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年高考倒计时历史大突破:人民解放战争(答案)

2025年高考倒计时历史大突破:人民解放战争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
1.194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告诫各根据地“为了战胜国民党的进攻,要加紧减租和生产”,务使整个解放区在冬春两季发动一次大的减租运动,强调“目前我党方针,仍然是减租而不是没收土地”。这一指示意在(  )
A. 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B. 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发动群众保卫解放区 D.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2.1946年4月16日,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现尚在手中但不久即将退出的铁路,均望发令各地进行大规模的彻底破坏。1947年6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停止破路指示。我军所到之处,对于铁路员工及铁路设备一律加以保护,并劝告人民一律保护。这一变化( )
A. 意在打破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B. 适应了解放战争战略态势转换
C. 表明中共意识到决战时机成熟 D. 说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3.1947年秋,毛泽东强调:“坚持土地改革不至于吓跑民族资本家,但不坚持土地改革势必会丧失农民,从而丧失革命战争,也丧失民族资本家。土地改革应该采取平分土地的方针,地主不要多分,但不能不分。”这一主张(  )
A. 为工作重心转移做好了准备 B. 批判了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
C. 有利于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D. 旨在团结力量争取革命胜利
4.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指示:“批准农民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的土地”,“坚决拥护群众从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并规定解决地主土地的方式,“一般不是无偿没收,而是通过清算和购买实行有偿转移”。这一指示有助于(  )
A. 明确解放区的中心工作任务 B. 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
C. 加快对农村社会结构的改造 D. 推动解放战争进程的转折
5.近代中国一直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币制紊乱,银两、银元、纸币并行,货币发行权极为分散,且每一种货币都形式多样,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这一状况(  )
A. 有利于交易成本降低 B. 加剧了中国政治状况的恶化
C. 须由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 D. 导致白银等贵金属大量内流
6.20世纪30年代,上海普通民众生活水平不断下降。至40年代初,工人实际收入仅相当于原来的30%到40%。但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集中,消费市场却异常繁荣,上流社会作风奢靡。这种现象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
A. 中国民族危机的加剧 B. 北洋政府统治的腐朽
C.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国统区经济走向崩溃
7.1947年7月21日,毛泽东指出:“土地改革要和统一战线相结合”,“现在一般来说‘三三制’仍旧不变,但对它的解释是共产党员、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而不包括反动地主”。这表明毛泽东主张(  )
A. 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改变新民主主义革命方向
C. 变革农村封建土地关系 D. 实现我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8.观察如图,该版画(  )
A. 刻画了根据地生产运动的盛况 B. 展示了苏区女性投身建设的热情
C. 宣传了解放区土改运动的景象 D. 反映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浪潮
9.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作者旨在说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
A. 标志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 B.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 彻底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D. 标志反帝反封建民族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
10.下表为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土地政策的调整是基于
时间 主要内容(政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抗日战争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解放战争时期 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
A. 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B. 农民对共产党的拥护程度
C.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D.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1.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指示:“批准农民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的土地”,“坚决拥护群众从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并规定解决地主土地的方式,“一般不是无偿没收,而是通过清算和购买实行有偿转移”。这一指示有助于()
A. 加快对农村社会结构的改造 B. 推动解放战争进程的转折
C. 明确解放区的中心工作任务 D. 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
12.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②“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
③“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既然邪恶只能靠暴力来维持,那么对邪恶不予支持,就需要完全戒除暴力。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与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
④“阿尔及利亚国家对内对外将行使其充分和完全的主权。将在一切方面,特别在国防和外交方面,行使这一主权。”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③② C. ②③①④ D. ③④①②
1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指出,党必须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号召全党同志必须用全力学习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学习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其主要目的是(  )
A. 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 争取解放战争尽快取得胜利
C. 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 彻底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度
14.1946年7月,中共中央起草的《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等指示中指出,“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当有充分的信心……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在作战中应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法”。根据以上指示,解放军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A. 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粉碎全面进攻 B. 进行外线作战,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C. 发起战略决战,取得三大战役胜利 D. 发动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15.毛泽东曾经在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此次会议的内容还包括(  )
A. 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B. 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C.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16.世界上主币名称有50多种,其中主币单位称“元”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1948年的中国多数城市流通着美元、英镑、法郎、越币、葡币、印度卢比、缅币等,除苏联的卢布外各式各样的外币在中国市场流通中都被派上用场。这从侧面反映出(  )
A. 国民政府开始加入世界银行 B. 西方的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
C. 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华侵略 D. 国统区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
17.1945年8月《中央日报》刊登一则电文:“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这表明()
A.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B. 国共两党开启第二次合作
C. 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 D. 国民党试图谋求政治主动
18.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指示:“批准农民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的土地”,“坚决拥护群众从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并规定解决地主土地的方式,“一般不是无偿没收,而是通过清算和购买实行有偿转移”。这一指示有助于()
A. 推动解放战争进程的转折 B. 加快对农村社会结构的改造
C. 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 D. 明确解放区的中心工作任务
19.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说道:“由于中国经济的落后性,广大的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所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即使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在一个长时期内,他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这说明()
A. 中共大力扶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B.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C. 新民主主义政策实施有其必要性 D. 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20.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记录了中国革命征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堪称诗史。下列诗词与地图形势相对应的是(  )
A.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B.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C.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D.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
21.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中国(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摘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
材料二 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徙之自由权。除司法系统及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其职务外,任何机关、部队、团体不得对任何人加以逮捕、审问或处罚,而人民则有用无论何种方式控告任何公务人员非法行为之权利。
--摘自《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20世纪30-40年代政权建设方面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7年7月至9月,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讨论土改的政策方法等问题,以指导全国的土改工作。9月13日,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因为“多数意见赞成彻底平分”,故大纲以彻底平分土地为原则,提出没收地主土地,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不分男女老幼,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同时分配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10月10日,中共中央正式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彻底平分土地的政策,“办法简单,群众拥护”,但在实践中势必侵犯中农利益。
——摘编自汪朝光主编《中国近代通史: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材料二: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从国家层面规定了土改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新解放区开始有步骤、分阶段地开展土地改革。到1952年9月,全国约有3亿农业人口的地区,在三年之中完成了土地改革,加上三年以前业已完成土地改革的老解放区,完成土地改革地区的农业人口已占全国农业人口总数的90%,土地改革基本结束。
——摘编自张建《中国社会历史变迁中的乡村治理研究》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7年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布的背景。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前后土地改革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共同影响。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近代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洪秀全《原道觉世训》等 “万姓同出一姓,一姓同出一祖”“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总归一本”“予想夫天下凡间人民虽众,总为皇上帝所化所生,生于皇上帝,长亦皇上帝,一衣一食并赖皇上帝,皇上帝天下凡间大共之父也,死生祸福由其主宰,服食饮器皆其造成。”
康有为《大同书》 “公侯继轨,乳臭承袭。投于寒门,不得高爵”“欲人道至于太平,享大同之乐,亦最为巨碍而不得不除之(压制)也”“大同之世,全地皆为自治,全地一切大政皆人民公议”“当大同之时,工厂既尽归公……厂主俨如古邦君。其分管各职之伯,其补助之亚、管数之府、记事之吏如大夫,其群管工之旅如士,其巡察之胥如下士,作役之徒如民,其议工之院如朝廷。”
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派别与方法》等 “人人不独亲其亲,人人不独子其子,是为大同世界;大同世界,即所谓天下为公,要使老者有所养,壮者有所用,幼者有所教”“夫苏维埃主义者,即孔子之所谓大同也”“国家社会主义,公有即为国有;国为民国,国有何异于民有?国家以所生之利,举便民之事,我民即共享其利”“国家为一大业主。”
——摘编自沈善洪、王凤贤著《中国伦理思想史》(下册)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三人提出的“理想社会”有何异同,并简析中国“理想社会”实现的合理途径。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D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A
14.【答案】A
15.【答案】D
16.【答案】D
17.【答案】D
18.【答案】B
19.【答案】C
20.【答案】D
21.【答案】(1)30年代:根据材料一中“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故得出: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苏维埃政权,反对地主、资本家等反革命分子参加政权.
40年代:根据材料二“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得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保证地主、资本家等一切抗日人士的人权,吸收其参加政权.
(2)第一小问原因:主要的社会矛盾的转变:由阶级矛盾到民族矛盾,同时40年代巩固已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小问影响:针对当时的社会矛盾的调整,有利于保证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时对后来新中国建设积累了经验.
故答案为:
(1)30年代: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苏维埃政权,反对地主、资本家等反革命分子参加政权.
40年代: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保证地主、资本家等一切抗日人士的人权,吸收其参加政权.
(2)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影响:保障了各抗日阶层的民主权利,有利于抗战胜利;巩固了边区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积累经验.
22.【答案】【小题1】背景: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希望分得土地,借鉴苏区土地革命的经验;彻底解决土地问题,迫切需要统一的政策指导。(任答2点)
【小题2】不同:新中国成立前的土改,是在频繁而紧张的战争环境下进行的,时间仓促,工作较粗,缺乏周密和健全的组织领导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的土改,党和人民政府认真总结和吸取了过去土改中的经验教训,调整土改政策,没有继续采取过激的政策,而是立足于恢复发展经济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影响:既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和政治变革;改变了原有的封建土地占有关系,有利于农村经济的现代化转型;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有助于农村基层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任答2点)
23.【答案】同:人人平等(以人为本);反对专制
异:洪秀全的"理想社会",鲜明的宗教色彩;绝对平等,农民阶级的理想社会。
康有为的“理想社会”:民众参与政治,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理想社会。
孙中山的"理想社会":天下为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理想社会。
合理途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反帝反封建的最终胜利。
第3页,共8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年高考倒计时历史大突破:人民解放战争(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