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校2024-2025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初2025届九年级下期一学月历史质量监测
一、单项选择题(18小题,每小题1分,计18分)
1 . 马铃薯(土豆)原产于美洲。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土芋,一名土豆……煮食,亦可蒸食。”我国出现这一记载的历史背景是( )
A.地圆学说的盛行 B.美洲农业的繁荣 C.工业革命的开始 D.新航路的开辟
2 . 欧洲殖民者往美洲贩运黑奴的船上,奴隶手脚被铁链相互拴住,每人空间不超过一英尺半宽,船只猛烈颠簸把他们抛来抛去,以至于有人手肘上的皮肤被木板磨破见骨。材料反映( )
A.英国进行奴隶贸易利润丰厚 B.欧洲和非洲间的航程长
C.黑奴成为种植园主要劳动力 D.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性
3.它为现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形成打下基础,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对近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英国“宪政”的奠基性文件之一。材料中的“它”指( )
A. 《大宪章》 B. 《权利法案》 C. 《独立宣言》 D. 1787年美国宪法
4.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与右图目录相关的标题应该是( )
A.早期殖民掠夺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时代 D.三角黑奴贸易
5.理论自信主要是指我们对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的自信。我们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英国宪章运动爆发 B.《资本论》发表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第一国际”成立
6.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委员朗维耶宣布;我以人民的民义,宣告公社成立了。公社规定,“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将逃亡工厂主的企业交工人合作社管理”。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推动了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
C.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D.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7. 右图为1860-1900年英、法、德、美四国年平均工业增长率情况。德、美两国的数据明显高于英、法的主要原因是( )
A.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领先
B.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领先
C.占有的殖民地比英法更多
D.城市化进程早于英法两国
8. 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世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完成了一套名为“人间喜剧”的小说集
B.1804年《英雄交响曲》完成,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熟
C.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出版
D.1889年,荷兰画家梵高完成代表作之一的《向日葵》
9 . 1917年11月8日,当俄国人民醒来,在街头看到这样一则布告:这表明( )
A.彼得一世改革大获成功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D.二月革命胜利结束
10.阅读右图,造成苏俄(联)农民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实施固定粮食税
实行实物配给制
推行余粮收集制
实现农业集体化
11.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有关这一秩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消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B.是美苏两国为主导的新秩序
C.为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埋下了隐患 D.使欧洲彻底丧失其优势地位
12 . 普京在评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优劣时说:“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据此可知,普京主张( )
A.客观认识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 B.全盘否定苏联经济政治体制
C.完全肯定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 D.苏联经济政治体制不置可否
13. “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它们尽管还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这种“对抗状态”正式开始于( )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14. 瑞典1955年开始实施全民医疗保险,后来社保范围包括医药保险和病休津贴、婴孩、病孩家长津贴,高等学校实行免费教育,实业者可得到纳税后平均工资92%的救济金,国家开办养老院等等。以瑞典为代表的改革反应出( )
A.资本主义国家重视培养人才 B.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C.资本主义国家财政压力巨大 D.国家间的经济合作成效显著
15 .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大事年表(部分)。据下表可知,该大事年表聚焦的核心问题是( )
A.殖民体系的瓦解 B.世界格局的变化
C.非洲国家的独立 D.地区冲突的影响
16. 2023年10月7日以来,巴以冲突不断加剧。巴以冲突爆发以来,某一国际组织积极调解矛盾,致力于构建和平世界、维护世界安全,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这一国际组织是( )
A.亚太经合组织 B.联合国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
17.英语每年都会增加一些新词汇,如近些年增加了“The Belt and Road”(一带一路)、“Multilateral Free Trade System”(多边自由贸易体制)“Global Supply Chain”(全球供应链)等一些词汇。材料中这些新词汇反映出( )
A.文化多样化趋势的加强 B.社会信息化趋势的加强
C.英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D.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18.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打着维护“人权”“反恐”的旗号,先后发动了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北约对利比亚的战争。这充分说明( )
A.国际联盟的约束力下降 B.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C.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安宁 D.北约建立了“单极世界”
二、材料分析题(两小题,19题16分,20题6分,计22分)
19.从世界被发现,到现在世界已成为一个共同的地球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化进程。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总览世界历史之“变”】
材料一:世界近现代史历史大事件时间轴
(1)根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一时间轴划线处补充完整。(4分)
① ② ③ ④
【纵观全球经济之“变”】
材料二:16——18世纪后期,西欧对外贸易空前发展。在这一进程中,三角航程构筑起大西洋经济体系,形成了“大西洋世界”。在大西洋沿岸各国和地区间,欧洲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美洲提供原材料和农产品,而非洲提供劳动力。各地商品通过大西洋商路有规律地流动着,世界经济进入“大西洋时代。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世界经济进入“大西洋时代”。(4分)
【回首国际格局之“变”】
材料三: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是影响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因素。这些事件无不集中反映了大国和大国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这一历史时段的国际格局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种宏观论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20世纪国际格局经历了哪三次变化?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4分)
【展望当今世界之“变”】
材料四: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贡献了怎样的中国方案?并为站在“世界历史发展十字路口”的中国提出一点发展建议。(2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16—20世纪,西欧诸国出现一系列科学发明,引起知识、思维方式以及社会的巨大变革。科学着重于发现真理,技术则致力于各种具体发明,工业革命为西欧各国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
类别 人物 身份 成就
科学理论 牛顿 (1643—1727) 科学家 万有引力定律、微积分学、光学分析
法拉第 (1791—1867) 科学家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技术发明 瓦特 (1736—1819) 技术工人 改进蒸汽机
爱迪生 (1847—1931) 发明家 发明白炽灯泡、电影摄影机
卡尔·本茨 (1844—1929) 工程师 制造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从材料中提取两则及以上信息,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拟一标题,并加以阐述。
(要求:标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8小题,每小题1分,计18分)
1-5:DDBCC 6-10:CBBCA 11-15: CABBA 16-18: BDC
材料分析题
(1)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② 十月革命 ;③ 万隆会议 ;④ 冷战 ;(4分)
(2)理解: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的交换,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早期殖民扩张和三角贸易加强了各大洲之间的经济联系,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任答两点4分)
(3)变化: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美苏冷战下形成了两极格局;冷战结束后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3分)
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1分)
(4)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美好世界。(2分)
建议: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科技,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和平对话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等。(言之有理即可,答出一点得2分)
【示例一】观点:近代科技群星闪耀
17世纪以来,以牛顿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家,先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等科学理论,为推动工业革命作出巨大贡献。此后,瓦特改进蒸汽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他们的科研成果,带来划时代的技术创新,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些科学家长于思考,善于实践,知难而上的精神,创造出科学奇迹。
【示例二】观点: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重大飞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奠定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利用,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综上所述,两次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面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其他角度】科学技术引发思维方式变革;工业革命为西欧发展注入动力;科学发现推动技术进步……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按要求作答,言之有理即可,观点2分,史论结合论述4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校2024-2025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