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
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題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
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汉江中游的湖北店子河遗址(约公元前1600年至前1300年)的出土陶器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主,
器类以鬲、深腹罐、盂、盆、大口尊、豆、瓮为主,与郑州二里岗遗址一致,器形及装饰也相同。这可用于
说明
A中原文化的影响力向外扩展
B.南北各区域文化整合为一体
C,楚地与中原文明的同步发展
D.汉江流域生产分工的精细化
2.玄学发展到东晋初年已至义理停滞的临界点,再无新义可释,而佛学却以其精深的思辨哲学,折服了郗
超、孙绰、许询、殷浩等久负盛名的玄学家们。《世说新语·文学》篇中有“殷中军(殷浩)见佛经,云:‘理
亦应阿堵上(这个里面)’。”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佛玄学说改变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魏晋时期思想界出现多元繁荣特征
C.佛学可以补充和丰富玄学的内涵
D.佛教世俗化发展趋势已经十分明显
3.《唐律疏议·序言》曰:“王者之治,始于礼,终于刑。礼者,所以教民,而刑者,所以齐之也。”这一论述反
映出,唐朝
A实行严刑峻法维系统治
B.社会治理中的礼制优于法律
C.通过礼乐加强基层教化
D.法律融人了儒家伦理的观念
4.《大契丹国夫人萧氏墓志》称萧氏丈夫耶律污斡里的祖先为轩辕黄帝八世孙虞舜后裔;西夏文把党项称
作“番”,用“圣”“文”;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尊孔子为文宣帝,翻译《孝经》《论语》,并以正统自居,自称“中
国”。这些说明少数民族政权
A效法中原制度加速封建化进程
B.意在加强文化认同以维护政权稳定
C,密切了与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D.旨在追述华夷共祖以传播中原文化
历史第1页(共6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警在用的扫描ApP
5.明初,“太祖初置宝源局于应天,铸大中通宝钱,与历代钱兼行”,洪武三十年(1397年)、永乐元年(1403
年)、永乐十七年(1419年)都先后重申用银禁令,洪熙元年(1425年)又禁金银布帛交易。1487年,大
臣邱浚提出“以银为上币,钞为中币,钱为下币,以中下二币为公私通用之币,而一准上币以权之焉”。
这反映出明朝
A.白银货币化的趋势渐显
B纸币滥发的现象日趋严重
C.俦币权逐步下移至地方
D.货币制度与国际实现接轨
6.1875年,中国在正常的进出口贸易中仍处于出超地位,出超额近111万两白银,但此后逐步转为人超。
到1885年,人超额约2320万两白银,1905年人超额扩大至9416余万两白银。这一现象的出现
A.说明中国对外贸易活动的瀕察
B.折射出中国自然经济的完全解体
C深受欧美列强资本输出的影响
D.缘于近代中国不断丧失经济主权
7.1901年,在清廷颁布“变法”上谕40天之后,两广总督陶模奏请变通科举:“第一场试以中国史事、国朝
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以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以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
篇。”陶模的这一行为
A.完全突破了“中体西用”的窠白
B.蕴含有明显的民族危机意识
C推进了中国教育体系日益完善
D.说明国内新式选官制度始建
8.1916年10月,陈独秀于《新青年》二卷二号上发表的《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中,批判康有为仍执着
于“别尊卑,重阶级,事天尊君,历代民贼所利用之孔教”,唯恐“帝制根本思想”被中国人所抛弃,“主张
民国之祀孔,不音主张专制国之祀华盛顿与卢梭”。陈独秀意在
A倡导建立君主立宪制
B.抨击尊孔复古的价值取向
C.塑造民众的爱国意识
D.箸惕欧美国家的文化侵略
9.1952年5月,《人民日报》社论指出:“全国各地国营贸易组织和合作社必须迅速地、坚决地恢复和发展
日常的业务,要通过各地的土产交流会议、骡马大会以及各种庙会的形式,组织和带动私营商业来实现
土产的交流”。这些活动的开展
A.助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引导了农村土地制度变革转型
C.致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归因于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下图是1972年我国出版的年画《贫下中农的好医生》。这一作品
A.旨在号召群众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
B.表明中医药学已经深人到基层社会
C.凸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D.体现出社会主义医疗体系的优越性
历史第2页(共6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警在用的扫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