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巴族以圆木作为支架,用草料铺设屋顶,“临水靠坡、下虚上实、依山沿壁”,形如空中楼阁的吊脚楼建筑形态(见下图),不仅继承了原始人类的巢居遗风,还呈现出我国南方干栏式建筑的强烈印记。影响这种吊脚楼建筑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巴民喜聚族而居 B.礼制和习俗 C.巴楚文化的交融 D.环境与习俗
2.苏维托尼乌斯在《罗马十二帝王传·神圣的奥古斯都传》中写道:他 (奥古斯都)修建了许多公共建筑……他修建广场的原因是进行法律诉讼的公民人数日益增加,需要第三个广场,两个广场已不敷使用。这段史料直接说明( )
A.罗马广场是司法诉讼的重要场所 B.罗马社会治安混乱
C.罗马公民享有立法权和司法权 D.罗马公共空间狭小
3.下表所示为上海1845—1882年与路灯相关的文字记录。这反映出此时期的上海( )
时间 文件来源 文字记录
1845年 《上海租地章程》 洋泾浜北首界址内租地租屋洋商应会商修建木石桥梁,保持道路清洁,树立路灯
1866 年 《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 外滩、南京路、福建路和福州路都安装了煤气灯……英租界安装煤气灯175盏
1882 年 《字林西报》 昨夜 (7月 26 日),上海的景色将长久地遗留在中外居民的脑海里,他们第一次看到租界的街道上用上了电灯
A.民众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B.市政管理水平逐渐提升
C.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 D.中西文明由对抗到融合
4.20世纪60、70年代,由于遭遇“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德国重工业基地鲁尔区的主导产业衰落,工厂关闭,大批工人失业。后来,经过改造的鲁尔区,发展为集遗迹观赏、旅游度假、文化娱乐、科学展览、体育锻炼、教育培训、商贸购物和市民宜居等于一体的区域。鲁尔区的改造( )
A.促成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 B.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成本
C.扭转了重工业的亏损局面 D.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
5.清康熙时期,石家庄是正定府获鹿县下属的一个小村庄。清光绪年间的县志记载,当时的石家庄面积不足0.1平方千米,人口数量仅为600余人。随着清末修建的“京汉铁路”和“正太铁路”交汇于此,石家庄成为铁路枢纽城市,先后取代正定、保定,成为华北地区的重镇,人口突破千万。这反映出( )
A.技术革新密切了各地联系 B.城市发展受交通变迁影响
C.交通条件决定城市竞争力 D.城市格局受限于地理位置
6.清朝末年,北京等城市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道路车辆的不断增加,使旧的交通格局逐渐被打破。清政府先后制定了《管理地排车专则》《管理人力车规则》《管理大车规则》《改定清道章程》《车辆夜行不燃灯处罚章程》等交通管理法规。这( )
A.保障了交通秩序和出行安全 B.推动国内运输条件的改善
C.体现政府对交通法制的探索 D.促进政府职能的优化完善
7.1825年,英国首条铁路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通车。此后,英国颁布了许多与铁路相关的法律,批准大量相关公司修建铁路。1844年、1845年、1846年,获英国授权修建铁路的公司分别有50家、120家、272家,获批铁路建设里程分别为805英里、2896英里、4540英里。该时期英国的铁路建设( )
A.体现了国家资本主义模式 B.推动了城乡经济均衡发展
C.适应了英国工业化的需要 D.加快了海上交通方式衰落
8.下表所示为1919年中国某城市对每日进入公共租界中心商业区的单程车辆与行人数量(不包括界内)的调查结果。据此可断定的史实是,当时该城市( )
类别 数量
行人 145500
人力车 66100
独轮推车 7700
汽车 5100
手推车 3500
马车 3200
自行车 2600
电车 1560
卡车 870
牲畜 360
A.民众抵制新式交通推广 B.民族资本投身交通领域
C.政府积极发展公共交通 D.交通领域呈现新旧杂陈
9.14世纪中期,黑死病的暴发导致欧洲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直到1500年,欧洲的人口数量还没有达到1300年的水平。面对疫情,人们希望以忏悔的方式来避免瘟疫的继续蔓延,但都无济于事。据此推断,黑死病暴发后的欧洲( )
A.社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B.教会权威受到了冲击
C.疫病防治意识逐渐增强 D.民众的生活水平下降
10.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记载了行为方式不仅是疾病的起因,也是疾病复发的原因,他认为“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复作”。他旨在强调病人应( )
A.节制饮食 B.控制情绪 C.运动养生 D.生活自律
11.20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医疗保险事业由政府直接管理,政府通过税收等形式筹集资金,随后拨款给公立医院,医院直接向居民提供免费或低价收费服务。这一做法( )
A.健全了英国医疗卫生体系 B.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公平
C.消除了英国社会贫富差距 D.加重了企业和个人经济负担
12.21世纪以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各国政府都加大了对健康教育的投入。健康教育是一个纯公共的产品,以社会人群为服务客体,也是一个社会效益好、回报周期长的工作。由此可知,政府对健康教育的投入( )
A.利于减少群众的健康支出 B.直接提升了大众健康水平
C.有效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 D.提高了重大疾病的治愈率
13.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中,寡欲以至无欲的倾向强劲,世俗欲望与功利寻求颇受压制。但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认为,禁欲主义是有害于生命之生长、生命之欢乐的,人欲与天理有着不可分割的统一性和一致性。据此可知,王夫之的思想( )
A.是对传统儒学的彻底否定 B.完善了宋明理学思想体系
C.适应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D.具有鲜明的民主革命色彩
14.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由此可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A.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 B.博大精深、丰富多彩
C.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15.日本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中,随处可见白居易的《长恨歌》的影子,这也成为源氏三代人爱情发展的基调。书中仅引用的白居易的诗歌就多达90处,甚至可以说,没有白居易和《长恨歌》,就没有《源氏物语》的诞生。这可用于说明( )
A.白居易改变了日本的文学风格 B.白居易与紫式部之间交流频繁
C.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D.唐代诗歌在日本传播比较广泛
16.法国学者谢和耐指出:“在1600年左右,欧洲的世界观和科学基本内容仍是中世纪的。利玛窦在其中国合作者的帮助下,试图在中国传播的是天文学、几何学、托勒密的博物学等……如果我们转向历史观和人文方面,利玛窦等耶稣会士都大大落后于中国人的观念。”谢和耐意在说明( )
A.明清传统文化的优势明显 B.中国固守天朝上国的思想
C.中西方思想文化交融增强 D.西学东渐对欧洲影响深远
二、综合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两百年,南京处于平稳发展时期,始终是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科举、文化中心。咸丰三年 (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给南京城带来了一场空前浩劫,城中房屋十之八九毁于兵火,六朝建都以来一千六百年文化遗存毁于一旦。太平天国败亡后,南京仍需复原建置。同治、光绪年间,洋务运动兴起,新式工业、铁路、学校等事物相继在南京出现。同时,西方列强迫使江宁开埠,中国官方民间积极应对,使南京城北下关江边迅速形成新的交通与商贸中心,大大拓展了城市发展的框架,显现出当代南京的雏形。
材料二 1927年,南京被定为中华民国首都。1928年, 国民政府开始编制南京城市总体规划。1929年年底, 《首都计划》正式公布,该规划在宏观上采纳了欧美规划理念,而在微观上采用了中国传统形制。1936 年,南京市政府颁布《首都分区规划草案》,但因日本侵华战争临近,未及付诸实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又编制过一份《南京市都市计划大纲》,规划中较为详尽的部分是交通一项。然而,据记载,至1949年4月,南京“城市干道初具规模,郊区道路亦有一定基础,但道路骨架不完整,干道不连线。城南旧街道多, 支路凌乱。郊区道路狭窄坡陡、标准低。下水道系统混乱,河道久湮”。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薛冰《南京城市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向近代城市转型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南京城市建设的建议。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是2000年宗法君主集权社会的晚期,周秦两制交集的制度一如秦汉以来之惯常,不过“秦制”尤其昭彰,其弊端被时之有识者批评,谋求变革的呼声此起彼伏,清初顾炎武称自己所处时代“已居于不得不变之势”。秦以下,有过汉晋更革、唐宋更革,但那都是在农耕文明——君主集权政治大格局内部的调整。中国历史上突破上述格局、以工业文明——民主政治为目标的大更革,在清末民初得以展开,而明代及清代前中期恰值这一大转折的前夜,其国内表征是资本主义萌芽和早期启蒙文化出现,国际条件是西方近代文化东来。然“萌芽”幼弱、“启蒙”声希,明清文化主流延续着秦汉以降的常态,而扬弃性的文化变革在潜滋暗长,所谓“常”中寓“变”、“变”中有“常”,故明清文化宜以“袭常与新变”概括。
——摘编自冯天瑜《袭常与新变的明清文化》
材料二 明代和公元1840年前的清代,是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晚期。在这几百年间,虽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已经给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打上某些烙印,但建立在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顽强结合基础上的“超稳定”的封建制度,尚未进入全面瓦解的阶段。而明清两代发展到登峰造极程度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政治,由于实行科举制度,朝廷可以通过吸收各阶层人士参与政权,从而扩大统治基础,以保持封建政权的稳定,用不着与市民结盟,王权也就无意促进商品经济大规模发展,而且往往起着阻碍作用。总之,虽然明清两代有新的社会因素在萌动,但就全体而论,还是沿着秦汉以来封建帝国的故道缓慢运行。
——摘编自冯天瑜《明清文化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文化事业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三、材料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叶,在英国的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1830—1870年,法国铁路建设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一些私人公司都竞相让政府给它们颁发建造铁路的特许证。在德国,铁路私人投资占全国总投资的1/3。到1860年,德国已建成了欧洲大陆上“最令人惊叹不已”的铁路网。美国的公路、运河和铁路基本上都由私人公司集资建设,西部的开发导致美国铁路建设迅猛发展。19世纪40年代,美国铁路里程达4500多公里,大大超过欧洲各国铁路里程的总和。1947年8月以后,英国政府在铁路运输、航空、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美国《1956年联邦援助公路法》规定,联邦政府将为建造州际公路承担90%的费用。1957-1969年,美国建设了65000多公里州际超级公路网。公路建设推动了旅游业和郊区的发展。
——摘编自 [英]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钢铁之路:技术、资本、战略的200年铁路史》
材料二 2012年至今,中国高铁营业里程从9356公里增长至42000公里,稳居世界第一;全国94.9%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高铁覆盖,累计客运量超过100亿人次;“复兴号”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运营,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实现高铁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的国家。
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纵深推进,中国与老挝、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开展铁路合作,在世界版图上快速输出中国技术和产品。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7个城市的中欧班列、首次全产业链落地印尼的雅万高铁,正成为我国重塑国家间关系的新战略载体。除此之外,在国际铁路联盟(UIC)开展的606项标准制定工作中,我国主持26 项、参与21项,包括UIC 高速铁路实施系列标准制定工作、UIC高速铁路设计系列标准制定工作等。
——摘编自王晴《辉煌十年:中国高铁重置世界密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以来欧美交通发展主体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高铁行业发展背景及特点。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9年,法国拿破仑三世联合意大利撒丁王国与奥地利进行了一场拉锯战,来自瑞士日内瓦的青年杜南途径战争地索尔费利诺,看到了极其悲惨的战后情景。杜南是著名银行家,他立即出资动员组织当地的居民对战争中的伤员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救治。杜南提出建议:在各国设立全国性的志愿的伤兵救助组织,签订一份给予伤兵救护组织等医务救助机构以中立地位的国际公约。英国南丁格尔女士复信支持其建议,日内瓦公共福利会成员为杜南提出的这一建议所感动,决定把他的建议付诸实施。1867年,第一届国际红十字大会在巴黎举行,杜南首次提出1864年日内瓦公约所采纳的人道主义原则应扩大适用于战俘。
——摘编自陈东方《国际红十字会开启医学人道救援的历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一支卫生防疫队伍。1983年我国成立了中国预防医学中心。该中心从事预防医学的技术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并组织协调全国预防医学的科研工作,为省级的卫生防疫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培养专业干部,开展卫生防疫和检疫监督、检测工作,组织制定有关法规。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国家开展大规模疾病防治工作和计划免疫,使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大幅下降。我国还制定了一些劳动卫生标准,加强了健康监督、职业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中国在疫病防治方面愈来愈注重人文因素。
——摘编自张大萍、甄橙主编《中外医学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红十字会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疫病预防工作的意义。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A B C C D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C A C A
17.(1)有利条件:历史基础好,是传统的政治、军事、科举和文化中心;洋务运动的推动;西方殖民侵略,较早开埠,客观上推动了其城市发展;近代的政治中心,政府规划引导。不利因素:战争导致的城市破坏;战争干扰城市规划的实施;城市建设遗留问题较多。
(2)建议:完善交通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文化传承与保护;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
18.(1)特点:延续传统;新思想萌发;受西方影响。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顶峰,较长时间内维系了王朝的稳定;西学东渐的影响。
(2)建议:鼓励文化创新,推动新文化因素发展;加强经济与文化的互动作用;借鉴外来优秀文化,加强文化交流;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经济作用。
19.(1)变化:从以私人为主导到政府为主导。影响:交通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有利于交通的统筹发展,便利人们的生活;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2)背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政府政策的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中国高铁走向国际提供了条件。特点:发展速度快;技术先进;国际合作广泛;覆盖面广。
20.(1)背景:欧洲战争的客观推动;有识之士的推动;国际社会的支持;人道主义思想的传播。
(2)意义:降低了疾病的发病率,促进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推动了科研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推动了医疗法规的建立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