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4-2025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成都外国语学校2024级高一下期3月月考
高一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75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表1为部分单独驯化物种的起源概况。由此可见,古代文明()
最早可考的驯化时间 地点 物种
公元前8500年 西南亚 小麦、豌豆、橄榄、绵羊、山羊
公元前7500年或更早 中国 稻米、小米、猪、蚕
公元前3500年或更早 中美洲 玉米、豌豆、南瓜、火鸡
公元前5000年或更早 萨赫勒 高粱、非洲米、珠鸡
公元前7000年 新几内亚 甘蔗、香蕉
表1
A.独立发展,多元并存 B.交流互鉴,互相促进
C.农业主导,分工明确 D.多元一体,源远流长
2.在两河流域地区的农业生产中,雨季需要排涝,其他季节需要灌溉,因此人们很早就开始修筑水利坝渠,在当时,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集体协作,也就加强了居民的往来,进而推动了国家的出现。这主要说明()
A.原始农业需要集体耕作 B.水利建设保障农业发展
C.农耕文明源于水域丰富 D.农业生产促进政权形成
3.雅利安人的习惯法本有一夫一妻制的规定。但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一前4世纪的《鲍达耶那法经》宣称,一个男人只能娶1位同种姓女子,但可从每个低种姓中各娶1名女子为妻,这意味着婆 罗门男子最多可以娶四妻。这一变化反映出古代印度()
A.种姓职业不再世袭 B.社会等级分化加剧
C.法律强化王室特权 D.女性地位不断下降
4.古雅典所在的阿提卡半岛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日照充足,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地势崎岖、土地贫瘠,可耕地范围大约只有30%-40%。城邦居民的正常生活以及城邦秩序的维护逐渐依赖于粮食进口。这些状况()
A.阻碍了农耕文明的诞生 B.导致人口总数趋于稳定
C.决定了小国寡民的政体特征 D.为城邦海外殖民提供了动因
5.埃及托勒密王朝统治时期的罗塞塔石碑是用古埃及象形文字、世俗体文字和希腊语三种文字书写的;孔雀帝国的阿育王在发布诏令时,也用到希腊语等多种语言。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A.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文明交流 B.希腊语是古代世界通用语言
C.奴隶制国家治理手段趋向一致 D.区域冲突根植于文化的差异
6.希罗多德等希腊史家的记述、托勒密王朝碑铭文字(今埃及境内)均表明,古代波斯帝国统治残暴,镇压行省保持稳固统治。而现代对波斯波利斯(位于今伊朗境内)等城市考古发现,当时帝国是以怀柔政策为主统治境内其他族群。由此说明()
A.文字史料比实物史料更为可信 B.相互矛盾的历史史料不可采用
C.考古是辨识古代文明最终依据 D.立场态度影响历史记载真实性
7.罗马帝国通过陆续授予被征服者罗马公民权,建立自治市体系,在给予地方相当高的自治权的同时,主动吸引地方精英进入上层阶级的圈子。从公元1世纪开始,部分意大利人和其他行省公民也可以进入元老院。这体现了罗马帝国()
A.国家治理的开放性 B.社会矛盾得以消除
C.公民权利日益扩大 D.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8.那些统治比较成功的大帝国,大多以保持各地传统、实行地方自治为基本特征。波斯帝国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却允许地方有高度的自主权;阿拉伯帝国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但却默认帝国内部的诸多地方势力。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统治者尊重各地的风俗 B.受制于交通通信条件的限制
C.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限 D.帝国内部民族文化多元发展
9.法国学者勒内在《亚洲简史》中,将亚洲历史归纳为五个阶段。图1为该书的目录,其中第三章合适的主题是( )
A.亚述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罗马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10.15世纪,廷巴克图的桑科尔大学和穆斯林世界的其他学校一样,不但讲授人文学科,如伊斯兰圣 训、修辞学、逻辑学、星占学、天文学、历史学等,而且也讲授自然科学。桑科尔大学奉行“门户开 放”政策,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材料能够用来印证()
A.阿拉伯学术文化中心的南移 B.津巴布韦国家文化的繁荣
C.商路对文化传播的重要影响 D.撒哈拉以南大学教育的普及
11.“不同文明与文化相遇的时候,其中某一种处在发展较高阶段的文明与文化,可能对另一种文化呈现倾斜式的“文化出超'。”与这一论述相符的是()
A.阿拉伯人把印度的数字传入非洲 B.新罗效仿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C.奥斯曼帝国把印度教改造为国教 D.日本效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12.“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
C.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 D.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13.下图显示了1945年某地区的人口组成比例。从近代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最初造成这种人口比例形成的西方列强是()
A.西班牙、英国 B.西班牙、葡萄牙
C.葡萄牙、意大利 D.葡萄牙、法国
14.16、17世纪,在西欧各大城市,新式商业银行纷纷建立,并以此为依靠,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开始出现。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B.商业经营的转型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封建制度的解体
15.1523年,法国人洗劫了西班牙宝船舰队,开启了加勒比地区的劫掠活动。西班牙竭力抵制其他欧洲国家染指此地,而英国则采用走私和海盗劫掠的方式来参与加勒比事务,引得各国纷纷效仿。这反映出该时期()
A.加勒比地区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B.西班牙的殖民霸权衰落
C.商业战争成为列强扩张的主要方式 D.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
16.对下图中1540年以后英国麦价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A.近代工厂的兴起导致原料需求增加 B.资本主义农场经营增加了粮食产量
C.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引发了物价上涨 D.高产作物促进英国的人口大量增长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500年到1500年这千年之间,亚洲是片令人激动且充满创造力的广阔天地。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五座都市,并且全都位于大帝国的心脏地带。诸如德里,北京与伊斯坦布尔等少数都市至今仍是重要城市······中世纪的世界史,就是亚洲的历史。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时代”时,亚洲伊斯兰文明与东方儒家文明一起主导了世界的发展;在几千年的时间中,“东方”发达和“西方”不发达是一种常态,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资本主义在西欧出现。
-摘编自斯图亚特·戈登《极简亚洲千年史》
材料二
中世纪城市培育了很多新的经济理念。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物品满足需要即可。而11世纪以来的城市逐渐形成了新的认识,即各种有用物品都可用货币标准来衡量,因此获取货币便成了获得更多物品的途径。在早期基督教价值观影响下,财富只被看成维持“生存”的手段,现世生活应奉行苦行主义。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财富被当作价值增值的资本,放贷可以收利的意识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扎根。同时,市民将所获部分财富用于改善生活,其大胆的消费实践似乎并没有被上帝惩处。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时期亚洲成为世界中心的原因,并说明中古西欧“不黑暗”的理由。(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城市新的经济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对欧洲转型的作用。(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波斯帝国灭亡后,亚历山大继续领兵东进,在粟特遇到当地居民激烈反抗,尤其以地方贵族斯皮泰门领导的起义威胁最大。起义军曾一度收复首都,给远征军以沉重打击。亚历山大在中亚细亚征战两年,方将起义军镇压下去。······据历史文献提供的数字估算,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另外,波斯帝国战败投降后,亚历山大仍然纵兵烧杀抢掠,将富丽堂皇的波斯宫殿付之一炬。最后掳走的黄金数量惊人,需要5000头骆驼和2万头骡子驮运。
-林汉达、曹余章《上下五千年》
材料二
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三
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先后建立起几十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化文明城市,分布在从地中海到阿富汗的广大地区,最远的到达吉尔吉斯斯坦和印度。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大量的希腊手工工匠、商人、学者、医生、冒险家纷纷涌入这些东方城市,不仅扩大了希腊与东方的经济联系,而且把希腊民主政治的传统、希腊文化和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直接介绍给了当地人,极大地扩大了希腊文明对东方的影响,而东方的风格传统也日益渗进了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东征的性质并说明理由。(6分)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的观点。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进行简要评价。(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代不同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并谈谈你认为在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什么态度。(6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建立后,地中海东部、南部和西部海岸,红海和波斯湾的整个海岸以及阿拉伯海的北部沿海地区,全部掌握在阿拉伯人手中。······12世纪末13世纪初,中国的罗盘传到阿拉伯,从此阿拉伯人的航海更得到迅速的发展。······可以说,在中古时代,横跨印度洋的海上贸易主要由阿拉伯人掌握。他们成为欧、亚、非中古贸易的主要中介商,在推进世界经济交流、文化发展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先进的亚洲的许多发明创造,如有名的中国火药、罗盘、印刷术,印度的数字,可能都是由阿拉伯人通过海上传向世界各地的。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册
材料二
当达·伽马完成历史性的航海归来时,葡萄牙宫廷准备迅速扩大成果。美洲大陆源源而来的海量金银使葡萄牙有足够的资金与东方通商。夺取了进出印度洋狭窄海道的控制权,使葡萄牙人控制了跨越半个地球的商船航线。每年,葡萄牙船队沿西非海岸,绕过好望角驶往东非,然后航抵科钦和锡兰,通过马六甲进入东亚贸易,从而打破了阿拉伯商人对印度洋的传统垄断。
-根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整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中古时代阿拉伯人在印度洋贸易中的地位?分析这一地位形成的主要原因,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8分)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16世纪葡萄牙人为什么能打破阿拉伯商人对印度洋的传统垄断?葡萄牙人的商业活动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8分)
成都外国语学校2024级高一下期3月月考
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A D B D A D A C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C D A B B D C
17【答案】(18分)
(1)原因:拥有诸多大帝国;有先进的政治制度;城市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繁荣;科技发达。(4分)
不黑暗的理由:中世纪对人类文明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政治上,中世纪中后期,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上,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和城市商品经济有所发展;文化上,自治城市兴办大学,促进文化事业发展。(6分)
(2)新的经济理念:商品货币意识;财富追逐意识;积极的消费观念。(4分)作用:推动欧洲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为宗教改革兴起创造条件,利于世俗社会发的发展;促进新航路开辟,利于资本主义的产生。(4分)
18【答案】(18分)
(1)性质:是侵略战争(或掠夺战争)。(2分)
理由:远征中残酷镇压当地人民的反抗;屠杀大量的平民;抢劫财物;焚烧建筑。(4分,任答2点即可)
(2)观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2分)
评价:亚历山大东征,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推广了希腊文化;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4分)
(3)主要方式:暴力冲突、和平交往等。(2分)
态度:人类文明交往所追求的目标是民族、国家之间平等互利;坚持以和平交往的方式加强文明交流;要做到文明互鉴,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坚持对外开放意识。(4分,任答2点即可,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9【答案】(16分)
(1)地位:中古时代阿拉伯人垄断了印度洋贸易。(2分)
原因:阿拉伯帝国疆域辽阔、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中国指南针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的航海技术提高。(4分)
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2分)
(2)原因:新航路的开辟;王室的支持;对美洲的掠夺,提供了大量资金;占领沿线的商业据点等。(4分)(任答两点即给2分)
影响: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是世界历史形成的重要环节。(4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4-2025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