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试题-初中历史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试题-初中历史
1.(2024八下·拱墅期末)“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主要原因是(  )
A.为了保家卫国 B.提升综合国力
C.促进朝鲜统一 D.和平解放西藏
【答案】A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侵略者打到鸭绿江边,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所以,中国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A项正确;提升综合国力是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排除B项;
促进朝鲜统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和平解放西藏与出兵朝鲜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点是抗美援朝,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
2.(2024八下·拱墅期末)下图中1958—1965年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先降后升,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农业合作化的开展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③“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④国家调整国民经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开展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①农业合作化的开展是在1954年--1956年,不符合题意;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符合题意;③“大跃进”运动的开展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符合题意; ④国家调整国民经济使我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符合题意。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数据材料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3.(2024八下·拱墅期末)1978年12月22日,党的某次会议公告发表,有关心政治的人这样评论:重大转折已经发生,而且,这是一次堪比遵义会议的重大转折,因为它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命运之门。这次会议的召开(  )
A.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标志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D.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项正确;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排除A项;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B项;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相关史实。
4.(2024八下·拱墅期末)某校八年级(6)班准备举办一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展。以下适合该展览的成就是(  )
A.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B.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D.航母“辽宁舰”交接入列
【答案】B
【知识点】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指1956年--1966年,1965年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B项正确;
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发生在文革时期,排除A项;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发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C项;
2012年9月航母“辽宁舰”交接入列,发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相关史实。
5.(2024八下·拱墅期末)下面是八年级某班同学开展图说历史项目化活动所用到的历史图片。据此判断,他们本次探究活动的主题应该是(  )
A.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B.国家统一推动社会进步
C.和平外交塑造国家形象 D.思想理论指引前进方向
【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理论成果,说明思想理论指引前进方向,D项正确;
对外开放主要涉及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等,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
国家统一推动社会进步,与材料图片主旨无关,排除B项;
料强调的是我国的思想理论指引前进方向,未涉及和平外交,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相关史实。
6.(2024八下·拱墅期末)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了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下列模范人物与其事迹对应正确的有(  )
①黄继光、邱少云——抗美援朝英雄 ②焦裕禄、王进喜——党的好干部
③钱学森、邓稼先——两弹一星元勋 ④袁隆平、屠呦呦——发明造福人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两弹一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黄继光、邱少云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人物,符合题意;②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王进喜被誉为“铁人”,不符合题意;③钱学森、邓稼先是两弹一星功勋,符合题意;④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屠呦呦发明青蒿素,都是发明造福人类,符合题意。因此,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②不符合题意,ABD项含有②,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英雄模范,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相关史实。
7.(2024八下·拱墅期末)党的历史上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对下列会议重要性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十二届三中全会——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②中共十三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③中共十四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中共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①正确;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会上作了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④正确;①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
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错误;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③错误;排除含②或③的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共重大会议,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中共重大会议的相关史实。
8.(2024八下·拱墅期末)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关于“中国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
②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③“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④依靠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我们的中国梦已经实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中国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符合题意;②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符合题意;③“四个全面”战略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符合题意;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
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我们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不符合题意。BCD项含有④,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梦”,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
9.(2024八下·拱墅期末)关于以下三幅历史图片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
图1 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乔冠华仰天大笑 图2 1972年上演了中美“世纪之握” 图3 习近平理论著作《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图1反映新中国加入联合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B.图2反映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建交
C.图3反映“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D.以上三图反映只要外交取得成就就能提升国家实力
【答案】C
【知识点】外交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习近平理论著作《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所学可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全球各国人民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C项正确;
图1反映的是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A项;
中美建交在1979年,排除B项;
“只要外交取得成就就能提升国家实力”,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中国的外交。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新中国外交的相关史实。
10.(2024八下·拱墅期末)关键词检索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某校八年级在一次主题学习中,以“西藏自治区”、“香港和澳门回归”、“高度自治”、“《告台湾同胞书》”为关键词。据此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
C.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D.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
【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藏自治区”体现了民族团结,“香港和澳门回归”、“高度自治”、“《告台湾同胞书》”体现了祖国统一,所以他们学习的主题应该是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C项正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只符合“西藏自治区”,排除A项;
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只符合“香港和澳门回归”,排除B项;
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相关史实。
11.(2024八下·拱墅期末)改革开放后,服饰由满足御寒到显示风度、展示个性;吃饭问题由“吃饱”到“吃好”;居住环境由简陋到装修风格各异……促使这一切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互联网的普及 B.思想观念的转变
C.经济的快速发展 D.国外商品的大量涌入
【答案】C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是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C项正确;
互联网的普及是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
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是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
国外商品的大量涌入是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现代生活风俗的变迁,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12.(2024八下·拱墅期末)中国共产党敢于自我革命,领导人民走上了正确的轨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年代尺及所学知识,写出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并列举一例其成就。
(2)结合相关史实,说明从过渡时期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及影响。
(3)运用年代尺上的史实,阐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通过“自我纠错”走上正确轨道的。
【答案】(1)标志性事件:“一五计划”的完成;
成就:武汉长江大桥等(只要列举一项即可)
(2)变化:1956年三大改造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影响: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为克服经济困难,中国共产党实施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使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文化大革命期间,给国家造成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造成了巨大损失。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拨乱反正,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从而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恢复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推动改革开放。
【知识点】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事件:根据年代尺和所学知识可知,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完成,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的成就有武汉长江大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变化及影响:根据年代尺和所学知识可知,从过渡时期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是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年三大改造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阐述: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根据年代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八字方针、以阶级斗争为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八字方针和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分析,所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为克服经济困难,中国共产党实施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使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给国家造成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造成了巨大损失;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拨乱反正,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从而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恢复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推动改革开放。
故答案为:(1)标志性事件:“一五计划”的完成;成就:武汉长江大桥等(只要列举一项即可)(2)变化:1956年三大改造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影响: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为克服经济困难,中国共产党实施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使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给国家造成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造成了巨大损失。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拨乱反正,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从而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恢复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推动改革开放。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一五计划”。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年代尺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失误,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
(1)事件:根据年代尺和所学知识可知,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完成,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的成就有武汉长江大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变化及影响:根据年代尺和所学知识可知,从过渡时期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是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年三大改造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阐述: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根据年代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八字方针、以阶级斗争为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八字方针和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分析,所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为克服经济困难,中国共产党实施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使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给国家造成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造成了巨大损失;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拨乱反正,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从而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恢复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推动改革开放。
13.(2024八下·拱墅期末)邮票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是国家的名片,也是时代的印记和社会的缩影。它见证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变迁。某校历史与社会课开展“小邮票,大历史”主题探究,请你参与完成。
《小邮票,大历史》
①《万隆会议十周年》 ②《改革开放40周年》 ③《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邮票 ④《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邮票
⑤《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邮票 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邮票 ⑦《精准扶贫,十八洞村》邮票 ⑧《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邮票
任务一:理时序明进程 (1)根据邮票信息和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补充完善下列年代尺,并写出开启改革开放和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性事件。
任务二:明主题悟历史 (2)“小小邮票见证了中国梦”。选择材料中两个或以上邮票所反映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①史论结合;②条理清楚:③语言简洁)
【答案】(1)A:求同存异;B:一国两制;: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性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中国梦,通常指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包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等方面。邮票见证了中国梦的实现过程。
20世纪50年代,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的成功,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良好形象,为后续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实现中国梦的经济基础提供了强大动力。
1997年香港回归和1999年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标志着中国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向心力。
2003年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与返回,实现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展示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进步,提升了国家综合实力。
内蒙古自治区的设立体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发展机会,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实现中国梦的社会和谐提供了保障。
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为实现中国梦的国际合作开辟了新路径。
近年来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有效减少了贫困,提高了民众生活水平,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人民幸福目标做出了贡献。
2021年宣布实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这是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这些史实共同构成了中国梦实现的坚实基础和丰富内涵。中国梦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澳门回归;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1)A:根据材料“万隆会议”和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得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结束;
B:根据材料“香港回归”和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的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C:根据材料“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所学知识可知,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标志性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论述: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中国梦、万隆会议、改革开放、香港回归、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一带一路’倡议”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述,然后总结得出结论。如中国梦通常指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包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等方面。邮票见证了中国梦的实现过程。20世纪50年代,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的成功,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良好形象,为后续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实现中国梦的经济基础提供了强大动力;1997年香港回归和1999年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标志着中国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向心力;2003年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与返回,实现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展示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进步,提升了国家综合实力;内蒙古自治区的设立体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发展机会,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实现中国梦的社会和谐提供了保障;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为实现中国梦的国际合作开辟了新路径。近年来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有效减少了贫困,提高了民众生活水平,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人民幸福目标做出了贡献;2021年宣布实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这是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这些史实共同构成了中国梦实现的坚实基础和丰富内涵。中国梦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故答案为:(1)A:求同存异;B:一国两制;: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性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中国梦,通常指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包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等方面。邮票见证了中国梦的实现过程。20世纪50年代,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的成功,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良好形象,为后续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实现中国梦的经济基础提供了强大动力。1997年香港回归和1999年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标志着中国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向心力。2003年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与返回,实现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展示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进步,提升了国家综合实力。内蒙古自治区的设立体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发展机会,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实现中国梦的社会和谐提供了保障。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为实现中国梦的国际合作开辟了新路径。近年来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有效减少了贫困,提高了民众生活水平,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人民幸福目标做出了贡献。2021年宣布实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这是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这些史实共同构成了中国梦实现的坚实基础和丰富内涵。中国梦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点评】本题以“小邮票,大历史”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试题-初中历史
1.(2024八下·拱墅期末)“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主要原因是(  )
A.为了保家卫国 B.提升综合国力
C.促进朝鲜统一 D.和平解放西藏
2.(2024八下·拱墅期末)下图中1958—1965年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先降后升,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农业合作化的开展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③“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④国家调整国民经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4八下·拱墅期末)1978年12月22日,党的某次会议公告发表,有关心政治的人这样评论:重大转折已经发生,而且,这是一次堪比遵义会议的重大转折,因为它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命运之门。这次会议的召开(  )
A.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标志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D.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2024八下·拱墅期末)某校八年级(6)班准备举办一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展。以下适合该展览的成就是(  )
A.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B.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D.航母“辽宁舰”交接入列
5.(2024八下·拱墅期末)下面是八年级某班同学开展图说历史项目化活动所用到的历史图片。据此判断,他们本次探究活动的主题应该是(  )
A.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B.国家统一推动社会进步
C.和平外交塑造国家形象 D.思想理论指引前进方向
6.(2024八下·拱墅期末)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了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下列模范人物与其事迹对应正确的有(  )
①黄继光、邱少云——抗美援朝英雄 ②焦裕禄、王进喜——党的好干部
③钱学森、邓稼先——两弹一星元勋 ④袁隆平、屠呦呦——发明造福人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4八下·拱墅期末)党的历史上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对下列会议重要性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十二届三中全会——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②中共十三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③中共十四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中共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4八下·拱墅期末)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关于“中国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
②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③“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④依靠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我们的中国梦已经实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2024八下·拱墅期末)关于以下三幅历史图片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
图1 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乔冠华仰天大笑 图2 1972年上演了中美“世纪之握” 图3 习近平理论著作《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图1反映新中国加入联合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B.图2反映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建交
C.图3反映“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D.以上三图反映只要外交取得成就就能提升国家实力
10.(2024八下·拱墅期末)关键词检索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某校八年级在一次主题学习中,以“西藏自治区”、“香港和澳门回归”、“高度自治”、“《告台湾同胞书》”为关键词。据此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
C.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D.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
11.(2024八下·拱墅期末)改革开放后,服饰由满足御寒到显示风度、展示个性;吃饭问题由“吃饱”到“吃好”;居住环境由简陋到装修风格各异……促使这一切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互联网的普及 B.思想观念的转变
C.经济的快速发展 D.国外商品的大量涌入
12.(2024八下·拱墅期末)中国共产党敢于自我革命,领导人民走上了正确的轨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年代尺及所学知识,写出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并列举一例其成就。
(2)结合相关史实,说明从过渡时期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及影响。
(3)运用年代尺上的史实,阐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通过“自我纠错”走上正确轨道的。
13.(2024八下·拱墅期末)邮票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是国家的名片,也是时代的印记和社会的缩影。它见证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变迁。某校历史与社会课开展“小邮票,大历史”主题探究,请你参与完成。
《小邮票,大历史》
①《万隆会议十周年》 ②《改革开放40周年》 ③《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邮票 ④《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邮票
⑤《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邮票 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邮票 ⑦《精准扶贫,十八洞村》邮票 ⑧《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邮票
任务一:理时序明进程 (1)根据邮票信息和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补充完善下列年代尺,并写出开启改革开放和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性事件。
任务二:明主题悟历史 (2)“小小邮票见证了中国梦”。选择材料中两个或以上邮票所反映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①史论结合;②条理清楚:③语言简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侵略者打到鸭绿江边,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所以,中国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A项正确;提升综合国力是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排除B项;
促进朝鲜统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和平解放西藏与出兵朝鲜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点是抗美援朝,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
2.【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开展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①农业合作化的开展是在1954年--1956年,不符合题意;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符合题意;③“大跃进”运动的开展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符合题意; ④国家调整国民经济使我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符合题意。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数据材料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3.【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项正确;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排除A项;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B项;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相关史实。
4.【答案】B
【知识点】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指1956年--1966年,1965年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B项正确;
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发生在文革时期,排除A项;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发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C项;
2012年9月航母“辽宁舰”交接入列,发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相关史实。
5.【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理论成果,说明思想理论指引前进方向,D项正确;
对外开放主要涉及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等,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
国家统一推动社会进步,与材料图片主旨无关,排除B项;
料强调的是我国的思想理论指引前进方向,未涉及和平外交,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相关史实。
6.【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两弹一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黄继光、邱少云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人物,符合题意;②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王进喜被誉为“铁人”,不符合题意;③钱学森、邓稼先是两弹一星功勋,符合题意;④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屠呦呦发明青蒿素,都是发明造福人类,符合题意。因此,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②不符合题意,ABD项含有②,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英雄模范,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相关史实。
7.【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①正确;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会上作了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④正确;①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
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错误;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③错误;排除含②或③的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共重大会议,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中共重大会议的相关史实。
8.【答案】A
【知识点】“中国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符合题意;②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符合题意;③“四个全面”战略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符合题意;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
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我们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不符合题意。BCD项含有④,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梦”,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
9.【答案】C
【知识点】外交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习近平理论著作《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所学可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全球各国人民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C项正确;
图1反映的是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A项;
中美建交在1979年,排除B项;
“只要外交取得成就就能提升国家实力”,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中国的外交。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新中国外交的相关史实。
10.【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藏自治区”体现了民族团结,“香港和澳门回归”、“高度自治”、“《告台湾同胞书》”体现了祖国统一,所以他们学习的主题应该是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C项正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只符合“西藏自治区”,排除A项;
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只符合“香港和澳门回归”,排除B项;
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相关史实。
11.【答案】C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是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C项正确;
互联网的普及是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
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是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
国外商品的大量涌入是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现代生活风俗的变迁,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12.【答案】(1)标志性事件:“一五计划”的完成;
成就:武汉长江大桥等(只要列举一项即可)
(2)变化:1956年三大改造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影响: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为克服经济困难,中国共产党实施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使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文化大革命期间,给国家造成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造成了巨大损失。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拨乱反正,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从而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恢复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推动改革开放。
【知识点】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事件:根据年代尺和所学知识可知,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完成,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的成就有武汉长江大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变化及影响:根据年代尺和所学知识可知,从过渡时期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是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年三大改造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阐述: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根据年代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八字方针、以阶级斗争为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八字方针和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分析,所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为克服经济困难,中国共产党实施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使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给国家造成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造成了巨大损失;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拨乱反正,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从而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恢复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推动改革开放。
故答案为:(1)标志性事件:“一五计划”的完成;成就:武汉长江大桥等(只要列举一项即可)(2)变化:1956年三大改造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影响: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为克服经济困难,中国共产党实施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使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给国家造成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造成了巨大损失。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拨乱反正,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从而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恢复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推动改革开放。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一五计划”。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年代尺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失误,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
(1)事件:根据年代尺和所学知识可知,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完成,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的成就有武汉长江大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变化及影响:根据年代尺和所学知识可知,从过渡时期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是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年三大改造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阐述: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根据年代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八字方针、以阶级斗争为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八字方针和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分析,所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为克服经济困难,中国共产党实施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使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给国家造成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造成了巨大损失;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拨乱反正,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从而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恢复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推动改革开放。
13.【答案】(1)A:求同存异;B:一国两制;: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性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中国梦,通常指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包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等方面。邮票见证了中国梦的实现过程。
20世纪50年代,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的成功,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良好形象,为后续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实现中国梦的经济基础提供了强大动力。
1997年香港回归和1999年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标志着中国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向心力。
2003年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与返回,实现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展示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进步,提升了国家综合实力。
内蒙古自治区的设立体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发展机会,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实现中国梦的社会和谐提供了保障。
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为实现中国梦的国际合作开辟了新路径。
近年来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有效减少了贫困,提高了民众生活水平,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人民幸福目标做出了贡献。
2021年宣布实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这是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这些史实共同构成了中国梦实现的坚实基础和丰富内涵。中国梦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澳门回归;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1)A:根据材料“万隆会议”和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得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结束;
B:根据材料“香港回归”和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的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C:根据材料“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所学知识可知,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标志性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论述: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中国梦、万隆会议、改革开放、香港回归、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一带一路’倡议”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述,然后总结得出结论。如中国梦通常指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包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等方面。邮票见证了中国梦的实现过程。20世纪50年代,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的成功,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良好形象,为后续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实现中国梦的经济基础提供了强大动力;1997年香港回归和1999年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标志着中国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向心力;2003年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与返回,实现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展示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进步,提升了国家综合实力;内蒙古自治区的设立体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发展机会,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实现中国梦的社会和谐提供了保障;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为实现中国梦的国际合作开辟了新路径。近年来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有效减少了贫困,提高了民众生活水平,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人民幸福目标做出了贡献;2021年宣布实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这是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这些史实共同构成了中国梦实现的坚实基础和丰富内涵。中国梦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故答案为:(1)A:求同存异;B:一国两制;: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性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中国梦,通常指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包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等方面。邮票见证了中国梦的实现过程。20世纪50年代,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的成功,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良好形象,为后续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实现中国梦的经济基础提供了强大动力。1997年香港回归和1999年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标志着中国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向心力。2003年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与返回,实现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展示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进步,提升了国家综合实力。内蒙古自治区的设立体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发展机会,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实现中国梦的社会和谐提供了保障。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为实现中国梦的国际合作开辟了新路径。近年来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有效减少了贫困,提高了民众生活水平,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人民幸福目标做出了贡献。2021年宣布实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这是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这些史实共同构成了中国梦实现的坚实基础和丰富内涵。中国梦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点评】本题以“小邮票,大历史”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试题-初中历史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