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 50 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 (18 分)
(1)达·芬奇;人文主义(或对人性的赞美,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推动了宗教改革运
动的产生,促进了思想与学术的发展,推动了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向以民族文
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的过渡 。(6 分)
(2)社会角色变化:从家庭走向社会,成为工业劳动者;社会地位变化:社会地位提高;
主要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 。(6 分)
(3)原因:现代社会需要高技术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政府立法规定儿童接受义务
教育;影响:提高了人口素质,促进了社会发展 。(6 分)
27. (16 分)
(1)图 1 反映北美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遭受英国的剥削;图 2 反映北美人民要求摆
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独立;美国独立战争 。(6 分)
(2)图 1 中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
的创造者,推动了法国历史的发展;图 2 中拿破仑·波拿巴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颁布
了《拿破仑法典》,传播了自由民主思想,但他的对外战争也给欧洲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 。
(4 分)
(3)A: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C:柏林战役 。
(6 分)
28. (16 分)
(1)目的:使美国登上第一大国的宝座,称霸世界;原因: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根基不深,
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 。(6 分)
(2)世界格局:两极格局;根本原因: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 。(4 分)
(3)特点:多极化趋势加速形成,但尚未正式形成,多极化格局形成过程中存在变数 ;
应对:积极适应多极化潮流,推动多极化发展;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提高
自身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6 分)2025 年滨海新区九年级结课练习卷
历史(开卷)
本练习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时间 60 分钟。
答卷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时,务必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答案答在练习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注意事项:
1.本卷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2.答题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下图是古代亚非文明的地图,其代表性的四大文明古国按从左至右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古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 B.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
C.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 D.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中国
2. 《千年一叹》记载:“公元前 6 世纪--前 5 世纪诞生了三位伟大的思想先哲。一个人在黄河边思考人
与人的关系;一个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一个人在爱琴海边思考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
问题。”这三个人依次应该是( )
A.耶稣、释迦牟尼、苏格拉底 B.孔子、苏格拉底、乔达摩·悉达多
C.乔达摩·悉达多、穆罕默德、耶稣 D.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
3. 《骑士时代:中世纪的欧洲》中写道: “在领主的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
头六臂。毫无疑问,经常出现在他头脑中的是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鞭笞
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 由此推断,阿布拉黑的身份可能是( )
A.庄园佃户 B.庄园领主 C.城市商人 D.行会学徒
4.公元 1500 年前后,“世界”被发现。因此有历史学家将“公元 1500 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其
主要依据是 ( )
A.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工业时代开始
C.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D.世界走向近代
5.城市的空气让人感到自由,这样说是因为中世纪的城市( )
A.享有充分的自治权 B.不受基督教会影响
C.完全摆脱国王控制 D.在领主土地上建立
6.西方“步入近代”的过程: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是器物(技术)方面
的变革,以下符合这一变革顺序的是: ( )
A.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B.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C.文艺复兴→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
7.欧洲中世纪晚期,一些商人向雇佣劳动者提供原料和统一生产的工具,使他们在同一地点集中劳动。
上述现象反映出( )
A. 自治城市的出现 B.商业行会的形成 C.手工工场的发展 D.租地农场的产生
8.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下列表述中,
时间和空间要素完整的是 ( )
A.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在西欧传播
B. 11 世纪以后,农村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C.从 14 世纪中叶起,欧洲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潮逐渐流行
D.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 30 多部戏剧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9.九年级 (1)班的同学们开展项目化学习,右面是同学们围绕研究主题展示的一张学习成果汇报卡。由
此可得出,引发全球物种交流的原因是( )
A.郑和下西洋 B.新航路开辟
C.近代西方殖民 D.资产阶级革命
10. “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它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
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发现新大陆 B. 三角贸易 C.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第二次工业革命
11.“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这一法案的通过,
预示着英国( )
A.国内战争爆发 B.进入共和时代 C.摆脱殖民统治 D.确立君主立宪制
12.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
段。”材料评价蒸汽机的最大价值在于 ( )
A.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B.解决机器生产的动力问题
C.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D.使交通运输发生重大变化
13.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 75 周年,2020 年 6 月 24 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游
行。回顾二战进程,示意图①处应该填写( )
A.德国突袭苏联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莫斯科保卫战 D.雅尔塔会议
14.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沉重地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是( )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纳米比亚独立
C.印度民族大起义 D.卡德纳斯改革
15.归纳和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俄国通过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通过 1861
年农奴制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是( )
A.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都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
C.都让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D.都推动了俄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16.林肯在签署某份文件后庄严地宣布: “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比此刻签署这个文件时更加坚信自
己是正义的。”林肯签署的文件应该是( )
A. 《全国工业复兴法》 B. 《独立宣言》
C.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 《巴黎和约》
17.明治政府利用国家的资金,创办了一批官营的“模范工厂”, 目的是把私人资本引向发展近代工业
的道路。这表明明治政府在改革中( )
A.实行征兵制 B.注重示范引领
C.实行废藩置县 D. 提倡“文明开化”
18. “华夫脱”是阿拉伯语“代表团”的音译,埃及华夫脱运动的结果是( )
A.英国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鲁尔等人 B.埃及获得完全独立
C.英国政府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D.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19.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从理想变为现实是世界历史纵向发展的潮流之一。下图表明马克思主义
的诞生( )
A.结束了资产阶级在亚洲地区的统治 B.使资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理论指导
C.推动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D.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20.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
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 B.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
C.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21.欧洲地区的某一组织,其成员国用“一个声音说话”并“使用统一的货币”。该组织是 ( )关注天
津考生公众号获取最新试卷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共同体 C.欧洲联盟 D.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22.右图是一幅《欧盟福利》的漫画,对其寓意解读正确的是
A.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B.福利制度稳定了社会秩序
C.欧盟正在走向黄金时代
D.福利政策使欧盟不堪重负
23.2022 年,俄乌战争焦灼之际,美国“出手”开启了“天然气马歇尔计划”。由此可知这一计划的实质
是( )
A.以能源手段控制欧洲 B.帮助欧洲经济复兴
C.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 D.结束战争恢复和平
24.某同学在历史课上制作了一张知识卡片。根据下面卡片内容,可知该组织是( )
A. 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25. “互联网+”是一个新的发展潮流, “+”可以指各行各业。为“互联网+”提供技术支持的是( )
A. 生物工程技术 B.空间技术 C.计算机网络技术 D.原子能技术
第 Ⅱ 卷 非选择题(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 共 50 分。其中 26 题 18 分; 27 题 16 分; 28 题 16 分)
26.(18 分)有学者认为:发现人、发现女性、发现儿童是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
想与学术的发展……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过渡到以民
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
也同样是不可想像的事 ——鲍尔生著,滕大春译
(1)上图是哪位画家的代表作 (2 分)作品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怎样的精神追求 (2 分)依据材料
一的文字内容,概述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2 分)
材料二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英国为
例……到 20 世纪初……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这为
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指出 20 世纪初英国妇女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分)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分)
材料三 由于认识到现代社会需要高技术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因此,政府立法规定儿童的主要任务
是受教育而不是赚钱。例如,英国 1881 年规定,5 至 10 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 19 世纪末工业化国家的儿童能够接受教育的原因是什么 (4 分) 结合所学,
分析说明儿童接受教育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分)
27. (16 分)追寻历史脚步,开拓国际视野。请你围绕“大国发展之路”这一主题,依据相关资料,完成
下列相关项目。
【漫画“知”历史】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两幅漫画中的人物指代的都是英国殖民者,指出漫画图 1、图 2 分别反映了当时北美
的社会状况和北美人民的要求是什么 (4 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利坚人民是通过那一重大历史事
件改变了这一状况的 (2 分)
【图片“说”历史】
材料二
(2)请依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法国历史上的作用。
(4 分)
【图表“析”历史】
材料三 二战中苏联的作用
战役 影响
莫斯科战役 A
斯大林格勒战役 B
C 促使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3)依据材料三,填写出表格中 A、B、C 处的内容。 (6 分)
28. (16 分)国际关系格局,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一流强国力量对比基础上,形成的国际秩序及利益分
配体系。其发展变化会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各国关系、各国力量对比和各自的利益而变化。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 “百灵鸟”——威尔逊极力想使美国登上第一大国的宝座,称霸世界。但
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毕竟根基不深, 它的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 美妙的幻想一旦碰到“老虎”
(克里孟梭)讲究实际的强硬主张和“狐狸” (劳合 乔治)斤斤计较的商人政策, “百灵鸟”就变成了
“一个十足的傻瓜” “又聋又哑的唐吉坷德”。
——摘编自陈叔谅的《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参加巴黎和会的目的是什么 (2 分)据此分析美国为什么没有达成这一
目的 (4 分)
材料二 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联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
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杜
鲁门主义”演说是冷战的宣言,紧接着美国政府又提出《马歇尔计划》。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是什么 (2 分)该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分)
材料三 多极化虽出现加速形成的趋势,但毕竟还未正式形成。世界主要大国仍在进行深层次的战
略调整, 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及相互关系还未完全定位,多极化格局形成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变数, 因而
未来多极化格局是否就是五大力量中心或五极,尚需继续观察。不过, 多极化作为一种历史趋势,是不
可逆转的。由于各国在国际上所处地位不同、利益不同、政治观念不同,所以各国对多极化的态度也不同。
有的是推动力,积极适应这个潮流,推动多极化的发展;有的是唯我独尊,企图“一统天下”,阻碍多极
化的发展。但是不管你的力量有多大,即使号称世界第一的超级大国,若想逆潮流而动,必将受到历史的
无情惩罚和嘲讽!
——摘编自陈思、杜正艾《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及后冷战时代》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2 分)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应对这种国际格
局的变化。 (4 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九年级一模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