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答案)

2025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一模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 大河村遗址是中原地区重要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出土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下列对其共同之处归纳最精准的是( )
A. 建筑技术的创新 B. 对音乐审美的追求
C. 农耕生活的丰富 D. 对天文历法的探索
2.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认为统治者应该减轻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孟子强调“民贵君轻”,认为人民是国家的基础;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民心。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
A. 民本思想受到重视 B. 诸子百家的核心思想相同
C. 儒道思想影响最大 D. 统治者奉行人民利益至上
3. 论及“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有学者指出,它“打破了西域各地小国林立、互不往来的隔离状态”“增强了西域各地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认同”。该学者意在强调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
A. 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B. 开通了东西方往来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
C. 使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D. 使东汉王朝首次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
4. 隋唐大运河的开通,让洛阳集千年运河、丝绸之路、万里茶道、世界古都的身份于一身。“天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中外商旅,莫不咸集”。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开通( )
A. 促进洛阳文化的繁荣昌盛 B. 使洛阳成为各民族汇聚中心
C. 使洛阳成为水路交通枢纽 D. 突出了洛阳的政治中心地位
5. 北宋诗人苏轼有“龙津观夜市,灯火亦煌煌”之语,陆游也写有“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这从侧面说明宋代( )
A. 诗歌内容较为单一 B. 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C. 农业生产水平较高 D.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6. 元朝行省只有支用地方留用财赋1000锭以下的权力,超过数额,必须咨请中书省批准,违规必惩。仁宗时,岭北行省官员忻都擅自支钱犒军,即被免官。这表明( )
A. 行省制利于加强集权 B. 地方财政极其困难
C. 元代军费支出占比大 D. 元代贪腐现象普遍
7. 16世纪中期,玉米、甘薯由美洲传入中国,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对明清时期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产生了直接影响。这表明明清经济的发展得益于( )
A. 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 B. 全球性的经济互动
C.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D. 世界性的人口增长
8.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部分官员和有识之士开始了解国际形势,如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介绍西方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材料说明鸦片战争( )
A. 刺激了有识之士睁眼看世界 B. 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
C. 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D. 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9. 1898年,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提出将西方的政治学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纳入教学内容,比之洋务运动,加入了政治、思想等学习内容,在教育内容方面进行了扩充与升华。这说明戊戌变法( )
A. 学习西方更加深入全面 B. 是一场思想大解放运动
C.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 培养了大批的革命人才
10. 某组同学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收集了以下三幅油画。该组同学研究的历史主题是( )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生死攸关转折点
C.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D. 探索革命新道路
11. 抗战音乐是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救亡之声——中国抗日战争歌曲汇编》收录抗战歌曲3621首,下表是歌词中出现的部分高频词。这些音乐旨在( )
A. 丰富民众精神生活 B. 塑造民族精神
C. 推动音乐的大众化 D. 提升文化素养
12. “到1948年底,在1.5亿人口的地区约一亿农民获得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从而使解放军的兵源、战争勤务和军民需用的物资有了重要保证。”材料叙述的是( )
A. 农民获得基本生存保障
B. 农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
C. 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影响
D. 解放军战略进攻的条件
13. 1951年8月至1952年2月,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率剧社在全国义演178场,募捐15.27亿元旧币,完成向前线捐献飞机的心愿。与这场捐赠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解放西藏 B. 抗美援朝 C. 解放战争 D. 抗日战争
14. 据郑州海关统计,2024年河南对东盟、欧盟、拉美、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较去年同期均有增长,河南外贸活力持续增强。材料说明河南( )
A. 外贸实力领先全国 B. 对外开放不断深入
C. 对外格局开始形成 D.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5. 各个古代文明独立发展,但也不是绝对的,如佛教曾传入中国、东南亚、日本和朝鲜,希腊人也曾统治埃及和西亚,罗马人曾占领东地中海和高卢等地区,并给这些地区的历史发展以巨大影响。材料体现了世界古代文明( )
A. 相互渗透 B. 交流融合 C. 各自发展 D. 相互隔绝
16. 12世纪巴黎大学建立,14世纪又有罗马大学、佛罗伦萨大学和维也纳大学等相继建立。这些大学的名称充分说明中世纪大学( )
A. 兴起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享有充分的自由与自治
C. 与城市的兴起密切相关 D. 满足了社会分工的需要
17. 《世界文明史》中写道:“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这里论述的是( )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美国独立战争
C.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D. 美国南北战争
18. 英国学者保罗 肯迪尼在《大国兴衰》一书中指出:日本培养出的工程师比任何西方国家都多得多(大约比美国培养的多50%),它还拥有近70万名研发人员,比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加在一起还多。材料反映了日本()
A. 实行非军事化政策
B. 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C. 引进最新科技成就
D. 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
19. 罗斯福认为,纯粹的救济如饮鸩止渴,只能麻痹人的精神意志,而以最低工资代替救济金则能充分尊重被救济者的尊严和自尊心。因此,他( )
A.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 整顿金融体系
C. 推行“以工代赈” D. 实行按劳取酬
20. 2025年1月27日,DeepSeek AI智能助手同时冲上中美苹果免费应用排行榜第一,实现中国AI大模型历史性一刻。某AI领域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发展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要让人工智能真正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是成为威胁。这启示我们( )
A. 要使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B. 要立即停止发展人工智能技术
C. 技术创新会威胁人类社会 D. 发展人工智能要增进人类福祉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北方少数民族相继进入黄河流域建立政权的时期……这一时期北方的裤褶服进入南方,因其穿着方便,又合体端庄,逐渐被南方人接受,并一直沿用到唐代,同时南方的大口裤也影响到北方……唐朝胡服更为普及,此时的胡服已不是单纯的某一西北民族的服饰,而是广采众多北方民族服饰之长的一种服装,再加上胡服在中原经历数百年的演化,融入大量西域、波斯以及印度服饰文化风格。
——摘编自肖琼琼《从民族交融看中国传统服饰的流变》
材料二 古往今来,服饰往往是时尚的放大镜,如今河南洛阳掀起汉服热潮……自2023年以来,汉服已成为洛阳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游客在这里绾青丝、贴花钿、穿汉服。当前,为推动汉服“流量”变“留量”,“网红”变“长红”,洛阳已着手布局汉服产业,举办汉服大赛、汉服妆造培训班,成立洛阳汉服研究院,建成汉服产业园,规范汉服经营行业活动等……汉服热潮折射的是当代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也为中国古代深厚的礼文化如何通过文旅实践加以诠释提供了“洛阳方案”。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24.2.6)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传统服饰变化所体现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阳汉服流行的原因。
(3)谈谈你能为中国传统服饰的传承和发展做出的贡献。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部分)
人物 主要履历
王韬(1828-1897) 江苏人,曾去英、法、俄等国游历,并与洋务派官僚交往密切。
薛福成(1838-1894) 江苏人曾随李鸿章办外交后任清政府驻英、法、意等国公使。
郑观应(1841-1920) 广东人,曾在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企业任过重要职务。
——摘编自章开沅等《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王韬曾提出“商富即国富”,郑观应说,“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后来,王韬、薛福成等人做过实地考察后认为,西方各国所以强盛,不仅仅在于工商业的发展与船坚炮利,更重要还在于政治制度的优越。19世纪80-90年代,郑观应等人明确提出了在中国建立议会制度的主张。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第二版)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位人物有哪些相似经历。
(2)根据材料二,他们的主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原因。
(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个人思想与时代的关系。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战机发展状况
时期 战机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 开国大典阅兵式上,空军只有17架飞机,且都是从国民党军缴获来的。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一五”计划期间,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试制了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随后数年,我国成功仿制出歼-6和歼-7等。1969年,在科研人员的奋力投入下,第二代战斗机歼-8首飞成功。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航空事业发展突飞猛进,我国自主研制了歼-20、运-20、直-20等先进战机,2023年,我国军用飞机总数达到了3284架,是世界第三大空中力量。
(1)根据表格,概括我国战机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2)请再举一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国防领域的重大成就并谈谈你对国防发展的认识。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很多学者将这一时期(1860年~1900年)命名为美国钢铁工业的“巨大转变”时期或“起飞”时期。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美国成为位居世界前列的工业国家。这一时期美国钢铁产量的变化,可以很好地诠释“巨大转变”或“起飞”的重大意义。这一时期,美国的生铁产量增长了1580%,钢产量更是增长了88000%,钢从原来生铁生产领域的副产品变成主要产品。1860年,美国的钢产量仅有1.3万吨,占美国铁产量的1.41%,到1900年,钢产量达1141.2万吨,占铁产量的73.9%。
——摘译自《The Economic History of American Steel Industy》by Robert P. Rogers
材料二 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日本战后重建,1980年日本以1.11亿吨的粗钢产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产钢大国。经济转型都必须经历一个痛苦的发展阶段。随着日本钢铁工业的兴起,生产成本上升,技术被追赶,使得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经历了一段相当难熬的转型过程。美国也在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末不断发起针对日本的贸易战。但30多年的贸易战并没有阻止日本制造业的战后重生与崛起。
——摘编自宋玉铮《美国钢铁工业发展史带来的启示》
(1)据材料一,指出1860年——1900年之间美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从美国钢铁工业的兴衰中得到哪些启示?
25. 请阅读下面材料,围绕其中的观点,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材料 当前,国际局势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纷争和军事冲突多点爆发,全球发展和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等诸多因素,让新的一年充满不确定性。但机遇与风险同在、希望与挑战并存……
——摘编自《冲突与挑战中求和平机遇与风险中谋发展——2024全球地区形势前瞻》
2025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一模
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C
【17题答案】
【答案】C
【18题答案】
【答案】D
【19题答案】
【答案】C
【20题答案】
【答案】D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题答案】
【答案】(1)特点:民族交融与文化融合
(2)原因:汉服已成为洛阳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游客来洛阳体验汉服文化;洛阳已着手布局汉服产业,举办汉服大赛、汉服妆造培训班,成立洛阳汉服研究院,建成汉服产业园,规范汉服经营行业活动等;汉服热潮折射的是当代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也为中国古代深厚的礼文化如何通过文旅实践加以诠释提供了“洛阳方案”。
(3)贡献: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和文化,积极参与汉服文化活动,推广和传播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支持和购买汉服产品,促进汉服产业的发展。
【22题答案】
【答案】(1)相似经历:均来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均与洋务派或近代企业有密切关联,具有国际视野;均属早期维新派。
(2)变化:初期强调“商战”富民,后期转向政治制度改革。原因:实践观察;洋务运动局限;民族危机加深。
(3)关系:时代塑造思想;思想推动时代变革。
【23题答案】
【答案】(1)特点:起步低、发展速度快、从仿制到自主研制。原因:国家重视与支持、经济实力增强、科研人员努力。
(2)重大成就: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认识:国防发展是国家稳定的重要保障;科技是国防发展的关键;国防发展需要综合国力支撑;人才是国防发展的核心。
【24题答案】
【答案】(1)特点:产量迅速提高;钢成为主要产品。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2)启示:坚持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政策支持的影响明显;注重加强与各国经济往来等(言之有理即可)。
【25题答案】
【答案】示例:
观点1: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论述:当前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自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全球治理的话语权越来越向发展中国家倾斜,全球治理体系越来越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世界文明多样性更加彰显,世界各国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成为主基调。
结论:综上所述,面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我们要努力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我国经济,增强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观点2: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或全球发展,命运与共)。
论述: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人口膨胀、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但这些问题单凭一国或几国的力量无法解决,必须全世界共同应对。因此,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得到世界广泛认同。
综上所述,各国在联合国的领导下,加强国家的团结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危机与灾难,共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观点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论述: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当今世界出现的恐怖主义抬头、地区冲突等也让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人民认识到和平的珍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蓬勃发展,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促成了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局面,发展也日益成为各国的核心诉求。面对机遇与风险同在、希望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国际组织也纷纷采取行动,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等积极调解国际争端,维护和平,推动国际合作,助力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世界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进。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