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届重庆市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2025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高三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
历史测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中后期,在建构新型国家体制的过程中,关东六国与秦国存在较大的差异。“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
秦国则重用公孙鞅、张仪、范雎、李斯等“客卿”。这一差异在本质上反映出
A.国家实力的强弱
B.社会转型的程度
C.攻守形势的差异
D.儒法思想的竞争
2.陈寿作《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后世评论“(陈)寿则身为晋武之臣,而晋武承魏之统”:东晋史家习凿齿
撰《汉晋春秋》,以蜀汉为正统,曹魏则侧为篡逆,后世认为习氏是“为偏安者争正统”。这揭示出
A.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B.惩恶扬善的修史传统
C.崇尚清谈的社会风气
D.史家撰述服务政治需要
3.隋朝始设义仓,仓粮主要来自百姓捐助:唐代延续,“岁不登,则以赈民:或贷为种,至秋而偿”。至玄宗天宝
年间,命将义仓粮和正租一样输入京城:唐宪宗时重建义仓,“天下州府,每年所税地子数内,宜十分取二分,
均充常平仓及义仓”。义仓的发展变化表明
A.义仓的民间救荒功能弱化
B.粮食仓储体系得到完善
C.义仓保障了粮食价格稳定
D.民间救助成为救济主流
4.以下是部分宋代家训摘录
“随货(资)产之多家,制用度之丰俭。合用万钱者用万钱,不谓之侈,合用
陆九韶《居家制用篇》
百钱者用百钱,不谓之吝。”
“士为四民之首,(治生)尤当砥砺表率,……今一生不能治,何云大丈夫哉!”
叶梦得《治生家训要略》
“如不能为儒,则巫、医、僧、道、农固、商贾…凡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
袁采《袁氏世范》
者,皆可为也。”
作为历史文献,可以佐证宋代
A.政局动荡影响家庭教有
B.宗族伦理秩序不受重视
C.商品经济冲击社会观念
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5.明代思想家吕坤(1536一1618)认为,“世间万物各有所欲,其欲亦是天理人情。”他还进一步提出,“庙堂之上
言理,则天子不得以势相夺”,“理者,圣人之权也。帝王无圣人之理,则其权有时而屈”。吕坤的主张
A.服务于君主专制的现实需要
B.继承了程朱理学的理欲观
C.初步提出了天赋人权的观念
D.具有鲜明的思想启蒙色彩
6.据学者考证,武陵山民族地区在清朝中期数十年间人口增长极快。湘西永顺县雍正十二年(1734)客民数量5226
人,到乾降二十五年(1760)达46123人,增长7.8倍:1736年新设立的酉阳直隶州(统管西阳、秀山、黔江、
彭水一州三县)同一时期也有客民激增的情况。导致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雄丁入亩的实施
B.改土归流的推行
C.高产作物的种植
D.山地资源的开发
7.在19世纪的西方,“劳动者”指的是产业工人。1920年在上海发起的中华劳动公会的宣言中则指出:“我们中国
人对于‘劳动’二字的观念很不明了,…这‘劳动’二字是包含劳力、劳心两类的人,如像医生、教员、新闻
记者以及公司工厂充当雇员的人皆是劳动家,和作苦工的人是一样的。”这反映出民初知识界
A.探索改造社会的新路径
B.反思西方文明的弊端
C.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D.要求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8.华北地区夏秋季节,高粱、玉米等高秆作物生长茂盛,好似青纱织成的帐幕。1938年秋,晋察冀边区政府通知要
求,“(庄稼)收割的时候,只许摘下子实,不许割拔茎叶”。1940年的秋收斗争中,边区政府对农作物轮作的地
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第1页共7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届重庆市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