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2024-2025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历史八年级下学期月考(一)
一、单项选择
1-5题BCACD 6-10题 BADAD 11-15题 BAADA
二、辨析改错(12分)
【16题答案】
【答案】(1)正确。
(2)错误;改正:将“《中国土地法大纲》”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错误;改正:将“铁路”改为“公路”。
(4)错误;改正:将“没收”改为“赎买”。
三、材料解析
【17题答案】
【答案】(1)变化:农作物产量提高。(意思相近即可2分)
原因:土地改革的开展。(2分)
(2)原因:分散经营不利于提高生产力;国家需要获得更多粮食和原料。(任意答一点2分)
特点:自愿互利;逐步改造 (2分)
(3)共同主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制度的演变。(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18题答案】
【答案】(1)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分)
历史事件:三年:解放战争时期(1分)
三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1分)
一千八百四十年:鸦片战争(1分)
(2)开国大典(2分)
(3)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任答两点即可,4分)
四、活动与探究(16分)
【19题答案】
(1)A:李大钊;C:聂耳(2分)
(2)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夺取某高地,当连续攻下敌人数处阵地后,被敌人一个集团火力点所阻。黄继光挺身而出,要求担负爆破任务,勇敢地冲向敌人地堡,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牺牲,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意思相近即可,3分)
邱少云:在抗美援朝一次战斗中,邱少云所在营奉命担负潜伏任务。执行任务中,敌人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他身旁就是水沟,只要往水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但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3分)
(3)继承和发扬英雄精神,青年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英雄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勇敢精神等;要了解英雄事迹,铭记历史;要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英雄精神,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任答两点或言之有理即可,4分)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月考(一) 注意事项:共19题,满分70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1949年8月,中国共产党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这次会议研讨的主题是( )
A. 恢复国民经济 B.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C. 实行土地改革 D. 制定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2. 《人民日报》刊发的报道《首都十月一日之夜》中,记载了记者对在现场观礼的几位市民的采访。有人说,今天要来看看这“万年不遇的大喜事”。这“万年不遇的大喜事”指的是( )
A. 和平解放北平 B. 抗美援朝胜利 C. 举行开国大典 D. 和平解放西藏
3. 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终于诞生了。广大工农劳动群众满怀翻身的喜悦,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欢欣鼓舞,大批参加建设工作,许多人要求重新学习,改变旧思想,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据此可知,新中国的成立( )
A. 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 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 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D. 消灭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4. 1950年《人民日报》社论写道:“美国侵略者侵略朝鲜战争的火焰,在南面早已延伸到我国的台湾,在北面现在竟扩大到我国鸭绿江和图们江边了。”由此可见,当时中国出兵朝鲜的目的是( )
A. 统一朝鲜半岛 B. 挑战美国霸权 C. 保卫国家安全 D. 提高国际地位
5. “英雄儿女”“最可爱的人”,无疑是抗美援朝时代英模的响亮符号,那些用生命和鲜血染红了朝鲜大地的烈士们永垂史册。下列人物符合这些称谓的是( )
A. 张自忠 B. 雷锋 C. 刘少奇 D. 邱少云
6. 下图所示照片拍摄于1951年,它反映了国内儿童、工人踊跃捐款购买飞机以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情景。据此可知,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
(第6题图片) (第11题图片)
A. 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 B. 中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C. 对美作战具有正义性 D.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战斗
7. 从1953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出台经历了“边计划、边执行、边修正”的过程。这说明该计划( )
A. 在探索中推进 B. 集中全国人民力量
C. 缺乏建设经验 D. 受到国内外的支持
8. 1952年,天津大学进行院系调整,下设机械、电力、电信、土木、化工、纺织、水利7个工程系,从综合性大学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旨在( )
A. 捍卫国家安全 B.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C. 健全教育体系 D. 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9. 下表反映了我国1952年和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比例的变化情况。这反映了我国( )
时间 国有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资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A.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B. 工业落后面貌完全改变
C.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D. 私有制经济已不复存在
10. 某药店公私合营后,1949年到1959年这10年间,该店的职工从194人增加到540人,其中460多人是纯工人,生产总值也从1948年的16万元增加到了1959年的1251万元。这反映出公私合营( )
A. 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B. 改善了工人生产环境
C.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 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
11. 如图是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漫画《快乐的竞赛—加油,追上来了!》。该漫画反映了当时( )
A. 中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化国家 B. 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热情
C. 中国已经成为工业化强国 D. 人民对人民公社的无限憧憬
12. “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上,重工业占65%,轻工业占8%,农林水利占10%,城市公用占5%,文教卫生占9%,运输邮电占2%,其它占1%。这些数据体现了“一五计划”期间( )
A.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
C. 各行业均取得显著的增长 D. 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3. 请判断下列哪一项是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 )
A.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 “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
C.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平等、安全和反抗压迫”
D.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4. 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村工作,有文件这样记载,“领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道路,走互助合作、共同上升、大家富裕的道路……在互助合作过程中就为将来集体化准备了条件。”材料认为“互助合作”有助于( )
A. 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 B.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C. 让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D. 实现农民共同致富
15. 下列属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成就的是( )
①鞍山钢铁公司 ②武汉长江大桥 ③南京长江大桥 ④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辨析改错(8分,每题2分)
(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
改正:_______________
(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
改正:_______________
(3)“一五”计划期间,川藏、青藏、新藏铁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
改正:_______________
(4)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没收政策。( )
改正: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17小题10分,第18小题10分,共20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952年同1949年相比,粮食产量增长44.8%,棉花增长193%,油料增长64%。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农业发展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4分)
材料二 要克服广大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他们迅速增产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并且使国家得到更多的粮食和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经过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到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而有较多公共财产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再发展到土地、耕畜、农具等折价归集体所有,完全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就是我们党所指出的对农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及特点。(4分)
(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出他们所反映的共同主题。(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材料二: :
材料三:从1840 年起,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梦,整整走过了109年,才迈出了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第一步。在这一百余年的前80年间,中国人民始终在黑暗中探索。只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奋斗,才把中国从黑暗引向了光明。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哪次会议上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1分)“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时期或事件 (3分)
给材料二这幅画取一个名字。(2分)
这幅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 料:2009年9月,经中央批准,中宣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评选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 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入选“双百”人物名单(部分)
人物 入选理由
A. 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成为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1920年,他组织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负责在党的北方工作
B.黄继光
C. 他创作了30多首歌曲,在全国广为传唱,激发民众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由田汉作词、他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一诞生,迅即成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代国歌,后被确定为国歌
D.邱少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A、C两处英雄模范人物的名称。(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撰写 B、D相关人物入选“双百”人物的理由。(6分)
(3)综合上述探究及所学知识,你认为青年学生该如何继承和发扬英雄精神 (4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2024-2025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