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质量检测高二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1(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5
6
>
8
9
10
答案
B
0
C
S
D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D
B
B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各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A
B
B
C
D
三、非选择题(共4小题,22题13分,23题7分,24题20分,25题12分,共52分)
22.(13分)
(1)原因:新的高产粮食作物引种推广;一条鞭法等赋税改革,减轻了人身束缚:宋元以
来本地形成的经济和人口优势(经济重心南移)。(2分,任答2点)
新方式:开设手工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1分)
社会经济效益: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有利于解决不断增加的人口就业问题。(2分)
(2)原因:洋务派创办天津机器局等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
是早期近代化的尝试: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
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广阔腹地;
商品经济发展,天津开埠前自然经济有所解体。(6分,任意3点得6分)
贡献:范旭东于1917年筹建的天津永利碱厂是中国最早的制碱厂(2分,2个关键信息
得1分)
23.(7分)
观点:1802年《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是工业革命背景下,应对工厂制弊端的产物,但
本质上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2分)
背景:英国工业革命开展:工厂制度的弊端显现。(1分)
进步性: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推动立法进步:推动社会保障制度进步:推
动初等教育发展。(3分,任答3点)
局限性:存在不足和缺陷;实质上仍然是维护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1分)
24.(20分)
(1)表现:兴建亚历山大图书馆(博学园);收藏大量文化典籍:引进希腊学者(人才):
翻
译并出版希腊学者著作。(每点1分,共4分,只抄材料不给分)
城市:安条克、帕加马。(2分)
(2)新发展:管理水平逐渐提升:馆藏规模与种类逐渐扩充:逐渐为公众服务。(材料特
点概括共3点,每点1分,共3分)
原因:国家及相关人士的大力推动: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实力增强;议会改革后政
治民主制度不断完善:英国殖民扩张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文化掠夺。(任答3
点,每点2分,共6分。注意史论结合,例如只写工业革命不给分,必须突出
历史事件与大英博物馆发展至鼎盛的联系)
(3)地位:是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1点1分,共2
分)
意义:防范复辟帝制:推进国民教育: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推动文明的交
流与互鉴(国际交流)。(任答3点,每点1分,共3分。言之有理即可)
25.(12分)
评分标准:①标题有价值判断2分,无价值判断1分。
②史料6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和内涵3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3
分)
③结构分2分,总分总或者分总都可以,不分段有总结话语也行
④价值升华1分,表述1分,表述分一般不给。
(一)论题
A.论题方向举例:
(1)中华传统文化对民族复兴的价值
(2)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阐述其他论题,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B.层次要求:
层次1:论题不明确或价值导向不正确:
层次2:论题比较明确且价值导向正确:
层次3:论题明确且价值导向正确。
(二)史料实证
(二)史料实证
A.材料信息: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及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重视以人为本,
崇尚天人合一,追求家国情怀,崇德尚贤,强调自强不息,主张和而不同等思想理
念:(结合具体例子)
中华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意义: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
想源泉和精神动力。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
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未中断的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
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
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文化沃土:为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发展提供价值导向:是彰显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
建提供思想源泉: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
资源。
B.层次要求:
层次1:观点正确,但史实零散,或运用不恰当,或史论未结合;
层次2:观点正确,能结合比较充分、恰当的史实进行比较深入的论证,史论结
合较好:
层次3:观点正确,能结合充分、恰当的史实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史论结合
好。
1余姚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质量检测高二历史学科试卷
一、选择题1(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农业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聚居点一一村落。下列遗
址可用于研究村落的有()
①耶莫遗址②兴隆洼遗址
③庞贝古遗址④艾希比尔遗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陈廷章曾描绘某工具:“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
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以下对该工具的描述正确的是()
A.能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
B.三国时马钧对其进行了革新
C.调节后能进行深耕和浅耕
D.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3.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土地作为商品买卖的情况越来越多,当时买卖土地要履行法律手
续,在土地登记册上更改所有主姓名。这种土地买卖也常以实物(如牛奶)作价,并在地
契上书写证人姓名。据此推断,古埃及()
A.商品交换仅限以物易物
B.买卖土地的是王室和神庙
C.商贸契约程序比较规范
D.土地兼并现象比较严重
4.元代王祯《农书》记载:“又白花青色稍扁,一种自而扁者,皆谓之番茄,甘脆不涩,
生熟可食。”明代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记载有一种“番柿”:“茎似蒿,高四五尺,叶
似艾,花似榴,一树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火伞火珠,未足为喻。来自西番故
名。”这两处文献中(
)
A.记载了同一植物的不同名称
B.“番柿”在当时主要被当作观赏植物
C.王祯记录的“番茄”原产美洲
D.王象晋记录的“西番”原产西域
5.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图中所示路线所反映的史实应该是()
怎漠斯
0天
9琼
锡兰
苏门答帽
人数
洋
A.郑和下西洋
B.佛教的传播
1
C.中国火药的外传
D.玉米传入中国
6.1863年,英国议会颁布《碱业法》,要求抑制工业生产中的有害气体。1876年“首都
公共事务委员会”开辟新街道,缓解交通拥堵,同年,议会颁布第一部水环境保护法
《河流污染防治法》。这表明,英国()
A.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提升
B,人民生活水平出现下降
C.城市化的问题得到重视
D.公共卫生知识逐渐普及
7.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受西方国家影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下列属于上海基础设施
建设发展表现的是()
A.19世纪70年代,电梯在住宅中普及B.19世纪末,首条地铁在上海问世
C.民国初年,街道上开始出现煤气路灯D.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
8.“以亭行”是秦汉时期文书传递的一种方式,分内地和边地两种情形。内地以五里一
邮、十里一亭设置邮驿机构传递文书,距离不同、形式各异:在边地,以亭行是以亭
来传递邮书,边地的烽隧和哨所兼职传送任务。由此可知,秦汉时期的“以亭行”
()
A.提升了国家的治理效能
B.便利了民间的信息交流
C.推动了民族间经贸往来
D.强化了基层社会的控制
9.历史研究发现,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雕刻与埃及雕刻风格几乎完全一致,希腊人把古埃
及的测地学发展成了几何学,早期希腊的创世以及世代更替的神话可能受到了两河流
域的神话影响,希腊对西亚的天文、历法、货币和计量单位的借用更为明显。这表明
古代希腊()
A.对区域文明交融做出贡献
B.城邦的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C.文化存在机械模仿的缺陷
D.区域文明呈现出独立发展特征
10.下图为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纪念伊本·西那诞辰100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
背面。伊本·西那的主要贡献是(
兽项E2661
总889222g
收达
WARG wROdo
A,把代数发展为独立学科
B.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
C.收集西亚等地民间传说
D.其作品用作欧洲医学标准教科书
11.古罗马剧作家在戏剧创作初期,主要学习和翻译古希腊剧本,大多选择希腊神话为创
作素材,并且经常将故事场景设置在希腊地区。成熟的希腊文促进了拉丁文的发展,
丰富了罗马戏剧的内涵。这表明,古罗马戏剧()
A,强化了民族国家认同
B,迎合了民众文化需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