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春期期中八年级历史巩固与练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5 DBDAA 6—10BCACA 11—15 BDDDA 16—20 BADBA 二、非选择题(共 5 小题,30 分)
21.(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
年来被侵略和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
为国家的主人。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
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2 分)
(2)条件:经济实力和武器装备落后;医疗条件落后;武器弹药、食物等供应不足。(2 分)
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2 分)
22.(1)重工业 第一个五年计划 宝成铁路、鹰厦铁路 (3 分) (2) 变化:由非公有制经济占主体转变为公有制经济占主体。 原因: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我国社会性质产生影响: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 分) 23.示例 1:论题:生产关系变革推动农村社会的发展。
论述:图 1 反映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改变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
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需求,解放农村生产力,中共中央决定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
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图 1 近处三位农民手握土地证,
远处农民在耕作,反映了农民分得土地的喜悦心情。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
度,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新生政权。
图 2 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1953 年,为适应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中共中央以“农业合 作”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改造,使土地所有制由农民私有到集体公有。图 2 农民紧握入社申请 书,走上集体化道路。农业集体化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初步基础。
结论:根据图 1 图 2 可知,中共根据时代的变化,适时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推动了农村经
济和社会发展。
24.(1)背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干到户;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
意义:解决轻工业产品短缺问题;吸纳城乡剩余劳动力;推动城乡人民摆脱贫困/为人民
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创造人们对日用轻工业产品的需求。(3 分)
(2)弊端: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 分)
25.(1)临近港澳,华侨众多;中央给予政策支持
意义: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
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2)巨变:由交通、生活设施不方便,老百姓居住条件差,到交通便利、人民生活方便、
商业繁荣。原因:实行改革开放,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3)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0.阅读《2020年脱贫攻坚成果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中,与表格
内容有直接对应关系的是
农村脱贫人口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收入实际增长
与全国居民相比的增速
551万
12588元
5.6%
3.5%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二、材料解析题(共5小题,共30分)
21.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内要巩固政权,外要反击外来侵略的重任。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
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什么影
响?(2分)
材料二搜集整理人物名片及语录
人物采访:《寻访河北“英雄儿女一王刚林”》人物名片:河北正定人,1951年2
月入朝,1953年10月回国。入朝时任65军193师579团警通连连长,荣获三等功一次。
采访语录:“当时无论经济实力还是武器装备,我们都远不如美国,对方还拥有强大
的海军和空军。m没有条件包扎,用酒精杀一杀就很不错了。敌人看准了我们带的式
器弹药和粮食只够一个礼拜,就进行严密封锁。面供应上不去,大家只能饿肚皮。都说
一把炒面一把雪,当时我们连炒面都没有。”
(2)据材料二中的人物采访,概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斗条件。写出一位战斗英雄的
姓名,归纳出志愿军身上体现的高尚精神。(4分)
一客“下年必的陆家静学,「面
00(工精京人
2.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回首六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
之路,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分)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
(%)
(%)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1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1)从材料一表格中可以看出当时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
府实施了哪一发展措施?列举一例铁路成就。(3分)
段泽H
八年级历史
第4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