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A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A
10.【答案】D
11.【答案】C
12.【答案】A
13.【答案】B
14.【答案】A
15.【答案】B
16.【答案】A
17.【答案】D
18.【答案】C
19.【答案】D
20.【答案】D
21.【答案】C
22.【答案】D
23.【答案】C
24.【答案】C
25.【答案】C
26.【答案】A
27.【答案】D
28.【答案】B
29.【答案】D
30.【答案】D
31.【答案】(1)示例:文明交流之路。理由:丝绸之路有利于东西方科技文化等的交流互鉴。
(2)传入时间:北宋(或宋朝)。
影响: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加和品种的合理化布局;推动稻田耕作制度的发展和土地利用率提高;缓解了我国粮食供应的紧张局面。
(3)原因:郑和下西洋引进了外来物种;新航路开辟,使美洲新物种传入我国。
(4)见证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进步;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进步;世界各地由相对隔绝到逐渐连为一个整体。
32.【答案】(1)通道名称:丝绸之路;人物:张骞。
(2)事件:新航路的开辟;政治条件: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经济条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3)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等(任举一例即可)。
(4)普遍原则:互利共赢、自由贸易、市场经济、取消关税壁垒、加强区域合作等。
33.【答案】(1)时间:民国11年。社会状况:北洋政府腐败,军阀割据混战,匪盗横行;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华,民族危机严重;袁世凯为称帝,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2)日本侵华加剧,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日;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
(3)①:焦裕禄。
示例:家书一。阐释:1950年,我国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志愿军家属受到农会和政府的优待照顾。2025年广东中考历史模拟练习卷一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说明: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栏目填写自己的监测号、姓名、监测空号和座位号,用2B铅笔在每张答题卡的“监测室号”栏、“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监测室号和座位号。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城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30小题,每小题2小题,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
1. 魏晋时期,朝鲜半岛的高句丽大量引进《论语》《史记》《汉书》等儒家经典和史学名著,当地人不仅能诵读汉文著作,还能使用汉文写作。这体现了( )
A.儒家学说的包容性 B.鉴真东渡的影响力
C.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D.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2.在都城长安“不仅生活着来自日本的使者,还活跃着来自中亚、印度等地的使者、僧侣与客商”。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
A.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 B.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C.唐代民族关系的和睦 D.明朝对外交流的盛况
3.乾隆时,在伊犁修建惠远城,并陆续在其周围建起八座卫星城,统称为“伊犁九城”。“伊犁九城”的修建见证了( )
A.清朝东北边疆的稳定 B.清朝前期经济的繁荣
C.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4.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这种态势( )
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C.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D.表明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
5.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麾下北洋将领冯国璋、段祺瑞等48人联名通电,声称“誓死拥护君主立宪,反对共和政体”。他们的举动旨在( )
A.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B.制造动乱策划割据
C.坚持立宪政治主张 D.攫取辛亥革命果实
6.19世纪60年代,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19世纪70年代,俄国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1874年,日本派军队进攻中国台湾。1883年年底,法国攻击驻守越南的清军,中法战争爆发。这些史实说明这一时期( )
A.中国边疆危机十分严重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列强已就侵华达成一致 D.清朝沦为“洋人的朝廷”
7.1902 年,英美烟草公司在上海建厂后,在没有任何条约根据的情况下,深入到中国广大农村,为农民免费提供烟种、肥料、传授技术等服务,并收购烟叶。据此判断,当时( )
A.列强侵略开始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B.英美两国已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
C.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帝国主义加深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8.下面年代尺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日本蓄谋发动侵华战争 B.国共团结御侮共同抗战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9.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创办刊物《劳动界》。《劳动界》很快从上海传播到多地,1920年9月至1921年3月间成为湖南销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这说明,当时( )
A.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 B.工人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力
C.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 D.北伐战争成舆论关注热点
10.我国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使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发挥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这说明我国( )
A.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B.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思想文化建设取得进展
11.以下儿歌为王路于1955年所作,后经著名电影演员王丹风演唱,便成为脍炙人口的名曲。歌词中“大工厂”、“新机器”的出现得益于( )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一五”计划 D.改革开放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毛泽东等领导人提出了“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海防为我国今后主要的国防前线”等思想,并指导制定了“力量逐步前伸”和“不断加大防卫纵深”等重大战略方针,确立了海防建设的战略地位。这些思想( )
A.有利于新政权的巩固和发展 B.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C.开启了维护海洋权益的浪潮 D.有力地配合了抗美援朝战争
13.近年来,南海、东海冲突时有发生,面对日益严峻的海上挑战,我国应( )
①坚决维护领土与主权完整 ②提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③加紧海军的现代化建设 ④通过国际仲裁决定钓鱼岛、黄岩岛等地领土归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城市的外来人口比例不断提高。1874年基辅已有百万之众人口,本地居民仅占三成,1882年莫斯科城市人口的四分之三是外地移民。这反映俄国农奴制改革( )
A.促进了劳动力自由流动 B.废除了沙皇专制统治
C.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D.加速了农村经济衰落
15.下表为不同叙述者对攻占巴士底狱事件的描述,这说明( )
叙述者 叙述内容
一位革命者的描述 老兵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比任何一个无领导阶级的人物都表现出更大的勇气……拆除吊桥,把他们的枪对准那个不得不炸毁的堡垒。他们很快攻占了巴士底狱。
一名驻扎在要塞的士兵回顾 在7月14日,我们了解到在巴士底狱可能会有一场火药袭击,大约下午三点左右,一群武装公民和一些士兵混在一起,来攻击巴士底狱。他们轻易地拆除吊桥,用斧子把门砸下,最终攻占监狱。
A.旁观者的叙述更有价值 B.政治立场影响历史叙述
C.口述史料难以还原真相 D.历史史实具有多种可能
16.历史课上,物理科代表巧用下图表示17世纪后期某国的政治情况(断开S1,闭合S、S2,L灯亮起),S1断开的依据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罗马民法大全》
17. 下图反映了1801-1911年英、法、德、美四国的人口走势,促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马尔萨斯提出“人口论” B.“福利国家”的建成
C.欧美国家推广大众教育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8.观察理解如图漫画。作者认为16-20世纪中期地球“变”得越来越“小”的直接因素是( )
16世纪至19世纪40年代,马车的平均时速10英里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前期,蒸汽机车的平均时速65英里。蒸汽轮船平均时速36英里 20世纪50年代,螺旋桨飞机平均时速400英里 20世纪40年代,世界第一架喷气客机,时速500英里
A.英国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 B.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发展
C.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
19.下图所示讽刺漫画于1919年6月绘制,其意在( )
A.反映战胜国与日本的矛盾 B.揭示战后远东秩序的弊端
C.戳穿美国争霸的政治意图 D.揭露巴黎和会的分赃性质
20.下图是苏联画家库克雷尼克塞创作的漫画《片面的经济》,许多人用它来说明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其实,这幅画是讽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军事化的作品,从原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三组文字,一是右腿上的“军事工业”,二是左腿上的“民用工业”,三是腹部上的“资本主义经济”。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漫画等艺术作品史料价值极其有限 B.运用史料应注意甄别,应多种史料相互印证
C.运用史料时应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D.研究者的立场身份不同,研究的角度也会不同
21.有学者认为,二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才形成势不可挡的洪流,它首先在亚洲出现高潮,接着转向非洲和拉丁美洲,一浪高过一浪。最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22. 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俄罗斯、欧盟和日本等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或国家联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据此可知( )
A.美国建立起单极世界 B.新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C.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 D.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3.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以下资料进行探究学习。他们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照片:《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地图:《非洲独立进程图》 纪录片:《巴拿马运河》 传记:《曼德拉传》
A.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B.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C.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D.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24.下表反映的是1999年全球500强跨国公司总部地点的分布,可以从表格得出的认识是( )
国家(集团) 美国 欧盟 日本 加拿大 韩国 中国 巴西 其他
总部数量 179 148 107 12 12 10 3 29
A.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失去发展机会 B.高新科技推动生产力发展
C.经济全球化中强国处于主导地位 D.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
25.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总额为117434500元。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得最快。对此叙述理解准确的是( )
A.中国开始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
B.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26.下面是清至民国初期民间男性服饰变化的比较表。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男性服饰变化的原因有( )
时期 项目 鸦片战争之前 晚清至民国初期
款式 长袍马褂 长袍马褂、西装、西式鞋履
面料 棉布、土布、绸缎等 洋纱,洋呢、洋绸、洋缎等
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②西方文化不断传入
③近代中国政治变革 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下表为“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饿死人数统计表”(部分),由此可以推知,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是( )
年代 1757-1800 1800-1850 1850-1900
饿死人数 600万 140万 2000万
A.军事统治催生反抗 B.宗教压迫引发不满
C.种姓制度导致动荡 D.经济掠夺激化矛盾
28.如表一组数据反映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我国( )
195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旧中国最高年度的产量相比,钢产量相当于5倍多,原煤产量相当于2倍多,机床产量相当于4倍多。 1957年与1949年相比,原油产量相当于12倍,发电量相当于4.5倍。
A.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C.初步形成比较完整工业体系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9.如图是1949—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统计图,其中1956年和1978年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0.下面的表格归纳了新中国初期,为巩固人民政权,建设新生的共和国,党和政府领导人民进行的一系列探索和斗争。表中的①②③处分别应填写( )
时间 历史事件 意义
1950年—1953年 抗美援朝 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1950年—1952年 ①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1953年—1956年 ②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1953年—1957年 ③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A.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土地改革、一五计划
C.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D.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一五计划
二、材料解析与探究题(共3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胡豆,今名蚕豆 图2:胡麻,今名芝麻 图3:胡桃,今名核桃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从那时起,陆上丝绸之路商旅络绎,海上香料之路云帆高张,中阿文明在亚洲大陆两端相映生辉。中国的瓷器、造纸术、印刷术一路西行,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万里东来。我们互通有无,启迪创新,碰撞思想,把文明交流的成果传播四海,书写了东西交融、互学互鉴的历史佳话。 ——摘自国家主席习近平《传承千年友好,共创美好未来》
材料二 较长时期的品种演进使得占城稻的品种特征已和引进时的品种有了不少变化……成为长江流域的水稻主导品种……这些变化促进了我国水稻品种布局的合理性,对我国稻作农业的增产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占城稻是一种早稻,生长周期短,一年两熟,到明清时期,为我国稻田耕作制的发展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我国粮食供应的紧张局面起了缓解作用。
——摘编自谷跃东《试论宋代占城稻在我国的推广与影响》
材料三 郑和下西洋与国外海运沟通,进入了海道引种时期。从南洋群岛引进南瓜、番石榴。此外,从美洲传入的番茄、辣椒、西葫芦、马铃薯等。……明清时期,中国的蔬菜种类构成已基本成型。这个时期,中国的蔬菜种类及品种丰富,产量也相应提高。如在清代,大白菜、萝卜等蔬菜种类大面积播种,成为北方冬、春季最主要的蔬菜。
——摘编自张雪松等《中国古代蔬菜品种及其现代的开发利用》
(1)根据材料一并仿照示例,补填横线上的内容并说明理由。
丝绸之路是一条________之路。理由:________。
示例:丝绸之路是一条商业贸易之路。理由: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商业贸易往来。
(2)材料二中的“占城稻”是在何时传入中国的?概括占城稻的传入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蔬菜种类增加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以上物种交流见证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32.世界经历了从相互隔绝到全球化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引自海军《火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三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引自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材料四 不同文明的借鉴,普遍原则的达成已多次证明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当1951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舒曼计划”后,1967年8月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也在曼谷作出了相应的尝试,成立了旨在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合作组织。在人类文明高速交融的今天,区域合作与市场经济,自由贸易与关税对等越来越成为拉动经济全球化的杠杆。
——摘编自孙景峰《经济全球化对全球文化的影响》
(1)材料一中所示是古代欧亚大陆的重要通道,它的名称是什么?哪位历史人物为这条道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
(2)材料二作者把什么事件看作是全球化的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640-1870年间英国“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政治、经济条件。
(3)根据材料三所示,举一例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交通工具说明“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当今经济全球化应遵循的普遍原则。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又闻川战复起,兵自增,而匪复猖,水深火热之家乡!父老之苦困也何堪?狼毒野心之列强!无故侵占我国土!“二十一条”之否认被拒绝,而租地期满,又故意不肯交还!私位饱囊之政府,只知自争地盘,拥数十万之雄兵,无非残杀同胞,热血男儿何堪睹此?……此男素抱之志,亦即男视为终身之事业也!
——摘自《游学比利时的青年聂荣臻写给父母的一封信》(1922年6月)
材料二
父母亲大人膝下:
在外便为了国家的事情。我在外,大家都是为着抗日的……现在说起到达北方,□□[实行]国共合作、释放一切政治犯,联合(了)许多抗日友军,国家已经和平……来信〈寄〉到第一方〈面〉军第一军第四师十二团第三连。工作是很快乐的!
儿钟士灯启
1937年4月30日
母亲:
我们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当局对我们仍然是苛刻,但我全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准备将来也不要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
男自林(左权)
1937年12月3日于洪洞
材料三
家书 内容摘录
家书一 “家中人口都很平安……已分到了一石七斗田,田也很好……见(鉴)于你在外面打美国鬼子,我们在家中受到农会和政府的优待照顾。” ——某地档案馆里保存的一封家书
家书二 到朝鲜后一定要拼命打仗,不怕死。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都像我们一家过上好日子,我死了又算个啥子么…… ——邱少云烈士
家书三 叔通太老师先生: 学森数年前认识错误,以致被美政府拘留,今已五年。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 ——钱学森
家书四 亲爱的外公(①): 您知道吗?您魂牵梦绕的兰考,如今脱贫了,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怀下摘下了世世代代扣在咱们兰考人头上的那顶穷帽子,过去的风沙内涝盐碱变成了今天的金山银山绿水青山…… ——外孙:余音
(1)根据材料一,以民国纪年的形式写出聂荣臻写这封信的时间,并概括该家书中描述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二,你能从两封家书中提取哪些共同的历史信息?
(3)请将材料三中①处的人物姓名补充完整。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任选一则家书,对家书折射出的历史史实或社会现象加以阐释。
示例:家书二。阐释:1950年,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决定入朝作战,邱少云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参加战斗,从这则家书中能够体会到他保家卫国、不惧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年广东中考历史模拟练习卷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