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答案)

第二单元综合评价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宋太宗时期,有宰相九人,但在实际政治运作过程中,有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50多人参与宰相群体。该举措( )
A.意在强化皇权 B.提高行政效率
C.实现崇文抑武 D.导致政局动荡
2.《朱子语类》记述道:“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作者认为北宋的制度( )
A.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B.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
C.从根本上杜绝了割据产生的隐患
D.导致地方贫弱,无力应对边患
3.某电视剧中,女主的父亲最初是在扬州做官,其职责是与守臣共同签书以裁决兵民、户口、赋役等事,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由此可知,女主的父亲所任官职是( )
A.枢密使 B.通判
C.转运使 D.市舶使
4.(2024眉山)下表摘自眉山市三苏祠陈列的“吏事精详”中的“景德、元祐各级官员数量表”(单位:人)(该表根据苏辙《元祐会计录收支叙》统计)。表中官员数量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宋朝( )
各级官员 景德 (1004—1007年) 元祐 (1086—1094年)
大夫(景德为诸曹郎中) 39 230
朝奉郎以上(景德为员外郎) 165 695
副使 63 1 111
供奉官 193 1 322
侍禁 316 2 177
…… …… ……
总计 1 138 6 767
A.实行崇文抑武方针,大量重用文臣
B.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提高进士地位
C.增设多重机构和官员,以分化事权
D.与辽、西夏政权对峙,以应对战事
5.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属于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
A.《岳飞抗金》历史剧
B.唐荣尧的《西夏史》
C.《资治通鉴》译注本
D.出土的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6.(2024重庆)下表是某历史老师梳理的我国古代部分政权的统治措施。这些措施都( )
时期 主要史实
西周 周武王灭商后,对“殷遗民”实行“殷人治殷”
魏晋 匈奴刘汉政权针对境内多民族共存局面,实行“胡汉分治”
辽朝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A.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治理方式
B.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C.改变了少数民族的游牧生活
D.形成了政权并立的格局
7.(2024济宁期中)为了写一篇论文,某同学阅读了《辽史》《陈桥驿兵变》和《西夏史》等书,对此你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民族政权的繁荣 D.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8.应县木塔正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内,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该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金明昌六年(1195年)增修完毕。其中,“辽”和“金”分别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 )
A.党项和契丹 B.契丹和女真
C.契丹与蒙古 D.女真与蒙古
9.“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北宋与金对峙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辽对抗 D.宋夏议和
10.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铁木真是历史上伟大的组织家暨军事家之一,他在政治上和战场上的光辉成就,在20世纪之前,很少人可跟他媲美。”他给予铁木真如此评价的主要依据是铁木真( )
A.统一蒙古草原 B.统一全国
C.建立元朝 D.创立行省制度
11.(2024济宁期中)为了继承和弘扬文天祥正气、浩然的爱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崇高气节,2023年6月19日,上千人齐聚吉安,举行文天祥诞辰787周年纪念活动。人们纪念文天祥,是因为他( )
A.精忠报国,坚持抗金
B.坚持变法,富国强兵
C.英勇不屈,坚持抗元
D.百折不挠,东渡日本
12.(2024泰安期中)山东省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儒家文化发源地、革命老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时间穿越到元朝,管辖山东地区的是( )
A.辽阳行省 B.行中书省
C.枢密院 D.中书省
13.(2024威海期末)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载体。如图是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历史探究活动中搜集到的图片,据此推断,他们所探究的主题是( )
宋代《耕织图》
中的织机
宋代瓷器图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A.宋代农业的发展
B.南宋海外贸易范围扩展
C.宋代手工业的发展
D.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
14.(2024青海)《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材料主要反映了北宋时期( )
A.城市商业繁荣 B.科学技术领先
C.民族关系发展 D.对外交流频繁
15.(2024菏泽期中)文化发展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如图中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
A.唐宋社会文化繁荣
B.科举考试快速发展
C.南方政局更加稳定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16.(2024烟台期中)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还在泉州、广州等地设“蕃市”“蕃坊”“蕃学”。这主要由于当时( )
A.手工行业兴盛 B.海外贸易繁盛
C.民族交往频繁 D.文化艺术昌盛
17.(2024临沂期中)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朝时达到140多个。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有( )
A.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B.辽与北宋的和战
C.交子在市场上流通 D.航海技术的进步
18.(2024烟台)观察下面的历史思维导图,与之最相符的主题是( )
A.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B.宋代经济与科技文化
C.宋元科技与中外交通
D.明清科技与对外关系
19.(2024潍坊二模)针对雕版印刷刻板费工费时的问题,北宋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达到“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的效果。这印证了中国古代科技( )
A.领先世界 B.服务政治
C.注重实用 D.承古萌新
20.宋词是在唐诗的基础上,为适应社会生活需求而对诗进行的改良。元曲则是在宋词的基础上,融入少数民族特色的词,是随着元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后推行的文学表现形式,所以元曲也叫胡曲。宋词、元曲兴盛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者的提倡
B.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和壮大
C.科举制的推动
D.宋元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1题14分,22题13分,23题14分,24题19分,共60分)
21.(2024东营期中)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1)读图,宋元时期出现了多个少数民族政权,请写出图中的字母代表的少数民族政权名称。(4分)
材料二 普曰:“陛下之言……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如何“稍夺其权” 为防止“君弱臣强”局面出现,宋朝实行怎样的方针 (6分)
材料三 桧……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宋史》
(3)材料三中提到的“飞”是谁 班师后宋金达成和议,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对当时的时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整体特征。(4分)
22.(2024济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初统治者吸取晚唐五代的教训,“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成效堪称卓著。……有意识地压制武将,枢密院长官皆用文官;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大抵文臣多受儒家伦理熏陶,尊君敬上,而武将往往不读诗书,跋扈无礼。久之旧弊虽防,新弊渐生。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指出材料一所示宋初统治者采取的“防弊之政”,并简要说明其根本目的。(4分)
材料二
《清明上河图》中的商业场景
  宋朝商品经济呈现出划时代的历史发展,商人及其从事的商业活动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农不若工,工不若贾”的观念因此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经商,甚至有士人“捐弃笔砚,为商贾之事”。 ——据郭学信《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
(2)指出材料二所示宋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划时代发展的表现。(4分)
材料三 北宋对辽夏的妥协退让,并不标志其必然是“弱宋”。在其他诸方面,北宋非但不“弱”,而且很“强”。因此,把宋代尤其是北宋称之为“弱宋”,是不恰当的。
——据顾全芳《重评北宋重文轻武的历史作用》
(3)你是否赞同材料所示观点,简要说明理由。(5分)
23.元朝是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学者杉山正明教授认为,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
材料二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宋濂《元史·地理志》
材料三
元朝交通路线图
(1)材料一中,日本学者杉山正明教授认为“到了元朝……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这种观点与元朝统一全国和疆域辽阔有关。你对元朝统一全国有什么认识 (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发现,元朝的版图超越汉朝和唐朝。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元政府采取了什么制度进行管理 元朝对西藏和台湾地区是如何管辖的 (6分)
(3)元朝的陆路和海路交通的发展给元朝带来了什么影响 (4分)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眼中的元朝是怎样的一个朝代。(2分)
答案:元朝是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交通发达、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的朝代。(言之有理即可)
24.(2024威海期中)某同学在学习隋唐宋元时期历史时,制作了如下信息卡,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信息卡1: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冶通鉴》卷一九八
信息卡2:李白是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曾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名句。
信息卡3:这部史书作者是司马光,共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 300多年的历史……
信息卡4:
信息卡5: 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 宋代火器示意图
信息卡6:苏轼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信息卡7:元朝时,来自中亚、西亚的人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人,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形成新的民族。
信息卡8:关汉卿被称为“元杂剧的鼻祖”,代表作是《窦娥冤》,他的作品真实地表现了元代人民反对封建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的斗争。
(1)如果想研究古代文学形式的发展,应该选取哪三个信息卡 根据你选择的信息卡,说说文学形式的发展历程。(6分)
(2)该同学想制作一个主题为“民族关系”的手抄报,可以选择表中哪三个信息卡 根据信息卡概述唐代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宋代民族政权并立,说出北宋和辽签订哪一盟约后很长时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元代形成的新的民族是哪个民族 (6分)
(3)请写出信息卡3中史书的书名和体裁。(4分)
(4)有人说“宋代科技叫响世界”,如果让你选择相关史实说明该观点,你会选择哪一信息卡 请根据你选择信息卡中的相关史实,说明“宋代科技是如何叫响世界的”。(选择一项史实并进行说明即可)(3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宋太宗时期,有宰相九人,但在实际政治运作过程中,有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50多人参与宰相群体。该举措(A)
A.意在强化皇权 B.提高行政效率
C.实现崇文抑武 D.导致政局动荡
2.《朱子语类》记述道:“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作者认为北宋的制度(D)
A.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B.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
C.从根本上杜绝了割据产生的隐患
D.导致地方贫弱,无力应对边患
3.某电视剧中,女主的父亲最初是在扬州做官,其职责是与守臣共同签书以裁决兵民、户口、赋役等事,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由此可知,女主的父亲所任官职是(B)
A.枢密使 B.通判
C.转运使 D.市舶使
4.(2024眉山)下表摘自眉山市三苏祠陈列的“吏事精详”中的“景德、元祐各级官员数量表”(单位:人)(该表根据苏辙《元祐会计录收支叙》统计)。表中官员数量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宋朝(C)
各级官员 景德 (1004—1007年) 元祐 (1086—1094年)
大夫(景德为诸曹郎中) 39 230
朝奉郎以上(景德为员外郎) 165 695
副使 63 1 111
供奉官 193 1 322
侍禁 316 2 177
…… …… ……
总计 1 138 6 767
A.实行崇文抑武方针,大量重用文臣
B.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提高进士地位
C.增设多重机构和官员,以分化事权
D.与辽、西夏政权对峙,以应对战事
5.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属于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D)
A.《岳飞抗金》历史剧
B.唐荣尧的《西夏史》
C.《资治通鉴》译注本
D.出土的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6.(2024重庆)下表是某历史老师梳理的我国古代部分政权的统治措施。这些措施都(A)
时期 主要史实
西周 周武王灭商后,对“殷遗民”实行“殷人治殷”
魏晋 匈奴刘汉政权针对境内多民族共存局面,实行“胡汉分治”
辽朝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A.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治理方式
B.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C.改变了少数民族的游牧生活
D.形成了政权并立的格局
7.(2024济宁期中)为了写一篇论文,某同学阅读了《辽史》《陈桥驿兵变》和《西夏史》等书,对此你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A)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民族政权的繁荣 D.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8.应县木塔正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内,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该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金明昌六年(1195年)增修完毕。其中,“辽”和“金”分别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B)
A.党项和契丹 B.契丹和女真
C.契丹与蒙古 D.女真与蒙古
9.“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B)
A.北宋与金对峙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辽对抗 D.宋夏议和
10.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铁木真是历史上伟大的组织家暨军事家之一,他在政治上和战场上的光辉成就,在20世纪之前,很少人可跟他媲美。”他给予铁木真如此评价的主要依据是铁木真(A)
A.统一蒙古草原 B.统一全国
C.建立元朝 D.创立行省制度
11.(2024济宁期中)为了继承和弘扬文天祥正气、浩然的爱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崇高气节,2023年6月19日,上千人齐聚吉安,举行文天祥诞辰787周年纪念活动。人们纪念文天祥,是因为他(C)
A.精忠报国,坚持抗金
B.坚持变法,富国强兵
C.英勇不屈,坚持抗元
D.百折不挠,东渡日本
12.(2024泰安期中)山东省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儒家文化发源地、革命老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时间穿越到元朝,管辖山东地区的是(D)
A.辽阳行省 B.行中书省
C.枢密院 D.中书省
13.(2024威海期末)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载体。如图是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历史探究活动中搜集到的图片,据此推断,他们所探究的主题是(C)
宋代《耕织图》
中的织机
宋代瓷器图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A.宋代农业的发展
B.南宋海外贸易范围扩展
C.宋代手工业的发展
D.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
14.(2024青海)《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材料主要反映了北宋时期(A)
A.城市商业繁荣 B.科学技术领先
C.民族关系发展 D.对外交流频繁
15.(2024菏泽期中)文化发展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如图中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D)
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
A.唐宋社会文化繁荣
B.科举考试快速发展
C.南方政局更加稳定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16.(2024烟台期中)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还在泉州、广州等地设“蕃市”“蕃坊”“蕃学”。这主要由于当时(B)
A.手工行业兴盛 B.海外贸易繁盛
C.民族交往频繁 D.文化艺术昌盛
17.(2024临沂期中)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朝时达到140多个。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有(D)
A.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B.辽与北宋的和战
C.交子在市场上流通 D.航海技术的进步
18.(2024烟台)观察下面的历史思维导图,与之最相符的主题是(C)
A.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B.宋代经济与科技文化
C.宋元科技与中外交通
D.明清科技与对外关系
19.(2024潍坊二模)针对雕版印刷刻板费工费时的问题,北宋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达到“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的效果。这印证了中国古代科技(C)
A.领先世界 B.服务政治
C.注重实用 D.承古萌新
20.宋词是在唐诗的基础上,为适应社会生活需求而对诗进行的改良。元曲则是在宋词的基础上,融入少数民族特色的词,是随着元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后推行的文学表现形式,所以元曲也叫胡曲。宋词、元曲兴盛的根本原因是(B)
A.统治者的提倡
B.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和壮大
C.科举制的推动
D.宋元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1题14分,22题13分,23题14分,24题19分,共60分)
21.(2024东营期中)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1)读图,宋元时期出现了多个少数民族政权,请写出图中的字母代表的少数民族政权名称。(4分)
答案:A:辽;C:西夏;D:金;F:元。
材料二 普曰:“陛下之言……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如何“稍夺其权” 为防止“君弱臣强”局面出现,宋朝实行怎样的方针 (6分)
答案:措施: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②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③在各州设置通判。(答出两点即可)方针:崇文抑武。
材料三 桧……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宋史》
(3)材料三中提到的“飞”是谁 班师后宋金达成和议,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对当时的时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整体特征。(4分)
答案:岳飞。主要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送钱物,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整体特征: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22.(2024济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初统治者吸取晚唐五代的教训,“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成效堪称卓著。……有意识地压制武将,枢密院长官皆用文官;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大抵文臣多受儒家伦理熏陶,尊君敬上,而武将往往不读诗书,跋扈无礼。久之旧弊虽防,新弊渐生。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指出材料一所示宋初统治者采取的“防弊之政”,并简要说明其根本目的。(4分)
答案:“防弊之政”:崇文抑武和文人治国。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二
《清明上河图》中的商业场景
  宋朝商品经济呈现出划时代的历史发展,商人及其从事的商业活动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农不若工,工不若贾”的观念因此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经商,甚至有士人“捐弃笔砚,为商贾之事”。 ——据郭学信《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
(2)指出材料二所示宋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划时代发展的表现。(4分)
答案:变化:逐渐提升,得到社会认同。表现:海外贸易发达;“交子”的出现。
材料三 北宋对辽夏的妥协退让,并不标志其必然是“弱宋”。在其他诸方面,北宋非但不“弱”,而且很“强”。因此,把宋代尤其是北宋称之为“弱宋”,是不恰当的。
——据顾全芳《重评北宋重文轻武的历史作用》
(3)你是否赞同材料所示观点,简要说明理由。(5分)
答案:观点:赞同。原因:北宋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成就,尽管在军事上有所妥协,但并不代表其整体实力弱。
23.元朝是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学者杉山正明教授认为,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
材料二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宋濂《元史·地理志》
材料三
元朝交通路线图
(1)材料一中,日本学者杉山正明教授认为“到了元朝……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这种观点与元朝统一全国和疆域辽阔有关。你对元朝统一全国有什么认识 (2分)
答案: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长时期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发现,元朝的版图超越汉朝和唐朝。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元政府采取了什么制度进行管理 元朝对西藏和台湾地区是如何管辖的 (6分)
答案:行省制度。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屯驻军队;在中央设宣政院,掌管西藏的军政事务;台湾地区:在澎湖设置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3)元朝的陆路和海路交通的发展给元朝带来了什么影响 (4分)
答案:使元朝与西方往来更加便利;元朝科技外传,使世界了解中国;外来优秀文化传入元朝,推动了元朝经济、文化的进步和发展;等等。(任答两条即可)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眼中的元朝是怎样的一个朝代。(2分)
答案:元朝是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交通发达、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的朝代。(言之有理即可)
24.(2024威海期中)某同学在学习隋唐宋元时期历史时,制作了如下信息卡,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信息卡1: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冶通鉴》卷一九八
信息卡2:李白是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曾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名句。
信息卡3:这部史书作者是司马光,共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 300多年的历史……
信息卡4:
信息卡5: 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 宋代火器示意图
信息卡6:苏轼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信息卡7:元朝时,来自中亚、西亚的人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人,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形成新的民族。
信息卡8:关汉卿被称为“元杂剧的鼻祖”,代表作是《窦娥冤》,他的作品真实地表现了元代人民反对封建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的斗争。
(1)如果想研究古代文学形式的发展,应该选取哪三个信息卡 根据你选择的信息卡,说说文学形式的发展历程。(6分)
答案:信息卡:2、6、8。历程:唐诗—宋词—元曲。
(2)该同学想制作一个主题为“民族关系”的手抄报,可以选择表中哪三个信息卡 根据信息卡概述唐代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宋代民族政权并立,说出北宋和辽签订哪一盟约后很长时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元代形成的新的民族是哪个民族 (6分)
答案:信息卡:1、4、7。唐代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盟约:澶渊之盟。民族:回回。
(3)请写出信息卡3中史书的书名和体裁。(4分)
答案:书名:《资治通鉴》。体裁:编年体通史。
(4)有人说“宋代科技叫响世界”,如果让你选择相关史实说明该观点,你会选择哪一信息卡 请根据你选择信息卡中的相关史实,说明“宋代科技是如何叫响世界的”。(选择一项史实并进行说明即可)(3分)
答案:信息卡:5。说明: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同时它也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或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书籍的生产速度加快,知识传播变得更加迅速,促进了社会进步;火药的发明促进了军事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冷兵器时代向热兵器时代的转变)。(任选一项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