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 人工智能来袭 聚焦新质生产力
(试题分值:100分 测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
1.2024年3月,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等成为今年代表们热点议题。材料反映国家每年召开“两会”目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制的制度安排
C.全国人民为了凝聚共识,更好建设社会主义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制度安排
2.随着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推行,美团外卖、微信支付、共享单车等新兴行业大量涌现,增强了新的经济发展的动力,促进了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这一现象表明( )
A.我国科技水平已经领先世界 B.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
C.科技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D.新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
3.随着中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行,滴滴打车、美团外卖、微信支付、共享单车等新兴行业大量涌现,增强了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了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这一现象说明( )
A.新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B.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C.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已经领先世界
D.科技在社会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4.罗斯福新政“是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说明罗斯福新政旨在( )
A.调整美国三权分立的体制 B.采取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
C.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D.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5.战国时期,新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得到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加速了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材料中没有涉及( )
A.变法改革的背景 B.变法改革的目的
C.变法改革的内容 D.变法改革的影响
6.近代以来,科技发展使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四位同学的看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A.甲: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B.乙: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跨国公司
C.丙: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成就
D.丁:三次工业革命都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7.有学者指出:从生产力角度说,它制造了新的工具和机器;从生产关系角度说、军火有一部分投入市场,有发展为资本主义企业的可能性。其中的“它”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推动这一时期“大变革、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B.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C.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D.秦国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9.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课后,有四人分别撰写了历史小论文。下列论文题目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工业革命建立了现代大工厂制度》
B.《法国人斯蒂芬森在交通运输领域取得新突破》
C.《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D.《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
10.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我国目前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判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也曾对我国当时的主要矛盾做出了分析,对二者的看法符合史实的是( )
A.都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益探索 B.八大分析造成此后经济建设的冒进
C.都是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的正确分析 D.生产力发展促使生产关系发生质变
11.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为人类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下列说法最能体现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是( )
A.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籼型杂交水稻研制成功 D.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12.习近平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_____,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_____”处的内容是( )
A.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C.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1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据此可知,中国式现代化是( )
A.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B.对西式现代化的彻底否定
C.人类文明进步的最佳方案 D.为现代化贡献的中国智慧
14.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____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横线处应填入( )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
15.“冰墩墩”,“中国式现代化”,“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俄乌冲突”,“数字经济”,“卡塔尔世界杯”等等,这些成为过去2022年网络流行语。那么1958年,我国社会流行语有(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打倒走资派,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D.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16.小明同学准备参加“学习二十大,争做好少年”系列活动中的“党史知识竞赛”,目前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正确的是( )
A.八七会议——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B.中共八大——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C.中共十四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中共二十大——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
17.2023年的全国“两会”将如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开局之年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具体奋斗目标,切实解决百姓关心的急难愁盼和热点问题。观察如图两幅图,这两幅图可以用来说明( )
A.农民翻身做主人 B.土地经营权的变化
C.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D.土地所有权的变化
18.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23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23年的是( )
A.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一国两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1大学 三个代表
C.和谐社会 八荣八耻 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 一带一路 中国式现代化
19.2023年5月9日至10日,中央对台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大会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宋元以后,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开始在澎湖、台湾设治,实施行政管辖。其中,元朝在该地区设置的管辖机构是( )
A.安西都护府 B.行省
C.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
20.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全面实现人民富裕 D.全面实现贫困人口脱贫
2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提出( )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D.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2.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如图中“热词”主要体现( )
2023年全国两会“热词” “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住房保障”“恢复和扩大消费”
A.国家对于人民利益的高度重视 B.我国注重建设新的外交格局
C.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D.生态问题成为关注的新趋势
23.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 )
A.乡村振兴 B.高质量发展
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健康中国建设
24.西方大国崛起走的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零和之路,而今天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共赢之路。解开中国式现代化奥秘的“金钥匙”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5.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 )
A.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的开放战略
D.明确概括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26.(18分)生产力与社会发展。
材料一
A铁制农具与牛耕 B翻车 C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补全C处内容。从AC中任选其一,仿照示例进行介绍。(6分)
示例:B三国时期,马钧制成翻车。翻车可以实现连续提水,由此提高了灌溉效率,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材料二 第一次现代化浪潮由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时间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由英国开启,随后向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扩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A 的改进和应用。第二次现代化浪潮始于19世纪60年代,以电力的发现和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其启动器。发电机、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使经济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
——摘编自王怀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世界现代化进程》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补全A处内容。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6分)
材料三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3)依据材料三,谈谈你对国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认识。(6分)
27.(14分)某学校在八年级开展《中国式现代化》历史研学活动。主要内容如下:
探究点一 中国式现代化奠基时期,即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总体特征是探索,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制度变革和道路摸索,为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探寻可行之路,为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可视之为现代化起飞前的准备时期。
探究点二 中国式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社会面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改变,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巨大飞跃。
探究点三 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成熟时期,2012年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也随之进入一个新阶段,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马敏《历史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摘编)
请回答:
(1)请依据探究点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式现代化奠基时期”开始于哪一年?这一时期,我国通过哪一历史事件实现了“社会制度变革”。(4分)
(2)请依据探究点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国式现代化奠基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如何起步的?请列举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时期的重要建设成就?(至少写出三项)(6分)
(3)请依据探究点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式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开始于哪一年?在“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成熟时期”,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4分)
28.阅读下面图文资料,请你完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主题式探究性学习。
【制度探索】
材料一: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网教学九星科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指出1954年宪法的性质。根据材料,从政治和经济角度予以说明。(6分)
【经济探索】
材料二:经过十多年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正在转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迅速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广泛展开。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取得的效果。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经济体制发生的变化。(4分)
【道路探索】
材料三: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时曾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的根本发展道路。(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答】据题干“2024年3月,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等成为今年代表们热点议题”可知,这说明国家每年召开“两会”目的是全国人民为了凝聚共识,更好建设社会主义。故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国家每年召开“两会”目的是全国人民为了凝聚共识,更好建设社会主义,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排除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制的制度安排无关,排除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制度安排无关,排除D。
故选:C。
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随着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推行,美团外卖、微信支付、共享单车等新兴行业大量涌现,增强了新的经济发展的动力,促进了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这一现象表明新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的社会。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新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故选:D。
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据“随着中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行,滴滴打车、美团外卖、微信支付、共享单车等新兴行业大量涌现,增强了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了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可知,这一现象说明新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的社会。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新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故选:A。
4.【答案】C
【解答】根据所学和材料“是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可知,用国家力量来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这样,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就增强了,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经
济手段,不能体现调整美国三权分立的体制,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国家的宏观调控,不是采取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排除B项;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
故选:C。
5.【答案】C
【解答】根据“战国时期,新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得到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加速了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改革的背景,排除A;“为适应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变化”是目的,排除B;材料中没有涉及变法改革的内容,C符合题意;“加速了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是影响,排除D。
故选:C。
6.【答案】B
【解答】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是垄断组织。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CD说法正确,排除。
故选:B。
7.【答案】A
【解答】根据材料“从生产力角度说,它制造了新的工具和机器;从生产关系角度说,军火有一部分投入市场,有发展为资本主义企业的可能性”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A符合题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排除BC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开展思想启蒙,排除D项。
故选:A。
8.【答案】A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因此,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这一时期“大变革、大发展”的根本原因,答案选A,BCD排除。
故选:A。
9.【答案】B
【解答】A.工业革命通过动力系统的更新,实现了大机器生产和催生了现代工厂制度,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瓦特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人们开始设法利用蒸汽机推动交通工具,1825年,由英国人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
的开始,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的棉纺织业开始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C
【解答】据题干“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我国目前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判断”“中共八大也曾对我国当时的主要矛盾做出了分析”可知,中共十九大和中共八大都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进行主要矛盾的分析,C项符合史实,C项正确;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八大不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益探索,排除A项;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排除B项;中共十九大和中共八大都对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后进行政策调整,属于生产关系的变化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排除D项。
故选:C。
11.【答案】C
【解答】根据材料“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为人类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方案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籼型杂交水稻研制成功有利于缓解世界粮食危机。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
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符合题意,C项正确;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建设,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和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体现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无法为人类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排除BD项。
故选:C。
12.【答案】C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项正确;2021年,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排除A项;建国一百周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排除B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排除D项。
故选:C。
13.【答案】D
【解答】据材料“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可知,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是中国为现代化贡献的中国智慧,D项正确;“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选择”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中国式现代化并不没有否定
西式现代化,排除B项;题干不能反映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最佳方案,排除C项。
故选:D。
14.【答案】B
【解答】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是正确的选项;我国2021年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排除A;我国现在还不存在第三个、第四个百年奋斗目标,排除CD。
故选:B。
15.【答案】A
【解答】A.根据所学可知,1958年我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形成了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符合题意,故A正确。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是中国共产党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排除B。
C.“打倒走资派,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口号,排除C。
D.“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口号,排除D。
故选:A。
16.【答案】D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中的“党史知识竞赛”“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D项搭配正确,符合题意;A项搭配错误,因为“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不符合题意,应排除;B项搭配错误,因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是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项搭配错误,因为“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中共十五大,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D。
17.【答案】B
【解答】题干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53—1956年三大改造期间农
民加入农业合作社,土地归合作社所有,个体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促进了农业发展。因此,两幅图可以用来说明土地经营权的变化,故B正确;农民翻身做主人是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的作用,排除A;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不是两幅图的共同点,排除C;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小农经济转变为集体经济,确立了土地公有制,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因此,这两幅图不能用来说明土地所有权的变化,排除D。
故选:B。
18.【答案】D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中国梦。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故D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故排除A项;1992年,我国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2002年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故排除B项;2002年中共十六大和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2004年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八荣八耻”,是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提出的;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故排除C项。
故选:D。
19.【答案】D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D项正确;唐朝时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排除A项;行省制是元朝对地方管理的制度,排除B项;宣政院是元朝对西藏管理设置的机构,宣政院的设置,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排除C项。
故选:D。
20.【答案】B
【解答】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项符合题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排除A项;CD两项不属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排除。
故选:B。
21.【答案】D
【解答】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项符合题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共十二大提出的,排除A项;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排除B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是中共十九大的主题,排除C项。
故选:D。
22.【答案】A
【解答】依据题干“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住房保障”“恢复和扩大消费”可知,这都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卫生、子女教育等问题密切相关,体现了国家对人民利益的高度重视,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体现了国家对人民利益的高度重视,不能体现我国注重建设新的外交格局、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生态问题成为关注的新趋势,排除BCD。
故选:A。
23.【答案】C
【解答】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C项正确;二十大报告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全面而又细致的战略部署,排除A项;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排除B项;二十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排除D项。
故选:C。
24.【答案】D
【解答】根据通过信息“解开中国式现代化奥秘的‘金钥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解开中国式现代化奥秘的“金钥匙”,故D符合题意;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与“解开中国式现代化奥秘的‘金钥匙’”不符,排除A;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与“解开中国式现代化奥秘的‘金钥匙’”不符,排除B;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与“解开中国式现代化奥秘的‘金钥匙’”不符,排除C。
故选:D。
25.【答案】D
【解答】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D项正确;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排除A项;在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引进来”是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时进一步确立的,“走出去”是江泽民同志在1997年提出的,排除C项。
故选:D。
26.【答案】(1)C是曲辕犁。(2分)
A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渐推广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促进了新兴地主阶层的崛起,引发了各国的变法改革。(4分)
C唐朝时,出现了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曲辕犁设计精妙,轻便灵巧,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2)蒸汽机。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改变了社会面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造成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等。(答出以上任意三点即可)(6分)
(3)在发展目的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加强创新驱动能力;应对未来风险和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措施上,制定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投入,鼓励产学研用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通过教育改革和职业培训,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完善资本市场,为新质生产力相关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保护知识产权,鼓励企业通过创新来获取竞争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国内新质生产力的国际化水平;加快信息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硬件支持;深化科技、教育、财税、金融等领域的体制改革,破除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作用上,国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实现经济转型、提高国际竞争力、改善民生、保障国家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6分)
【解答】(1)根据图示及所学知识,C是曲辕犁。
结合所学知识,A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渐推广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促进了新兴地主阶层的崛起,引发了各国的变法改革。
C唐朝时,出现了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曲辕犁设计精妙,轻便灵巧,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2)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改进和应用,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改变了社会面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造成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等。(答出以上任意三点即可)
(3)根据材料信息,从发展的目的、举措、作用等角度作答。如发展目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加强创新驱动能力;应对未来风险和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措施上,制定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投入,鼓励产学研用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通过教育改革和职业培训,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完善资本市场,为新质生产力相关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保护知识产权,鼓励企业通过创新来获取竞争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国内新质生产力的国际化水平;加快信息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硬件支持;深化科技、教育、财税、金融等领域的体制改革,破除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作用上,国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实现经济转型、提高国际竞争力、改善民生、保障国家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7.【答案】(1)1949年。三大改造。(4分)
(2)1953—1957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鞍钢、长春一汽等。(6分)
(3)1978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分)
【解答】(1)根据材料“中国式现代化奠基时期,即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并结合所学可知,现代化奠基开始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变革。
(2)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我国进行“一五”计划,开始了工业化建设,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底鞍钢公司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都是“一五”计划时期的成就。
(3)结合所学,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式现代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指导思想:根据材料三“2012年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也随之进入一个新阶段”结合所学可知,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想,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指导思想。
28.【答案】(1)性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政治: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利。经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6分)
(2)效果: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变化: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分)
(4)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中国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是人民民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等。(6分)
【解答】(1)根据“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知,1954年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政治角度来说,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利。从经济角度来说,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取得的效果是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根据材料“经过十多年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正在转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迅速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广泛展开。”及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的变化是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根本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中国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是人民民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考点过关练-专题16 人工智能来袭 聚焦新质生产力(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