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盐城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考试号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
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交
回答题卡。
第】卷(选择题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双槐树遗址距今约5300年,位于河南省巩义市伊洛河与黄河的交汇处,是仰韶文化中晚期
规棋最大的聚落。该遗址出土的部分陶器造型、纹饰与陕西等地出土的彩陶有相似之处,也
有自身特色,同时还受到了大议口文化等周边文化的影响。这一考古发现
A.是佐证河西走廊发展的重要资料
B.体现当时制陶技艺走向成热
C.为研究中华文化的融合提供证据
D.表明早期国家政治体制建立
2.表1呈现的是西汉初期的两幅君臣饮酒庆功景象。这反映出汉初
表1
汉高祖
已并天下,诸侯共草汉王为皇帝于定胸…群臣饮酒争功,醉我妾呼,拔剑
五年
击柱,高帝患之。
汉高祖
长乐宫成,诺侯群臣皆朝十月…自诺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
七年
置法酒。滋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
A,黄老思想影响力减弱
B.地方诸侯势力衰退
C.恢复了西周礼乐制度
D.等级秩序逐渐规范
3.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骑兵和步兵成为绝对主力兵种,但这一时期战争形式也在发生改
变,水军一跃成为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甚至有时左右战争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
A.阻碍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B.反映了南北政权的长期对時
C.削弱了南方政权的军事实力
D.迟滞了游牧民族的内迁进程
4.岭南地区的百姓尊奉洗夫人为“圣母”,以保境安民。隋文帝杨坚派官员安抚岭南向她出示陈
后主的信,在确认陈亡隋兴后,洗夫人立刻率众归附。这一举动
A.首次将岭南地区纳入中国疆域
B.顺应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C.实现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管理
D.保证了隋王朝的长治久安
高三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
5.清代初期,江南棉布踹染业中心由松江转移到苏州,府城的染坊、瑞布工匠“总计约有二万余人”,
“均非土著,悉亲外来”。在手工业的布局上,处于较低层级的碾米业、酿酒业、榨油业等,基本上完
全转移到了郊区市镇,处于较高层级的丝织业,则基本上转移到了府城。这反映出当时的苏州
A.城市规模不断扩张
B.雇佣劳动生产方式的盛行
C.商帮主导经济发展
D.产业竞争激烈与动态平衡
6.20世纪初德国媒体刊发的一幅漫画,名为《中国战事》(如图1)。该漫画体现了
Der Krieg in China.
大中为德文标题
“中因的战争
旁边德文小字大意
是“欧洲:我很从
容,来和这个(中
明的)·灵魂’谈
一谈”
图1
A.西方列强的傲慢和对中国轻视
B.洋务运动增强了清政府实力
C.甲午战争引发严重的边疆危机
D.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列强气焰
7.据《请未民变》统计,清末全国“民变”数量变化如图2。此材料可直接用于研究当时
全国“民变”数量
263
185
175
126
103
73
1902一1905单
1906年
1907年
1908年
1909年
1910甲
图2
A.民众对共和体制的认同
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刷变
C.清王朝灭亡的时代背景
D.同盟会成立的社会基础
8.盐阜区文工团在1943年秋天演出的新淮剧《照减不误》,此剧短时间内速演二十一场,所到之
处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在涟东县演出后,县长肯定其对干部的教育作用。在其他区乡演出
时,观众反响强烈,有的观众甚至向扮演张百万的演员扔泥垡头,还有士绅看后表示自家一定
照减不误。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该戏有助于民众理解政府政策
B.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顺利推行
C.抗日根据地文化生活丰富多样
D.传统戏剧已然成为宣传主阵地
高三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