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卷(答案)

石家庄市2025届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
历史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出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为某学者整理的中国北方地区东周时期两种少数民族遗存分布示意图。如果将这两种考古遗存的地点连接起来,可以大致形成两条与战国长城大体平行的条带。这可以用来说明
A.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 B.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稳定
C.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D.长城的军事防御功能弱化
2.汉代早期,“奏”是指尚书在御前宜读奏章的行为。魏晋以后,“奏”不仅是尚书宣读奏章,而且需要尚书根据事务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进行处理,重要的事务上报皇帝,一些常规事务则可以直接处理。这一变化体现了
A.官僚制的发展 B.文书效能的提升
C.上计制的推行 D.三公权力的加强
3.《孟子》中记载:“夏后氏五十(亩)而贡,殷人七十(亩)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唐中期的政治家、史学家杜佑据此力主秦以前的上古国家皆“因地而税”。杜佑这一主张
A.强调了稳定小农的重要性 B.体现严谨的治史态度
C.意在重塑传统儒学的权威 D.助力了赋税制度改革
4.表1为部分宋人对当时农田经营状态的记载。这表明宋代
表1
陶谷《清异录》 汴老圃(菜农)纪生,一锄芘三十口。病笃,呼子孙诫曰:“此二十亩地,便是青铜海也”
杨万里《衢州近城果园》 未到衢州五里时,果林一望蔽江湄。黄柑绿橘深红柿,树树无风缒脱枝
潜说友《咸淳临安志》 东西马塍,在余杭门外,土细宜花卉,园人工于种接,都城之花皆取焉
A.坊市制度逐步瓦解 B.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C.官方贸易比较活跃 D.集镇发展并且出现专业分工
5.《大唐开元礼》的等级框架分为皇帝、宗室、三品以上、四品五品、六品以下五个等级。宋代《政和五礼新仪》的礼制分为皇帝和宗室、品官、庶人。明朝第一次以国家典制和“令”的形式规定了“庶人相见礼”。其变化反映了
A.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B.宗法观念进一步强化
C.基层社会治理得到加强 D.乡约和法律逐渐合流
6.晚清时期,海军创建抛开旧式水师,完全采用新法,基本实现近代化;而陆军变革则以八旗、绿营、湘军、淮军等为基础进行改革,成为近代化程度较低的“半新式”军队。据此推知,当时清政府
A.国防财政开支紧张 B.救亡意识日益强烈
C.面临较大海上威胁 D.主动顺应时代潮流
7.20世纪初,立宪派认为:“立宪政体,其道齐而奠定之也以法律。故法律者,宪政之精神,而立宪国民养成人格之元素也。”立宪派所说的法律,并非中国的旧法律,而是立宪国之法律。立宪派意在
A.培养国民的权利意识 B.推动维新变法的开展
C.揭示预备立宪的实质 D.促进西方法律的传播
8.中华民国成立后,新婚夫妇乐于向大家展示自己是如陈独秀、胡适般的进步青年,社会上流行的“嫁妆瓷”画面中的女子不再是一副悲春伤秋的柔弱,而是活力感十足。这反映了
A.社会性质变化助推妇女解放 B.新文化运动影响深刻
C.女权运动整合社会价值观念 D.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9.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认为“无产阶级”就是现代产业工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无产阶级”的范围扩展到雇农;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更加强调党员“无产阶级意识的锻炼和修养”,消除“无产阶级思想与农民、小资产阶思想的矛盾”。这一认识的深化
A.加速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 B.明确了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C.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求 D.反映了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10.改革开放40年来,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519.49万人,313.20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十八大以来,已有231.36万人学成归国,占改革开放以来回国总人数的73.87%。2018年,有机构围绕“海归群体在国内的就业优势”进行社会调查,结果统计见表2。这表明,海归群体
表2
就业优势 调查结果
语言及跨文化沟通能力 73%
具有国际视野 59%
更了解海外市场,容易在海外市场建立品牌或分销渠道 16%
更具创新能力 16%
A.改变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 B.成为推动中国融入世界的主体
C.利于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展开 D.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11.图2所示路线反映了
A.印欧人早期迁徙 B.冶铁技术的传播
C.波斯帝国的扩张 D.亚历山大的远征
12.14世纪,西欧逐渐抛弃了以基督教视角判断战争合法性与正当性的做法,转而认为凡利于国家之善者,皆为善。战争的每一方都极力通过战场上的胜利支配和奴役对方人民,占有其资源,增进本国的福利和荣耀。这反映出
A.民族意识的觉醒 B.天主教会权威的式微
C.政治文化的重构 D.封建领主地位的下降
13.图3展现的是18世纪中后期法国三个等级的财富拥有量示意图(越接近图片的顶端,人们就越富有)。这表明,当时法国
A.社会革新势在必行 B.资产阶级政治地位上升
C.中间阶层力量发展 D.等级君主制的日渐巩固
14.“同17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相比,德国将在整个欧洲文明更加进步的条件下,拥有发展得多的无产阶级去实现这个变革。因而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只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序幕。”这一观点应该出自
A.《社会契约论》 B.《共产党宣言》
C.《联邦党人文集》 D.《普鲁士改革敕令》
15.1942年,苏联东部粮食播种的面积比1940年增加了2.3亿公亩。其中增长最快的是远东和中亚:远东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增加了30%,中亚地区增加了20%。当地的甜菜和油菜籽的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这
A.为卫国战争提供了经济力量 B.调整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
C.推动了国民经济布局的改善 D.得益于农产品收购制推行
16.2024年12月,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声明,巴拿马运河是“美国重要国家资产”,将“收回”巴拿马运河;后美方多次表示欲夺取其控制权。巴方对此予以抵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巴拿马致力收回运河主权 B.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C.美国延续了门罗主义行径 D.世界殖民体系依然存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3关于“大西洋”的记载表(部分)
序号 记载 出处
① 欧罗巴一名大西洋,在中国西北数万里外,西儒称为字内第二大州也 明末清初,魏禧《兵迹·远邦编》
② 欧逻巴州界,东至亚西亚,南至地中海,西至大西洋,北至冰海,分十二大国,不相统属 乾隆年间,法国传教士蒋友仁《地球图说》
③ 澳门地方,在省城之南二百余里,系明代租给大西洋夷人居住贸易,岁收地租五百余两 道光三年,两广总督阮元《奏陈饬谕大西洋人嗣后无须带领多船来粤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3文献中“大西洋”一词的不同含义。(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认知予以解释。(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国际关系史研究有两大主导的视角和方法。一个是安全视角,主要探究地缘政治、结盟、威慑、战争、缔结条约等内容。另一个是经济视角,主要探讨西方大国对资源、市场、交通要道的争夺,国际经济体系的建立,对外经济援助等内容。近三十年,文化视角和方法应运而生。它更加重视思想观念的作用,注重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以这些视角研究国际关系史的论著成果丰硕,美国学者罗伯特·吉尔平的《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部。
-摘编自翟韬《文化视角与国际关系史研究的新趋势》等
根据材料,任选视角,仿照示例,为该书拟写其他某一章节的具体目录,并结合世界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章和节的标题都需明确,符合题目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石拱构造。赵州桥首创敞肩圆弧石拱,于隋文帝开皇十年后开始建造,历时近二十年完成。建桥所用的全部石料,都是从赵县附近的获鹿、赞皇和元氏各县取材。所有拱石的各面都钻有细密的斜纹,使拱石贴得更紧密。拱背相邻的拱石间有腰铁联结,并用五根横铁梁和九根带梁头的拉铁加国。后人称赞此桥“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摘编自张彬《赵州桥史话》
材料二 大石桥是石家庄第一座跨越铁路的石拱桥。京汉铁路与正太铁路的石家庄车站并排对立,给行人带来诸多不便。1907年秋季,该桥在石家庄火车站北侧落成。建造此桥时采用了获鹿出产的大块青石为基本材料,故曰大石桥,以此逐步诞生了石家庄桥东、桥西区划的划分。随着人流的增多,客运站西侧出现了大片建筑群,逐步形成了一条商业街的雏形,即后来的“大桥街”。1940年后,铁路不再穿过大石桥,桥洞也被改造为商店、民居等。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把大石桥改造为核心工事和指挥部。1947年11月,人民解放军攻占大石桥和正太饭店,石家庄宣告解放。
-摘编自李惠民《近代石家庄城市化研究1901-1949》
材料三 1952年11月,文化部文物局组织各方面专家,对赵州桥进行勘查和修复工作。1958年修复工作全部竣工。1961年,国务院把赵州桥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为了纪念石家庄解放40周年,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大石桥修复工程一并列入到当年实施的“石家庄解放纪念碑”工程之中,对大石桥进行修复。此后,大石桥与石家庄解放纪念碑、正太饭店旧址形成“三位一体”的历史片区。
-摘编自《石家庄地区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赵州桥建造的历史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大石桥的功能。(6分)
(3)综上,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桥梁修缮与保护的意义。(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通过对古希腊罗马作品进行检索,我们可以发现有近700条记录提及雅典古市集及其纪念碑文。这些记录分布在游记、诗歌、小说等作品中。其中保桑尼阿斯的《希腊行记》中提到,进入雅典古市集西北角眺望整个广场时,发现东侧的阿塔洛斯有两层柱廊,南侧有“中央柱廊”,西侧还有更古老的纪念碑。在系统挖掘以前,除了赫淮斯托斯神庙外,古市集中的遗迹几乎没有露出地面的部分。正是循着古典作家记载,考古学家进行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探索。1832年,希腊政府支持希腊考古学会清理了几处遗迹,如阿塔洛斯柱廊、“巨人门廊”均在此期间被清理出来。1922年后,由于经济压力空前,希腊政府将遗址发掘的后续工作委托给美国雅典古典学院发掘。在雅典古市集的发掘过程中,发现大量陶瓶、陶片,其中的铭文记载涉及法律、条约、荣誉法令、建筑账目、神庙清单等。这些考古工作,加深了我们对雅典历史的理解。
-摘编自张绪强《文献记载与考古发掘的“二重证据”》
(1)根据材料,概括雅典古市集能够被成功发掘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文献记载与考古发掘之间的关系。(6分)
石家庄市2025届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A D B C C A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C B A A B A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6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17.(12分)
(1)①中泛指欧洲;②中代指当今大西洋;③中特指葡萄牙。(6分,每点2分)
(2)明朝后期起,西学东渐,一些欧洲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西方文化东来;广州作为通商口岸,与欧洲国家保持贸易往来;澳门被葡萄牙人租占,国人与澳门葡萄人有接触;外国使团来华访问。这使得当时中国对西方世界有一定的了解。(答出一个史实和认识,3分,若只答出史实或者认识,1分)
但是,中国明清推行海禁与闭关自守政策;华夷观念与天朝上国意识的存在。这使国人无法对世界形成全面准确的认识。(答出一个史实和认识,3分,若只答出史实或者认识,1分)
18.(12分)
示例一:
章节目录:第三章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早期殖民活动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节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市场
第三节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分)
阐述:
新航路的开辟、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和西欧的殖民掠夺,助推世界各地经济联系不断增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效率飞速提升,需要更加广阔的世界市场。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材料外,还大量的输出资本,进而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9分)
示例二:
章节目录:第五章 国际贸易的发展进程
第一节 自由主义与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二节 贸易保护主义的阻碍
第三节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推动 (3分)
阐述: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自由主义日益发展。这一主张顺应了资本主义生产与扩张的要求,有利于国际贸易规模与范围的拓展。20世纪上半期,由于战争和经济危机,各国通过贸易封锁与提高关税保护本国贸易,国际贸易总量因此受到冲击。世界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主导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得以签订。在该协定的框架下,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9分)19.(16分)
(1)条件:前代桥梁技术的积累;冶铁技术的进步;桥梁建造者的创新;隋文帝统治时期,国力日强。(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2)功能:便利了人们出行,保障了铁路运输的通畅与安全;顺应城市商业发展的需要;城市区划的地标建筑;承担了军事功能。(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3)意义:有利于历史文化的传承;有助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拓展了民众休闲娱乐的空间。(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20.(12分)
(1)原因:依据古典文献的相关记载;希腊政府的支持;国际合作。(6分,每点2分)
(2)
关系:文献记载为考古发掘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帮助理解和解读考古发掘。(3分)考古发掘可以验证文献记载,补充文献记载缺失。(3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