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5.古罗马共和国实行公民兵制之初,公民自备武装,战时出征,战后解甲归田。公元前5世纪
末一前4世纪初,古罗马进行军事改革,实行了军饷制,公民兵出征时,可从国家获得军饷、
大联考
给养和规格统一的武器装备。由此可知,此次军事改革
2024一2025学年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三)
A推动了罗马的统一
B.加重了公民的负担
历
史
C.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D.保证了帝国的繁荣
6.图1是广西合浦东汉墓葬中出土的波斯陶壶。这可用来说明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粕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花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策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逃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A.对外交往丰富了中国文化
B.中国引进了西亚制陶技术
符合题目要求的。
C,中西方文明有高度一致性
D.陶壶是中外主要贸易商品
1.大约I万年前,人类开始放弃艰苦、危险的符猎和采集,投入几乎全部的心力,操纵着几种
7,据英国庄园生活》记载,一位农蚁向庄园法庭申请领回在庄园主性畜栏里发现的自己走失
动植物的生命,种植小麦,驯化绵羊。与此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的黑母牛,庄园法庭经审议后,将这头黑母牛归还给了他。这说明,庄园法庭
A.青铜工具的使用
B.社会分工的出现
A.提高了农奴的法律地位
B.以雏护农奴利益为宗旨
C,城市的大批出现
D.文明社会的形成
C.限制了庄园主不法行为
D,有利于庄园内部的稳定
2.古巴比伦国王汉漠拉比在征服周边地区的过程中,不断把新征土地划人王室所有,以致王
8.到130年前后,英格兰、法国和伊比利亚半岛的君主制都赢得了臣民的首要的忠诚,这种
室占有了大量土地,大约是全国可耕地的一半。这可说明
忠诚取代了对社会团体,地区或教会机构的支持。此变化
A.王权统治得到加强
B.奴隶主势力被削弱
A.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
B.削弱了教会宗教地位
C.国家统一逐步巩固
D.土地制度日益完善
C.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D.说明国家实现了统一
3.古代埃及,每年泛滥季节到来时,法老都会往尼罗河中投入“命令河水泛滥的莎草纸卷”,人
9.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期间辩订的《查士丁尼法典》结束了以前民众、元老院、法学家等多方
们认为只有这样,洪水才会如期泛滥。这反映了当时埃及
A.抗洪能力不断提升
B.书写材料完成革新
立法的局面,将罗马法的法律来源统一于君主的渝令之中。由此可推知,这次法律编订
A.打破了法律体系延续性
C.天文历法日益完善
D.法老的权力被神化
B.推动了罗马法的系统化
4.《印度文化论》中写道:“在种姓制度中,婆罗门与刹帝利有若十分尊贵的身份,并不会参与
C.缩小了罗马法适用范围
D.旨在增强法律权威地位
到社会生产活动中,而后三个种姓则天生带有维持社会运转的责任,对于他们而言,也并没
10.阿拉伯人在帝国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没有把全部力量用于军事,他们接受了被征服人民
有翻身的机会。”此观点意在说明,种姓制度
的文化”,也吸收了帝国域外的优秀文化。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A.激化了印度社会阶层的矛盾
B.阻碍了社会正常运转
A,注垂增强对外征服能力
B.缺乏对自身文化的创新
C.维护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
D.促进了婆罗门教产生
C.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
D.提高了民众的文化认同
历史试题第1页(共了页)
历史试题第2页(共7页)】大联考
2024一2025学年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三)】
历史·答案
1~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B
2.A
3.D
4.C
5.C
6.A
7.D
8.A9.B
10.C
11.B
12.D
13.C
14.D
15.A
16.B
17.(1)举指:向征服地迁移希腊人;用希腊人管理征服地区:尊重被征服地区的习俗和宗教:实行开明的民族政
策。(6分,言之成理即可)
(2)影响:传播了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推动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6分,言之成理即可)
18.(1)原因:唐文化处于领先地位;维护中央集权的需要(或维护皇权统治的需要);上层阶级的推动:改变文化
落后状况需要。(8分,言之成理即可)
(2)认识:“唐风文化”现象体现了日本奈良时代开放包容、积极进取的精神:此现象实际上是向先进文化学习
以求自我发展的文化优化:不仅丰富了日本文化的内涵,也有力地推动了日本民族文化的形成。(6分,言之
成理即可)
19.(1)价值:是研究玉米传入欧洲的直接史料:可用于研究玉米传入欧洲的时间:可直观地显示当时的玉米植物
状态。(6分,言之成理即可)
(2)特点: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4分,言之成理即可)
影响:改变了欧洲的农业种植结构:提高了欧洲的粮食产量:改变了欧洲的农作制度(或提高了欧洲土地资源
的利用率):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丰富了欧洲人的饮食文化生活:促进了欧洲人口的增长。(4分,言之成
理即可)
20.示例1:
见解:材料中观点认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使全球联结成为了一体,此观点正确。
理由: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结束了相对隔绝的各自发展状态,走向了彼此联系。但是由于各条新航路
的分散性,世界联结形成了环大西洋的欧非美区域和欧非亚区域两个不同的地区,广阔的环太平洋地区仍处
于隔绝之中。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开通,将环太平洋的亚洲和美洲直接联系起来,从而把大西洋、印度洋、太
平洋完全连接起来,全球第一次成为了一个整体。
总之,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全球联结链条上最后一环,最终将全球联系为一个整体。(12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2:
见解:材料中观点认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使全球联结成为了一体,此观点不正确。
理由: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全球联结为一个整体的结果,而不是使全球联结为一体的原因。随着新航路的开
辟,航海家对太平洋航路也进行了不断的探索;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完成,已经打通了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问的航路,将全球连为一体:西班牙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基于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进一步发展,是全球联结为
一体的结果或具体表现,而非完全的开创。
由此可知,材料中观点认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使全球联系成为了一体的观点不正确。(12分,言之成理
即可)
(“示例”仅为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