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制十三县+纯金卷
山西省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测试卷(一)
石
七年级历史
题
号
总分
得
分
得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个小
评卷人
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隋朝刚建立的时候,全国大约有400万户、2000多万人。建国第三年清查户口后,
立刻上升至700万户、4000多万人。”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隋朝的建立
B.南北的统一
C.户籍的编订
D.经济的发展
2.一个朝代的兴衰与统治者的政策密切相关。从下列表格可以看出:加速二个王朝
灭亡的共同政策因素是(
统治者
秦始皇
隋炀帝
对农民征收服沉重的赋税,大规
奢侈无度,征发大批的劳动力,
政策
模地征调民力徭役和兵役,实行
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
严苛的法律等
战争等
A.实行残暴统治
B.加强中央集权
C.实行民族压迫
D.加强文化专制
3.“卯时,江东的田间,一头牛拉着曲辕犁,农民们的劳作开始了;辰时,越州,越窑开
窑已时,长安西市,一路上,大食商人、东瀛学生和大月氏的金银器匠人来来
往往”这段《大唐十二时辰》(节选)的描述充分体现了唐朝(
A.农业生产技术提高
B.对外交流频繁
C.手工业发展水平高
D.经济繁荣景象
4.五代时期,人民除了完成赋税定额,还要按一定比例多缴纳一部分,以备仓库中雀
鼠损耗,称为“雀鼠耗”。据说称老鼠为“耗子”就是由此而来。这表明当时()
A.藩镇割据仍在延续
B.人民遭到刻意搜刮
C.社会经济非常残破
D.南北处于分裂状态
七历史
1
5.小丽在学习《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后做了如下总结。其中③属于
开元末年以后,停朝攻治日趋席败。755年,_“安史之乱“爆发,肩
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粉兵悉数内明,_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接助下,反
击叛军:最终于763年平定派乱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
造成极大破坏,店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A.历史原因
B.历史意义
C.历史过程
D.历史结论
6.《步辇图》(注:所绘是吐蕃使者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
名作之一、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其历史价值在于可以佐证(
A.通过和亲促进民族交融
B.通过战争维护边疆安全
C.通过册封稳定统治秩序
D.通过科举网罗天下人才
7.“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反映唐朝中日友好交
往的是()
A.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B.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归见林逋烦说似,唐僧三藏入天西
8.开元十二年(724年),僧一行领导在全国24个地点测量北极高度、冬夏至日、春秋
分日的日影长度,从测量中计算出地球南北相差351里80步(台今12922公里),这
是人类第一次对地球子午线的科学测量,据此僧一行制定了比较精确的历法《大衍
历》。这说明唐朝()
A.形成完善的科学研究体系
B.已经产生了实验科学理论
C.统治者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D.社会风气崇尚开放和自由
9.7世纪中叶,被医家奉为治病指南的《本草经集注》因存在种种不足和错误而显“不
合时宜”,唐政府遂组织苏敬等二十余贤才集体重修了丰富严谨的《唐本草》,颁布
后对国内外医药学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这体现出(
A.国家力量助推医学发展
B.中国医学技术领先于世界
C.唐朝政府内部人才济济
D.技术更新有利于巩固统治
10.下表为秦国、北魏、北宋时期实行的变法。表中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朝代
名称
部分措施
秦国
商鞅变法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北魏
孝文帝改革
实行军事改革,提高士兵训练水平和装备质量
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
北宋
王安石变法
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A.促进对外交往
B.提升军队战斗力
C.发展商品经济
D.提高行政效率
七历史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