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五四学制)中考一模历史试题(答案)

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Ⅱ卷,共8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共15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不涂在答题纸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 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的是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
③“一国两制”构想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 如表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的课堂笔记,据该笔记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
1987年中葡联合声明
1992年“九二共识”
A. 经济改革的深化
B. 统一大业的推进
C. 对外开放的扩大
D. 民主法治的完善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提出和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续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报告中这段话是针对我国某一方面工作做出了精心的部署。“某一方面”指的是( )
A. 思想文化建设 B. 军队改革 C. 民主政治建设 D. 党的建设
4. 护照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出入国境时,由本国制发的一种证明该公民国籍和身份的合法证件。下列时间轴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护照版本的变迁,这说明了( )
A. 国家外交政策的调整 B. 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C. 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D.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5. “罗马帝国规模最大的椭圆形角斗场,中央为表演区,地面铺有地板,外面围着层层看台,看台约有60排,可容纳近8万名观众。”这段叙述指的是( )
A. 罗马大竞技场
B. 雅典帕特农神庙
C. 凯旋门
D. 万神庙
6. “作为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架设了一座通往近代人的世界文化桥梁。这就昭示世人,人类文化已开始走出了中世纪。”该历史人物所处时代的基本特征是( )
A. 挑战国王权威,保护私有财产 B. 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性解放
C. 否定封建专制,追求民主政治 D. 追求自由平等,崇尚理性主义
7. 英国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众多曲折反复。如下图是英国某阶段的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关于英国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阻力F2代表着英国的封建统治
B. a处处死了查理一世,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C. b处颁布了《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正式完成
D. c处爆发了光荣革命,标志着君主立宪制正式确立
8. 伏尔泰被视为启蒙运动的旗手,他通过著作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和教会的黑暗腐朽,宣传自由平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发了人们追求变革的热情。这表明启蒙运动( )
A. 摧毁了封建专制 B. 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C. 激化了社会矛盾 D.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9. 平奇贝克在《女工与工业革命》中说:工厂“使年轻妇女走出狭小的‘家’,这种家在场地、光线、空气、思想和同伴方面都非常有限”,“表现自己在交友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才干”,“训练她具备自尊、自立和勇气。”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
A. 增强了女性融入社会的能力
B. 促使女性走上企业领导岗位
C. 提高了女性的生产积极性
D. 有利于培养女性良好的工作习惯
10. DeepSeek能根据用户偏好提供个性化推荐,高效处理大规模数据并挖掘有价值信息,实现多模态数据融合与学习,以及通过智能助手和聊天机器人实现快速的自然语言交互。小明想用DeepSeek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根本原因。下列指令最合适的是( )
A. 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经历
B. 分析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特点
C. 阐述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
D. 讲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11. 对下列图片人物所反映的俄国和苏联历史进行解读,匹配正确的是( )
①彼得大帝 ②亚历山大二世 ③列宁 ④斯大林
A. ①向西方学习,废除农奴制,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 ②废除了农奴制,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C. ③进行经济改革,确立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D. ④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经济改革
12. 现代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塑料制品的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从生产领域到衣食住行,塑料制品无处不在。这种工业诞生于( )
A. 戴姆勒的发明 B. 诺贝尔的发明 C. 海厄特的发明 D. 夏尔多内的发明
13. 采用年代尺是我们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小丁在探究中国与某国关系发展简史时制作的年代尺,他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关系?
A. 美国 B. 德国 C. 英国 D. 日本
14. 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流行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状况和人民情感的歌曲,如《星条旗永不落》(The Stars and Stripes Forever)和 《共和国战歌》(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这些歌曲主要反映人们希望( )
A. 早日结束战争 B. 维护国家统一 C. 废除奴隶制度 D. 反抗殖民统治
15. 巴拿马运河开通后,美国在运河沿岸划出运河区,运河区一直由美国控制。1999年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日前,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声称巴拿马运河为“美国重要国家资产”,并威胁将“收回”该运河。这说明( )
A. 霸权主义仍然威胁世界安全 B.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C.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D. 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5分)
注意: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直接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6.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新探索开辟新道路】
材料一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是真正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摘自《吴玉章回忆录》
材料二 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队伍要准备蓄积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与强大敌人在力量不够时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渐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摘自毛泽东《湖南建设问题的根本问题》(1920年)
【新道路铸就新中国】
材料三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建国纲领,它具有临时宪法作用。这次会议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会议决定新中国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材料四 在党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已经在1956年基本完成了。生产关系这种根本的变化,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开辟了迅速发展的道路……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大大超额完成,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了显著的提高。
——《人民日报》1959年4月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
材料五 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使党掌握了强大的真理力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是历史的结论。
——摘自习近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对吴玉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近代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当时国外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2)依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开辟新的革命道路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新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
(4)结合材料四,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建立这一制度对我国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5)依据材料五,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思想是什么?列举新时代以来的一例史实,说明为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我们做出了哪些努力?
(6)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逻辑清晰)
17. 在历史的发展的长河中,人类智慧的光芒熠熠生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阅读材料完成:
【政策智慧】
【发展智慧】
材料一 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摘编自《经济日报》
(2017年1月13日)
【外交智慧】
材料二 (注:二十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我国外交活动取得的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也为之后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创造了有利前提,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为“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列宁采取怎样的措施?图二罗斯福通过什么项目完成“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确定图三政策的会议开启了怎样的新时代?对外开放中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的事件是什么?
(2)图四中B—C变化的外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回答,该理念是针对什么目标所提出的?该目标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哪一理念?哪一重要事件的发生标志着该目标的最终实现?
(3)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例这一时期我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史实。
(4)综合上述材料,面对日益变化的国际局势,从思想理念的角度,我们应该如何接过“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
18. 国家道路·多样发展。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大国发展道路各不相同,留下各具特色的发展经验,启迪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亚历山大东征路线图 材料一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起兵东征,吞并波斯,入侵印度,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宣扬希腊文化,他们一边征战,一边收集资料绘制地图,并与当地哲人交往。
顺势·发展之路】
(1)材料一所述的内容体现出亚历山大东征怎样的影响?
(2)请从下面的时间轴上选择相关史实,结合所学,提炼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9.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这一观点被概括为“修昔底德陷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和英国实力的跷跷板正在无情地反转。到1913年,德国制造业产出占比超过英国。它渴望改变殖民地的现状,强烈地认为自己在迅速瓜分世界的过程中晚来一步而被骗,未能得到它应得的那份。英德之间的激烈对抗,加上错综复杂的联盟关系,使萨拉热窝的一场暗杀演变成了一场全球性的灾难。
——摘编自(美)格雷厄姆·艾利森《注定一战》
材料二 2025年对中国和世界都是一个重要年份,元首外交将迎来新的高光时刻。就在上个月,习近平主席出席亚洲冬运会开幕式,拉开了今年主场外交的序幕。我们还将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举行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习近平主席预定开展数起重要外访。元首外交将书写中国同世界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的新篇章。
——2025年3月7日王毅答中外记者提问
材料三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阵营由美国一家独大逐步朝着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态势发展。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则逐步走向分裂和解体。在这个过程中,两大阵营都崛起了新的力量中心。中国脱离了苏联控制的阵营体系,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被称为“第三世界”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发起不结盟运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苏之间的对抗,而且在两极格局的基础上进一步生长出多极的力量。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材料四 大国要加强协调和合作,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坚持换位思考和相互理解,对小国要平等相待。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才能避免跌入“修昔底德陷阱”。
——2023年《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
(1)据材料一指出“全球性的灾难”是哪一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发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回答,我们将在今年的哪一天“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各国开始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扭转战争形势的标志是?
(3)依据材料三,指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崛起了哪些新的力量中心?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大国之间应该如何避免跌入“修昔底德陷阱”?
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Ⅱ卷,共8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共15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不涂在答题纸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5分)
注意: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直接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6题答案】
【答案】(1)影响:五四运动使吴玉章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
历史事件:十月革命。 (2)原因: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体现:国名、国旗、国歌、国家机构、建国纲领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
(4)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
作用: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开辟了迅速发展的道路;显著提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5)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史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全党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6)主题名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
【17题答案】
【答案】(1)措施:新经济政策项目:实施罗斯福新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事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2)外因:马歇尔计划。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念:共享发展理念。事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
(3)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史实: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4)思想理念:应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8题答案】
【答案】(1)影响: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2)题目:法律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阐述: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取得革命胜利,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法律上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建立了松散的邦联体制,但使美国陷入窘境,通过“1787年宪法”的颁布,美国确立了联邦体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促使美国经济迅速发展,1949年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成立了新政权,1954年颁布宪法,规定了新中国的政权性质,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综上所述,通过法律文献来巩固革命成果,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利于社会秩序稳定。(其他观点及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19题答案】
【答案】(1)历史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2)时间:9月3日。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或《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3)力量中心:中国、日本、西欧。影响:冲击了两极格局,世界开始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4)大国之间应加强协调和合作,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坚持换位思考和相互理解,对小国要平等相待;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避免跌入“修昔底德陷阱”。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五四学制)中考一模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