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届陕西省商洛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商洛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检测
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

合题自要求。

1.距今约9000年至7000年的河南舞阳贾湖文化,与距今约7000年至4500年的黄河下游的

大议口文化在居址、墓葬的莽式和葬俗上有较强的趋同性,在器形、制骨工艺、制陶工艺和器

物组合上也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还有相同的稻作遗存及随葬的龟甲等遗物。据此推断,两者
A.与南方文化互动频繁
B.手工业已是独立部门
C.存在着文化承续关系
D.受仰韶文化影响较大

2.茂不是汉代察举的一个重要科目,对有特异才能、品行高尚且有突出贡献的官吏进行提拔,以
茂才被举者多为现任官吏。汉代察举茂才常与皇帝派人体察民情、览观风俗、考核吏治相联

系。这些做法
A.旨在畅通官民之间联系
B.体现出君主治国思想多元化

C.是寒门入仕的主要途径
D.具有淳风俗和善吏治的作用
3、唐玄系统治时期,强调“以孝治天下”。开元十年(722年),他亲自为《孝经》作注,颁行天下,
作为国子学和地方官学的教本。中唐以后,唐朝君主无一例外地特别强调“忠君爱国”思想。
这一变化折射出唐朝中晚期
A.国势衰弱和君威不振
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动摇
C.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
料主专制制度逐渐弱化
4.元代至元十一年(1274年),赛典赤(云南行省的首任平章政事)至云南后“立州县均赋役”“轻
差诚赋”;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脱帖木儿奏言十余事,其中有蠲逋(拖

欠)赋、征侵隐(隐匿侵吞)、赋豪户、除重税等事,元世祖命中书省“议其可行者行之”。这可用
于说明,元初云南
【高三历史第1页(共6页)】
A社会治理蕴含者民本思想
B.由行省官员专掌赋税钱粮
C.与中原地区实现同步发展
D.为加快统一进程作出贡献
5.1728年,浅政府下令“民间不得擅用黄铜器皿,旧存者缴官给价”。1731年,清政府重申不许
广东铁锅出口,“酮后铁锅照废铁之例,一并严禁,毋论汉爽船,概不许货卖出洋”。清代前中
期政府还严格管制硝磺、银矿旷、白土、砖灰、木材等原料的开采。这表明消代前中期
A手工业与市场联系被切断
B.加强对战略物资的控制
C.国内外贸易呈现娄缩局面
D.闭关自守政策范围扩大
6.欲以表1中的史料证明英法联军曾火烧圆明园,首先应信亚倒是
表1
史料
出处
十年八月(1860年),西洋人进京,不损宗庙社较,如今又在上海

曾国答日记
知宁波一常,协助剩灭贼寇,这是西洋人最大的恩思
18日将焚烧图明田以对济政府作惩戒,无关人员不受此行动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总可

影响
令颜尔全日记
法国著名作家雨哭《就英法
原朵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盗窃了圆明阴的全部财

联军远征中因给巴持勒上
富,然后彼此分赃。这一切所作所为,均出自领尔金之名
盼的信》
1917年徐珂端暴的《清辫

庚中之役(第二次鹅片战争),英人以师貉入都焚因明园…
类的》
A.①
B.②
C.③
D.④
71918年,李大钊撰文指出:“中国人今日的生活,全是矛盾生活;中国今日的现象,全是矛盾现
象。举国人都在矛盾现象中讨生活…当然要打被此矛盾生活的阶级,另外创造一种新生
活,以寄顿吾人的身心,慰安吾人的灵性。”这一认识
A.为反清民主革命创造条件
B.旨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C.丰富了新文化运动的内涵
D.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8.20世纪20年代,中国手织棉布技术得到改进,多地都在试制多锭纺车,多锭纺车实现了牵伸
加捻的自动控制,并使卷、绕能够同时进行。一人可以看管几十个纺锭。过去落后的低级产
品逐渐被淘汰,过去浮华的高级产品逐步萎缩或转化为工艺品。由此可见,当时
A手织棉布在国内外市场仍具有竞争力
B.技术创新使民族工业获得新发展
C,传统手工业大都采用先进的机器生产
D.宽松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
【高三历史第2页(共6页)】商洛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检测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河南舞阳贾湖文化和大汶口文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
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的素养。贾湖文化距今约9000年至7000年,大汶口文化距今
约7000年至4500年,时间上有先后顺序,且两者在居址、墓葬的葬式和葬俗、器形、制骨工
艺、制陶工艺、器物组合、稻作遗存及随葬龟甲等诸多方面都有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可能意
味着大汶口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贾湖文化的部分元素,两者存在着文化承续关
系,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与南方文化的交流互动的相关内容,无法得出与南方文化互动
频繁的结论,故排除A项;材料仅提及了制骨工艺、制陶工艺等方面的相似性,没有表明手工
业已从农业等其他行业中分离出来并成为独立部门,故排除B项;仰韶文化的特征是彩陶和
粟,材料没有信息表明贾湖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受仰韶文化的影响较大,故排除D项。
2.D【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察举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
史解释的素养。据材料“常与皇帝派人体察民情、览观风俗、考核吏治相联系”可知,察举茂才
这一做法可以通过选拔有才能、品行的官吏来改善吏治,同时也能起到淳风俗的作用,故选D
项;举茂才属于对有特异才能、高尚品行且有突出贡献的官吏进行提拔的方式,旨在巩固王朝
统治,故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过察举茂才来进行官吏选拔和吏治考核等,没有体
现出君主治国思想多元化,故排除B项;材料表明以茂才被举者多为现任官吏,且汉代寒门入
仕的主要途径不是察举茂才,故排除C项。
3.A【解析】本题考查唐代中期政治变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唐玄宗前期处于开元盛世,社会相对稳定繁荣,强调“以孝治天下”,这
是在稳定局面下对社会道德伦理的倡导,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中唐以后,经历了安史之乱等
重大变故,唐朝国势由盛转衰,中央集权受到严重削弱,地方藩镇割据,君威不振。此时强调
“忠君爱国”思想,是为了重塑君主权威,维护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所以这一变化折射出唐朝
国势衰弱和君威不振,故选A项;唐朝时期,虽然佛道思想盛行,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并未
动摇,且“以孝治天下”和“忠君爱国”都是儒家思想的体现,故排除B项;对“忠君爱国”思想的
强调主要是基于唐朝整体统治形势的变化,是为了应对国势衰弱、藩镇割据等问题,并非直接
针对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故排除C项;中唐以后强调“忠君爱国”思想,实际上是君主为了
维护自己的统治,加强对臣民的思想控制而采取的措施,这是君主专制制度在特定历史时期
的一种表现,并不能反映君主专制制度逐渐弱化,故排除D项。
4.A【解析】本题考查元代政治和赋税制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
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材料“均赋役”“轻差减赋”“蠲逋(拖欠)赋…除重税”体现了元朝
统治者以民本思想为指导对云南实行社会治理,故选A项;行省官员除了掌管赋税,还负责
其他军政事务,故排除B项;云南地处西南边疆,与内地发展进程有明显差异,故排除C项;
材料中的举措主要是关于云南地区的社会治理,而非为加快统一进程作出贡献,故排除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8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届陕西省商洛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