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历史试题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25年1月,2024年“湖北六大考古新发现”正式揭晓,荆州龙凤庄遗址考古项目获评。遗址位于荆州古城公安门西侧,发掘了大量唐宋时期陶瓷器,种类丰富、来源广泛,尤其是产自长沙铜官窑的青釉褐绿彩瓷碗造型精美、数量众多,据此可推知当时荆州城( )
A.商品经济和物流交通发达 B.民营制瓷业已经超过官营
C.中原图腾与楚国图腾融合 D.产生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2.博士廷议制度,是秦始皇时期实施的政治制度之一,其最基本功能是为皇帝提供智囊和决策支持。博士们通常是文化精英,由皇帝直接任命,为皇帝提供有关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和建议。据此可知,博士廷议制度( )
A.避免了君主的决策失误 B.利于政治决策的科学化
C.导致中枢决策机制异变 D.促进了统治基础的扩大
3.下表为《唐律疏议·断狱》中几项条目中的内容摘要,这反映出唐代( )
条目 内容简介
“老小及疾有犯”条 年龄在70岁以上、15岁以下和废疾者,犯流罪(不含流罪)以下的,可以用赎罪来替代实刑
“囚应给衣食医药而不给”条 “病重,听家人入视”,如果狱吏违反这一规定,就要被追究刑事责任
“议请减老小疾不合拷讯”条 70岁以上的老人、15岁以下的孩子和废疾人员不在刑讯(体罚当事人以获取口供)之列,只能用证据来定罪。否则,司法官要承担刑事责任
A.形成完善的司法监察体系 B.政府承担了社会教化职责
C.奉行礼法结合的法律原则 D.尊卑等级观念进一步加强
4.我国古代有位科学家改进和创制了简仪、圭表等多种天文观测仪器,“皆臻于精妙,卓见绝识,盖有古人所未及者”。他还主持大规模科学观测,编制历法,“历成,(世祖)赐名曰《授时》,颁行天下”。这位科学家是( )
A.沈括 B.裴秀 C.徐光启 D.郭守敬
5.中国古代的某一宗教,其经典不少是学习、模仿,甚至借用其他宗教经典的内容而成。《玉清经本地品》就是一例,如:品中述及元始天尊的十戒,第一戒,不得违弃父母师长,反逆不孝;第二戒,戒杀生。这个例子的情形,应作怎样的解读( )
A.道教取佛教经典为要,增添儒家观念 B.佛教取道教经典为要,增添儒家观念
C.道教取儒家经典为要,增添墨家观念 D.佛教取儒家经典为要,增添道教观念
6.史学家常用: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这一材料论述洋布输入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其依据是洋布输入( )
A.完全占领了中国棉布市场 B.改变了男耕女织经济结构
C.体现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D.冲击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7.1880年,郑观应在《易言》中提出:中国的出路“一言以蔽之曰:莫如自强为先”“自强当法欧洲,欧洲各邦皆以通商为大经,以制造为本务。盖纳税于货,而寓兵于商也。”据此可知( )
A.郑观应主张凭军事工业以自强 B.郑观应认为清末新政必然成功
C.郑观应提倡税制和兵制的改革 D.郑观应强调发展本国资本主义
8.民国六年张勋率“辫子兵”进京,拥戴已退位的溥仪复辟。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称“为全民族反抗武力之奋斗。” 军界、工商界、新闻界、学生界、平民界亦纷纷发表讨逆通电“杀除叛国之群贼,打清帝制之毒根”。复辟丑剧12天就失败了。由此可见( )
A.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B.孙中山政治影响力巨大
C.辛亥革命有时代局限性 D.辫子兵涣散战斗力低下
9.下图为民国二十一年,山东童佛烟工厂生产的童佛牌香烟外包装,上面印有爱国口号(振兴实业、以利民生、提倡国货、挽回漏邑),一时间民众争相购买。据此可知( )
A.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效果显著
C.民众爱国热情推动经济发展 D.吸食香烟损害国人身体健康
10.五四时期,各种“主义”蜂拥而入,下表是这一时期重要的三次思想论战,据此可知( )
论战主题 论战双方
第一次 要不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 李大钊 胡适
第二次 要不要建立“劳农专政”的国家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第三次 要不要建立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无政府主义者
A.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B.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扩大
C.马克思主义属于学术思想 D.马克思主义均获得胜利
11.1938年8月,湖北省政府决定成立湖北省立联合中等以上学校,合并了47所省立、市立和私立中等以上学校,湖北联中1.7万余名师生携带图书、仪器设备分别迁往鄂西、鄂北,并在日寇的炮火下反复迁徙,艰辛办学。这一壮举( )
A.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 B.发生在抗日战争反攻阶段
C.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D.改变了湖北基础教育布局
12.1949年7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纷纷刊出《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辞谱启事(草案)》,在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侨中引起热烈反响,应征稿件如雪片般纷至沓来。截至8月20日,共收到国旗设计稿1920件、图案2992幅;国徽设计稿112件、图案900幅;国歌632件、歌词694首。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新闻媒体主导国家形象塑造 B.文艺创作呈现空前繁荣局面
C.艺术设计呈现多样性创新性 D.人民对新生政权的广泛认同
13.1669年,国际贸易重要港口阿姆斯特丹在全城设立了多达1800盏街灯,由100名城市点灯人负责运营。该市还雇佣150名市民每夜在大街小巷巡逻。造访该城的来客纷纷注意到这里少有犯罪和骚乱。同期,伦敦的夜晚也沐浴在玻璃灯笼的光辉之中。17世纪末,欧洲人第一次驯服了夜晚。据此可推断( )
A.西欧海外活动获利丰厚 B.科学发展拓展人类活动空间
C.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变 D.工业革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14.下图为1965年美国某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漫画中“FRB”意为美联储,“Gaulle’s trump card”意为戴高乐的王牌。据此判断该漫画( )
A.表明法国挑战美国霸主地位 B.警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
C.讽刺约翰逊的伟大社会目标 D.暗示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15.国际谷物理事会(IGC)表示,随着全球粮食消费增速逐年超过产量增速,预计2024—2025年度全球期末粮食库存将创10年来新低。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IGC将谷物(小麦、玉米和其他二级谷物)期末库存修正为5.76亿吨,比先前估计减少800万吨,比上周期下降3.5%。这一趋折射出( )
A.粮食安全威胁世界和平 B.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严峻
C.世界粮食供应持续减少 D.粮食储备技术有待改进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王安石变法】(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9分)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4分)
17.【晚清政府的自救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晚清历史上,清政府自上而下组织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三场自救运动。
名称 时间 内容 积极作用 结果
洋务运动 1861年 涉及经济、军事、教育、交通等多方面。 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失败
戊戌变法 1898年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多方面。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 失败
清末新政 1901年 涉及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多方面。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和近代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政权机构和军队军制的近代化。 失败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清末的开明专制化过程,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三个阶段,然而清末新政却是清朝最后十年社会全面危机时的适应时势之举。人们常用其宗旨来证明其失败的必然性,然“琴瑟改弦”会改变基调,“假演”的同时也有“真做”的一面。综观中国近代史,不难发现如此全面深刻的改革是罕见的。从发展学角度来审视,清末新政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分水岭,它以并非自愿的自我毁灭为代价,较为全面地开启了现代化的闸门,为辛亥后走上正式起跑线奠定了基础。
——《清末新政的全方位“解毒”》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归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共同之处。(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影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要表现。(6分)
18.【地图上的文明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
图1
图2
图3
(1)请为以上三幅地图分别命制一个合适的标题。(6分)
(2)指出三幅地图反映的共同主题,并进行解读。(10分)
19.【文化霸权与文化自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形态因素愈加复杂、多变,使对于世界各国乃至对各种社会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考虑。意识形态作为精神文化的特殊系统,往往把文化作为它的积聚地。当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相在国际舞台上,通过推销自己的文化以实现其意识形态扩张的战略企图。面对咄咄逼人的文化霸权主义,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全球化的潮流中维护本国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及文化自信,已成为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摘编自郝保权《对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文化霸权及其意识形态意涵的战略沉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二战后的相关史实,围绕“全球化”“文化霸权”“文化自信”等关键词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荆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C D A B D A C B A D A B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王安石变法】(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答案】
(1)用人不当,出现了官吏扰民现象;免疫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新法引起了民间不满。(1点3分,满分9分,言之成理即可)
(2)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须用其他史料印证。(需答出有一定价值和印证两个方面,满分4分)
17.【晚清政府的自救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答案】(1)背景相同: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律社会危机下进行的。(2分,写出各自具体背景亦可酌情给分)内容相同:都有关注经济、培养人才,增强军事的举措。(2分,写出各自具体内容亦可酌情给分)作用相同:都对历史的发展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2分,写出推动近代化亦可给分)结果相同:都因没有政治体制的深刻变革而失败。(2分,只要写出失败结局亦可给分)
(2)表现:①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②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③办学和留学热潮的出现,产生了众多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阶层,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群众基础;④由于清末新军的出现,由于革命党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新军,新军就逐渐成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阵地。(1点2分,满分6分。任意答出3点即可,其他答案亦可给分,但是要围绕不同逻辑层面)
18.【地图上的文明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答案】(1)标题:图1: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古希腊殖民扩张示意图);
图2:亚历山大帝国形势图(亚历山大东征示意图);
图3: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1点2分,满分6分,需要满足核心内容“殖民”“亚历山大帝国”“东征”“阿拉伯”“商业”和地图类型“示意图”“形势图”两个关键信息)
(2)主题: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2分)
解读:古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他们凭借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建立起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推动了希腊文明向周边地区的传播。(2分,应包含交流的过程和影响)
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帝国,灭亡波斯后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同时也推广了希腊文化。(2分,应包含交流的过程和影响)
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他们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2分,应包含交流的过程和影响)
综上所述,移民、战争、商业贸易等方式,促进了帝国的兴起和发展,巩固和扩大了古代文明区,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2分)
19.【文化霸权与文化自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答案】
论题1: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全球化与多元化。
论述: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形态因素更加复杂多变。当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相在国际舞台上推销自己的文化,以实现其意识形态的扩张。特别是冷战以来美国凭借发达的经济和强大的综合国力,竭力拓展世界文化市场,控制思想文化资源,把建立文化霸权作为谋求世界霸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建立对全世界的文化霸权,将会使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文化不断被边缘化,引起对政治体系的认同危机,直至演化为国家政权的颠覆或国家主权的分裂。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要站在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积极应对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树立文化自信,扩大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不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驾驭能力。
总之,要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潮流,坚持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论题2:在全球化浪潮中,社会主义中国应构建文化自信。
论述: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美国凭借其政治经济优势,传播“自由民主”和“个人主义”的美国价值观,逐步形成文化霸权,而中国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逐步构建起文化自信体系。
①20世纪50年代,“双百方针”提出,成为促进文艺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指导方针。
②改革开放后,“五讲四美三热爱”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
③2006年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2013年,习近平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⑤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隆重庆祝建军9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建党100周年,成功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
结论: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博弈成为国际竞争新维度,中国为更为多元文明共生提供了中国方案,印证了费孝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观。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4-2025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