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三模)历史试题(答案)

按秘密级事项管理★启用前
2025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
历史模拟试题
甘肃新高考研究中心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兴隆洼文化时期(约公元前6200一前5400年)的聚落规模已很可观,但分布稀疏;
赵宝沟文化时期(约公元前5500一前4500年),中心聚落产生;龙山文化时期(约公
元前2600一前2000年),聚落分化显著,大多数以夯土城为中心,形成了若干聚落
群。由此可知,聚落的发展
A.取决于铁制农具的推广
B.根植于原始农业的发展
C,得益于母系氏族的完善
D.有利于国家认同的增强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中出身低微的国相数不胜数。其中,以秦国最为突出,商鞅曾为
“卫之诸庶孽公子”,魏人张仪、公孙衍曾以纵横说游说秦国,吕不韦曾是一位颇有眼
光的卫国大商人。这一状况从侧面反映了
A政治统一的趋势
B.中央集权的实现
C.宗法制度逐渐瓦解
D.贵族政治得到巩固
3.汉代胡人百戏表演画像石多出土于河南南阳。下图所示画像石出土于南阳东汉王
寨墓,图中左起第二人为高鼻深目、头戴顶帽的胡人,他正在进行跳丸表演,他用右
手摇鼗,左手抛接弹丸;图中还绘有胡人吐火、樽上倒立、舞蹈、敲编钟等场景。画像
石中的场景可以用来证明
第1页(共8页)
【25·(新高考)ZX·MNW·历史·GS】
A.汉代疆域不断拓展
B.华夏文明的交融
C.西域乐舞开始传人
D.中原地区的繁荣
4.南宋时,湘南地区纷纷建立了以理学祖师周敦颐名号(濂溪)为名的书院。宋理宗御
书“道州濂溪书院”,“以旌道学之源”。该书院扩建后,知州杨允恭“集郡士相与勉之
曰:‘国家之建书院,宸笔之表道州…盖欲成就人才,将以传斯道而济斯民也”。
南宋这些做法旨在
A.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
B.发起儒学复兴运动
C.提升儒士社会政治地位
D.普及地方官学教育
5.下表所示是明清时期各地的主要商帮概况(部分)。这可用来说明,明清时期
形成时期
鼎盛时期
商帮
时间
主营商品或行业
时间
主营商品或行业
明嘉靖年间
丝、陶瓷、
16世纪末到
丝、茶、
海商
(1522一1566年)
棉布、香料
18世纪中叶
瓷器、香料
广东
明嘉靖、万历年间
丝、棉织品、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陶瓷、棉布、
商帮
(1522-1620年)
陶瓷、糖制品
到鸦片战争前
绸缎、丝、茶叶
宁波
明天启、崇祯年间
船运业、药材、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茶叶、瓷器、钱庄、
商帮
(1621一1644年)
粮食、丝
至鸦片战争前
棉布、绸缎、丝
明成化、弘治年间
盐业、本地特产
17世纪下半叶至
茶、盐业、典当、
徽商
(1465一1505年)
(木材、竹器)
19世纪初
瓷器、丝绸
A.国内外贸易协同发展
B经济重心加快转移
C.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
D.社会经济充满活力
6.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城内设立自强学堂,“照得算学,最切实用,天文地
舆,水利武备,无不相需甚殷。至方言、商务,亦为今日自强要图”,“每门延教习一
人,分斋教授,令其由浅人深,循序渐进,不尚空谈,务求实用”。这一做法
A.解决了洋务运动的人才需求
B.受到了士绅阶层的普遍欢迎
C.突破了“中体西用”的理论束缚
D.适应了自强图存的时代需求
第2页(共8页)
【25·(新高考)ZX·MNJ·历史·GS】2025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
历史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1.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从史前聚落的发展历程切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
史信息以及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渗透了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解题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提到的三种文化均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进
入新石器时代后,先民开始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生活逐渐稳定,聚落由分散到集中,可见,聚落的
发展根植于原始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战国时期,铁制农具逐步推广,排除A项;新石器时
代晚期,母系氏族逐步为父系氏族所取代,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2.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变革,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中出身低微的国相
为切入点,意在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现象进行准确阐释的学科素养
和关键能力。
【解题分析】商鞅、张仪、公孙衍、吕不韦等人出身低微,凭借才能成为国相,原有世卿贵族的权势
受到冲击,血缘关系对政治权力地位的传承的影响大大减弱,宗法制度逐渐瓦解,故C项正确,
排除D项。各国国相出身低微的情况,与政治统一趋势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题干史料未涉
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无法体现中央集权的程度,排除B项。
3.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汉代政治文化,从汉代胡人百戏表演画像石切入,考查学生材料阅读与
信息提取的能力,渗透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解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胡人出现在汉族地区的墓葬画像石中,且画像石中胡人参与的各种
表演活动,如跳丸、吐火、倒立、舞蹈、敲编钟等,不仅展示了胡人的文化特色,也反映了胡汉文化
的交流与融合,故B项正确。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府,汉代疆域向西北地区拓展,与题
干史料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乐舞等文化形式传入中原,这与王寨墓
所处时期不符,排除C项:画像石展示的是文化交流融合的场景,不足以体现中原地区的繁荣,
排除D项。
4.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南宋理学,以南宋湘南地区书院建设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史料辨析和历
史探究能力,渗透了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解题分析】南宋政府在湘南各地建立书院,推崇周敦顾等人开创的“道学”,旨在以理学为指导
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故A项正确。唐中期韩愈提出儒学复兴,北宋学者掀起儒学复兴运动,
排除B项;汉武帝尊崇儒术,重用儒生,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方针,提倡文治,提高了土人的社会政
治地位,排除C项;南宋地方官学教育尚难做到“普及”,排除D项。
5.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社会经济,以明清主要商帮概况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
读历史信息以及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渗透了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解题分析】明清时期,徽商、广东商帮、宁波商帮相继形成并进入鼎盛时期,国内商贸显著发展,
同时,从事海上贸易的海商也得以形成和发展,国内外贸易发展促使各类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
更加频繁,社会经济充满活力,故D项正确。海商与其他商帮并非同步兴起和进入鼎盛时期,其
主营商品也存在一定差异,“协同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宋朝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排除B项;题干史料未涉及使用自由雇佣劳动,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排除C项。
第1页(共6页)
【25·(新高考)ZX·MN·历史·GS】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三模)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