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试题(答案)

2025年上期初中会考科目质量检测试题
历史
考生注意:
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文科综合时量120分钟,历史满分100分。2.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上。3.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人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2.下图中以“胡”命名的物种传入中原,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这主要得益于( )
A.卫温到夷洲 B.丝绸之路 C.玄奘西游 D.设立市舶司
3.以下为唐太宗统治时期相关数据变化图表:
时间 全国户数(户) 粮食储备(石) 新开垦农田面积(亩)
即位初期 200余万 约1000万 —
贞观末年 近300万 约2500万 数百万
据此可知,唐太宗( )
A.注重虚心纳谏 B.扩充国学规模 C.重视发展生产 D.加强边疆管理
4.宋元时期,各民族之间交流频繁,促进了民族团结与融合。以下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
A.北魏孝文帝改革 B.文成公主入藏
C.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D.回族的形成
5.明朝中后期,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传统纺织业的衰落 D.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
6.“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在这种形势下一些有识之士发出了改革的呼声并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运动的主要意义在于( )
A.促进了经济发展 B.挽救了民族危亡 C.推动了政治改革 D.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8.胡适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
9.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这实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要走()
A.城市中心道路 B.革命统一战线道路
C.国共合作道路 D.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10.某班同学正在编排历史情景剧:“1951年,青年杨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踊跃参军,赴朝作战。战争胜利后,他回国并被部队安排到西藏,积极投入到川藏公路的建设,因表现优异,荣获部队表彰。”该剧中杨某经历的历史事件有( )
A.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三大改造
C.抗美援朝、第一个五年计划 D.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
11.右图所示为一个单元文章的目录,这个单元的主题应为(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2.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历史。下图列举的内容给我们共同展示了( )
A.灿烂的亚非文明 B.精湛的建筑技艺
C.东西文化的差异 D.封建时代的欧洲
13.“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材料叙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 )
A.原因 B.过程 C.性质 D.影响
14.右图是名为《再见,巴士底狱》的漫画,创作于1789 年。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
A.法国大革命爆发
B.雅各宾派上台专政
C.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D.拿破仑帝国建立
15.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叹息:“农奴制让我们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自由,工厂也招不到足够劳动力,咱俄国的资本主义咋发展呀!”日本新兴资产阶级说:“幕府统治等级森严,还搞闭关锁国,咱日本都落后于世界潮流了,我们想发展资本主义,处处受束缚啊!”从他们的话语可知,当时俄国、日本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是( )
A.民族危机严重 B.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C.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黑人奴隶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16.“合作是成功的基础,共赢是目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体现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
A.德军突袭波兰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4分)船,作为人类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在不同时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郑和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期间,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以游客泛舟为掩护,继续进行,最终完成会议议程。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四大发明中的哪两项发明对宋代造船和航海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4分)
对比材料二郑和远航与材料三南湖红船所承载的历史事件,分析二者各有什么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时期“船”所蕴含的精神价值。(6分)
18.(12分)长沙,这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 间 事 件
秦始皇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长沙郡正式设立,成为秦朝三十六郡之一。长沙郡受中央直接管辖,行政长官由中央任命。长沙地区凭借其地理位置,在秦朝的南方统治中占据重要地位。
1897 年 时务学堂在长沙创办,由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培养了大批维新志士,传播维新思想。
1911 年10月22 日 长沙新军起义,响应武昌起义,湖南成为全国最先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之一,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崩溃。
1921 年 毛泽东、何叔衡从长沙出发前往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重要贡献。
1938 年 抗日战争时期,发生“文夕大火”,长沙城遭受重大损失,但长沙人民顽强抵抗,此后进行了三次长沙会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1949 年8月5 日 长沙和平解放,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重要基础,之后长沙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不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长沙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发展经济,在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如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的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1)结合材料,指出秦始皇时期在长沙设郡的原因和意义。(4分)
(2)依据材料中长沙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夕大火”及三次长沙会战等事件,分析抗日战争具有哪些特点 (4分)
(3)从秦始皇时期到改革开放以来,长沙在国家历史进程中的角色不断变化。请结合材料,从政策推动、地理位置、人才因素等方面,分析推动长沙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
19.(12分)制度,是规范社会秩序、保障国家运行、推动文明进步的关键架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主立宪制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渐确立起来的一种政治制度。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制约。国王虽然仍是国家元首,但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内阁掌握行政权,由议会多数党组成,对议会负责。这种制度使得英国的政治权力分配更加合理,避免了权力的过度集中。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1787年,各州派出代表齐聚费城,由华盛顿主持召开了制宪会议,经过争论和妥协,最终制定出美国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摘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及主要特点。(4分)
(2)比较材料一英国君主立宪制和材料二美国三权分立体制,分析它们在权力分配上的不同点。(4分)
(3)结合材料三的漫画,谈谈你对“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句话的理解。(4分)
20.(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1)根据材料,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重要意义。(4分)
(2)围绕材料提炼出以下两个观点,任选其一,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准确)(10分)
观点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的创新发展。
观点二: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是在不断融合与借鉴中实现突破的。
2025年上期初中会考科目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22 23 24 25 26 24 28 29
A B C D B A D C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D C B A D A B C
二、非选择题(4个小题,共52分)
38.(14分)
(1)指南针、活字印刷术(或印刷术)(4分,一点2分)
(2)郑和远航: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2分,言之有理亦可)
南湖红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2 分,言之有理亦可)
(3)北宋时期:当时的船只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如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等,推动了航海技术的进步和对外交流的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开放包容精神,积极与外部世界交流,吸收外来文化和技术,促进了自身的发展。(2分,言之有理亦可)
明朝时期:郑和宝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开拓精神,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不畏艰险,远涉重洋,展示了中国人敢于开拓未知领域、探索世界的勇气和决心。还体现了和平友好精神,郑和下西洋以和平友好的方式与各国交流,促进了中外友好往来,传播了和平友好的理念。(2分,言之有理亦可)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南湖红船体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在艰难的环境下,敢于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同时体现了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奋斗。还体现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2分,言之有理亦可)
39.(12分)
(1)原因:长沙地区地理位置重要,在秦朝的南方统治中能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加强对南方地区的控制。(2 分)
意义:加强了秦朝对长沙地区的直接管辖,有利于秦朝的巩固统一,推动了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意义任答一点得2分)
(2)特点
残酷性:“文夕大火” 使长沙城遭受重大损失,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给城市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持久性:进行了三次长沙会战,说明抗日战争不是短期的、速战速决的,而是经历了长期的过程,中国军队和人民进行了持久的抵抗。
全民性:长沙人民在 “文夕大火” 后顽强抵抗,在三次长沙会战中积极参与,体现了全民族抗战的特点,不仅仅是军队在战斗,广大人民群众也投身到抗战中来。
艰巨性:日军发动多次进攻,长沙经历了大火和多次会战,表明抗战的道路艰难曲折,中国军民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但依然坚持抵抗。(任答一点并分析合理得2分,答两点并分析合理得4分)
(3)主要因素
政策推动:秦朝的郡县制加强了对长沙的管理,为其发展创造了稳定的政治环境;改革开放以来,长沙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经济,如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的建设就是在国家鼓励科技创新等政策推动下进行的。
地理位置:长沙地理位置重要,在历史上一直是南方的重要地区,交通便利,有利于与周边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人才因素:时务学堂培养了大批维新志士,为长沙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毛泽东等革命先辈从长沙出发为中国革命作出重要贡献,也为长沙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人才基础;在现代,各类人才汇聚长沙,推动了科技等领域的发展。(任答一个方面分析合理得2分,答两个方面并分析合理得4分)
40.(12分)
(1)标志: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2分)
主要特点:议会高于王权;君主统而不治;内阁对议会负责。(2分)
(2)英国:国王权力受议会限制,议会是权力中心,内阁对议会负责。美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且相互制衡,没有明显的权力重心,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4分)
(3)权力需要制约:权力具有两面性,如果缺乏制约,容易被滥用,导致腐败和权力的任性,损害社会公平正义。
制度的重要性:合理的制度能够明确权力的边界和运行规则,使权力在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为了保障民主、自由、平等,让权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确保权力的运行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酌情给分,满分4分)
41.(14分)
(1)能让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根深叶茂,即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扎根与发展。(2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理念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高度契合,二者结合有利于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分)
(2)【示例一】
观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的创新发展。
论述: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经世致用、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相结合,为中国思想文化界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思考方向,促进了新思想的广泛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伟大的理论成果,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的创新发展。
综上所述,从新文化运动后期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在不同阶段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创新,为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
【示例二】
观点: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是在不断融合与借鉴中实现突破的。
论述: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将西方君主立宪制理念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通过论证政治变革合理性,打破封建思想桎梏,为制度革新提供理论支撑。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在引进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同时,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一方面批判封建伦理纲常,另一方面以白话文运动重构文学表达形式——既吸收西方现代文学理念,又继承古典白话传统,推动文化观念的转变。
综上所述,从制度层面的中西合璧到文化领域的古今对话,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始终在融合中突破。通过传统资源的现代诠释与外来思想的本土化改造,形成既具时代特征又有民族特色的新文化形态,为后续思想解放与理论创新奠定了基础。
评分标准
水平等级 参考分值 选择的观点 论述
4 8-10分 明确 紧扣选择的观点加以论述,运用两个以上的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5-7分 比较明确 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了史实,但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条理基本清楚。
2 2-4分 不够明确 有论述或说明,但史实不充分或史论结合不充分。
1 0-1分 没有观点 无观点或无史实,论述与观点无关,或仅仅重复材料中的史实。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