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提分精准练
专题9: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一、单项选择题
1.(2023·江苏宿迁)"这一条约还不同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一方面,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另一面,却进一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这一条约
A.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开启列强资本输出的先例 D.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2.(2023·江苏宿迁)"中国则从他们那里学习军事技术以抵御外侮、镇压国内起义,但同时也致力于振兴旧式的儒家管理方式。"材料可以说明
A.闭关锁国的影响 B.洋务运动的特征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戊戌变法的目的
3.(2024·江苏徐州)如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搜集的材料。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照片:《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漫画:《慈禧与光绪》地图:《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书籍:《狂人日记》
A.侵略与抗争 B.近代化探索 C.国民大革命 D.实业与救国
4.(2024·南京二模)李鸿章在给曾国藩的信中表示:“深以中国军器远逊于外洋为耻,日戒谕将士虚心忍辱,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据此李鸿章创办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汉阳铁厂 D.京师大学堂
5.(2024·江苏苏州)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土地和开放通商口岸是重要内容,但由于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下列哪一条约没有此类条款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2024·江苏扬州)黄海海战中,致远舰官兵舍生忘死猛冲敌舰;经远舰长时间以一敌四,直到舰身下沉时仍然继续开炮击敌;定远、镇远两主力舰自始至终战斗在最前列。他们的英勇行为
A.打击了英军的侵略气焰 B.展现出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C.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 D.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7.(2024·江苏扬州广陵区二模)某学者指出:这些成就或可提供一幅奋力拼搏的生动画面,但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此材料评述的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戊变法 D.新文化运动
8.(2023·江苏无锡)近代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都是在暴力胁迫下订立的,其内容基本上是单方面给予列强种种特权,因而对中国的危害极大。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产生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2023·江苏镇江)2018年,北洋海军致远舰部分原厂设计图纸在英国纽卡斯尔市的一家档案馆首次被发现,该图纸有助于解释120多年前邓世昌率致远舰冲击敌舰、受损及严重倾斜等一系列细节问题,更好地还原战争真相。致远舰参与抗争的那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2023·江苏南通)某同学搜集到了图片《轮船招商局》、影像《甲午风云》、史学论著《戊戌思潮纵横论》和绘画《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A.洋务派的自强与求富 B.日本对中国蓄意侵略
C.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 D.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
11.(2023·江苏宿迁)“这一条约还不同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一方面,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另一面,却进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这一条约
A.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开启列强资本输出的先例 D.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12.(2023·江苏泰州)“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哀悼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谭嗣同
13.(2023·江苏扬州)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里说道:“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出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这种局面始于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2023·江苏扬州)观察下表,可推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建厂时问 厂名 建厂官员 主要产品
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小火炮、炸弹
1865年 江南制造局 李鸿章、曾国藩 来福枪、重型海防炮、轮船等
1890年 汉阳枪炮厂 张之洞 来福枪、轻型迫击炮、子弹等
A.洋务派打造近代化武器装备 B.维新派组建训练新式的军队
C.清朝内部达成学习西方共识 D.中国成功走上富国强兵之路
15.(2023·江苏连云港)《复兴之路》解说词中提到:“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关于这一“国耻”表述正确的是
A.开始丧失完整独立主权 B.沙俄占领北方大片领土
C.北洋舰队至此全军覆没 D.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
16.(2023·江苏连云港)下表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选项 历史时期 英雄人物 英雄事迹
A 元朝中期 戚继光 荡除中国东南沿海倭寇
B 明朝初期 郑成功 从葡萄牙手中收复台湾
C 甲午中日战争 邓世昌 率致远舰官兵杀敌殉国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左宗棠 抗击日本侵略血洒疆场
17.(2023·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一模)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的举动是
A.创办民用工业 B.打造近代海军 C.谋划维新变法 D.建立新式学堂
18.(2022·江苏无锡)小明在对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展开研究性学习时,关注的历史信息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此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9.(2023·江苏徐州沛县一模)通商口岸是西方列强通过战争等方式,强迫清政府开放沿江沿海等城市作为口岸。图中通商口岸的变化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洋务运动取得成效 B.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C.实行门户开放政策 D.民族矛盾逐渐加深
20.(2023·江苏南通一模)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他强调了百日维新
A.结束了封建制度 B.弘扬了民主科学
C.实现了自强求富 D.促进了思想启蒙
二、非选择题
21.(2023·江苏南通启东二模)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简表(部分)
类别 年份 学堂名称 地点 创办人
外语学堂 1862 京师同文馆 北京 奕
1863 上海广方言馆 上海 李鸿章
军事学堂 1887 广州陆师学堂 广州 张之洞
1890 南洋水师学堂 南京 曾国藩
技术学堂 1867 福州船政学堂 福州 左宗棠
1887 台湾西学堂 台湾 刘铭传
——摘编自王哲《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兴起与中国近代化》
(1)请列举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立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各一例。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的特点。(4分)
材料二
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摘编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对西学认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影响。(3分)
材料三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任职期间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促进了新思潮、新思想在北大的传播,使北大最终成为五四运动的摇篮和中心。
——路伟《论蔡元培的民主思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所起的作用。综合以上材料,谈一谈你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历程的看法。(3分)
22.(2023·江苏宿迁沭阳县二模)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侵略史,又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東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图1 虎门销烟 图2 奋勇冲向敌舰的致远舰 图3 《义和团库坊大捷》布面油画
材料三
甲午以后,康有为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的第二个方案,这个方案的主旨是要变更政治制度,其最后目的是要改君主立宪制,变法运动无疑是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
——摘编自蒋廷蔽《中国近代史》(1938年初版)
材料四
辛亥革命民国取代帝国,诚然来的过于急骤,无论从思想上、组织上都缺乏充分的准备,但却是合乎世界政治现代化运动的主流与方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相沿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近代民主共和制度,使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而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
——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材料五
现在我们要研究我们的近代史。我们要注意帝国主义如何压迫我们。我们要仔细研究每一个时期内的抵抗方案。……我们如果能找出我国近代史的教训,我们对于抗战建国就更能有所贡献了。
——摘编自蒋廷蔽《中国近代史》(1938年初版)
(1)材料一中,“炮口的逼迫下”指的是哪一战争?谈谈你对材料中的“脱出常轨,改道变形”的理解。(2分)?
(2)指出材料二中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1分)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自强运动”、“变法运动”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从“合乎世界政治现代化运动的主流与方向”的角度,概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分)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用意。(1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专题9: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江苏省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提分精准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