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福建省泉州市第五中学2024-2025九年级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

泉州五中2024一2025学年初三年第五次月考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考试形式:闭卷;编制:陈丹妮审核:王素妙)
第I卷(选择题56分)
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九年级黑板报展示了图1、2、3,请你从下列选项中为其选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图1司母戊鼎(河南出土)
图2四羊方尊(河南出土)
图3三星堆青铜面具(四川出土)
A.原始农业各具特色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D.分封诸侯巩固统治
2.1954年出土于江苏丹徒烟墩山的宜侯矢(c)簋,其上铭文记录了西周康王时期,
宜侯矢由虞侯改封为宜侯的册命过程。宜侯矢墓和铭文可用于说明(
)
A.禅让制的出现
B.世袭制的完善
C.分封制的实行
D.井田制的产生
3.下列选项中与“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选自《论语为政》)
同一作者的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D.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4.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不再用间接统治城市的方式来管理国家,而是变成了向各个
城市派遣直属中央的官吏来进行直接统治。与这一转变直接相关的是()
A.世袭制的开始
B.分封制的确立
C.县制的推行
D.行省制的建立
5.小史学习笔记中有“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变法”、“改革”、“百家争鸣”,由此可
以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的产生
C.社会大变革
D.民族大交融
6.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可以表述为(
A.公元前2世纪前期
B.公元前2世纪后期
C.公元前3世纪前期
D.公元前3世纪后期
7.针对图4所反映西汉初期的问题,最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是(
tooo
50
50
m1位:)人
8001
维《位:个
40
中央人口
600
00
中央辖郡
30
20
封国人口
15
300
封国辖称
10
0
图4
A.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B.颁布推恩令”
C.盐铁官营
D.设立西域都护
8.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二十余年。梁氏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
二大将军.…”,这则材料说明当时()
A.官僚机构雍肿
B.外戚势力膨胀
C.宦官把持朝政
D,豪强地主横行
9.汉代的陶塑、画像石和画像砖堪称“艺苑三绝”。图5这尊
“说唱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代的()
A.社会生活和艺术成就
B.教育内容和科技成果
C.社会经济和文学特色
图5
D.政治面貌和文化类型
10.以下图6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单元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为()
三国鼎立一一短帮统一
一政叔分立
区线经济
推动
排动
民族关系
江南地区的升发

交往文流安融
图6
A.人口迁徙
B.孝文帝改革
C.大运河的开通
D.经济重心的南移
11.以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现象所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内迁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民族隔阂逐渐消解。北朝后期,我国北方
北方
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南方比方人民为躲避战乱迁往南方,从而使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相互交融。
A.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B.导致了南方政权的更迭
C.推动了北魏孝文帝改革
D.为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
12.据表1可知,《齐民要术》
(
表1
时期
农书
内容主要来源
东汉
《四民月令》
日常农事活动
北魏
《齐民要术》
收集整理的百余种古书
明朝
《农政全书》
大量引用《齐民要术》
A.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B.强调因地制宜
C.开创农书撰写的先河
D.注重工具革新
2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福建省泉州市第五中学2024-2025九年级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