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3月教学质量检测
八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表为不同历史时期北京城代表性建筑命名的变化。命名的变化意在凸显新中国( )
时期 明清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后
建筑名称 国子监 首都博物馆
颐和园 人民公园
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A.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 B.终结了封建君主制度
C.人民当家作主的特征 D.实现了国家独立自主
2.我国已经步入实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回顾历史,下列成就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包括( )
①鞍山钢铁公司的轧钢厂建成投产 ②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④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1960年到1969年,河南林县县委带领10万英雄儿女,在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仅凭双手和简陋的工具,建成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其中体现的精神,被概括为“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形成的历史时代是(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4.1951年4月22日,阿沛·阿旺晋美率领的西藏代表团抵达北京,和平谈判终于开启。对立、僵持、相互退让、再度出现僵持,谈判可谓一波三折。……最后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这段材料反映了( )
A.祖国最终实现和平统一 B.西藏实现经济跨越发展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西藏和平解放的艰难性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哪次会议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6.它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的矛盾已经转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材料中的“它”( )
A.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是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C.开启了全面社会主义建设 D.促进了民主和法治建设
7.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改造的方式是( )
A.公私合营
B.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8.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改造的实质是( )
A.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 B.建立人民公社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实现政企分开
9.土地改革的完成,山东省共有近3000万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3436万余亩土地。使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的( )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10.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下面的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A.打土豪,分土地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11.新中国成立后,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最严重挫折,造成了巨大损失的是( )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两个凡是”方针
12.它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的计划经济模式开始形成,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全面的经济现代化。这反映的历史大事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B.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C.国有企业改革 D.第一个五年计划
13.《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是志愿军出国作战期间创作而成。1993年7月,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曲作者周巍峙将珍藏多年的战歌手稿捐献给抗美援朝纪念馆。这一手稿可以作为研究抗美援朝历史的( )
A.实物史料 B.口述史料 C.图像史料 D.考古资料
14.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 B.进行三大改造 C.发展国民经济 D.巩固新生政权
15.“土地改革后,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农具……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 26.9%”这说明土地改革( )
A.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实现了农民共同富裕
C.改变了农业落后的面貌 D.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
16.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关联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一五计划完成——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抗美援朝——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D.土地改革——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17.为庆祝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广元某校决定排演有关抗美援朝的话剧。剧本中可能出现的情节是( )
A.毛泽东派遣以朱德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开赴朝鲜战场
B.“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扬言一天内结束朝鲜战争
C.邱少云在上甘岭战役中为战友开辟前进的道路而英勇牺牲
D.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18.1949年9月,为了筹备新中国的成立,在北平召开了(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9.从1950年冬开始,大批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包括大学教授)和许多民主党派成员投身到农村的这场伟大斗争中。为更好地开展这场“伟大斗争”,中央人民政府( )
A.开展农村土地革命 B.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C.落实《中国土地法大纲》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0.1950年8月,泰州人柳溥庆所在的北京人民印钞厂接到印制“国家名片”的紧急任务,在没有相应印制设备的情况下,他带领工人改造印制机器,创新工艺流程,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因此,他当年获评新中国第一届全国劳模。这一事件折射出( )
A.新政权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顺应民心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顺利实施
21.毛泽东说“现在,达赖所领导的力量与班禅·额尔德尼所领导的力量与中央人民政府之间,都团结起来了,这是中国人民打倒了帝国主义及国内反动统治之后才达到的。”这里三种力量团结是因为( )
A.《共同纲领》的签定 B.西藏的和平解放
C.开国大典的举行 D.抗日战争的胜利
22.著名企业家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曾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1979年)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的得要变了!”柳传志所感受的“变”是指( )
A.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B.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展开
C.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23.以下会议召开,被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的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八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4.1979年1月1日出版的《时代》周刊,邓小平获选为1978年“年度风云人物”。他先后9次成为美国《时代》封面人物,其中两次成为“年度风云人物”。这是他力挽狂澜影响中国命运和世界政治走向的一个反映。邓小平获选为1978年“年度风云人物”主要原因是他( )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B.为中国的外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C.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中国的快速发展 D.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25.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拨乱反正工作圆满完成 B.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C.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进行
非选择题(共3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具有什么历史意义?(8分)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2)材料二中“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发生于哪一年?列举这次战役过程中的一位英雄。(6分)
材料三: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3)据材料三,这一协定的签订,有赖于中国援朝军队的那一位司令官的正确指挥?写出中国援朝军队的名称?(4分)
2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如下表所示
时间 法律文献 部分内容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们所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1)列举材料一所体现的民主政治制度(至少两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什么?(8分)
材料二 文物展现担当
鞍钢职工献给毛泽东的一段我国自制的第一根重型钢轨(1953年11月) 毛泽东写信给鞍钢全体职工祝贺:“我国人民现正团结一致,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你们的英勇劳动就是对于这一目标的重大贡献。 ——摘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材料二中的成就得益于我国政府实行了哪一重大举措?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举措的历史意义。(4分)
材料三 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
(3)“天津盛锡福帽厂公私合营”发生在哪一运动中?这一运动结束后,生产资料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材料四 通过何种方式实现现代化,各个国家有不同的道路。但是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前提是必须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是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效破解了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迷思,不仅推动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给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拓宽了人类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摘编自李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演进、核心要义及价值意蕴》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能够成功推进的关键因素以及深远影响。(4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1)粮食产量图所示由A到B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由B到C变化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4分)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向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2)材料四的会议的指导方针是什么?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主要得益于哪一历史性决策?根据材料四,概括这一决策的历史作用。(8分)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3月教学质量检测
八年级历史学科试题评分标准
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D B C A A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A D A C D A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C C B
二、非选择题(共3题,50分)
26.(1)事件:开国大典(2分);1949年10月1日(2分)。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领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共4分,任写一条2分)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分);时间:1950年(2分);英雄:邱少云、黄继光(任写一个即2分)。
(3)司令官:彭德怀(2分); 名称:中国人民志愿军(2分)。
27.(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作用:临时宪法(2分)性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2分)
一五计划。(2分)意义:①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的局面;③增强了我国的工业实力和综合国力;④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准备了物质条件,初步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2分,任写一条即可)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2分);生产资料由资本家占有转归国家占有。(2分)
(4)关键因素:结合国情,符合本国的具体实际。(2分)深远影响: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给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和参考,拓宽了现代化的途径。(2分)
28.(1)原因: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原因:1961年,国民经济进行调整(2分)。
(2)指导方针: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2分)
伟大决策: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2分)
历史作用: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