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年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答案)

2025年中考导向预测信息试卷
历史部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共8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的规定位置。
3.答题时,必须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考古发掘的历史文物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的文物从器物造型和纹饰看共同印证了( )
河南三门峡出土的花瓣纹陶钵 山西临汾出土的回旋勾连纹陶盆 山东大汶口出土的花瓣纹彩陶壶
A. 中华文明发展多元一体的特征 B. 早期国家社会阶级分化的出现
C. 旧石器时代的手工业发展水平 D. 农耕时代生产工具的使用情况
2.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纷纷涌现,思想学术领域非常活跃。下表中学者的观点都( )
学派 主张
孔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墨子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孟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A. 有利于规范人们行为 B. 主张人们互爱互利
C. 提倡统治者推行德政 D. 强调君主以法治国
3. 下图文物是汉朝授予西羌首领的印信,可得知汉朝通过封赐金印的方式承认少数民族政权。同时,在《后汉书·西羌传》中记载“承制封为归义侯,加号汉大都尉”。这表明( )
“汉归义羌长”青铜印
A. 西汉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 出土文物与历史文献相印证
C. 华夏认同观念进一步加强 D. 只有文物够能揭示历史真相
4. 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风貌。唐太宗《正日临朝》中写道“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王维的诗歌中也提到“九天阍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反映出唐朝( )
A. 开放的对外政策 B. 完善的监察制度 C. 科学的选官制度 D. 丰富的社会生活
5.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成为贸易往来的交通要道,商队往来频繁,一贯大钱可达十几斤的重量,金属铸币在运输过程中十分不便且铸币成本高昂,出现“钱荒”问题,于是纸币开始流通。材料描述的是纸币交子的( )
A. 流通情况 B. 重要作用 C. 发展过程 D. 产生背景
6. 据统计,朱元璋废除丞相后,洪武十七年八日之内,朱元璋平均每天需要审批的公文为207份,处理的事务多达411件。他工作是“昧爽临床,日宴忘餐”,痛感事务丛聚繁杂,惟恐出现纰漏。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
A. 设立通判 B. 实行行省制 C. 设置内阁 D. 建立军机处
晋华中学历史社团的同学以“近代中国的探索与变革”为主题进行探究,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一系列的革命组织。这些组织的成立( )
革命组织 创立者 宗旨
兴中会 孙中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华兴会 黄兴、宋教仁等 驱除鞑虏,复兴中华
光复会 蔡元培、章炳麟等 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
学文社 蒋翊武、孙武等 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同盟会 孙中山、黄兴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A. 为变法提供了组织基础 B. 推动了革命的进程
C. 壮大了无产阶级的队伍 D. 促进维新思潮传播
8. 五四运动中,北大学生们在集会和游行示威中分发《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的传单(节选),其中蕴含的精神是( )
今与全国同胞立两条信条: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
A. 解放思想,追求变革 B. 积极创新,探索科学
C.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D.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9. 年画作为重要的民间艺术之一,能够折射出历史的变迁。年画《上海第一名园》生动再现了近代上海张园的外貌及门口的热闹街景,画面中的建筑具有中式的外表,却安装了西式的拱形玻璃窗;马路上来来往往的有西式交通工具四轮马车,还有人力拉的黄包车;人们的穿着兼有马褂、长袍、西装等。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特征是( )
A. 彻底西化 B. 自由平等 C. 新旧并呈 D. 顽固保守
10. 下面是李华同学制作的历史人物卡片。与卡片中图文信息契合的人物贡献是( )
人物:钱学森 籍贯:浙江杭州 身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名言:“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与强盛而竭尽全力。” 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贡献 B. 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 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D. 开创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11. 王芳同学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绘制了下面的内容结构示意图,你认为①处可填写( )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 科学发展观
12.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1条规定,假如有人编造或歌唱含有毁谤或侮辱他人的歌词时,必须处死;第4条规定,如果欺侮他人,罚款25阿司。由此可知,《十二铜表法》( )
A. 限制了贵族曲解和滥用法律 B. 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奠定了后世罗马法典的基础 D. 比较重视民权并予以保护
13. 数据的分析对比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是世界各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变化表(部分),与表格中人口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1650年 18.3% 183% 2.4%
1750年 19.2% 13.1% 1.6%
1850年 22.7% 8.1% 5.1%
——依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整理
A. 殖民掠夺推动1750—1850年间欧洲人口增加
B. 三角贸易导致1650—1750年间非洲人口锐减
C. 人口迁移导致1650—1750年间美洲人口减少
D. 发现美洲促进1750—1850年间美洲人口增长
14. 李华同学运用时间轴的方式梳理了某一时期的重大史事。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萌芽 B. 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C. 殖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D. 无产阶级革命的产生与高涨
15. 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在复习“冷战后的世界”这一主题内容时,收集了一些国际文件并将其整理为以下表格,根据表格可说明( )
时间 名称 主要内容
2000年 《联合国千年宣言》 强调全球合作重要性,旨在消除贫困、促进发展、维护和平与安全
2015年 《可持续发展议程》 包含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涵盖消除贫困、保护地球等多方面
2023年 《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 为解决全球安全难题提供了更系统的思路、更可行的举措
A.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 经济全球化加速进行
C. 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深 D. 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5分)
本部分共4道大题,其中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45分。
16. 学史明智·鉴往知来。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项目名称】文明展韵·民族铸魂
【项目目标】通过运用不同的学史方法,培养丰富多元的历史学习视角,领略中华民族不断革新的创造力与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
【项目任务】
任务一 一组同学以“读图学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整理了如下图片内容,准备布展。
①五禽戏 ②东汉击鼓说唱俑 ③汉朝造纸工艺流程想象图 ④《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⑤元代火铳 ⑥《本草纲目》 ⑦《步辇图》(局部) ⑧耧车(模型)
(1)请将备选图片的序号填入下面对应的展板中,并说明上述文明成果的共同作用。
前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无与伦比的丰富性,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诉说着一个民族数千年的辉煌历程与智慧积淀。 展板一 妙手仁心 医韵长廊 ________ 展板二 千年智造·科技华章 _________ 展板三 多彩艺术·华彩纷呈 _______
任务二 二组同学以“听歌研史·传承红色革命精神”为主题,搜集了我国近现代不同时期部分歌曲,进行布展。
歌名 《国民革命歌》 《松花江上》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歌词节选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 齐奋斗,齐奋斗。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 齐奋斗,齐奋斗。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雄赳赳,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 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打败美国野心狼。
创作背景 为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力图打倒列强,消灭军阀,统一全国。 ▲ 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多次轰炸中朝边境城市,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中国决定入朝参战,志愿军奔赴前线,保家卫国。
历史时期 国民大革命时期 ▲ ▲
(2)请根据表中的信息按照要求完成空白处▲的填写,并写出你从中感悟到的精神文化内涵。
17. 交通发展·见证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国内的统一,隋唐各州郡干道的交织更加密切,驿道遍布国内,每隔30里建一驿站,配备车马和草料田等。通往周边民族和域外的主要干道有七条,可通往西域,到达中亚、南亚与西亚,甚至远至欧洲。除陆路外,唐代己是“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
——摘编自孙驰《浅析中国古代交通发展的重要阶段及节点》等
材料二 尽管大萧条时期美国汽车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城市交通压力仍持续上升,联邦政府却没有回应不断上升的需求。随着危机爆发使得大量人口失业,扩大公路开支成为解决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1933年以来国会相继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海登—卡特莱特法》,拨款约6亿美元用于公路工程。
——摘编自宋晨《美国联邦政府援助公路项目探源》
材料三
时间 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情况
1983年 陕西西安至三元原一级公路首次引进世界银行贷款,以及世界先进工程管理制度和技术等。
1992年 国务院肯定了中央和地方合资建设铁路的发展模式。
1994年 国家制定了允许地方政府、国内企业、民间资本投资民航企业和机场的规定。
2003年 颁布《道路交通安全法》,主要是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证交通安全。
2013年以来 秉持“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交通运输“走出去”。
——摘编自彭仲仁等《交通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交通发展与变革4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时期交通发展的特点及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联邦政府援助公路工程的背景,并分析这一举措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归纳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趋势。
18. 大国关系·影响世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尔赛和约》将战争罪责全部推给德国及其盟国,并对德国进行严惩。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剥夺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予以瓜分。 1951年4月,法、德等六国根据“舒曼计划”,在巴黎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决定在六国范围内逐步取消煤钢关税和进口限制,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管理之下,建立欧洲煤钢联营。
——摘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版)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世界史》
材料二 由于美苏政治制度、意识形态、行为方式的不同,必然会在许多重要问题上产生重大的分歧与对抗,并导致两国的对外政策都发生了转向。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通过一系列敌对政策形成了全面对峙,稳定了国际局势,在此基础上又不断生长出多极的力量。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
材料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动建立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强调要增进互信、平等互利、深化合作,力争打破大国冲突对抗的传统规律,建立了一系列内涵不同、领域广泛的伙伴关系,如“全天候”“全方位”“全面”“友好合作”等。
——摘编自张士义《中国共产党历史简明读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德关系的变化历程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具体史实说明“美苏通过一系列敌对政策形成了全面对峙”,并简述“全面对峙”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型大国关系的特点,并列举中国“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实践。
(4)综上所述,归纳影响大国关系的主要因素。
19. 多元力量·社会进步。世界历史波澜壮阔,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诸多因素相互交织,深刻影响着社会的进步与转型,推动历史进程不断向前发展。
【绘制导图·见证社会潮流】
(1)根据以下示意图并结合相关史实,任选两条线索简述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世界潮流形成的。
【观察图片·解读社会变化】
(2)根据下面两组图片并结合所学,分别说明上面(1)中①②处史事是如何推动社会面貌发生改变的?
图一《南京条约》签订 图二江南制造总局 图一巴黎公社 图二十月革命
【阐述史实·感悟社会发展】
(3)请从下面大事年表中选择恰当的史实,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时间 事件
前8世纪 铁器、牛耕出现
前356年 商鞅变法
1689年 《权利法案》颁布
1785年 瓦特改进蒸汽机
1787年 美国宪法颁布
1876年 煤气内燃机发明
1915年 新文化运动
1921年 新经济政策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1978年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展开
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
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
2025年中考导向预测信息试卷
历史部分 参考答案
注意事项:
1.全卷共8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的规定位置。
3.答题时,必须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C
【7~8题答案】
【答案】7. B 8. D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A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5分)
本部分共4道大题,其中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45分。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①⑥ ②. ③⑤⑧ ③. ②④⑦共同作用:体现了中华民族聪明智慧;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传承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丰富劳动人民精神生活;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等。
(2)填写:《松花江上》背景: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地区沦陷,人民颠沛流离;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时期:抗美援朝时期。内涵:体现了团结就是力量;不屈不挠精神;爱国主义情怀;无私奉献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
【17题答案】
【答案】(1)特点:覆盖范围广,配备齐全;距离远,沟通中外;海陆并重。影响:密切国内联系,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促进民族交融和中外交流;推动国内国际经济文化交流。
(2)背景:经济危机出现,城市交通压力上升;失业问题严峻。意义: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促进城市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危机影响,缓和社会矛盾。
(3)趋势:引进先进技术;增加民间投资;加强法律规范;扩大世界影响。
【18题答案】
【答案】(1)变化历程:从对立、战争到和解、合作。原因:深刻反思 历史教训;经济利益驱动;冷战的影响等。
(2)史实:政治上,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经济上,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1949年,苏联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上,1949年,美、英、法等国成立政治军事同盟“北约”;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政治军事同盟“华约”。影响: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不同制度的国家之间互相借鉴,促进了世界的整体发展;造成国际局势紧张,全面冷战,局部热战。
(3)特点: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实践:发起成立丝路基金,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投建亚投行,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在五大洲举办30余次大型中国文化年(节)系列活动等。
(4)因素:历史因素;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的不同;综合国力;国际格局;外交政策等。
【19题答案】
【答案】(1)殖民掠夺加剧: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增强,加剧了对殖民地的侵略,使得亚非拉许多国家沦为殖民地,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形成,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大的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俄国和日本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美国通过革命巩固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渐形成,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展。
(2)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持续对外扩张,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挽救民族危机,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了洋务运动,建立了江南制造总局,从技术的角度学习西方。
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是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马克思主义从理论走向现实的标志。
(3)示例观点:人治走向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论述:17世纪中期,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经过长期斗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提出了议会主权和限制王权等要求,英国逐步形成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1954年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综上所述,各国都颁布了法律文献,推动社会的发展,体现了人治走向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年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