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至第8课。
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如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轴心时代,印度、希腊和中国都或早或晚地产生铁器,铁器的使用扩大了人类对自然开发的
广度和深度,也扩大了地区之间的往来,从而使人有可能由原来狭小的活动范围和狭窄的眼界
长
中解放出来。”这说明
A.文明的产生带有历史偶然性
B.自然地理条件影响文明发展
C.大河流域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D.生产工具进步推动文明交流
2.下图是出土于埃及的莱因德纸草书(局部),书中全部都是应用题,例如计算金字塔的坡度、饲
养不同种类的家禽分别需要的粮食,纸草书上的字体是一种潦草的公务员速记符号。这可用
以说明古埃及
A.科学成就领先世界
B.数学研究具有较强实用性
C.象形文字已被淘汰
D.公务员管理制度较为完善
3.早在阿卡德王国时期,亚述就有了最初的常备军和官僚。亚述帝国时期又组建了包括战车兵、
步兵、工兵和谍报系统在内的复杂军队系统,地方划分为行省,通过修建道路、迁移居民等手段
控制被征服地区。这说明亚述帝国
A.国家治理能力增强
B.成为中亚地区的强国
C.推动东西文明交流
D.能够征服埃及与西亚
【高一月考(一)·历史第1页(共6页)】
ZH250316A
4.公元前1世纪末,屋大维在取得罗马的统治地位以后,并没有公开宣称自己是国王或皇帝。而
是采用了“元首”这个称号,意为“第一公民”,而非传统的君主。这可用于说明当时罗马
A.政治体制的特征
B.共和观念的浓厚
C.公民意识的萌发
D.政治改革的曲折
5.西欧庄园生产了封建主们所需要的几乎所有物品,除了油脂、火腿、咸肉、醋、酒、干酪、蜜糖、面
粉、咸鱼等农产品外,还有各种手工作坊及各色工匠,如铁匠、金银匠、皮鞋匠、旋工、刀剑匠、渔
夫、制酒者、炼油者等。由此可见,西欧庄园
A.仅仅满足领主生活所需
B.缺乏军需产品的供应
C.带有较强自然经济特征
D.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
6.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在法律方面开展了很重要的工作,其立法成就(见下表)被统称为《罗马民
法大全》。据此可知,查土丁尼的立法成就
名称
数量
《查士丁尼法典》
12卷,765节
《法学汇纂》
50卷,9142个片段
《法理概要》
4卷,98篇
《新法典》
168条
A.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B.促成罗马法的系统化
C.旨在维护市民的利益
D.得到后世的广泛引用
7.阿拉伯帝国建立后,政府划拨公款组织人员疏浚河道、修筑桥梁、维修大道并建立相应的服务
设施;国家邮政局负责把驿道路线绘成地图,设置里程碑标示路程距离,保证大道旁城镇、驿站
的食住供应;此外政府还颁布航运法律鼓励运输和交通,取消各城镇间的繁重关税。这些做法
A.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邮政系统
B.有利于开展大规模商业活动
C.构建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D.提升了帝国民众出行的效率
8.高丽王朝统一全国后,于景宗元年(976年)开始实行“田柴科”制度。政府先是下令统计全国
土地、山林,尽数纳人国家田籍统一支配,然后以奖励“勋臣宿将”的名义,按照“人品”对官员进
行授田,后又在其基础上实行府兵制。这些举措
A.有效打击了旧贵族势力
B.旨在维护新政权的稳定
C.体现对唐朝制度的效仿
D.确立了土地私有的制度
9,4世纪左右,阿克苏姆王国通过红海与阿拉伯半岛和印度进行海上贸易,进口香料、珍宝、丝
绸、玛瑙等物品,并出口黄金、象牙、皮革、鸵鸟蛋等本地产品。它还通过内陆贸易路线与非洲
【高一月考(一)·历史第2贞(共6页)】
ZH250316A2025年春季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
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细则
1.D根据材料“印度、希腊和中国都或早或晚地产生铁器,铁器的使用扩大了人类对自然开发的广度和深度,
也扩大了地区之间的往来”可知,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了文明之间的交流,故选D项。材料内容与历史偶然
性、自然地理条件无关,排除A、B两项。题干中没有提及大河流域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排除C项。
2.B根据材料信息“莱因德纸草书(局部),书中全部都是应用题,例如计算金字塔的坡度、饲养不同种类的家
禽分别需要的粮食”可知,莱因德纸草书上的文字都是与数学相关的内容,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故选B项。
材料没有同时期世界科学发展的相关信息,无法得知当时埃及的科学是否领先世界,排除A项。材料对象形
文字并无提及,无从得知当时的象形文字是否已被淘汰,排除C项。公务员制度于近代社会才出现,与题干
时间不符,排除D项。
3.A据材料可知,亚述在早期拥有常备军和官僚,在帝国时期,军队系统更为复杂,使用多种手段控制被征服
地区,说明亚述帝国国家治理能力增强,故选A项。亚述是西亚地区强国,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推
动东西文明交流的结论,排除C项。亚述帝国虽然一度征服埃及,统一了两河流域地区,但从材料中看不出
来“能够”,排除D项。
4.A材料反映的是罗马统治者称呼的变化,这种变化表明罗马正从共和制向帝制转变,体现了这段时期的政
治体制的特征,故选A项。材料中“元首”这个称号意为“第一公民”,表明了其至高无上的地位,一定程度上
体现了共和观念,但“浓厚”欠妥,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公民意识的萌发,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改革受到
阻挠,不能得出政治改革的曲折,排除D项。
5.C根据所学可知,西欧庄园在中世纪时期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庄园内可以生产出大部分所需物品,
这种经济形式的确带有较强的自然经济特征,因为它依赖于庄园内的资源和劳动力来满足大部分需求,而不
需要通过市场交换获得,故选C项。西欧庄园为领主服务,同时也为农奴和其他居民提供必要的产品和服
务,排除A项。西欧庄园可以为军需产品的供应提供条件,排除B项。西欧庄园只是存在雇佣劳动的经济形
式,“资本主义的性质”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6.B表格内容显示查士丁尼的立法成就可渭卷帙浩繁,结合当时《罗马民法大全》的编纂旨在应对拜占庭帝国
境内多民族混居导致社会事务和法律适用更加复杂的情况,可知其成就促使罗马法更加系统化,故选B项。
法律本身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但这种说法过于宽泛,排除A项。材料侧重于表现《罗马民法大
全》的篇幅,且“维护市民的利益”说法不当,排除C项。仅凭材料信息不足以得出后世对罗马法的借鉴情况,
排除D项。
7.B阿拉伯帝国通过各种手段确保交通运输的便利性,还立法鼓励运输、减免关税,这些举措有利于阿拉伯商
人借助完备的交通运输网络进行大规模的国内外贸易,故选B项。邮政系统的完善仅是材料所述的部分内
容,这无法解释政府对航运的鼓励、对关税的减免等,排除A项。C、D两项均是道路系统得以完善的客观结
果,也无法解释材料所提及的其他政府举措,均排除。
8.B田柴科制的实行使得国家统一支配土地,给开国元勋予以经济上的优待,还通过府兵制保障了兵源,这些
举措打压了旧贵族的势力,拉拢了新兴官僚阶层,强化了国家实力,有利于维护王朝政权的稳定,故选B项。
A项仅是这些举措的部分效果,排除。C项仅符合材料中府兵制的相关内容,排除。由“尽数纳人国家田籍
统一支配”可知,高丽王朝实行土地国有,排除D项。
9.A4世纪左右阿克苏姆王国处于鼎盛阶段,其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国内经济繁荣,故选A项。材料未提
及阿克苏姆王国的对外贸易范围,无法反映东西方文化交流,排除B项。阿克苏姆王国曾是东非强国,排除
C项。材料显示流入阿克苏姆王国的都是贸易物品而不是先进技术,排除D项。
10.B印加帝国在复杂的山脉地形上修建出整齐的梯田,最主要依靠的就是帝国强大的动员和组织能力,故选
B项。A、C、D三项均属于推动因素,难以居于核心地位,均排除。
11.A根据材料可知,16世纪正是新航路开时期,由于新航路开辟,丰富了人们地理知识,因此逐渐对地球
海陆分布以及五大洲形状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故选A项。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即使得地圆学说进一
步得到证实,排除B项。材料中此时地理知识的丰富和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关系不大,排除
C项。欧洲人普遍重视地理知识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
12.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522年4月,该船计划横渡太平洋返航巴拿马。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时间点
与麦哲伦环球航行的结束时间相近。麦哲伦的船队在1519年开始环球航行,而最后一艘完成环球航行的
【高一月考(一)·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ZH25031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