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武安一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3月月考
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30*2=60分)
1.如表中古代文献的内容集中体现了()
文献 内容
《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管子·牧民》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礼记·中庸》 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A.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B.集权制度的逐步形成
C.重农政策的思想渊源D.民族之间的频繁交流
2.汉文帝时,对孝悌、力田、三老等基层教化乡官进行嘉奖并赐帛慰问;“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要求被举荐之人品德高尚,且重孝道;对违背孝道之人要处以刑罚。据此可知,当时()
A.政府比较重视基层治理B.国家治理凸显儒家价值取向
C.官员选拔制度逐步完善D.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尊崇
3.龙虎是我国古代先民的崇拜对象,从以下两幅与龙虎相关的图案可推知,中华文明具有()
A.连续性B.包容性C.多样性D.凝聚性
4.朱熹认为,人对待自然万物,一方面要依仁即生生的原则处之,以利物、生物、成物作为行为的出发点;另一方面又主张“圣贤出来扶临万物,各因其性而导之。如昆虫草木,未尝不顺其性,如取之以时,用之有节。”其主张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是()
A.以民为本B.崇德尚贤C.天人合一D.和而不同
5.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两种政治秩序:其一是以三代圣王为首的君主制,其二是否定了现实的、堕落的君主专制后重建的君臣共治。两种秩序都符合《礼运》首章“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政治理想。这体现出黄宗羲()
A.反对迷信权威并追求思想自由B.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政治理想
C.打破了程朱理学正统思想地位D.反对集权专制追求民主政治
6.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使人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这说明明代小说()
A.确立了程朱理学的尊崇地位B.具有鲜明的反传统倾向
C.蕴含了道德教化的社会功能D.成为文学创作主要体裁
7.19世纪二三十年代,常年居住在广州的萧令裕撰写了《记英吉利》等书籍,介绍了中英交往的历史和有关英国的情况,批判了社会上流行的关于英国人“登岸则技穷”的说法,指出英人“船炮尤至精利”。这()
A.便于引领西学东渐的时代潮流B.推动了清朝外交策略的调整
C.利于革新士人群体的思想观念D.缓解了内忧外患的社会局面
8.下表是19世纪中叶中国早期部分翻译人士的相关情况。这表明当时()
姓名 籍贯 功名 译作代表
王韬 江苏吴县 秀才 《华英通商事略》
蒋敦复 上海宝山 诸生 《大英国志》
管嗣复 江苏南京 诸生 《西医略论》
张福僖 浙江湖州 秀才 《光论》
A.西学东渐风气盛行B.科举制度有所调整C.翻译水平普遍提高D.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9.《海国图志》刊行后,没有引起国人重视,甚至遭受冷落,其传播缓慢。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1860年),约有7年的时间《海国图志》处于刊刻的空窗期。这反映出()
A.强国御侮尚未产生共鸣B.中国印刷技术较为落后
C.清廷极力维护宗藩秩序D.西方近代科技受到冷落
10.位于太平洋东岸的旧金山,是华工漂洋过海登陆美国的第一站。1880年《哈泼斯周报》图绘(见图3),生动再现了旧金山唐人街庆贺新年的场景:其中有数位白人面孔,各商铺的小伙子竞相高挑鞭炮,争夺头彩,人们拱手作揖,互相拜年。作为史料,该图反映了()
图3
A.美国政府对华人移民的排斥政策
B.赴美华工对美国西部开发的贡献
C.美国社会充斥对多元文化的偏见
D.赴美华人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
11.严复在《天演论》的案语中用“美洲之红人,澳洲之黑人......岁有耗减.....存者不及什一”的现实警示国人不要沉溺于“泱泱大国”的美梦,“区区人满,乌足恃也哉,乌足恃也哉”。严复的这一言论()
A.论证了鸦片战争使民族危机加深B.折射出资产阶级的民权与平等理论
C.具有强烈“亡国灭种”的忧患意识D.表明其“天朝上国”观念发生了嬗变
1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批欧洲犹太难民辗转来到中国。其中,许多人凭借的是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签发的“生命签证”。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中还有一面以“拯救”为主题的名单墙,上面刻有目前搜集到的13732个曾经居住在上海的犹太难民的名字。这表明()
A.中德两国关系彻底决裂B.中国共产党支援反法西斯斗争
C.中国人民崇尚和平精神D.中国接纳了绝大部分犹太难民
13.图4为1949-1960年我国公共图书馆数量增长示意图。图书馆数量的变化反映了()
A.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C.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执行
14.改革开放40年来的技术积累使得我国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了生产力的质变。当前,智能驾驶、脑机接口、深海空天开发、氢储能等行业上连前瞻性技术创新,下接实体制造业根基,为新质生产力提供物质载体与数字载体。据此可知,我国新质生产力()
A.得益于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B.因美国科技封锁难以发展
C.推动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D.加速了我国传统产业终结
15.《汉谟拉比法典》第229-233条规定:“若建筑师为某人建造房屋,因施工不牢导致房屋倒塌并致房主死亡,该建筑师应被处死;若致房主之子死亡,则建筑师之子应被处死。”这反映了()
A.古巴比伦社会等级制度严格B.古代西亚同态复仇的司法原则
C.法律面前所有公民一律平等D.政府通过立法规范了商业契约
16.印欧人入侵前,虽然西亚、南亚、南欧已经出现了古代文明,但这些文明中心只是零星地散布在个别地区。印欧人入侵后,使南亚次大陆到西欧几乎连成一片。由此可知,印欧人的迁徙()
A.促进了众多新的文明出现B.引发了沿途民族的大转移
C.加速了被征服地社会发展D.促进了区域文明间的交流
17.某一历史时期,希腊文化的中心从雅典、科林斯等城邦迁移至埃及的亚历山大、叙利亚的安条克、小亚细亚的帕加马等新建城市。这些城市均以征服者的名字命名,城内建有宏大的图书馆、竞技场和希腊式神庙。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古希腊人以移民的方式扩大影响
B.希腊文化借助希波战争向东传播
C.罗马帝国对外扩张促进民族交融
D.战争客观上促进文化交流与重构
18.阿拉伯帝国建立后,派人到君士坦丁堡和塞浦路斯搜求古籍,把大量古希腊罗马文献翻译成阿拉伯文。这些著作后来转译成拉丁文后传入中世纪的欧洲,使欧洲人重新读到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他们在从古希腊哲学吸收营养的基础上,接受了阿拉伯人的自由思想。阿拉伯人的翻译活动()
A.得益于希腊文化中心的东移B.有利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出现
C.推动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D.源于土耳其人征服拜占庭帝国
19.在美洲,小麦是欧洲移民的主食,传教士需用面粉制作圣餐中的面包。1776年,《美国农业》记载:“我们在原先种烟草的土地上继续种小麦等谷物,再适当施肥,便可获得丰收。”当地农民谈道:“小麦收割后,被大量卖到里沃德岛、新西兰等地。”这说明小麦在美洲的传播()
A.改变了美洲居民的饮食习惯B.打通了欧亚间的新商路
C.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兴起
20.福斯塔特遗址位于埃及首都开罗南郊,是一处古代陶瓷的地下博物馆。经过20世纪的多次发掘,这里一共出土陶瓷六七十万片,其中来自中国的陶瓷约12000片,时间从唐朝绵延到清朝。其余基本都是中国陶瓷的仿制品,且器型、色彩、花纹、风格都与中国瓷器类似。据此推断()
A.海外贸易促进中国制瓷业的发展B.海上丝绸之路辐射范围较为广泛
C.古代埃及与中国的文化交流频繁D.商路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21.中世纪欧洲,运用尖拱与飞扶壁元素的建筑风格流行。尖拱让建筑垂直延伸感更强,飞扶壁有力支撑主体。教堂内部,高大穹顶营造宏大深邃空间,墙壁上多是取材宗教故事、描绘圣徒事迹和上帝神迹的壁画雕塑,信徒身处其中,能感受到神灵召唤。这种建筑艺术()
A.体现了世俗生活追求B.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C.展示了理性主义风格D.凸显了基督教神圣崇高
22.1537年颁布的《主教书》和1543年颁布的《国王书》是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执政时期颁布的规范政教关系的文件,这两份文件明确规定了英国的神职人员应该对国王负责,而非罗马教皇;神职人员只能在国王的许可和权威下行使权力.....并且受到法令和法律的限制。这()
A.抑制了世俗权力的发展B.推动了理性主义的成熟
C.剔除了宗教的社会影响D.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23.18世纪,英国学者休谟意识到人与自然的不同,但其创建的“人的科学”的方法仍然是自然科学的“经验和观察”。休谟提出:“当这类实验材料经过审慎地搜集和比较后,我们就可以希望在它们这个基础上,建立一门和人类知识范围内任何其他的科学同样确实、而且更为有用的科学。”这表明休谟()
A.崇尚科学,摆脱宗教束缚B.重视理性,探究人性规律
C.倡导实验,开创社会科学D.反思传统,否定人类理性
24.在17世纪的欧洲,贫困问题仍然被放置在宗教背景下考量,慈善捐助者关心的是拯救穷人灵魂、改造其道德品质。然而到18世纪中叶以后,学者们开始把贫困看作是纯粹的经济现象与社会问题,他们将减轻穷人的痛苦视为国家的责任,认为贫困是可以改善的,它不是来自于原罪。这说明()
A.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B.政府具有治理贫困的主体责任
C.启蒙运动的深入开展D.贫困问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5.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人的体质。1866年,法国画家雷诺阿创作的绘画作品《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展现了法国民众使用中国瓷器饮茶的场景。材料可用于说明()
A.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播B.世界贸易格局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C.茶叶已成为欧洲民众生活必需品D.英法两国民众饮食结构趋于一致
26.普鲁士改革敕令规定“从本令之日起不得以家庭出身或婚姻,或以承担农奴地位,抑或以契约创设新的农奴制关系。因本令之公布,那些由继承,或由其自身权利,或由永佃、或由公薄持有而占有其农地的农奴及其妻儿的各种现有农奴制关系和一切相互的权利义务,均应完全停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废除农奴制B.标志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对外战争失利引发普鲁士改革D.德意志帝国统一促进改革
27.1900年7月,来自美国、西印度群岛和非洲的57名代表在伦敦举行第一次泛非会议,提出“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的口号,形成了泛非主义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泛非主义运动发展成为非洲的群众性政治运动。这()
A.反映了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说明战争促进了非洲民主革命的发展
C.发展了非暴力斗争的模式D.表现出非洲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自治
28.阿什莫林博物馆是英国最古老的公共博物馆。其中东方收藏品有陶瓷、纺织品、雕塑、金属制品、油画、版画和其他的装饰艺术品,主要来自亚洲和中东地区,集合了五千年的文化和艺术。这说明,阿什莫林博物馆()
A.属于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B.具有传承和保护文化的功能
C.见证了英国对外殖民扩张D.展示了英国传统的优秀文化
29.图5为1740-1940年历次基本技术创新的浪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18世纪波峰说明荷兰海外贸易具有优势B.19世纪前期的高峰得益于法国的大革命
C.在波峰最高阶段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D.频次波动受到英国对外扩张政策的影响
30.《世界遗产公约》中对遗产的描述并未使用惯用的“国际”一词,而采用“世界”一词来表达。这不仅突出了“普遍的共同价值,也使文化遗产获得了超越文化民族主义来理解多样的、唯一的地球的眼光。”《世界遗产公约》的推行()
A.促使文化遗产摆脱了民族属性B.旨在推动国际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C.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D.表明国际合作是遗产保护唯一途径
二、填空题(共2小题,2分)
提示:写在试卷上无效。
31.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31)。
32.学校教育的发展
中国古代学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官学与私学。太学与 (32),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标志。(32)是元、明、清三代国家最高学府兼教育行政机构。
三、简答题(共1题,3分)
提示:写在试卷上无效。
33.19世纪以来图书馆服务公众职能发展的原因?
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35分)
34.“平等”是人类长久以来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与卢梭都将私有制作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并将平等作为人类解放的基本内涵,但两者的平等观又有显著不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囿于先验理性主义,尽管卢梭认识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却并未从根本上否定私有制本身,他认为私有制引发的社会不平等源于不合理的政治制度。因此他主张个体让渡部分权利以形成集体权威,通过法律和公意平等约束每个人,建立理想的政治共同体以实现平等。而这又需要通过公共教育培育公民德性,促进观念解放,进而增进公共精神,确保公意得以实施,解决私人与公共生活、个人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最终建立自由平等、道德有序的社会共同体。
材料二 马克思认为,人类的不平等源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主张通过消除私有制和社会经济变革来实现平等。他批评卢梭的理想政治共同体忽视了社会历史现实,仅停留在“观念世界解放”层面。他认为必须通过共产主义革命消灭私有制,实现无产阶级的经济解放。这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但马克思也强调,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必须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下的平等观念,并发挥“观念世界解放”解放在追求平等中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亮、王伟《批判与超越:马克思与卢梭平等思想再审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马克思平等观对卢梭平等观的“超越”。(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平等观的历史意义。(6分)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据文献史料记载,由中国商人“凿空”的商贸往来通道涉及疆土内外,有蜿蜒疆土的水、陆通道,也有延伸内外的国际通道。这些通道中,用商品特征命名的除丝路、茶路、粮路、盐路外,还有瓷器路、珠宝路、玉石路、皮货路、药材路等;用线路地理特征命名的有绿洲路、草原路、沙漠路、海洋路等;另外还有以交通工具命名的驼队之路、马队之路、船队之路、车队之路等。
-摘编自王如芹《中国商路研究概述》
材料二拿破仑战争促进了被占领国和地区的民族觉醒。拿破仑掌握法国执政权后,“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1805年,拿破仑击溃了第三次反法同盟,进而占领了莱茵河左岸及一些附属小国。同时,拿破仑在征服意大利的时候,(公众号浙睿talk)不仅消除了一切封建权利的遗迹,还剥夺了教堂和寺院募集某些苛捐杂税的权力。......拿破仑战争不仅通过战争手段将法国的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到了波兰、荷兰和西班牙等附属国,还将法典带到了所有的被占领国和地区。
-摘编自许丹《论拿破仑战争对欧洲历史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商路的特点。(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战争促进了被占领国和地区的民族觉醒”的原因。(6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世界遗产公约》所定义的“文化遗产”如下: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根据《世界遗产公约》的规定,选择一处文化遗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方案。(要求:包含遗产主题、遗产描述、列入理由,表述成文,史论结合,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武安一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3月月考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30*2=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C B C C D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B A B D D B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B C A C D B C C
二、填空题:
31.经世致用 32.国子监
三、简答题:(任答三点即可得分)
33.19 世纪以来图书馆服务公众职能发展的原因。
(1)工业革命开展,对工人的素质要求提高;
(2)民主政治不断完善,政府服务职能增强;
(3)教育的发展,知识的日益普及;
(4)启蒙思想,民主平等意识的不断传播。
34.
(1)理论基础的超越:卢梭的平等观基于先验理性主义:马克思的平等观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更具科学性。
对私有制认识的超越:卢梭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私有制,主张保留私有制:马克思将平等问题与消灭私有制直接挂钩.
追求理想社会的超越:卢梭希望在私有制的基础上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马克思主张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
实现路径的超越:卢梭希望通过思想解放,社会契约建立新制度以实现平等:马克思主张发动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消灭私有制来实现平等。(一组超越4分,任答两组,共8分。卢梭平等观作为对比对象也需要写出来,不能只写马克思的观点,答案要求能体现出“超越”)
(2)历史意义:
(从理论贡献的角度)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核心理论支撑;
从思想解放的角度)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有利于解放思想;
(从指导实践的角度)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从社会变革的角度)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提供理论支;
(从历史影响的角度)深刻影响后世社会公平观念和民权运动。(一点2分,任三点,共6分。若学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35.(1)特点:贸易线路多;商品种类多;区域范围广;历史悠久。(5分,两点4分,3点5分)
(2)原因:压迫被征服地区;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打击封建制度);传播启蒙思想(自由平等或革命原则);推行《拿破仑法典》(6分)
36.示例一:
主题:良渚古城遗址;见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重要文化遗址。(2分)
遗产描述:良渚古城遗址(距今约5300-4300年)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地区体现稻作文明最高成就的中心聚落遗址,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良渚文化等考古发现表明,这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4分)
列入理由: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阶级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宗教信仰)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印证了长江流域是中国华文明源头之一);表明五千年前中国先民建造出规模较大的城市与水利工程,是杰出的早期城市文明代表;是见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重要文化遗址。(4分,从历史、科学和艺术角度任选两个进行叙述,一个角度2分,任答两个角度即可)
示例二:
主题: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2分)
遗产描述: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古代埃及的建筑艺术受到宗教较大影响。埃及人把大量精力和财富用在埋葬死者上,给统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为代表作品。(4分)
列入理由:孟菲斯是古埃及王国的首都,其墓地金字塔群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的灵魂不死观念;这些金字塔不仅是古埃及建筑技术的体现,也是古埃及宗教信仰和社会结构的象征;金字塔的建造展示了古埃及人在工程、数学和天文学方面的高超技艺;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等艺术作品不仅具有实际的功能,展示了古埃及人对美学和象征意义的深刻理解;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作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其影响力超越了地域和文化的限制,成为了全人类的共同财富。(4分,从历史、科学和艺术角度任选两个进行叙述,一个角度2分,任答两个角度即可)
示例三:
主题:敦煌莫高窟;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2分)
遗产描述:敦煌,位于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以彩塑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4分)
列入理由:敦煌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它在欧亚文明互动、中原民族和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敦煌莫高窟是中国规模最大、历史延续最悠久、保存相对完好的佛教历史遗迹之一;代表了我国在4~14世纪佛教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是丝绸之路上中国古代多民族文化及欧亚文化汇集和交融的结晶。(4分,从历史、科学和艺术角度任选两个进行叙述,一个角度2分,任答两个角度即可)
示例四:
主题:北京中轴线;是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2分)
遗产描述:北京古城始建于元代,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完善;拥有八百年的城市发展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帝都城市,也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经典范;作为封建中国首都的杰出典范,北京古城在世界城市规划和发展史上有不可或缺与不可替代的地位。(4分)
列入理由:北京中轴线的规划格局整体展现出“左祖右社”的传统都城理想范式;建筑与景观集中表达了中国传统都城规划对于礼仪和秩序的强调;而多元化的空间组织更为国家礼仪文化与传统城市管理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物质见证;北京中轴线还具有重要的历史见证意义,与一系列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见证了中国社会从传统王朝转变为现代国家的历史变革。(4分,从历史、科学和艺术角度任选两个进行叙述,一个角度2分,任答两个角度即可)
其他申报方案,言之有理即可。如:长城、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布达拉宫、阿富汗巴米扬山谷的文化景观和考古遗址、庞贝古城遗址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