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2024-2025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答案)

西亭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下)第一次阶段测试
高二历史学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发现,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出土了7000多年前水稻植硅体和稻、粟、黍痕迹的陶片。据此可知,该
遗址()
A.丰富了原始农业起源论
B.海洋文明特征明显
C.表明水稻发源地在平潭
D.陶器使用范围广泛
2.《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
阳),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津蓟县),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此举旨
在()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崇敬先圣以行德政
C.笼络人心维护统治
D.强化对边地的控制
3.秦朝,尚书为少府(九卿之一)属官,掌政务文书,地位较低;汉武帝时期,赋予尚书决策的职能,并
与廷尉共同掌管司法审查大权:东汉光武帝时期,尚书台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出现“虽置三公,
事归台阁”的局面。该变化,反映了()
A.内廷机构外廷化趋势
B.君主专制的加强
C.律令文书制度的健全
D.中枢权力的转移
4.西汉刺史代表皇帝巡行郡国,纠举豪强和郡国守、相的不法行为。刺史可以向皇帝当面奏事,而郡守不
能。凡任刺史九年者,即可举为守相。据此可知,刺史的设置()
A.削弱了丞相的权力B.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C.导致了地方的割据
D.解决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5.下图是出土的先秦、秦汉时期铁制农具数量变化柱状图。该图表明秦汉时期()
1513(件】
1600
1400
1200
5件】
1000
800
600
400
96(件)
200
0
公元前5世纪前公元前3世纪前
秦汉时期
A.农业生产工具发生质的变化B.铁制农具全面普及
C.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效率提高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第1页/共7页
6.北魏时期,大量胡人通过“假借”华夏祖源的幕志书写方式,将家族历史逐渐融入华夏民族范畴,形成
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汉化鲜明的祖源文本。这说明了()
A.华夏文化的历史溯源
B.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
C.北魏政权统治合法化
D.中华文明圈影响扩大
7.下列反映唐朝和谐民族关系的是(
A.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B.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C.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D.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8.宋代学者陈襄认为,学校设立“非以教人为词章取利禄而已,当致学者首明《周官》(周礼)三物(“六
德”“六行”“六艺”)之要,使有以自得于心而形于事类,然后可以言仕。”这反映了()
A.道德教化的价值取向
B.词章技艺的手段途径
C.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D.轻视功利的传统思想
9.明后期为克服地方都、布、按三司分权过甚,无法应付处理地方突发或重大事件的缺陷,中央陆续向各
地派造巡抚、总督,将一地之行政、监察、军务诸政集中于督抚身上,使其成为统驭三司的地方最高官员。
这一措施()
A.促进边疆内地一体化
B.保证了统治的稳定性
C.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D.颠覆了旧有行政区划
10.下表所示为1885-1903年清代田赋、盐税和关税等税收比重变化的情况。据表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当
时中国(
)
年份
田赋
盐税
厘金
关税
1885
48%
11%
19%
22%
1890
44%
A
18%
29%
1894
43%
9%
18%
30%
1903
38%
13%
17%
32%
A.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B.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C.传统农业经济已经崩溃
D.近代工业得到一定发展
11.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商船若有涉走私行为,“该货无论式类、价值,全数查抄入官处,俟该商
船帐目清后,亦可严行驱除,不准在口贸易。”“英民罚款”、“船货入官”都应归中方收办。地方官按
照条约的规定,查获私贩违禁物品,货物要没收入官。这反映了()
A.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转型
B.中英双方严格遵守规定
第2页/共7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2024-2025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