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计48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48分)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
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农耕畜牧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崇拜
D.私有制产生促使人类社会迈入文明时代
2.双汇集团率先把冷鲜肉的“冷链生产、冷链配送、冷链销售、连锁经营”模式引入国内,大力推广冷鲜肉的品牌化经营,使得其产品进入国内大部分城市。这体现出()
A.科技含量的高低决定了产品的销售范围
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扩大了产品的市场范围
C.连锁经营是该类企业的最终出路
D.冷链物流是食品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3.明清时期,引进美洲作物近30种;美洲人民也开始接触到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欧洲人逐渐发展出了茶、咖啡、可可的饮料文化。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表明
A.物种实现了世界性的自由流动 B.欧洲加强了对亚美的掠夺
C.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得到丰富 D.欧洲殖民活动加强全球联系
4.在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仰韶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的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同时,各地都发现有许多的骨针,直径和针眼都很细小”。据此可知当时()
A.纺织技术日臻完善B.生产工具来源多样C.石器制造十分发达 D.手工行业分工细致
5.食品工业化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改变食物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方式等。在现代,工业化食品借助广告和零售业的商业革命,为我们带来不少便利,如广受欢迎的辣条、方便面就是典型的工业化新食品,云南石屏豆腐、浙江金华火腿等地方特色美食借助工业化大生产得以销售至全国各地。这说明
A.工业加工使食品质量有一定下降 B.工业化食品提高了工业化水平
C.工业化生产丰富了日常食物种类 D.工业化食品符合了国人饮食习惯
6.2014年底,位于浙江慈溪联盛广场的香满轩餐厅开业,里面有5个机器人:两个送餐,能报出各种菜名;三个小机器人在门口跳舞助兴。这反映了
A.人们靠科技进步增值利润 B.传统就餐业必将走向衰落
C.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拓展 D.工人的劳动就业受到威胁
7.商部落时期农业和畜牧业得到迅速发展,实力日渐强盛,产品有了剩余,为了发展壮大本部落实力和换取所需的物品,商部落和周围部落进行商品交换,这表明()
A.产品剩余是商业贸易的前提条件 B.货币逐渐成为商业贸易的媒介
C.生产力发展推动专业商人的出现 D.私商在商业贸易活动中占主体地位
8.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地中海沿岸的市场有来自远东和印度的谷物、酒类、纺织品、地毯和宝石,有来至黑海沿岸的铅、黄金和铁,有塞浦路斯的铜、柏树,也有希腊的各种工艺品。据此可知()
A.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B.丝绸之路商业贸易繁荣
C.国际贸易逐渐兴起 D.地中海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9.新航路开辟后,各种新的商业组织在欧洲纷纷出现,如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等。这表明()
A.商业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渐上升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西欧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10.2018年以来,特朗普政府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以“美国优先”为口号打关税牌,对全球多个国家发起贸易战,并把主要矛头指向中国。反映了
A.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B.全球化的大趋势出现逆转
C.中国的发展已威胁到美国
D全球经贸规则面临新挑战
明初,苏州府的吴江县震泽镇居民才三四百家,到了乾隆年间“居民且二三千家“栋宇鳞次,百货俱集。以贸易为事者,往来无虚日”。由此可见,清初()
A.江南市镇发展迅速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D.农耕文明渐趋衰落
12.从甲午战后到抗战前的40年间,城市化率提升了3个百分点。然而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城市化率又降低了近0.6个百分点。以上变化说明
A农村面貌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B.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城市化进程
C.政府加强了对城市人口控制
D.城市发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13.清末,北京经营自行车买卖及租赁者有三四家,主要供外国人、买办、商贾、纨绔子弟骑用。民国时期,因骑自行车可日行三四百里,自行车成为学生入城上学、商贾游走乡间及公务人员来往城乡的首选交通工具。这说明()
A.自行车的功能发生明显变化
B.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C.自行车的使用呈现大众化的趋势
D.自行车成为沟通城乡最方便的交通工具
14.近代以前的清江浦“舟车鳞集,冠盖喧阗,两河市肆,栉比数十里不绝”;到清末民初,“自海道开通,河运失效,商业遂一落千丈。津浦铁路通车后,出此途者益鲜”“昔之都会遂成下邑”。据此推断
A.外来侵略导致清江浦衰落 B.清江浦兴盛衰落源于交通
C.清江浦曾经是繁华的都市 D.政府政策影响着城市经济
15.1902年,中国部分地区遭遇了瘟疫,《大公报》给予极大关注,在社会各界人士投递的稿件中出现了“微生物”等词,还有一则来函写道:“凡有害于民者,莫不出示以严禁之,卫生有术,故能疠疫潜销焉。”这表明
A.大众传媒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方式
B.近代科学的卫生观念在防治疫病中得到传播
C.细胞学说开始成为探究生命科学的理论基础
D.瘟疫彻底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方法
如表说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在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时,着力于
通过年份 文件名称
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200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005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2005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A.加强政治制度建设 B.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C.探索民主管理机制 D.完善相关法制体系
第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17题25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交通问题。美国的交通革命从“税路时代(即收税或收费的大道)”开始。各州纷纷修筑自己的税路,部分解决了各州内部的运输问题。1800年美国开始修筑“国道”,1833年修成坎布兰至俄亥俄州哥伦布的坎布兰大道,成为移民西部的要道。1807年蒸汽机成功运用于商业航行后,“汽船时代”到来,投资修建运河成为主流。各运河与天然河道形成密集的航运网,为东西部连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19世纪50年代起,美国交通运输业进入最具革命性的时代一铁路时代。铁路速度快、承载量大、受地理限制小,因而很快就超过公路和运河运输。
-摘编自陆宾《美国西进中的交通建设》
材料二在1949年前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对交通工作的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1950年至1957年间,铁道部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建立了相应的管理体制。全国交通业的统筹发展初步实现了合理的产业布局,交通业超额完成了“一五”计划规定的运输任务,投资回报率较高。新中国成立初期交通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效果,初步改善了我国交通业的结构与布局,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并留下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肜新春《新中国成立初期交通发展战略的演进与绩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近代交通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交通事业发展的认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工业化过程最主要的特征是,技术和组织上的变化改变了生产,带来了生产率的提高。与工业化一起到来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大规模移民与迅速的城市化,劳工阶层的壮大增加了对工业产品的需求。大量高质量低价格的商品被生产出来、生产力的发展转变为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工业社会,家庭生活急剧变化,男人、妇女和儿童逐渐离开家庭到工厂和矿井里工作,常常面临恶劣的条件,社会主义者主张建立更为公正平等的社会。政府和工会都为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和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做出努力。与此同时,工业化逐渐触及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西欧、北美和日本在英国的带领下走向工业化,而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逐渐依検于向工业因出口原料。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禽蛋向来为珍贵食材。鸭蛋因抗温性强,保质期比鸡蛋长,又可以在河湖大量养殖,集中贩卖,因此我国城市地区长期以食用鸭蛋为主。19世纪后期,洋商在汉口建立蛋厂,配合欧美以鸡蛋为主的饮食习惯,于铁路沿线村庄大量收购鸡蛋,然后利用机器制咸蛋品后销往海外,我国鸡蛋产量因此大增。这无意间扩大了城市的鸡蛋供给,城市饮食遂出现变化。期间,《申报》多次刊载关于鸡蛋营养价值的文章,称鸡蛋为“最佳食物”。在此现代化的论述下,鸭蛋逐渐退居二线。由于兴办蛋厂利益颇丰,我国民族资本企业也纷纷效仿,到1919年时,华商蛋厂已达百家之多。在华商茂昌公司的联络下,1934年蛋厂已成立联合组织,该组织与英国粮食部签订合约,实际上垄断了中英之间的蛋品贸易。蛋品产业在二战之前已高达中国出口排名的第二或第三位,在国际市场上,中国蛋品稳居龙头之位。
-摘编自张宁《从鸭蛋到鸡蛋-近代中国城市的禽蛋消费》
材料二蛋品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20世纪后成为第三大出口商品)带动了蛋品加工工业的兴起,近代蛋品加工技术的引进(如冷藏运输技术)延长了产品保质期,扩大了市场范围,促进蛋品从产地向销地专业化转移。部分地区的蛋品养殖与出口贸易结合,带动了农村副业产业化,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传统养殖技术(如土法孵化、散养)效率低下,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削弱了国际竞争力。政府对蛋品行业的扶持力度有限,外商贸易垄断现象严重,抑制了本土企业的发展。面对国外先进企业的竞争,国产蛋品在品质、品牌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逐渐失去市场优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城市禽蛋消费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蛋品行业发展的影响。
2024—2025学年度四川省南充市西充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1.B
2.B
3.C
4.B
5.C
6.A
7.A
8.C
9.C
10.D
11.A
12.D
13.C
14.B
15.B
16.D
17.
(1)特点:具有明显阶段特征;伴随领土扩张而发展;与工业革命的进程密切相关;多种交通方式共同发展;从地方各自发展到国家统筹发展。(任答四点即可)
(2)新变化:国家组织,统筹规划;发展较快,成果显著;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交通结构布局更趋合理。
原因:新中国的建立(或者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或人民政府)的重视;“一边倒” 政策和苏联的帮助;“一五” 计划政策的指导(或者答计划经济逐步建立,国家政策指导)新中国初期三年经济的恢复和 “一五” 计划的推动;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精神等。
(3)认识:交通运输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建设积极性;交通运输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立足于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交通建设要注重地区协调统筹发展;(任意答 2 点,答 3 点,言之有理即可)
18.
示例 1:
观点: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变革。
阐述:18 世纪 60 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引发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巨大变革。机器大生产带来了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工厂出现了,大批产业工人被工厂主聚集起来,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随着工厂的出现,工厂制度逐渐形成:工人实行倒班制;工厂主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生产流水线被广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
综上,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示例 2:
观点: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阐述: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得工厂生产日益普及,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为人口流动和物资运输提供了快捷、安全的交通工具。工业化带来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市场需求增加,推动了城市的商业活动和发展。同时,工业化还促进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增加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加大了城市对工业和人口的吸引力。
综上,工业革命为城市化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也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因素。
19.
(1)原因:列强的经济入侵;西方饮食习惯的影响;工业化生产的刺激;铁路运输提供的便利;新闻报刊的宣传。
(2)影响:积极方面,带动蛋品加工工业兴起,促进蛋品专业化转移;带动农村副业产业化,提供就业机会。消极方面,传统养殖技术制约国际竞争力;政府扶持不足和外商垄断抑制本土企业发展;国产蛋品在竞争中失去市场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