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详解
一、选择题
题号
2
3
4
5
7
8
9
10
答案
D
D
D
D
D
题号
11
12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B
A
A
D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A
B
C
B
题号
31
32
35
36
37
38
40
答案
A
D
D
B
D
D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D
D
C
B
C
D
A
A
题号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D
B
D
B
D
B
D
B
1.【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古代两河流域化解冲突的主要模式”,以及“司法审判“调解仲裁”神
明裁判”等解决争端模式的不同特点可知,司法审判、调解仲裁和神明裁判都是古代两河流域纠
纷解决机制的重要模式,这反映了纠纷解决机制是多元的,故D项正确。题干信息主要表明古
代两河流域化解冲突的方式多样,没有体现出居民的法律意识问题,故排除Λ项;神明裁判只
是借助神明的威力解决纠纷,与君权神授无关,故排除B项;题干信息未涉及君主专制,故排
除C项。
2.【答案】D【解析】本题通过对来自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侧实物史料的比较和运用,
要求考生知道史料的类型及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掌握鉴别和利用史料,进行历史探究的基本
方法。两则史料都与纪年相关,且“对抗并彻底击败北方之年“哮喘咳嗽年"“流星年"“和平年”都采
取了类似的纪年方式,即都以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作为年份名称。这样,在历史研究活动中,
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年份名称的记录,了解许多历史上发生的有价值的事件,故D选项正确。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但无论试题材料,
还是相关历史知识,均无法在19世纪北美印第安人与公元前2700年之前的古埃及文明之间建
第1页,共15页
立起直接联系,故A选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古埃及和北美印第安人采取事件纪年的方法,并
无来自其他文明地区的佐证,无法得出采用事件纪年具有普遍性的结论,故B选项错误。人类
社会有从低级向高级社会形态发展的规律,但世界不同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既有同一性,也有
差异性,社会发展进程并不完全相同,故C选项错误。
3.【答案】B【解析1从书信中提到的征收物品来看,有椰枣、谷物、芝麻等农产品,也有皮毛服
装等手工业品,这表明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中,行业种类是多样的,故①正确;书信中明确提
到了征收谷物、清理运河便于灌溉等指令,这些都是直接关联到农业生产的。这反映出古巴比
伦国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故②正确;从书信的内容来看,国王是在命令地方总督进行各种征
收和管理活动,这并不能说明地方资源的所有权归总督所有。实际上,这些资源仍然是国家的,
总督只是被授权进行管理和征收,故③错误;从题目描述中可以直接看出,国王汉谟拉比通过
给地方总督写泥版书信的方式来处理国家事务,包括经济、军事、司法等多个方面,故④正确。
选择B项符合题意。
4.【答案】D【解析】据材料“人们普遍将国王视作众神的一员“可知,古代埃及普遍存在将国王视
为神的观念,这种广泛认同的社会意识为国王的神化提供了条件和基础,故选D项;材料意在
说明古代埃及人认为国王有修建神庙的职责,体现神化国王的思想观念,而非基于现实需要,
排除A项;古代印度实行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神化国王,“注重血缘的
传统习俗”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5.【答案】B【解析】据材料“职业集团…‘亚种姓"可知,古代印度在个人种姓制度之外,由于职业
发展的需要,从事相同或类似工作的人们形成新的“亚种姓”,细致地规定了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每大种姓下面还有成百上千个“亚种姓”,这说明古代印度等级结构日益复杂,故选B项;中间
阶层是现代西方国家的社会分层结构中有较高的收入和可观的资产的一部分人,这与印度的种
姓制度截然不同,中间阶层不断壮大的说法不符合古代印度的国情,排除A项;据材料“个人种
姓地位不能变动”可知,在印度的种姓制度下,其等级身份世代世袭不可逾越,血缘关系逐渐弱
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之一即是各阶级之间界限分明,但材料
未涉及各种姓之间的关系,不能得出社会矛盾有所缓和的结论,排除D项。
6.【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公民的男性后代必须接受不同程度的
教育,教育中包含有“写作、音乐、体育”、“讲演、几何学、天文学、修辞学、伦理学”、“军事训练、
第2页,共15页天津市耀华中学滨城学校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级年级历史第一
次阶段性检测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一、选择题:本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图5为古代两河流域化解冲突主要模式示意图。
古代两河流城化解冲突的主要模式
司法审判
调解仲裁
神明裁判
借助国家强制力解决,
借助官方和民间威望解决
借助神明的威力解决,
过程漫长,成本较高。
方式灵活,程序简单。
带有神秘色彩。
图5
据图可知,古代两河流域
A.居民法律意识浓厚
B.君权神授观念强烈
C.君主专制特征显著
D.纠纷解决机制多元
2.图2为古埃及国王献给太阳神庙的大白陶罐;图3为19世纪北美印第安人达科他族首领水牛皮
袍上的一份年表的片段。据此可知
1“哮喘咳嗽年”,因这年哮喘病大流
行而命名。
2“流星年”,因这年有很多流星出现
陶罐上的短语“对抗并彻底击败北
而命名。
方之年”为国王奉献陶罐那一年的
3“和平年”,因这年两个部族达成和
名称。
平协议而命名。
图2
图3
A,文明交流推动社会进步
B.
采用事件纪年具有普遍性
第1页,共13页
C.人类社会经历了相同的发展阶段
D.年名研究是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
3.书信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材料。古巴比伦国王汉漠拉比给地方总督写了大量泥版书
信,命令其征收椰枣、谷物、芝麻、皮毛服装,如数上缴征收的货币,清理运河便于灌溉,为
王室牧场派遣剪羊毛工人,查办官员贿赂事件,组织审理经济纠纷,协助调兵等。以上材料反
映出的有关古巴比伦的信息包括
①行业种类多样
②国家重视农业生产
③地方资源的所有权归总督
④书信是国王处理事务的一种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3④
D.②③4④
4.在古代埃及,人们普遍将国王视作众神的一员,也是众神的子嗣,负有修建神庙和供奉众神的
职责;国王的去世也视为“升天与众神汇合”。这表明了国王的神化基于
A.宏大工程的现实需要
B.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C.注重血缘的传统习俗
D.广泛认同的社会意识
5.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形成后,个人种姓地位不能变动,但低级种姓以职业集团为单位,通过传统
所容许的途径,在其原种姓内形成了一些“亚种姓”。这说明古代印度
A.中间阶层不断壮大
B.等级结构日益复杂
C.血缘关系逐渐弱化
D.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6.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公民的男性后代必须接受8年的初级教育,富家子弟可继续接受约4
年的中等教育。公元前5世纪末,年满18岁公民必须接受两年以军事训练为主的教育。学习内
容见表1
表1
年龄
学习内容
约6一14岁
写作、音乐、体育
约14一18岁
音乐、讲演、几何学、天文学、修辞学、伦理学
18-20岁
军事训练、文学、修辞学、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等
上述材料表明,当时雅典
A.构建了完整的公共教育体系
B.公民积极追求智慧和健康
C.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现状
D.重视公民综合素质的培养
7.图3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
第2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