·历史卷第2页(其6页】
5283B赫章县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D B C A B D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A C D C C A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4小题,共52分)
17.(1)特点:侧重军事管辖和边防稳定;因俗而治,采取多种管理形式;一定程度上实行民族自治。(任答两点)
(2)变化:从传统王朝边疆观向近代国家边疆观转变(夷夏之防到中外之防;近代主权意识日益增强);接受了近代国际法观念;海疆和陆疆并重;边界意识日益强化。(任答三点)
18.选择文章:1950年社论《完成胜利,巩固胜利》、1954
年《一起为了实现国家的总路线》。
论题: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权的巩固与建设取得显著成
果。
1949年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但国民党政府在大陆仍有残余势力导致部分地区尚未解放,且留下了财政经济崩溃、物价上涨失控、投机活动猖獗的现状。面对这样的情况,《人民日报》社论发表《完成胜利,巩固胜利》的文章,中共追歼国民党残敌,稳定国内局势,和平解放西藏,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实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物价。
在国家政权稳定后,又展开了新中国的建设,1953年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展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良好成效,顺利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提前完成“一五计划”。
由此可见,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稳步推进,且取得显著成果,为接下来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经济基础。
19.(1)特征: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
市产业兴盛。
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思想解
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2)趋势: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城市化进程缓慢。
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经济入侵;近代民族工业总体发展较为缓慢;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制约;城市化起步晚;工业化水平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20.(1)原因:二战后英国实力衰退:持续反英冲突损害了英国利益;1936年《英埃友好与同盟条约》即将到期使英国对苏伊士运河区的占领失去合法性支持;和平时代的到来使得苏伊士运河基地的战略意义锐减;埃及政府及国民的坚持;冷战及美国的积极调停。(任答三点即可)
(2)影响:实现了埃及的主权完整;稳定了埃及国内的政治局势,提升了纳赛尔新政府的威信,巩固了新生的独立政权;突破了英埃外交关系的僵局,而且稳住了英国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联系,为其成功推动战略转移奠定了基础;加强了美国对埃及新政权的影响,为其成功实施新中东战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