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火 烧墓坑的葬俗(如下图)普遍出现在江西境内樊城堆文化遗址(距今约5000年)的墓葬户。与此时代相近的湖南湘乡岱子坪遗址以及广东石峡遗址的墓葬中也有类似迹象发现。这表明
仰韶文化影响扩大 B.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封建丧葬制度萌芽 各文明之间都有直接的联系
2.汉武帝时期,一切文书、奏章、政令都由皇帝身边的亲信尚书、侍中等掌握,皇帝可以直接指挥,“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辐辏并进而归命天子”。这反映出
A.行政中枢权力变异 B.三公九卿成为虚职
C.文书传递系统形成 D.君相矛盾得以缓和
3.据记载,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秋七月庚辰,蔡、申、光三州春水夏早,赐帛五万段,米十万石,盐三千石。”这说明当时
A.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 B.社会救济主要由政府实施
C.两税法加重了人民负担 D.社会救济为民众提供保障
4 北宋中期以后的建筑多用白墙黑瓦与木质本色,绘画上多拘谨、保守,色彩亦~反唐代浓艳鲜丽之色,形成淡雅恬静之风。这主要是因为
A.儒学新思想逐渐渗透 B.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C.宋朝统治者提倡节俭 D.社会控制趋于严密
5.《醒世恒言》中这样描写苏州府盛泽镇:镇上居民稠广,俱以养蚕为业。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据此可推知,当时
A.镇以经济功能为主 B.雇佣劳动关系较为普遍
C.集镇出现专业分工 D.长途贩运贸易十分兴盛
6. 晚清官员容闳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积极推动幼童留洋计划,主张学习西方科技。然而,他在私人信件中多次写道:“西学虽精,然孔孟之道终为立身之本。”其友人梁启超评价他“游刃于新旧之间,常自苦于两难”。此类现象在洋务运动时期的开明士绅中较为普遍。这反映了( )
A. 洋务运动技术改革上具有局限性 B. 维新思想与守旧势力的冲突
C. 士人阶层面对近代化的矛盾心态 D. 传统科举制度阻碍社会进步
7. 卜正民在《秩序的沦陷》一书中对近代中国某个沦陷城市进行如下描述:这个城市太大、太复杂、人口密度太高,以至于无法进行简明扼要的概括…日本人控制苏州河以北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一块公共租界地盘…此外,公共租界北面是闸北和真如……与外国人居住区隔黄浦江相望。下列表述与该城市沦陷战争相符合的是( )
A. 取得抗战以来首次胜利 B. 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
C. 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 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8. 鄂豫皖根据地分配土地后,(1930年)所属英山县出现了“红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情况。正常情况下,米价能够反映根据地( )
A. 土地利用效率有较大提升 B. 货币稳定而白区贬值
C. 属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范围 D. 地处山区商品流通弱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巩固人民政权紧迫而又必要的某项重大决策,这场斗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提高了共产党的威望,也给了资产阶级以深刻的教育,使他们不得不相信,共产党不仅能够打天下,而且善于治天下。事后,毛泽东曾说, “这场经济领域的斗争,它的意义不亚于拿下了一场新的淮海战役”。这场斗争( )
A. 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障碍 B. 结束了十几年物价连续暴涨局面
C. 实现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D. 极大地提高了新生中国国际地位
10. 中国不仅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之一,而且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作为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理所应当地享有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但是,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逃到台湾的蒋介石集团非法占据。直到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投票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美关系不断缓和 B. 美国孤立政策的失败 C. 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 D. 第三世界的大力支持
11. 两河流域早王朝时期,统治者往往被称为乌鲁克城的“恩”、某城的“卢伽尔”或“恩西”。公元前2600年起,苏美尔人“母语之地的‘恩’”指整个苏美尔地区的“恩”。在阿卡德王国时期(前2334年~前2191年),统治者的头衔变成了“世界之王”和“四方之王”。这可用来研究( )
A. 波斯帝国推行文化包容的政策 B. 古代两河流域国家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C. 希腊化时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 古代两河流域民众具有尚武好战传统
12. 亚里士多德指出,全称的公民是“凡得参加司法事务和治权机构的人们”。公共参与使公民接受城邦的权威,形成了公民对城邦共同体的政治认同,从而使城邦政治获得合法性。这一现象主要是雅典( )
A. 政治体制的必然结果 B. 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 自然环境的最佳选择 D. 城邦社会的特殊产物
13. 英国不产原棉,棉织品主要从东方进口,而英国又明令禁止使用印度棉织品。因此,关于工业革命为什么会从纺织业先开始,以往研究者以“顺势而为”加以解释。实际上,不是“顺势而为”,实乃“刻意而为”。英国工业革命从纺织业开始是“刻意而为”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B. 东印度公司的推动
C. 棉织品市场竞争激烈 D. 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14. 据统计,美国联邦文官总人数由1884年的13 800人增至1900年的近20万人,1945年发展到381.6万人。文官也由“在各种具体情况实施法律、法规和规章”,逐渐演变为“运用法律和掌握政府事权的真正力量”。在20世纪的美国历史上,“每位总统都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防止职业文官阉割总统的政策”。上述现象( )
A. 体现出美国打破文官“政治中立”传统 B. 源于文官自身优势及政治体制设计
C. 表明文官制度消除了政党分肥制弊端 D. 有利于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15. 全要素生产率(TFP)是指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下面是1960~1990年苏联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情况示意图。这可用来研究,该时期苏联( )
A. 经济改革的复杂性与局限性 B. 独立的工业体系基本建立
C. 受世界经济危机冲击的程度 D. 在美苏争霸中的不利地位
16. 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从经验科学、理论科学、计算科学到数据科学、人工智能技术的演变过程。当前,人工智能普遍应用于教育、制造、金融、医疗、零售、交通、智能家居等领域,并且收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据此可知,人工智能技术( )
A. 缓解了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 B. 促进了全球经济的持续繁荣
C. 推动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D. 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人口流动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 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汉 迁徙天下奸滑吏民于边
魏晋南北朝 自永嘉截至刘宋之季,南渡人口约有九十万
唐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李白诗句)
明 一遇水旱,饥荒老弱者,转死沟壑,贫穷者流徙他乡
——整理自《史记》《汉书》《魏晋南北朝史》等
材料二
历史时段 12世纪初~16世纪下半叶 16世纪下半叶-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 20世纪50年代~今
移民主体 华商 华商、华农 华工 华侨、华商、华农、华工
移出地 粤、闽、浙 闵、鸟、浙、滇、桂 粤、闽 东南亚、中国大陆、香港、台湾
移入地 东南亚交通、贸易中心地区 东南亚、东北亚 亚、美、欧、大洋、非等洲 北美、奥、日、西欧、南美、东南亚
数量/万 10余 100余 1000余 2000余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表格中历代人口流动的原因并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人南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并说明华侨华人的历史贡献。
18. 20世纪初,近代知识阶层改变了传统的“家一国一天下”空间观念,以全新的空间观念来编纂乡土史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之存亡,要以能群不能群为断,而欲成大群,又必集合小群以相联结。故各省团体不固,不独无以联情谊,抑亦何以立自治之本,以战胜于生存竞争之域。
——《江苏》第1期,1903年4月27日
尤当先讲乡土历史,采本境内乡贤名宦流寓诸名人之事迹,令人敬仰叹幕,增长志气者为之解说,以动其希贤慕善之心。尤当先讲乡土有关系之地理,以养成其爱乡土之心。
——《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1904年1月13日
材料二 省籍联会斐然暴述,提倡本省风气,固然可敬……但省界甚严,此省不能参与他省……同是中国人,同有亡国之忧,乌可严限界线(省界),自相孤折,以召侮亡。
——据梁启超《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等
广东地区族群冲突不断,尤其是纷争百年的“土客之争”,双方积怨甚久。客家人的乡土史志,突出自己是“中原衣冠旧族”的汉种;广府人的乡土史志则把客家视为“外米诸种”,或称为“匪”。大概也正是这个原因,广东省教育主管机关在1910年明令各地停止乡土史志书写。
——据《广东乡土地理教科书》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初知识阶层形成的“新空间观念”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空间观念”下的乡土史志编写对当时产生的积极影响。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奥地利的首要目的是通过恢复欧洲的均势维护日趋没落的奥地利帝国,因此它既要扼制法国的扩张,也要阻止普鲁士势力的进一步膨胀,还要极力阻止俄国对欧洲大陆的干涉;英国在要求保持和扩大海上优势的同时,希望建立欧洲大陆各国的均势,以维护英国的安全和欧洲的和平;普鲁士要求恢复战前失掉的领土,并希望得到更多的土地;俄国想进一步扩张自己的领土,并削弱其他各国,以增强自己的实力……夏尔·德·塔列朗作为战败国法国的代表在会议中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他凭借非凡的外交才干,利用上述四国之间的矛盾,不仅分化了反法同盟,而且提高了法国的地位,使法国能够以战败国的身份跻身于会议的五强之列。同时,他提出了著名的正统主义原则和补偿原则。
——摘编自纪录片《世界历史》
由于列强在重新划分领土和重新确立欧洲的政治力量均势的问题上矛盾重重,使得维也纳会议断断续续地开了9个月。但是就在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争吵不休时,不想战败了的拿破仑卷土重来,迫使各国重新结成第7次反法联盟,并在滑铁卢战役中最后结束了拿破仑的政治军事生涯。与此同时,各个战胜国也相互妥协,终于在1815年6月9日,也就是滑铁卢战役的前9天,签署了维也纳会议的《最后议定书》,其内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8条:
1.遵循维也纳会议所推行的“正统主义”原则,欧洲许多被革命所推翻的旧王朝卷土重来,纷纷得以复辟。
2.波兰被重新瓜分,包括华沙在内的约十分之九的波兰领土被俄国占有。
3.德意志组成邦联,普鲁士、奥地利在邦联中居于主导地位。
4.奥地利另外取得意大利的广大地区。
5.意大利保持四分五裂状态。
6.将比利时与荷兰合并,挪威与瑞典合并。
7.英国夺取大量海外殖民地。
8.承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
——摘编自《维也纳会议与1815年的欧洲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也纳体系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最后议定书》中所体现的原则,并说说其反映出维也纳体系的主要特征?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5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梅亦在接受记者提问时,用三个词来描绘过去一年江西文旅的生动景象。一是“红红火火”。江西省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创下新高,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引客入赣”成效明显。二是“文韵悠悠”。历代名家在江西留下众多诗歌词赋,引千万游客吟着“飞流直下三千尺”探访庐山,揣着《道德经》寻梦龙虎山,诵着《可爱的中国》走进上饶。三是“活力满满”。推出文旅“新赣线”,推动实施赣鄱文化标识焕新计划、“非遗点亮生活”江西行动,升级红色追风、诗旅江西、陶瓷朝圣等品牌。
假如你是江西文旅推荐官,为了宣传红色追风品牌,请你以文旅推荐官的身份向全国人民推荐江西红色旅游品牌(要求:主题鲜明,史实准确,介绍两个及以上景点,阐述符合逻辑且语言精准)
BADAC CBABC BDCBA D
17(1)原因:政府政策;战乱影响;自然灾害。
影响: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促进江南开发;促进了民族交融。
(2)特点:数量不断增多;移民主体扩大;移出移入地范围不断扩大。
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了世界文化多元并存和相互交融。
18(1)新空间观念:强调以省份或地区为单位,重视乡土情感和地域认同,同时试图通过强化地方群体的凝聚力来增强国家的整体力量。成因:民族危机的加深;西方民族主义思想的传入和影响;清末新政的推动。
(2)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进地方团结、增强爱国意识;促进地方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增强地方群体的凝聚力;推动地方自治和社会进步。
19 (1)削弱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反法同盟之间利益的博弈与妥协;拿破仑卷土重来的威胁;
(2)原则:正统主义原则;遏制原则;补偿原则。特征:大国协调;欧洲均势。
20示例
全国各地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江西文旅推荐官,非常荣幸为大家介绍我们江西的红色文化旅游。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走进江西的红色记忆
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于1927年8月1日在英雄城南昌举行起义,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起义部队占领了南昌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1927年10月,毛主席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恢复和建立党的组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为无产阶级革命点亮了星星之火。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并领导广大军民在以瑞金为中心的红土地上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瑞金是共和国摇篮,也是长征的出发地之一。
江西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与伟大的革命精神。我的介绍完毕,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到江西游玩,江西一定会给大家留下美好的红色记忆。
(示例仅供参考,时间不限于1927—1931,如答江西省其他红色旅游景点酌情给分)