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秀峰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卷
(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圆明园,在中国近代史西方殖民者两度浩劫中化为废墟一把火,将中国的建筑焚烧殆尽:一阵烟,吹散了中华文物和历史标记。这里的两度浩劫发生在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中日甲午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2.《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洋货不止可以在一个通商口岸任意销售,在未拆封情况下,还可转运其他通商口岸售卖,且无需重新交税。这表明,通商口岸的开放
A.打破了闭关锁国政策 B.促进了沿海地区发展
C.便利了列强商品输出 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3.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贪图享乐,大兴土木建造宫室,忘记了起义的任务,消极对敌。不仅如此,还制定了严格的阶级制度和一些有损百姓利益的政策,让大家都对他们失望到了极点。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是
A.武器装备的落后 B.推翻了君主统治
C.主张平均分配土地 D.领导集团的腐败
4.在国民党一大上,中共党员代表占国民党一大总代表人数约13%;在大会产生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中,中共党员约占25%。中央党部的7个部中,中共党员占据了2个部长、3个部长秘书(相当于副部长)的职位。材料表明
A.中共党员占据主导地位 B.国共两党实现党内合作
C.中共放弃革命领导权力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5.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江南制造总局炮厂 北洋水师军舰
A.民族工业的兴起 B.洋务运动的探索
C.维新变法的实施 D.辛亥革命的爆发
6.根据安徽海关统计,1877——1885年,洋货输入安徽的总额从893408两增加到2660787两;1886——1900年,洋货输入安徽的总额虽然有波动,但是从3764837两增加到8329651两,增幅达2倍多。这可以佐证当时
A.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C.自然经济已逐步解体 D.民族工业发展遭遇困境
7.一定时期的报刊文章反映了时代风潮。以下书刊或文章的发表有利于
时间 1915年 1917年 1917年 1918年
名称 《青年杂志》 《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革命论》 《狂人日记》
A.宣传民主科学,开展新文化运动 B.追寻革命足迹,感受长征精神
C.弘扬爱国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 D.争取和平民主,推动国共谈判
8.“青年学生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文艺界成立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对以上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B.共产党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C.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D.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9.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对文物的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图所示三个文物共同反映了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起源 B.远古传说
C.原始农耕生活 D.早期国家的产生
10.中国民本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治理体系中发挥巨大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春秋战国时期与这一理念最为相近的学派及思想主张是
A.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B.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C.儒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D.法家:强调依法治国等
11.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二零二五年新年贺词说道:“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我们要一起努力……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下列最能体现此思想的做法是
A.秦始皇“焚书坑儒”
B.唐太宗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C.明成祖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D.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后出逃西安
12.都江堰的设计实际上应用了水流动力学原理(如下图)进行排沙泄洪,分沙比例可以高达70%。由此可见,都江堰
A.巩固了西周对国家的统治 B.应用了近代科学理论成果
C.实现了对自然的完全征服 D.体现人民改造自然的智慧
13.陈寅恪先生认为科举制度是为王朝提供官僚精英的一种手段,这些人依靠王朝而不是依靠高贵的世系和世袭的特权取得地位和权力,陈寅恪先生意在说明科举制
A.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B.扩大了统治的基础
C.提升了文官的地位 D.强化了贵族的统治
14.如下图反映的是秦汉至明清中央机构的演变。由此可知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制度变革无规律可循 D.丞相的地位逐步降低
15.1090年,北宋政府规定:凡未领取公凭引目而擅自到海外者,徒二年,配二千里,并杖八十;私与蕃商交易者,百文即科其罪,过十五千文者,发配海岛。此外,政府还实行有奖告发制度,使市船税收得以较好地执行。由此可知,北宋
A.重视海外贸易管理 B.法律体系完备
C.禁止私人从事外贸 D.刑罚过于残酷
16.树立时空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下图①处可填
A.收复台湾 B.设台湾府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实行金瓶掣签制
17.博洛尼亚大学是以学生组成的社团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团得到教会的支持,掌握了学校的管理权,负责任免教师、监督教学计划。对学生成绩的评估和学位的授予,则由资深教授掌控。这说明中世纪大学
A.具有一定的自治权 B.完全受教会控制
C.教学管理体系混乱 D.以神学教育为核心
18.“在救济工作中,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基于这一认识,罗斯福在新政中
A.实施直接救济 B.推行“以工代赈”
C.整顿金融体系 D.调整农业政策
19.当二战的序幕刚刚揭开,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显然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分成英法、美国、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几股力量,没有形成拳头。这一状况的改变开始于
A.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C.《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D.《波茨坦公告》的发表
20.如下表为《苏联“七五”计划到“十一五”计划期间社会经济年均增长速度指标表》,由表中信息可知苏联
时间 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 年均增长速度
1961﹣1965年 8.5% 6.6% 8.6% 2.3% 6.4%
1981﹣1985年 3.2% 3.2% 3.7% 1.1% 3.1%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经济体制转型成功
C.经济发展速度下降 D.民众生活得到改善
21.2025年1月17日,美国最高法院以中国互联网公司TikTok威胁其国家安全为由裁定中国互联网公司TikTok“不卖就禁”法案不违宪。TikTok也于1月19日被迫关闭。这表明影响国际经济秩序的原因是
A.霸权主义 B.地区冲突 C.意识形态 D.恐怖主义
22.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人们因此发现,原来……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这表明,牛顿力学
A.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B.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C.论证了天体运行的规律 D.打破了人们思想的桎梏
23.有学者认为:俄乌冲突下百年变局与冷战思维的扩张、地区政治的紧张,使国际局势宛如一个正在旋转的万花筒,充满不确定性,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该学者意在强调
A.经贸合作可以缓和政治矛盾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经济全球化加剧国家间冲突 D.政治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24.如图展现的是18世纪英国棉纺织厂的生产场景。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A.殖民扩张的推动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启蒙思想的传播 D.垄断资本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26分)
25.“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回顾我党每个重大历史关头,总有精神力量鼓舞、激励全党全国人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图一 中共一大上海会址 图二 遵义会议会址
材料二
刘少奇在修改党章报告中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与经验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1)材料一中图一所示会议是哪一年召开的?该会议上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图二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的会议。(1分)
(3)材料三中的诗歌是对哪次战役的描述?这次战役的重大战果是什么?(2分)
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形势变得更加纷繁复杂。一方面,西方列强的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拉丁美洲、印度相继爆发了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另一方面,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俄国、美国和日本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应对。美国依靠罗斯福新政走出困局,而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却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而结束。这次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也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的发展。
——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而社会主义苏联是这一时期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两国之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峙局面。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19世纪中期,俄国、美国分别通过什么事件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并分别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转折点和性质。(2分)
(3)材料三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我们应如何顺应这一历史变化,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3分)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
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积极投身到商品经济中,他们的人身都是自由的。因而,市民在从事商品经济的活动中,强烈地感受到独立个人的价值,感受到占有财富的愉快。
——摘编自王乃耀《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经济之考察》
材料二
伏尔泰于1764年说:“我所看到的一切,都为一场不可避免的革命播下了种子,而我不幸将不可能成为这场革命的见证人。法兰西人凡事都落后,但现在总算赶上来了。这光明已渐渐散布开来,时机一到,革命就会立刻爆发。那时,定会是热闹非凡的。”
——陈文海《法国通史》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摘自徐志栋《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和品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市民的感受”是受到了当时什么思想的影响?材料二中伏尔泰所说的为“不可避免的革命播下了种子”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这场革命爆发不久,革命者通过哪一文件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等原则?(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分析马克思主义能永葆生机活力的原因。(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2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5分)
材料一
英国较早地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日益加强。更加进步的政治制度为英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国内外环境,进入18世纪以后英国本土没有出现过较大规模的战乱。资产阶级政府对发明创造的支持与奖励调动了劳动生产者的生产发明积极性,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发展。英国本土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使用机器生产所消耗的能源成本低于欧洲大陆国家,使得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的生产成本更低,有利于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
——摘编自《英国通史》
材料二
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单位:百万吨二氧化碳)
年代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1850年 122.7 15.2 19.6 19.8
1870年 228.7 76.7 50.6 98.7
1890年 353.3 208.4 97.9 402.1
1900年 420.1 327.0 129.4 663.3
材料三
在西欧国家和美国轰轰烈烈革命时,中国清王朝正做着“天朝大国”的美梦,英国等国是不会放过这块能掠取财富的土地。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对印度、东南亚的侵略加剧,印度、埃及、缅甸相继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以上均摘编自《世界历史》等
(1)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表格数据所呈现问题的主要原因。(1分)
(3)据材料三,指出工业革命开始后中国、印度、埃及、缅甸等国家的相同命运是什么。(1分)
(4)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政治领域出现了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这三股潮流。(2分)
参考答案
1-10 DCDBB AADCC
11-20 BDBAA BABBC
21-24 ADAB
25.(1)年份:1921年
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地位: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2)会议:中共七大
(3)战役:渡江战役
重大战果: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26.(1)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
(2)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3)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深化改革,开展全方位外交,倡导“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言之有理即可)。
27.(1)思想:人文主义。
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
文件:《人权宣言》。
(2)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原因: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
(3)关系:思想变革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促进思想变革。
28.(1)原因:英国较早地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或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相对稳定的国内外环境;政府对发明创造的支持与奖励;英国煤炭资源丰富。
(2)原因: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人类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了大量的废气。
(3)相同命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4)潮流: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或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民族解放运动;国际工人运动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