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雅礼中学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七)
历史
命题人:审题人: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用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是山东沭河上游的龙山和岳石两个文化遗址出土的植物遗存浮选的分析图。据此可知,这些文化遗址的人们
A.食物来源丰富稳定 B.摆脱了自然的影响
C.生存能力有所提高 D.谷物栽培占比很高
2.秦朝建立后,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平贾制度(官定价格标准)。“平贾”由各县都乡的令、史每月评定,谒报于县廷,后由县廷布告各乡并在本县范围内发挥效力,其所涉范围囊括公私交易、司法鉴定、财政统计等诸多方面。这说明了平贾制度
A.旨在推行抑商政策 B.推动地方财政收入提高
C.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反映国家治理水平提高
3.秦汉时期,户籍、田籍等基础账簿在乡编制,一式仅两份,正本留乡,副本最高仅上呈县。魏晋时期,基础账簿则由县负责制作,一式多份,由县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政府。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方官制的改革 B.南北交通的畅通
C.书写材料的进步 D.行政效率的提高
4.中国古代官员会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相互“迁转流动”,下表为唐后期藩镇武将入朝为官的情况统计,据此可知
地区类型 朝廷征召 随帅来朝 弃帅来朝 藩帅推荐 因入卫等留京
顺地藩镇 13 3 1 1 5
割据藩镇 0 3 6 3 0
A.央地间人才实现自由流动 B.征召是选调武将的主要方式
C.藩镇相互牵制延续唐政权 D.中央对地方仍有一定的控制
5.宋代理学家的理想是“得君行道”,希望圣明的君主任命自己为宰相,然后自上而下改变天下。他们在皇帝面前能够以政治主体自居,甚至说出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而明代心学家王守仁在龙场悟道后,提倡“觉民行道”,希望感化底层士民,自下而上改变天下。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是
A.两个学派的学术差异 B.社会政治环境的变迁
C.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 D.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
6.明朝及清初,官员向皇帝奏事,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这两种文书都具有公开性,要经过通政司预览,登录,内阁票拟。康熙时,开始出现新的文书-奏折,上奏人撰写后不得泄密,不经过其他机构、官员,直达御前。从社会形态演变趋势看,奏折制度的形成
A.预示着君主专制体制即将走到尽头
B.利于提高决策科学性
C.标志着古代政治体制不断走向成熟
D.有利于加强专制皇权
7.下表为天津两所学堂的基本情况及主要课程设置。表中内容的联系与变化反映了
天津武备学堂 (1885年,军事专科学堂) 天津中西学堂 (1895年,综合性学堂)
课程分为学、术两科:中国经史、测绘、算学、战法兵器等,马、步。炮队操演阵式等 通学课程包括:高级应用英文课程,西学基础课程如几何学、微分学等,应用性课程如驾驶、万国公法、理财富国学等
A.百日维新的成效 B.统一学制的建立
C.社会制度的演进 D.洋务人士的反思
8.20世纪30年代,在中共领导下的苏区百姓可能不知道“苏维埃政府”这个拗口的外来词语的原意,但他们用自己的语言,称为“埃政府”,这个“埃”在客家话中就是“我”的意思,“埃政府”也就成为“我们的政府”。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共学习苏联经验得到了民众支持
B.红色政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C.苏区人民热烈拥护苏维埃政府领导
D.苏区的土地革命解放了农民
9.下图为抗战时期美国《纽约时报》刊登的漫画《中日战争的结局》。该漫画
A.体现了中日双方力量悬殊 B.揭示日本侵华失败的必然性
C.肯定美国对华援助重要性 D.总结了中国抗战的曲折过程
10.1956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了《生产组和社员都应该包工包产》。6月浙江省永嘉县在燎原社试验包产到户,成功后,县委决定在全县推广。这
A.推动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B.解决了农产品分配领域的平均主义问题
C.是农村经济改革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体现
D.为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奠定历史基础
11.1978年春,邓小平评价国务院政治研究室起草的《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一文说:“写得好,说明了按劳分配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不是资本主义的”,强调“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不能是按政治态度分配,也不能是按资格分配。”这一评价
A.为深化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B.强调“社资”之争是根本问题
C.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 D.支持纠正理论界“左”的错误
12.雅典这座古典时代的民主城邦,其独特的陶片放逐法旨在防止任何个人或势力对民主制度的潜在威胁。尽管政治舞台上不乏利用此法打击对手的意图,但实际操作中,放逐投票的发起却极为罕见,政治精英们对此展现出高度的谨慎态度。这反映了雅典
A.民主制度存在虚伪性,难以真正落实
B.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复杂性与主观性
C.权力斗争比较隐秘化,避免公开冲突
D.民主与法治精神下的自我约束机制
13.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颁布给城市的特许状一般会规定:任何人(逃奴)来到这个市镇,只要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免受其先前主人的追捕;此后,除了国王以外的任何人对他都不再有领主权,即他成了自由人。这些规定
A.巩固了西欧封君封臣制度
B.有利于国家治理模式变革
C.源自资本主义经济的推动
D.旨在提高城市自治的水平
14.列宁评价《共产党宣言》称:“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在这里,列宁意在说明《共产党宣言》
A.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B.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D.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15.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表中信息表明
地区 1699-1701 1772-1774 1804-1806 1834-1836 1854-1856
欧洲 83.6 45.0 37.3 36.3 28.9
美国、加拿大 和西印度 13.3 46.9 46.4 34.7 28.1
非洲、亚洲、澳洲和拉美 3.1 8.1 16.3 29.0 43.0
A.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显著提高
B.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
C.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额下降
D.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16.有学者一针见血地说:“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尽管经济全球化对第三世界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等无疑有正面效应,但从第三世界的角度看,东欧剧变后资本主义全球化在理论和实践上最轰轰烈烈的近10年间实质上是对第三世界重新殖民化的过程。该学者意在说明
A.第三世界重新变成了新殖民地
B.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C.经济全球化其实是一个大骗局
D.公平正义的国际新秩序亟待建立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7题17分,第18题17分,第19题18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材料一 钞关是明朝内地征税的关卡。1429年,政府准许商人在商运中心用大明宝钞交纳商货税款,在这些地点设立税关,因以钞纳税而得名。1493年规定关税折收银两,但钞关之名未变。钞关征课的对象主要是载运商货之船户。钞关最初主要设于江北运河一线,后来逐渐扩展到江南运河和长江中游。1480年,钞关每年收税银十二万两,此后大体维持在每年二十三万两左右。明神宗朱翊钧大肆搜刮,1597年税银升至三十三万多两。
明朝八大钞关分布示意图
-摘编自《中国历史百科》
材料二 1843年,中英双方订立第一个协定海关税则,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1859年,清政府任命英国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洋人开始掌控中国海关行政管理权。晚清至民国时期,海关的业务除经办监管、征税、查禁走私、统计业务外,还办理邮政、海港检疫、同文馆、代购军舰、代办商标注册、代办国际博览会等事务。1950年,刘少奇在北京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干部大会上指出:“我们已把中国大门的钥匙放在自己的袋子里。”海关管理的内容集中于监督管理、征收关税、查禁走私和编制海关统计等工作。1979年,海关的工作方针是“依法监管征税,方便合法进出;制止走私违法,保卫促进四化”。2018年,“一带一路”税收合作会议在哈萨克斯坦召开。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只有开放口岸51个,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开放口岸314个。1990年,关税收入为35亿元,到2022年关税收入达22855亿元。
-摘自《中国海关博物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钞关的两项特点,结合所学知识,逐条分析这两项特点形成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中国近现代海关的主要变化,谈谈你的认识。(9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材料一 洋务派在军队中推广西洋体操,在军事学堂中开设体操课,并非仅为了锻炼身体,更是出于练兵的目的。······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认识到近代体育不仅有军事上的强兵作用,更有在国家与民族长远利益上的强种、强国作用,开始把西洋体操引进学校教育。-摘编自人民体育出版社《中国体育通史》
材料二 为了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中国参照苏联制定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规定了不同年龄人的锻炼标准,推动了群众性体育锻炼向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的方向迈进。同时,它也为衡量群众体育锻炼水平设立了一个有形的尺度。1954年,政务院正式规定每天上午和下午工作时间各抽出10分钟做工间操,提倡早操和多种体育活动,把体育运动与文娱活动结合起来。1954-1955年,国家有关部门又编制推行了两套少年儿童广播体操,在青少年中掀起体育锻炼热潮,有上亿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体育观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体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并简述其发展的意义。(9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史籍对古罗马的相关描述
成书时间 古籍名称 内容摘录
东汉 《后汉纪》 “各有官曹(官曹指官吏办事机关)······皆会乃议事”
东晋 《抱朴子》 “以道使人,人以义观,不用刑辟刀刃戮罚,人民温睦”“士庶推让”“不畜奴婢”“天下珍宝所出”
五代 《旧唐书》 “有贵臣十二人共治国政······其王无常人,简贤者而立之”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主要特征是“政治统一、独立自主”。《欧洲的分与合》一书指出,事实上,王权国家的“民族化”在欧洲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历史发展仍然是不平衡的,这个同质的演变进程在欧洲各国不仅不是同步发生,而且在指导思想和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差异。
(1)指出材料一对古罗马的认识符合史实和不符合史实的各一处,并加以解释。(6分)
(2)根据材料二,围绕“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12分)
雅礼中学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七)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C D B A D D B D D D B D B D
1.C【解析】新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食物来源丰富稳定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化,排除。根据图片可知,龙山和岳石两个文化遗址出土的植物遗存主要包括栽培的作物与采集果实,这些说明当时人们获取食物能力的提升,生存能力有所提高,故C项正确。栽培的不一定是谷物,图片不能体现栽培物种,排除D项。
2.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贾制度的存在表明秦朝在官定价格标准方面有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这反映了国家在治理水平上的提高,故选D项。题干无法体现平贾制度是要打压商业,更像是在规范市场,排除A项。虽然平贾制度可能对财政统计有所帮助,但材料中没有直接说明它有利于提升地方财政收入,排除B项。平贾制度是由政府制定的官定价格标准,涉及公私交易、司法鉴定、财政统计等诸多方面的制度,通过平贾制度,政府能够更好地控制市场价格,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与中央集权加强无关,排除C项。
3.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书写材料主要为竹简,书写不便,户籍、田籍等基础账簿份数少,账簿的传达只能到县一级行政机构。魏晋时期,纸张取代简牍成为主要书写材料,便利了信息的记录和传播,基础账簿一式多份,由县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政府,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因此,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书写材料的进步,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地方官制的改革”,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南北交通的畅通”,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行政效率的提高”,故D项错误。
4.D【解析】根据表格可知,无论是名义上忠于朝廷的顺地藩镇,还是割据藩镇,都有武将入朝为官的情况,尤其是“顺地藩镇”朝廷征召的武将占据多数,说明中央对地方仍有一定的控制,故选D项。表格中只有入朝为官的地方武将情况统计,未涉及中央官员到地方任职情况,排除A项。表格中以征召方式入朝为官主要发生在顺地藩镇,割据藩镇没有,排除B项。表格仅体现地方与中央之间的人员流动,未体现顺地藩镇和割据藩镇的相互牵制,排除C项。
5.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宋代理学家希望自上而下改变天下,是因为宋代宰相权力较大,有很大权限去推行自己的理想。明朝废除了宰相,专制皇权加强,文官的权力大为缩小,只能按照君王意志行事而不能按自己意志改造社会,只好转而寻求底层的觉醒。据此可知,之所以出现题干所述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社会政治环境出现了变化,使得士大夫不得不转换态度,故B项正确。王阳明与宋代理学家的学术差异,是对题干现象的复述,而不是其原因,排除A项。题干内容主要述及士大夫行为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与“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没有关系,科举制度主要涉及选官,与士大夫行为的变化无关,排除C项。题干并未提及社会矛盾,内容集中在皇帝与大臣的关系,排除D项。
6.A【解析】根据题干设问“从社会形态演变趋势看,奏折制度的形成”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果单从奏折制度本身来看,它直接有利于皇帝了解信息,提高决策效率,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远趋势看,它是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违背历史发展潮流,预示着君主专制体制即将走到尽头,故A项正确。奏折制度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但不符合设问“从社会形态演变趋势看”的信息,且奏折制度作为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但无法提高决策科学性,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标志着古代政治体制不断走向成熟,排除C项。题干设问从社会形态演变的角度看奏折制度,有利于加强专制皇权与题干设问信息不符,排除D项。
7.D【解析】根据“军事专科”、“综合性学堂”和“学、术”两科、“通学课程”等信息,反映了两所学校的多种不同。从中可以看出,经过十年的实践,中国学习西方的内容更加广泛、深入,由单纯学习军事技术逐渐发展到学习自然科学、法理等,由创办军事专科学堂到创办综合性学堂的转变。这些转变,既是时势的影响,也是亲历者痛定思痛、不断反思的结果,故D项正确。1898年,百日维新,排除A项。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排除B项。当时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制度未发生变化,排除C项。
8.D【解析】人民为什么支持苏维埃政权?是因为苏维埃政权进行了土地革命,使农民政治上翻身,经济上获得利益,与苏联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A项,选D项。材料看不出红色政权建立的成效,排除B项。材料可以看出人民对苏维埃政权的支持,但这是材料的现象,不是原因,排除C项。
9.B【解析】根据题干“抗战时期美国《纽约时报》刊登的漫画《中日战争的结局》”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显示中国是一个虚弱的大胖子,而日本是一个精悍的小瘦子,两人对战时,虚弱的大胖子完全不是精悍的小瘦子的对手,但是当小瘦子把大胖子打倒之后,大胖子在摔倒的同时压垮了小瘦子,由此得出中国最终必然战胜日本,日本侵华失败具有必然性,故B项正确。漫画主旨不是体现力量对比,排除A项。漫画没有涉及美国对华的援助,排除C项。漫画主旨是中日战争的结局,不是强调曲折性,排除D项。
10.D【解析】包工包产能够充分发挥生产组或社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能够加强责任心和提高作物的产量,这种做法的实质与改革开放后在农村所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相同的,其目的都在于提高生产效率,故选D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表现为所有的生产活动都依赖政府的指令性计划,这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排除A项;题干中仅是述及“包工包产”在浙江省永嘉县燎原社试验成功后,县委决定在全县推广,不能扩大为“解决了农产品分配领域的平均主义问题”和“是农村经济改革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体现”,排除B、C两项。
11.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邓小平对于按劳分配的肯定以及按劳分配社会主义性质的认识,他反对按政治态度、资格分配,这是对国务院政治研究室所起草的《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一文的肯定。过于强调政治态度,认为按劳分配是资本主义的观点等,是之前“左”倾错误的表现,研究室研究结论属于理论的探索,故D项正确。邓小平的这一态度有利于纠正理论界的“左”的错误,没有体现为深化改革奠定理论基础,排除A项。题干重点是对按劳分配的性质和方式进行正确的界定,而非围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争论,排除B项。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C项。
12.D【解析】根据“实际操作中,放逐投票的发起却极为罕见,政治精英们对此展现出高度的谨慎态度”可知,对陶片放逐法的谨慎态度,反映出雅典民主与法治精神下的自我约束机制,故D项正确。雅典民主政治逐渐形成并走向完善,并非难以真正落实,排除A项。题干不是强调公民直接参与决策,排除B项。陶片放逐法并非都是权力斗争带来的产物,排除C项。
13.B【解析】通过颁布特许状,国王可以直接控制和管理城市,而不再依赖地方领主,这种做法削弱了地方领主的势力,增强了国王的权力和影响力。特许状使得城市成为国王直接管辖的区域,这有利于国家治理模式的变革,故选B项。这一类特许状会削弱西欧封君封臣制,故排除A项。当时西欧尚未产生资本主义经济,故排除C项。特许状的颁布确实有利于提高城市自治的水平,但这不是主要目的,中世纪西欧国王颁布特许状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市民阶层对王权的支持,故排除D项。
14.D【解析】根据材料“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可知,列宁意在强调《共产党宣言》促进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故选D项;《资本论》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排除A项;材料强调《共产党宣言》对无产阶级运动的影响,与社会发展规律无关,排除B项;《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形成,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
15.B【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英国对亚非拉地区的出口呈现不断增长趋势,说明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并没有太大的提高,A项错误;根据英国对亚非拉地区的出口不断增长可知,英国加大了对这些地区的经济侵略,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比例下降,并不代表销售额下降,C项错误;图表仅提及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不能看出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小问题,D项错误。
16.D【解析】第三世界并非西方国家的新殖民地,具有完整的主权,故不选A项。材料与政治多极化趋势无关,故不选B项。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非骗局,故不选C项。材料“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但从第三世界的角度看,东欧剧变后资本主义全球化在理论和实践上最轰轰烈烈的近10年间实质上是对第三世界重新殖民化的过程”强调的是由于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存在,第三世界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即强调的是公平正义的国际新秩序亟待建立,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7题17分,第18题17分,第19题18分,共52分)
17.(1)特点一:钞关分布在沿江、沿运河,密集分布于南方,通过运河连接都城与南方的重要城市。
原因:经济重心在南方,政治中心在北方;运河交通便利。
特点二:纳税的货币种类从纸币到白银。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政府先发行纸币,后白银大量流入逐渐成为支付手段。
特点三:总税额不断增长。
原因:农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商品经济发达,贸易增多;政府的搜刮等。
特点四:征收对象以商税为主。
原因:南方商品经济发达,市场消费需求量大。(特点2分,原因2分。任答两项即可)
(2)认识:中国海关经历了近代海关管理权丧失、被列强把持到新中国收回,建立独立人民海关,实行独立自主的关税政策的过程。可见,中国海关始终与国家民族休戚相关。(3分)
中国海关管理内容方面经历了最初所管内容繁杂,到当代职责明确、管理规范的变化。这反映出中国海关适应了新时期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需要,更加规范和专业化。(3分)
中国海关税收总额逐年增长,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增强。这体现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海关对于大力促进对外贸易和科技文化交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提供保障。(3分)
(从至少三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18.(1)变化:强调体育的强种、强国作用;引进学校教育。(2分)
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思想的传播;戊戌变法的影响。(6分,回答三点即可)
(2)发展状况: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参与规模不断扩大;体育锻炼向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发展;体育运动与文娱活动相结合。(4分,回答两点即可)
意义:激发人民的体育热情,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振奋国人精神;服务于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探索的时代需要;强化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5分,回答三点即可)
19.(1)符合史实之处:“各有官曹”“皆会乃议事”“有贵臣十二人共治国政”反映了罗马共和国实行贵族寡头政治;“王无常人”“士庶推让”“简贤者而立之”反映出执政官由选举产生,有任期;“以道使人,人以义观”反映出重视教化。(史实1分,解释2分。任意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不实之处:“不畜奴婢”与古罗马奴隶制度社会的史实不符;“不用刑辟刀刃戮罚”与古罗马重视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不符;“天下珍宝所出”通过丝绸之路,商人们把各地奇珍异宝输往欧洲,非古罗马本地所产。(史实1分,解释2分。任意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2)参考示例:(观点2分,论述8分,总结2分,其他观点参照示例给分)
观点:欧洲从王权国家向民族国家的过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分)
说明:中古后期到16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与发展,欧洲出现了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以忠诚于国王为基础的王权国家,随着民族语言的广泛使用,民族认同观念促进了国家的快速发展,但专制体制越来越阻碍社会的发展。17世纪中期,英国革命爆发,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推进了法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传播了自由平等的思想,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演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8分)
总结: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主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王权的削弱而逐步形成的。(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