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部分学校2024-2025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2025 年春学期 3 月份调研七年级历史试卷
分值:50 分 时间:50 分钟
一、单选题(每小题 1 分,计 30 分)
1.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朝的建
立者是( )
A.李世民 B.李渊 C.杨坚 D.杨广
2.唐代画家吴道子的作品是( )
A.《步辇图》 B.《韩熙载夜宴图》 C.《清明上河图》 D.《送子天王图》
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其中,符合“忧国忧民的情怀”“取材
于政治兴亡”“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三个特征并且其诗被誉为“诗史”的唐代诗人是( )
A.王维 B.李白 C.白居易 D.杜甫
4.大运河与长城像一个“人”字书写在中国大地上。这两大工程的共同点是( )
A.最后完工的时间相同 B.具有浓厚的军事防御功能
C.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 D.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优越性
5.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时期,隋朝建立者是( )
A.唐太宗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光武帝
6.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7.下列古代的历史人物,在中外交流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
A. B.
C. D.
8.绘制时间轴有助于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隋朝
9.读下图,根据图中历史要素能够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隋朝的建立 B.隋朝的统一
C.陈朝的灭亡 D.隋朝的灭亡
10.“永徽三年(652 年),全国 380 万户,到神龙元年(705 年)的 40 多年间增加到 615 万
户。人口的迅速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明显标志。武则天把……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势头
推向前进,从而为连接两个盛世架起了坚实的桥梁。”“两个盛世”分别指( )
A.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C.光武中兴与贞观之治 D.文景之治与贞观之治
11.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
古人赞颂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材料反映了大运河( )
A.巩固了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
C.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D.导致了隋朝灭亡
12.隋朝大运河连接了几大水系?( )
A.5 B.4 C.3 D.2
13.某一皇帝,在位 20 多年,开创了唐朝“贞观之治”盛世局面。他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康熙
14.它是在结束了 370 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后重新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尽管其在历史上存
在的时间只有短暂的 36 年,但留下的丰厚的物质遗产、文化遗产和政治遗产让后世王朝受
用无穷。“它”是指( )
A.西晋 B.隋朝 C.北宋 D.元朝
15.回顾历史,唐诗像一道虹,跨越时空,璀璨依旧。以下是哪一人物诗歌的主要特点( )
●浓厚的主观色彩 ●丰富奇特的想象
●清新明快的语言 ●豪放飘逸的风格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清照
16.“隋朝官僚李渊在太原起兵,攻占长安;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后,李渊自立为帝,建立唐朝。”这
段话描述的是 ( )
A.唐朝建立的过程 B.唐朝建立的影响
C.隋朝建立的背景 D.隋朝灭亡的教训
17.“房谋杜断”指的是房玄龄的谋划和杜如晦的决断,这两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臣.他们
辅佐了哪位君主开创了盛世局面( )
A.唐高祖 B.唐玄宗 C.唐太宗 D.武则天
18.李老师设计的PPT上有如下思维导图。你认为其中“a”“b”两处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
A.辽 北宋 B.辽 南宋 C.金 北宋 D.南宋 北宋
19.郭沫若认为武则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这是因为( )
A.武则天任用房玄龄、杜如晦等贤臣 B.武则天注重减少刑杀
C.武则天继续执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 D.武则天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0.读下图,它主要反映了唐都长安( )
唐都长安东市平面示意图
A.布局严整对称 B.消防设施完善 C.建筑规模宏伟 D.商业繁荣发达
21.古代中国的“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治世”出现的最重要前提是
( )
A.统治者适时调整统治政策 B.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C.统治者善于纳谏、任用贤臣 D.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22.隋炀帝开通运河并沿堤遍植柳树,促使《水调》《柳枝》等曲调形式产生。这些乐曲后
来演变成广为流传的词牌名《水调歌头》《杨柳枝》等。由此可见大运河( )
A.对宋词创作有一定影响 B.其价值集中在文化领域
C.是宋词创作的主要题材 D.改变了文人创作的方式
23.唐太宗说:“其(夷狄)情与中夏不殊…….则四夷可使如一家。”下列史实中,与唐太宗直
接相关并体现上述观念的是
A.册封回鹘首领为怀仁可汗 B.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D.发展科举增加考试的科目
24.郭沫若曾赋诗:“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诗中的“道艺”包括( )
①书法②建筑③佛学经典④中医中药⑤杂剧艺术
A.①②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25.热播电视剧《贞观之治》(下图)演绎了唐太宗一幕幕动人的故事。下列与唐太宗无关
的是( )
A.虚心纳谏 B.勤于政事 C.广纳贤才 D.开凿大运河
26.下图历史歌谣中横线处的内容是( )
“房谋杜断”重贤能,虚心纳谏用魏征,
政治清明国强盛,“_________”真繁荣。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7.下图个人简历中,“功绩”一栏应该填( )
个人简历
姓名 武则天 出生年月 624 年 2 月
性别 女 配偶 唐高宗
功绩
A.采纳魏征进谏 B.完善三省六部
C.创立殿试制度 D.形成外重内轻
28.他在贞观年间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孤征沙漠,独步雪山,独行五万余里;在天
竺期间( )
A.张骞 B.鉴真 C.玄奘 D.郑和
29.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鸿恩
大德,前古未比”说明隋朝修建大运河最深远的影响是( )
A.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B.满足隋炀帝游江都愿望
C.结束南北分裂割据局面 D.促进沿岸工商业的发展
30.昙花,又称“月下美人”,花语是“刹那间的魅力,一瞬间的永恒”,寓意短暂的美好。下
列年代尺中能够用“昙花一现,千载芬芳”形容的朝代是( )
A.① 隋朝 B.② 北宋 C.③ 明朝 D.④ 清朝
二、非选择题(20 分)
31.(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1)(2 分)据材料一,说明唐朝对外交往的政策是什么?列举唐朝中外友好交往的一个史例?
材料二: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
并设有“蕃市”“蕃学”,┅┅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2)(2 分)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置了什么机构来管理海外贸易?写出一个当时闻名世界的
大商港?
材料三: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相称的举措,
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 墨菲《亚洲史》
(3)(2 分)材料三中明代初期“惊人的海上远征”指的是什么事件?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
识,说出“惊人的海上远征”的目的?
32.(7 分)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
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
材料一:
(1)(2 分)写出图一甲骨上的文字的影响。图二是什么时期的文字?
【巧夺天工的古代工程】
材料二:
(2)(2 分)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三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图四水利工程的作用是什么?
【古代思想文化的高峰】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
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
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3)(3 分)材料三中叙述的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33.(7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皮日休
材料二 见下图
材料三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唐)胡曾《汴河》
(1)依(2 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此河”是哪位帝王在位时开通的?开
通此河的目的是什么?
(2)(1 分)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材料二示意图中 A 的地名。
(3)(1 分)指出隋朝末年,有位官员欲将粮食通过大运河从余杭转运到江都,需要经过运河
哪一段?
(4)(3 分)材料三唐朝胡曾的诗《汴河》认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你赞同这一观点吗?
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D B C C D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B B A A C A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A B D D C C C A A
31.(1)开放的对外政策。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2)市舶司;广州、泉州(回答一个即可)。
(3)郑和下西洋;目的:宣扬国威。
32.(1)影响:①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
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上部分是战国时期的文字,下部分是秦朝的文字
(2)图三:是防洪、灌溉、水运的工程
图四: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百家争鸣;作用: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
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33.(1)帝王:隋炀帝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A:涿郡
(3)哪一段:江南河
(4)原因:大运河的开通
是否赞同及理由:不赞同 理由: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不是大运河的开通。
(或者赞同 理由:大运河的开通,加剧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灭亡。)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部分学校2024-2025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