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4分)
1.公元前1500年~公元300年为玛雅前古典期,这一时期玛雅人已将一年精确到365.242天,每月为29.5302天,这与现代天文学计算的结果分别只差0.0003天和0.00039天。他们还以手和脚的20个指头作为计算的基础,创造了20进制。玛雅人取得这些成就主要源于( )
A.独特而发达的数学体系 B.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C.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形成 D.生产和生活实践的积累
2.以下哪类人可以在古代雅典享有完全的公民民主权利( )
A.城邦成年男性公民 B.城邦成年女性公民
C.城邦成年男性奴隶 D.城邦未成年男性公民
3.在印度种姓制度下,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的等级是( )
A.婆罗门 B.吠舍 C.刹帝利 D.首陀罗
4.西班牙王室支持的开辟新航路船队的领导人大都是非西班牙人。为西班牙开辟新航线的葡萄牙人航海家是(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5.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城市可从国王或领主那里获得特许状,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自治城市中行使城市治理职责的主要是( )
A.基督教教会势力 B.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
C.国王任命的官僚 D.庄园主人及其管家
6.下列关于古希腊政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斯巴达法定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 B.雅典议事会议员由公民大会投票产生
C.斯巴达监察官有重要权力且终身任职. D.雅典公民审判员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
7.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国家各级官职向公民开放,通过选举产生,由全体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这体现了雅典的突出特点是( )
A.小国寡民 B.民主政治 C.重视农业 D.对外扩张
8.下图中,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的航海路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2019年的日本新年号出自日本传统古籍《万叶集》中的“初春令月,气淑风和”,不过从“大化”开始,日本共有247个年号出自中国古籍。大化年间,通过学习中国的文化与典章制度,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A.天皇从此掌握了国家实权,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B.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C.全面引进了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10.1453年,奥斯曼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将都城迁至君士坦丁堡,更其名为( )
A.拜占庭 B.巴格达 C.伊斯坦布尔 D.麦地那
11.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中国的瓷器大量销往欧洲地区。中国的瓷器主要是中国的文化和审美,后来出现了不少欧洲定制瓷器,景德镇等瓷器著名产区往往根据欧洲人的需要,烧制花色和形状,制作出他们喜爱的陶瓷。这反映出当时( )
A.欧洲人生活质量很高 B.官窑瓷器精美受欢迎
C.瓷器是中国外销量最高的产品 D.新航路开辟推动欧美市场个性化需求
12.1547年,年轻的伊凡四世亲政,在克里姆林宫举行加冕典礼,并自称“沙皇”。伊凡四世自称沙皇,其旨在凸显( )
A.宣示那至高无上的君主权威 B.彰显成为亚欧非大帝国的荣耀
C.莫斯科公国为基辅罗斯取代 D.标榜自己对上帝一片虔诚信仰
13.据记载,亚述帝国在征服叙利亚中部后,设置行省进行管理,并在该行省设置了三个驿站,驿站配有邮驿长和军队指挥官,又迁移30户家庭对其进行照料。这说明( )
A.驿站旨在服务百姓生活 B.驿站是帝国地方治理的组成部分
C.亚述帝国强制奴隶服役 D.交通建设保证了军事征服的胜利
14.1781 年,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颁布宽容法令,宣布:新教徒及希腊正教徒均可自由建立自己的教堂、学校,并可自由集会,甚至担任军政职务。此法令( )
A.开启了宗教改革运动 B.推动了民族国家形成
C.受到了启蒙思想影响 D.削弱了教会权威地位
15.有学者认为,对早期文明来说,农业是一种扩张的力量,它需要越来越多的土地。而农耕文明较早地建立起了中央及地方官吏制度、颁布成文法典,因而更具有扩张优势。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早期农耕文明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
A.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 B.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C.复杂的组织和管理系统 D.较便捷的交通系统
16.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中提到:“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在僧侣手中,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诗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上述言论表明,中古时期的基督教( )
A.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B.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C.促使神权与王权斗争不断 D.使得近代文明难以孕育
17.欧洲某一时期,舞剧通常的情节总是由四个部分组成:天性的美好,天性的凹陷,大悲痛下英雄的出现以及天性的复活。这反映了当时的欧洲( )
A.神学束缚下的人性觉醒 B.理性主义的社会价值观
C.摆脱了教会的黑暗统治 D.社会道德的堕落与沦丧
18.历史名城锡耶纳被为“中世纪城市的化身”。5—12世纪,锡耶纳最辉煌的建筑是教堂,大教堂及其前而的广场成为城市的中心。13世纪末,锡耶纳市政厅及其塔楼逐渐成为整个城市的中心并占据了全市最高的位置。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商业发展促进城市兴起 B.天主教会完全退出政治舞台
C.君主专制统治的逐渐建立 D.宗教改革大大削弱教会地位
19.阿拉伯商人活跃于亚欧非三大洲,他们贩卖丝绸、香料、宝石、药材、奴隶等等。首都巴格达不仅是帝国的政治中心,而且是世界巨大的商业城市。各式各样的产品源源不断的运到巴格达再转销世界各地。这表明( )
A.巴格达是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 B.阿拉伯商品物美价廉且种类繁多
C.阿拉伯商人促进了东西方物产的交流 D.阿拉伯商人垄断了亚欧非之间的贸易
20.蔗糖起源于亚洲,1430年,葡萄牙与意大利商人将蔗糖种植引入到马德拉群岛(非洲西海岸),随后扩展到其他大西洋岛屿。16世纪初蔗糖被引入到巴西,从而使其在整个近代早期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商品。这反映出( )
A.新航路开辟促进早期全球化发展 B.物种的跨洲际传播具有单向性
C.物种交流改变了殖民地经济结构 D.欧洲殖民者开始主导世界市场
21.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到,个人对于他所服从的法律应有参与制定的权利,服从法律的意思乃是服从他自己和同胞的意愿,如此人才能说有自由……政府的成立是基于每一个公民自愿签订的一项契约的规定,一个合法的政府主宰应该是人民。据此可知,卢梭认为( )
A.社会契约有助于人民主权 B.公民的自由不受任何限制
C.立法必须由公民直接参与 D.民主共和制度最具优越性
22.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A.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光
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观
D.参观希腊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23.中世纪时期音乐是为宗教服务的,并且是会被教会垄断的,这一时期主要的音乐是赞美歌和圣咏等。14世纪之后,教会音乐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渴望通过打动人心的音乐表达和交流情感。这一变化( )
A.渗透着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B.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开展
C.顺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倡导了理性至上的观念
24.8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赠送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这个事例说明了( )
A.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借此加强对教会的控制
B.西欧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
C.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和教皇之间的利益关系
D.罗马教皇始终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
25.《辛迪巴德航海历险记》讲述商人辛迪巴德经历七次航海的旅行。他大都是从巴格达出发,走海路,顺流而下到巴士拉,然后一直向东航行,一次比一次远。到第六次航行时,船抵达“中国城”(海南岛)。该故事最有可能记载在( )
A.《吉尔伽美什》 B.《罗摩衍那》 C.《一千零一夜》 D.《岛夷志略》
26.据统计,英国都铎时期(1485——1603 年),打击粮食囤积方面的王室敕令有:“禁止粮食投机和未经许可的军需供应”“命令调查委员会成员调查粮食囤积及禁止囤积粮食”“命令惩罚粮食囤积者”“执行反对抢先批购者,囤积居奇者,居中转售者的法令”等。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
A.价格革命影响国内市场秩序 B.资本主义农场增加了粮食产量
C.重商主义导致囤货行为发生 D.商业革命使贫富差距逐渐扩大
27.14世纪后期,在意大利的大学里“哲学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完全受理性标准指导的学科而运作。经院哲学家们为其根据自然法则而非求助于神学论证来解释自然现象的权利辩护。”这一现象反映了西欧( )
A.大学的包容性增强 B.科学在与神学斗争中发展
C.人文主义影响加深 D.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动摇
28.1550年,西班牙两位神学家就美洲地区进行辩论。一位被誉为印第安人保护神者认为,那是伊甸园的金色世界,那是卑鄙野蛮之地。该辩论( )
A.改变了美洲的悲惨命运 B.蕴含着欧洲中心论本质
C.说明宗教与人文的对立 D.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发展
29.亚里士多德说:“城邦虽在发生程序上后于个人和家庭,本性上却先于个人和家庭。…我们确认自然生成的城邦先于个人,就因为每一个隔离的个人都不足以自给其生活,必然共同集合于城邦这个整体。”这说明以城邦为载体的希腊民主的价值取向是( )
A.集体主义 B.个人主义 C.平等主义 D.自由主义
30.下表为某学者关于18世纪启蒙思想文化谱系的研究成果。这说明启蒙运动( )
领袖人物 主要成就
第一代 孟德斯鸠、伏尔泰 在洛克和牛顿著作的基础上为启蒙运动奠基
第二代 富兰克林、休谟、卢梭、狄德罗、孔狄亚克、爱尔维修、达期贝尔 反对教权主义和科学思想融合成自愿其说的现代世界观
第三代 霍尔巴赫、贝卡里亚、莱辛、杰斐逊、维兰德、康德和杜尔哥 研究领域包括神话研究、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司法改革与实际政治斗争
A.传承了欧洲人文主义发展成果 B.理性思想的内涵和影响得到拓展
C.使欧洲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 D.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二、综合题(共36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尼罗河在最炎热的七、八月泛滥,九月退去时恰逢播种期,谷物在来年春季成熟,而且河谷的耕地不存在盐碱化问题,这是其他文明不具备的优越条件。以王宫和神庙为核心的公共建筑,与宗教节日和国王登基等密切相连的时间观念,以制作木乃伊和厚葬为特征的来世观念等,都是构成古埃及文明的要素。在古埃及的神庙和金字塔上,常常可以看到刻有文字的壁画和浮雕,文字与艺术作品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在埃及与西亚交界地区的考古发掘结果说明,尽管西奈半岛以沙漠为主,但它并未阻碍古埃及人与西亚居民的交流。
——摘编自金寿福《古埃及文明的起源及其特征》
材料二 良渚文化率先开启中国大地上的史前文明。古城的北部和西北部,良渚社会利用自然地势的起伏构筑起长十几公里、高数米的多段水坝,除了防范洪水之外,还可用于灌溉稻田。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在城内中心位置堆筑起高台,在周围修建起内城,城内还发现了大规模粮食仓储,后又在内城之外修建成面积巨大的外城。经估算,修建这些工程量十分巨大,约需要3600万个劳动日,如果动用10000劳动力连续工作,也需要1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的玉器,其中最高等级的王墓中有制作精致的玉石钺、玉璧、玉琮,这些玉质器具应是尊贵身份和祭祀神灵的礼器。
——摘编自王巍、赵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主要收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埃及文明的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良渚古城率先开启中国史前文明”的依据。(4分)
(3)综上,谈谈你对不同文明的认识。(2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金融活动之一、古代两河流域的借贷已经初步形成专业体系。货币借贷促进了财富的集中,集中起来的巨大财富必然要形成资本,资本的形成又反过来对社会经济产生更大的影响。根据《汉谟拉比法典》中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当时利率水平很高,债务人利息负担沉重,往往由此而沦为奴隶。古代两河流域丰富多彩的货币金融活动是其商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显著特征,其商业文明影响广泛深远,成为其后地中海地区进而欧洲大陆商业文化的源头。
——摘编自禹钟华《古代两河流域的借贷及其影响》
材料二 威尼斯地处拜占庭帝国、穆斯林世界和欧洲三大经济区之间,具有发展商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它首先以鱼盐之利在亚得里亚海立下了一个商业上的基础,以后向东发展,执地中海贸易之牛耳。由于缺乏政治、宗教、社会上的各种限制与障碍,威尼斯得以将其组织,全部适用于经济上最合理的规范上去。威尼斯的商业并未有被少数人全部把持,平民稍有积蓄,即可参加股份的投资,后来威尼斯创建了债券市场,使债券可以买卖流通。
——摘编自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两河流域借贷活动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威尼斯金融创新的有利条件。(6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波特兰航海图是13世纪末出现的港口和海岸线写实型航海图。
材料一
材料二 在15世纪末,波特兰航海图上出现纬度标注,至18世纪出现经度标注。早期航海图多用意大利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书写,后期大量出现荷兰语和英语。18世纪,英国大量制作和出版了专业的、类型丰富的地图,手绘的波特兰航海图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航海图的世界史:海上道路改变历史》等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波特兰航海图制图变迁并分析波特兰航海图的史料价值。(4分)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阐述14世纪以来现存波特兰航海图数量变化。(8分)
3月月考试卷答案
选择题 :1-5DACDB 6-10ABBDC 11-15DABBC 16-20BAACA 21-25ACACC 26-30 ACBAC
综合题:
33.【答案】(1)古埃及文明的特征:尼罗河定期泛滥为农业提供了优越条件,保障了播种和收获的时间;宗教和政治的紧密结合;对来世的重视;文字与艺术作品紧密融合;具有一定的对外交流性。(6分)
(2)依据:展现了较高的水利工程技术;城市布局合理,规划有序;有较为发达的农业和粮食储备;体现了强大的社会组织和动员能力;等级分明和宗教信仰。(4分)
(3)认识:不同文明都有其独特的产生和发展条件,受到地理环境、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每个文明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成就,如古埃及的宗教观念和艺术融合,良渚文明的水利工程和城市规划。文明之间存在交流和相互影响,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我们应该尊重和欣赏不同文明的多样性,从不同文明中汲取智慧和经验。(2分)
34. 【答案】(1)影响:促进资本集中,影响经济发展;使一部分借贷者沦为奴隶,加剧了社会阶层分化与矛盾;影响后世欧亚大陆的商业文明。(6分)
(2)有利条件:地理位置优越;渔盐业发达;限制与障碍较少;平民可参加股份投资;商业信用良好。(6分)
35【答案】(1)变迁:制图地点从地中海沿岸城市(热那亚、威尼斯等地)向大西洋沿岸、亚洲和美洲转移(里斯本、果阿等地转移)手绘图减少,渐被印刷地图取代;早期多用意大利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书写,后期出现大量荷兰语和英语;模糊写实制图到经纬网精准制图出现。(言之成理即可)(2分)
史料价值;属于实物史料,一手史料,对于研究中古后期及近代欧洲航海史,制图技术及地理学发展具有极高史料价值。(言之成理即可)(2分)
(2)13-15世纪,变化:波特兰航海图的数量非常少,但呈现递增趋势。阐述:此时欧洲仍然处在中世纪,自然科学与文化思想被基督教控制,欧洲人对海洋探索较少;航海图数量极少也与年代久远、保存不当有关。中世纪晚期,地中海沿岸城市所绘制的地图数量有所增加,与意大利商品经济发展,对金银财富渴望有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发展与航海图数量增加有密切关系;中国的指南针传入欧洲为其提供了技术条件。当时波特兰航海图真实地绘制出了港口与海岸线的形状,呈现了中世纪晚期欧洲人的地理知识和地图绘制技术;波特兰航海图的出现与发展是欧洲航海史和制图史上的重要转折点。(8分 )
16--17世纪,变化:波特兰航海图的数量增长迅速,数量最多。阐述: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航海家将波特兰航海图带到了全世界,在与当地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几乎带动了全球制图业的快速发展。制图地点逐渐向新兴的沿海国家及其殖民地转移;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与绘图技术的进步,波特兰航海图上被标注了经线和纬线,增强了实用性与科学性。波特兰航海图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推动了众多新航线的开辟。
同时,波特兰航海图也成为英国、荷兰等国家进行殖民扩张的工具,促进地理学、地图学的发展。
18--19世纪,变化:波特兰航海图数量急剧减少。阐述: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中,英国大量制作和出版了专业的、类型丰富的地图,手绘的波特兰航海图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言之成理即可)
试卷第4页,共4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24-2025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图片版 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