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哈师大附中2023级高二下摸底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出题人:高二历史备课组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32题,48分)
1.读下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中国古都分布示意图
A.李悝在①主持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从③迁都到②
C.王安石在②主持变法 D.明太祖在④废除了宰相制度
2.下表为秦朝律法的部分选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律法 部分选段
《仓律》 隶臣每月发粮二石,隶妾一石半。小城旦或隶臣劳作的,每月发粮一石半,不能劳作的,每月发粮一石
《田律》 有旱灾、暴风雨、涝灾、蝗虫及其他虫害等损伤了禾稼,要报告受灾情况
A.农业上的精耕细作 B.法律体系十分完备
C.经济管理的法制化 D.农户制度规划细致
3.汉武帝时期开始铸造“五铢”铜钱。这种铜钱
A.以钱币重量作为命名的依据 B.首次实现中国货币样式统一
C.过度铸造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D.其形制一直使用到北宋时期
4.汉代《二年律令》规定:“子女殴打辱骂祖父母、父母判弃市刑(于闹市执行死刑);殴打兄、姊以及伯叔父、姑、舅、姨,判“耐为隶臣妾'刑;而没有血缘关系者,殴打地位相同者判罚金二两,致伤者罚金四两。”由此可见,汉代法律
A.注重维护伦理秩序 B.体现出较强的实用性
C.开始具有人文关怀 D.丧失了公平公正原则
5.汉晋时期,地方长官自辟官府僚佐,且僚佐多出身豪宗大姓。到南北朝后期,南朝基本延续了旧制,但北朝的州郡僚佐已多为吏部所授。北朝的这一变化反映出
A.州郡侵夺了吏部权力 B.门阀士族退出了历史舞台
C.科举取士制度已形成 D.国家统一的条件逐步具备
6.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颁布均田和租调的新令,后又规定纳庸代役,使大量农民从豪强地主手中转归国家;开元三年(715年),唐玄宗令州、县官吏检查隐漏户口,使160多万人新编入户籍,国家控制了更多的农民。这些做法
A.保障了国家政权的稳定 B.为国家管理提供了支持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消除了豪强地主的威胁
7.下图为史籍中关于唐朝官员出身的详细统计,据图中信息可知,唐朝
A.社会阶层的流动日益频繁 B.科举制受到现实的制约
C.门第依然是选官主要标准 D.寒门子弟不受政府重视
8.唐宋时期,广西少数民族地区首领世袭,停留在“恩赐”的阶段。至元朝,土司的承袭须报朝廷批准,由吏部负责。这一变化体现了元朝
A.中央政府强化边疆管理 B.边疆与内地治理的一体化
C.改土归流取得显著成效 D.改变少数地区的社会结构
9.下表是1262年元朝中书省任职官吏的民族情况,这种情况说明元朝
左、右丞相 平章政事 左、右丞 参知政事
不花(蒙古) 忽鲁不花(蒙古) 史天泽(汉) 耶律铸(契丹) 塔察儿(蒙古) 王文统(汉) 廉希宪(畏兀儿) 粘合南合(女真) 阔阔(蒙古) 张文谦(汉) 商挺(汉) 杨果(汉)
A.汉族地主是重要统治基础 B.民族关系平等友好
C.中枢权力由汉族官僚把控 D.中央地方分权制衡
10.田赋是编户民的封建职贡,交纳什么,交纳多少,皆由朝廷依据政治权力专断。成化十六年(1480年),山西粮价为每石值银三四钱,但闻喜县“岁输阳曲、灵丘、怀仁、山阴四王府并各镇国等将军禄米,每石勒折银三两”,禄米的折价银比市价高达数倍。这一举措导致
A.农民租税负担加重 B.田赋地租的货币化
C.以农为本观念动摇 D.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11.下表的现象
明朝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
年限 1年以下 1-2年 2-5年 5-10年 10-15年 15-20年 20年以上
阁臣数/人 30 37 42 25 12 11 4
占比/% 18.63 22.98 26.09 15.53 7.45 6.83 2.49
A.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 B.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
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 D.影响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
12.下图为《明史·张居正传》中的相关记载。张居正的经历可以用来说明明代
A.科举选才制度更加有效 B.士大夫具有较强政治责任意识
C.专制皇权得到空前强化 D.社会变革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13.明清时期,宗族组织成为遍布社会的民间组织,编族谱、修祠堂、行祭祀成为普遍的社会活动,并且在“敬宗收族”“宗亲和睦”的观念下,宗族内部的族众紧密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尊卑有序的血缘共同体。据此可知,明清时期宗族
A.开创了新型社会治理模式 B.利于稳定基层社会秩序
C.延续了西周时期宗法制度 D.成为地方基层权力组织
14.康熙帝颁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谕旨。康熙帝的这项决策
A.为雍正摊丁入亩奠定基础 B.彻底废除长期存在的人头税
C.解除了对百姓的人身束缚 D.目的在减轻民众的田赋负担
15.据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期上海新式教育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上海新式教育推广状况(单位:所)
时间 小学堂 中等以上学堂 女学堂 教会学校
1900年以前 3 7 1 7
1900-1905年 34 13 3 3
1906-1911年 120 16 14 3
A.中国废除科举制度 B.上海口岸风气首开
C.清廷大力倡办学堂 D.人们思想观念改变
16.1906年,孙中山提出将考试权独立。在他看来,美国政治中的腐败现象正是由于“没有考试的缘故,一般不懂政治的人,他也想去做官,弄得乌烟瘴气,人民怨恨”,而将考试权独立,则可避免行政权过大,“才能做到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孙中山旨在
A.力行民主共和政治 B.改革传统科考制度
C.抨击美国选官方式 D.维护辛亥革命成果
17.“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五四运动
18.下图是创作于1947年的版画《人民代表选举大会》。该作品旨在
A.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B.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C.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推动革命政治斗争
19.下图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会场。关于这次会议取得的成就,叙述正确的是
A.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开启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D.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正式确立
20.根据我国的宪法,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要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根据地方实际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这说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A.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 B.强调权利与义务统一
C.是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 D.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力
21.下表出现的局面主要得益于
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统计表
建交年份 建交国家
1955 尼泊尔
1956 埃及、叙利亚、也门
1957 斯里兰卡
1958 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
1959 苏丹、几内亚
A.美国孤立政策的失败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C.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 D.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22.1996~1997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先后两次会晤,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和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此后,元首会晤的议题逐步扩大到政治、安全、经贸等各个领域。这体现我国
A.重视巩固和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B.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C.应对外部环境挑战的能力提升 D.已进入对外开放新阶段
23.2024年8月15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主办单位在江苏南通联合举办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活动现场,航天员费俊龙、“时代楷模”王仕花、奥运冠军邱健等与新时代好少年们面对面交流互动。这些活动
①创造性继承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响应了“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号召③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④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②③④
24.财产是人之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人格权的物质保障,若无财产作为基础,人的尊严、荣誉、地位等人格权也就无以实现。《罗马民法大全》十分注重对妇女嫁资、婚姻赠与和财产继承权的保护,这体现了
A.公平正义理念的贯彻 B.法律注重维护个人权益
C.罗马实现了男女平等 D.平民与贵族利益的缓和
25.关于基督教对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①教会学校在教育和文化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②欧洲几乎所有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
③结束了对宗教“异端”的迫害
④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作用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日常行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6.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他认为,当时处于人性堕落、国家分裂、社会动乱状况的意大利,实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宁的唯一出路只能是建立强有力的君主专制制度。这种观念
A.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兴起 B.体现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C.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 D.标志着民族国家的形成
27.下图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示意图,在①②③④处填写对应的机构,正确的是
A.国王一内阁一上院一下院 B.国王一上院一下院一内阁
C.上院一国王一下院一内阁 D.国王一下院一上院一内阁
28.美国独立初期,美国人民要求修宪权应掌握在人民而非议会手里,这引发了民众通过法外集会和暴力活动推动修宪。1787年制宪会议中,部分代表认可了民众行动的合理性,但同时提出修宪应在合理机制下进行,会议最终通过修正案,对议会启动修宪的权力和程序加以规定。这反映出美国
A.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 B.权力滥用的防范依靠民众监督
C.制宪会议作用发生转变 D.民主政治建设蕴含着妥协因素
29.1881年,德皇威廉一世颁布《黄金诏书》,提出工人因患病、事故、伤残和年老而出现经济困难时应得到保障,工人有权得到救济,工人保障应由工人自行管理。据此可知
A.人人平等是德国主流社会价值观 B.德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工人运动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确立 D.德国重视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
30.1928年、美、法、英、德、日、意等15个国家签订了《非战公约》,公约宣布:“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这表明,《非战公约》
A.真正保障了所有缔约国的安全 B.为限制和制止战争提供了法律依据
C.体现世界各国政府的共同意愿 D.为世界带来了持久的和平与繁荣
31.针对下图所示问题,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最重大的应对措施是
A.结束侵略越南战争 B.大幅缩减福利开支
C.增加货币的发行量 D.使美元与黄金脱钩
32.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在《唐宁街岁月》中写道:“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国家妒忌的。”这里说的英国文官制度的纯粹职业性包括
①文官执行政策的忠实性 ②文官退休制度 ③文官晋升制度 ④文官随内阁共进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共5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所藏简,经武汉大学测试中心进行老化程度和竹质降解度检测,专家评估认定其为秦简,简称“岳麓秦简”。岳麓秦简有《质日》、《占梦书》、《为吏治官及黔首》和《数》及律令类文献,即法律文献。其中法律文献约占到2/3,抄录于秦王政时期至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岳麓秦简中首次出现一些律名,与云梦睡虎地秦简律典中的律名相当,内容相关,首次呈现的律令,在里耶秦简中得到印证。
材料二 岳麓秦简中律令简册在1000枚以上,其中律文约占1/4,令文约占3/4。在岳麓秦简新出现的秦律篇名中,10种见于睡虎地秦简,4种则未见,如奉敬律,第一次见到。岳麓秦简新增的秦律条文大多也是首次面世。秦令在传世文献中,缺乏存在的确切证据。岳麓秦简不仅包含有大量的令文,而且这些令大多是比较完整的,往往还带有令名。岳麓秦简律令有细节性规定,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及习俗等情况。
--摘编自陈伟《论岳龍秦简法律文献的史料价值》
(1)阅读材料一,概括岳麓秦简内容的特点,说明岳麓书院藏简为秦简的可靠性。(6分)
(2)阅读材料二,分析岳麓秦简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价值。(6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19世纪中期以来,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出现了大规模的淘金热,南非也发现了大金矿,金本位制迅速取代了以前流行的金银复本位制。至1900年,英国尽管失去了“世界工厂”和头号经济大国的地位,但其主导世界经济的综合实力不容小觑。金本位和坚挺的英镑已经成为英国为全球经济体系的运作提供的必要“公共产品”。世界各主要地区之间形成了一个多边贸易和支付体制。在这一体制下,英国对亚非拉热带地区拥有的顺差加上金融服务、投资等方面的收入,大大弥补了在商品贸易方面对世界其余地区拥有巨额逆差。
--摘编自李春放《全球国际体系的演进》
材料二 1944年,美国等44个国家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与会各国决心重塑战后世界经济,避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的混乱局面。经过努力,美元像1914年前的英镑一样,被接受为黄金的等价物。然而,随着美国在海外的花费超过它在海外的赚取,海外持有的美元超过了美国的黄金储备。1965年,法国将其持有的数亿计的美元兑换为黄金,欧洲其他国家和日本的私人投资者也抛售美元。面对上述情形,尼克松总统在1971年单方面宣布停止黄金兑换,世界上的主要货币相对于其他货币和美元的价格被允许逐日予以上下调整。全世界也逐渐学会了依靠国际协商和迅速交流信息来实现货币稳定。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货币体系变动的原因。(7分)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材料二1993-2014年我国国家元首出访次数及地区分布示意图
注:除国事访问之外,具有多边外交(参加各种国际会议)性质的出访59次。
(1)结合史实,分析材料一中“出访次数”少的原因。(6分)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我国国家元首出访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意义。(9分)
36.我国的地方志修纂历史悠久,自古就具有“资治、教化、存史”三大功能,被称为“地方百科全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地方志主要内容的变迁
时期 主要内容
明清时期 记述宸章圣谕、建置沿革、山川形势、土地物产、职官科举、户籍赋税、军卫兵制、学校寺观、节妇烈女、祥异灾变等。
民国时期 删除迷信部分,增加气候、警政、司法、外交、实业、卫生等新内容。
改革开放时期 按各行各业编写专志,如山水志、名胜志、工业志、农业志、商业志、金融志、教育志、医药卫生志、科学技术志等。
--摘编自周迅《中国的地方志》等
根据材料,围绕“地方志与社会治理”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高二下摸底考试答案
1--5BCAAD6--10BBAAA11--15DBBAA16--20ABDCA21--25DAABA
26--30BBDDB31--32DA
33.12分(1)内容特点以法律文献为主。可靠性:书写材质经技术鉴定可确定是早期竹材;书写内容可与云梦睡虎地及里耶秦简相互印证。(6分)
(2)价值:岳麓秦简作为考古史料,价值较高;弥补原有秦令研究材料的不足,开启秦令研究的新方向;秦律令的细节性规定,有利于推进秦律内容的复原及对秦朝政治、经济及习俗等方面的研究。(6分)
34.13分(1)演变历程:①19世纪初金本位制。②1944年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③20世纪70年代初浮动汇率制度。(6分)
(2)原因:①美元贬值,美元的信誉受到严重冲击;②受到“滞胀”危机和越南战争的影响,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衰落;③日元、欧元、人民币等其他货币的国际地位的上升;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局限性;⑤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每点2分,总分7分)
35.15分(1)原因:建国之初,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两极格局对峙之下,中国受到西方国家的包围封锁;五六十年代,中国周边形势紧张;50年代中期以后,中苏关系逐渐恶化。(四选三,共6分)
(2)特点:出访次数大大增加;出访目的地遍及各大洲;国事出访与多边外交相结合。(6分)
意义: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影响,我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为国内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推动国际格局向多极化方发展。(四选三,共3分)
36题目:地方志内容的变迁反映社会治理的演进
阐述:明清时期,地方志主要记述宸章圣谕、建置沿革、山川形势等传统内容,这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的特点。统治者强调礼教纲常,通过宣扬节妇烈女等强化封建礼教对民众的思想控制,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同时,对土地物产、户籍赋税等的记载,有助于政府掌握经济和人口状况,进行赋役征收和社会管理。
民国时期,地方志删除迷信部分,增加了气候、警政、司法、外交、实业、卫生等新内容。这是因为民国时期,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气逐渐开化,科学知识得到传播,迷信内容不再被认可。同时,警政、司法、外交等新内容的增加,反映了民国政府在社会治理方面学习西方,建立近代化的管理体系,推动了社会治理的近代化转型。
改革开放时期,地方志按各行各业编写专志,如山水志、名胜志、工业志、农业志、商业志、金融志、教育志、医药卫生志、科学技术志等。这一时期,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各行业蓬勃发展。编写各行业的专志,能够全面、系统地记录各领域的发展状况,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依据,促进社会治理的科学化、专业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