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励志高级中学2024-2025高一下学期历史
自主学习任务(一)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
1.埃及在公元前3000年发展出文字,并影响了东非一些地区。非洲其他地区则未能融合发展出文字,而是后来由阿拉伯人和欧洲人引入。这表明,古代非洲
A.埃及文字是唯一的本土文字系统 B.文字系统的形成呈现多源性
C.埃及文明缘于文字书写面未中断 D.没有产生本土性特质的文明
2.公元前7世纪末至前6世纪,埃及瑙克拉提斯城向希腊出口的物品除谷物外,纸草也是炙手可热的商品。最初,腓尼基人垄断了纸草销售,而在瑞克拉提斯城建立以后,希腊人打破了这一垄断局面,开始经营纸草销售的业务,希腊文明取得进步。这可以说明古代希腊文明
A.地域色彩淡薄B.注重对外贸易 C.注重文化传承D.在交流中进步
3.在欧洲中世纪大学,学生完成基础学部的学习后,可以进入法学部学习教会法和民法,也可以进入医学部学习古希腊、阿拉伯等地医学专业著作。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
A.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 B.得益于民族国家的建立
C.受到宗教改革的影响 D.体现教会对教育的垄断
4.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劫掠:“劫掠继续了三天,没有一个兵士不靠夺得的战利品和奴隶而致富的。经过三天,用重惩威吓的办法,禁止继续抢劫和仍然没有停止的屠杀。所有人服从了他的命令”。是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
A.哈里发 B.苏丹 C.皇帝 D.国王
5.1496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向卡波特与他的三个儿子签发许可证,批准他们“向一切地方和地区,向东海、西海和北海所有的海岸进行航驶......以便寻找、发现和考察一切海岛、陆地、国家,以及至今为基督教世界所未知的地区”。这反映出当时
A.殖民扩张中蕴含宗教因素 B.全球航行完成刺激了航海探险
C.东西方文化交流得以开启 D.英国已经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
6.1578年,一名英国航海家到达南美洲南端的一个角,即合恩角。他是继麦哲伦之后完成第二次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据此判断这是
A.迪亚士的发现B.达·伽马的航行C.德雷克的探险D.哥伦布的远航
7.16世纪英格兰已经使用“bankel这个名称,当时主要指外币兑换商。在17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英语文献中,“banker一词出现的频率不断增加,不再仅指钱币兑换商,而是对那些能够施展多种金融功能的专业人士的称谓。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
A.商业经营方式的发展 B.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
C.商业革命引发金融变革 D.社会阶层分化的加剧
8.16世纪,英国、荷兰等国相继开始在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如荷兰的巴伦支曾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东西方的传统航路已被隔断 B.欧洲商业危机急需得到解决
C.英荷欲开辟最短的欧亚航线 D.葡萄牙贸易垄断面临着挑战
9.美第奇家族是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该家族捐赠资金给艺术家,从世界各地搜集艺术品为艺术家创作提供灵感,提升他们的审美品位。美第奇家族这些做法旨在
A.提升家族影响力 B.促进宗教改革转型
C.复兴古罗马文化 D.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10.英王亨利八世(1509-1547在位)时就开始大肆掠夺教会地产,“1558-1640年,英国王室共处置了价值超过400万镑的地产,其中大部分由地方乡绅所购买。到640年,在大约8000座庄园中,乡绅拥有80%,贵族拥有不到7%,而王室仅拥有2%”。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社会结构发生巨变 B.圈地运动蓬勃开展
C.国王权力得到强化 D.民主政治初步确立
11.这些哲人“并不把自己看作法国人或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作人类的成员......(他们)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他们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能够突出体现这些哲人思想主张的是
A.维护现存的社会秩序 B.宣扬重商主义理论
C.崇尚理性和相信进步 D.否定自然神论思想
12.下表是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部分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据此可知,这些主张
人物 主张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莎士比亚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马丁·路德 “藉着上帝的恩典因信称义”
伏尔泰 “人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康德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A.否定传统权威并宣扬理性精神 B.表明社会生活应摆脱神学束缚
C.展现了人文精神不断丰富发展 D.对世界文明的起源有深刻影响
13.启蒙运动时期,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由此可见,启蒙运动
A.体现了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 B.具有捍卫神学世界观的历史局限
C.以实验方法和科学验证为主 D.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14.漫画反映的是英王与英国议会的角力。该漫画意在说明,当时的英国
A.资产阶级已经控制政权 B.资产阶级革命手段相当残酷
C.实行分权制衡政治体制 D.资产阶级挑战封建专制王权
15.1776年初,英裔美国思想家潘恩在其著作《常识》中宣称: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保护人民的自由与安全;君主统治危害了英国人民与北美人民的自由与安全;北美人民有权摆脱英国统治,建立独立的共和国。潘恩意在
A.论证北美独立战争的合理性 B.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之危害
C.呼吁废除美国的黑人奴隶制 D.推动独立运动走向武装斗争
16.1643年,英国政治家菲利浦亨顿在《论君主制》中提出,英格兰的立法权一定要源于君主、贵族、平民三个等级,而要确保这种混合体制的稳定性“必须寻求一种一定是授予君主的权力,这种权力不过于强大,不致摧毁这种混合;但也不是过于徒有虚名以致摧毁了君主制”。该主张()
A.否认了议会掌握立法权的资格 B.加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C.论证了保留政治传统的合理性D.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学说
17.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获得了对政府已经开支的款项进行审计的权力,这个权力是前所未有的。议会对开支的否决权,以及对经表决通过的款项如何使用的监督权,把政府置于重要的约束之下”,英国逐步建立起了“行政机构向议会负责”的制度。这说明当时英国
A.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B.国王已经丧失行政权
C.权力分立机制走向成熟 D.君主立宪制逐渐发展
18.林肯在美国内战期间曾提到:“假如不采取解放奴隶的政策的话,是不可能平息这个叛乱的。......解放奴隶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东西,使敌人减少同样多的东西。”可见,林肯的最高宗旨是
A.保障白人利益B.废除奴隶制度 C.维护国家统一 D.赢得民众支持
19.下表所示为某日本史著作的部分章节标题,表中各章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序号 章 节
① 武家政治萌发 庄园兴起摄关政治院政时代
② 武士的历史舞台 镰仓幕府战国时代丰臣秀吉
③ 天皇制下的律令国家 大化改新奈良时代遣唐使
④ 百年维新成就军国主义 明治维新日俄战争侵占东南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20.19世纪中期,德意志的萨克森、柏林、莱茵河等地区已经出现了大工业,对外贸易也逐步发展起来,德国商行在世界市场已经扩展到稠密的程度,“以致国家的小邦制度以及在国外的无权、无保护状态已不能再被忍受下去”。这反映出,德意志当时
A.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较大 B.大工业已占据主导地位
C.商行数量位居世界前列 D.经济发展要求政治统一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14、15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沿海城市,到16世纪又陆续出现在西欧其他国家。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新兴的资产阶级就是在这个人生观的指引下开拓和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1500年前后完成的地理大发现,就是这种人文主义精神的外在表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和霍尔巴赫等人。他们强调理性,反对教皇和神学;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特权;提倡“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反对君主专制;主张“社会契约”和“法治”,反对君权至上的“人治”。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摘编自刘明翰《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到法国大革命》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兴起的背景并分析文艺复兴产生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8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部分国家)(14分)
事件 时间 内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 17~19世纪中期 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议会斗争、两次内战、军事独裁、王朝复辟、“光荣革命”
君主立宪制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1701年《王位继承法》
确立议会至上原则:19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统而不治”;政党政治
美国独立战争和联邦共和制 17~19世纪 ①独立战争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1776年《独立宣言).1781年打败英.军、美国独立战、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②联邦共和制确立: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三权分立和人民主权原则
③维护统一:1861~1865年内战,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两党制
俄国农奴制 1861年 ①废除农奴制,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土地;②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③实行地方自治和民主选举;④普及文化教育;⑤实行义务兵投制
意大利统一 1861~1871年 ①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建立意大利王国;②从法、奥手中收复失地,实现统一
德国统一 1864~1871年 ①威廉一世.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通过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统一;②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
立宪制
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19世纪末 ①推翻幕府、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封建等级制;②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③建立君主立宪制
-节选自陈林《《中外历史纲要图文全解》
(1)根据材料,指出英美和俄、德、意、日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不同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概括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4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世纪的西欧人文与科学被共同压制在基督教的束缚之内沦为神学的仆从。直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科学和人文又走向了统一,启蒙精神重树了科学的权威,科学也成为宣扬启蒙精神的利器。然而到了19世纪,自然科学逐渐形成压倒性局势,甚至这一时期被称为“科学时代”。随着科技异化带来的“工具性”“单向度”等问题,人们意识到了科学孤立发展的种种弊端。缺乏人文精神融入的自然科学是盲目的,近代科技的发展加剧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等之间的冲突。
-摘编自张云龙、马淑欣《论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内在勾连-基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
的视角》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角度提出一个观点,运用相关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自主管理任务(一)
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B A C A D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A D A C D C C D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14分)
(1)背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成长;宗教神学的束缚;古典文化的传承。(任答两点得3分。)
影响: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人性,使人们更多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推动思想解放;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新航路开辟。(任答两点得3分。)
(2)内容:以“理性”为核心,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特权;反对君主专制、君权至上;宣扬资产阶级民主;规划未来资本主义社会蓝图(提出建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构想)等。(任答两点得4分。)
影响: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任答两点得4分。)
22.【答案】
(1)不同方式: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的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意大利和德国是通过统一王朝战争的形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的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5分)
原因:英国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的背景下出现的革命,美国要想发展资本主义,必须要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俄国的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必须要改革,德意均是因为政治上的四分五裂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西方殖民奴役从而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5分)
(2)特点:通过改革或革命的方式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由欧洲大陆向世界其他地区扩展;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4分)
23.【答案】
示例一
观点: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得益彰。(2分)
论证: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率先在意大利发生,然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和艺术、小说、美术等形式来表达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和尊重。文艺复兴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人文主义者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变化。文艺复兴运动后期,自然科学首先是天文学得到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动摇了宗教神学理论基础;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牛顿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科学摆脱了神学束缚,为启蒙运动和唯物主义哲学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启蒙运动大力弘扬民主和科学,科学成为宣扬启蒙精神的利器。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使教会许多说教不攻自破,促进了人文主义发展。自然科学理性思维方式深刻影响到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将自然科学的理性精神引入社会科学领域,倡导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8分)
总之,科学和人文是相互推动,相辅相成的,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2分)示例二
观点:科技发展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引导。(2分)
论证: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注重人文关怀。科学精神则强调客观性、实证性和逻辑性,追求真理和知识,以发现和创新为特点。科技的发展对人类是一把“双刃剑”,既会造福人类,但科技的异化也会危害到人类。
两次工业革命,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带来生态的严重破坏、贫富分化、城市病、人们的精神危机等严重的问题,导致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人文精神是约束科学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的缰绳,保证其不脱离为人类造福的根本目的。人文主义者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逐步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有利于修补科技发展和资源过度开发所带来的弊端。科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可能会用于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二战后,在反战人士和爱好和平国家的努力下,大国达成了《核不扩散条约》《京都议定书》等。8(分)
总之,缺乏人文精神融入的自然科学是盲目的,在科技异化的背景之下,坚持科学技术的工具性地位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预防人们陷入唯科学主义的误区,指引技术朝着造福人类的轨道向“善”发展,是确保人类在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阅卷唯一标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2025度江苏省南京市励志高级中学高一第二学期自主管理任务(一)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